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叉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燃牽引車的引銷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內燃牽引車和平板拖車之間采用牽引銷機構連接,現(xiàn)有的h2000型2_3t內燃牽引車配置的是上提式帶安全鎖止功能的操縱牽引銷機構。此機構只能通過提起駕駛艙內的操縱手柄完成脫銷作業(yè),應用操作機構連桿的死點原理,防止牽引銷脫落,也是由于此死點原理,導致脫銷作業(yè)不能在駕駛艙外進行。目前,越來越多的客戶反饋,提起操縱手柄的動作沒有下壓手柄的動作舒適,同時客戶也希望脫銷作業(yè)在駕駛艙內、外均可完成,這樣能節(jié)省人力及時間。現(xiàn)有的牽引銷機構不能滿足下壓式操作的要求,如調整現(xiàn)有的牽引銷連桿機構,可達到駕駛艙外完成脫銷工作的目的,但調整后的操縱機構連桿無死點,不能使牽引銷鎖止,存在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實現(xiàn)既能通過下壓駕駛艙內操作手柄的動作完成脫銷操作,又能在駕駛艙外提起牽引銷完成脫銷操作;還能實現(xiàn)牽引銷掛銷時可自鎖以提高安全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
[0004]—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操縱桿1、傳動機構和牽引銷9 ;所述操縱桿I與前支架2配合并通過前支架2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所述前支架2起固定操縱桿I的作用,與牽引銷9配合的牽引座10設于內燃牽引車的車架11上;
[0005]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前連桿3、中連桿6和后連桿8,其中前連桿3和后連桿8為直桿,中連桿6為彎桿;所述后連桿8的外端活動連接著牽引銷9的上端;
[0006]前連桿3和中連桿6的鉸接處設有后支架4,所述后支架4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起固定傳動機構的作用。
[0007]脫銷時,下壓操縱桿I,推動前連桿3帶動中連桿6,通過后連桿8提起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的下部,完成脫銷操作。放開操縱桿1,在牽引銷9的重力作用下,牽引銷9落在牽引座10內,完成插裝牽引銷;此時,后連桿8與中連桿6之間形成夾角,所述夾角與后平衡重12形成死點結構,防止牽引銷9在行車過程中脫銷。
[0008]所述后支架4為直角彎板狀,其中一側板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另一側板上設有限位螺栓5,所述限位螺栓5的螺紋端對應著中連桿6,對中連桿6的轉動起限位作用。
[0009]所述中連桿6為折桿,一側為短桿,另一側為長桿;其中短桿鉸接著前連桿3,長桿鉸接著后連桿8 ;所述長桿上設有把手,向上提起把手,在后連桿8的帶動下即可使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
[0010]所述中連桿6的長桿下部設有膠墊7。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0012]1、通過下壓操縱桿方式實現(xiàn)脫銷工作,滿足客戶的多方面要求;
[0013]2、不需增加其它附加結構,可在駕駛艙內、外同步實現(xiàn)脫銷工作;
[0014]3、利用連桿結構死點的工作原理鎖止牽引銷,防止牽引銷非人為脫落,安全性好,且結構簡單、實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車架上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脫銷狀態(tài)圖。
[0018]上圖中序號:操縱桿1、前支架2、前連桿3、后支架4、限位螺栓5、中連桿6、膠墊7、后連桿8、牽引銷9、牽引座10、車架11、后平衡重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0020]實施例
[0021]參見圖1和圖2,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操縱桿1、傳動機構和牽引銷9 ;所述操縱桿I與前支架2配合并通過前支架2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所述前支架2起固定操縱桿I的作用,與牽引銷9配合的牽引座10設于內燃牽引車的車架11上。
[0022]傳動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前連桿3、中連桿6和后連桿8,其中前連桿3和后連桿8為直桿,中連桿6為彎桿;中連桿6為折桿,一側為短桿,另一側為長桿;其中短桿鉸接著前連桿3,長桿鉸接著后連桿8 ;后連桿8的外端活動連接著牽引銷9的上端。中連桿6的長桿上安裝有把手,向上提起把手,在后連桿8的帶動下即可使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中連桿6的長桿下部安裝有膠墊7,防止與后平衡重12的摩擦。前連桿3和中連桿6的鉸接處安裝有后支架4,后支架4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起固定傳動機構的作用。后支架4為直角彎板狀,其中一側板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另一側板上設有限位螺栓5,所述限位螺栓5的螺紋端對應著中連桿6,對中連桿6的轉動起限位作用。
[002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說明如下:
[0024]在駕駛艙內,下壓操縱桿1,操縱桿I繞前支架2轉動以推動前連桿3,前連桿3帶動中連桿6繞后支架4轉動,中連桿6轉動的同時,通過后連桿8提起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的下部,完成脫銷操作,見圖3。
[0025]在駕駛艙外,提起中連桿6上的把手,中連桿6繞后支架4轉動,并通過后連桿8提起牽引銷9完成脫銷工作。當牽引銷提起一定程度時,限位螺栓5的螺紋端會抵住中連桿6,防止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見圖3。
[0026]當放開操縱桿I或中連桿6的把手時,在牽引銷9的重力作用下,牽引銷9落在牽引座10上,完成插裝牽引銷,同時,帶動其它各零部件回到原位。此時,后連桿8與中連桿6之間形成夾角,所述夾角與后平衡重12形成死點結構,防止牽引銷9在行車過程中脫銷。為防止形成死點后中連桿6與后平衡重12碰撞,在中連桿6上安裝膠墊7起到緩沖作用,避免后平衡重12上的油漆損傷,見圖1。
【主權項】
1.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操縱桿(I)、傳動機構和牽引銷(9 );所述操縱桿(I)與前支架(2)配合并通過前支架(2)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所述前支架(2)起固定操縱桿(I)的作用,與牽引銷(9)配合的牽引座(1 )設于內燃牽引車的車架(1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前連桿(3 )、中連桿(6 )和后連桿(8 ),其中前連桿(3 )和后連桿(8)為直桿,中連桿(6)為彎桿;所述后連桿(8)的外端活動連接著牽引銷(9)的上端; 前連桿(3)和中連桿(6)的鉸接處設有后支架(4),所述后支架(4)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起固定傳動機構的作用; 脫銷時,下壓操縱桿(1),推動前連桿(3)帶動中連桿(6),通過后連桿(8)提起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的下部,完成脫銷操作; 放開操縱桿(1),在牽引銷(9)的重力作用下,牽引銷(9)落在牽引座(10)內,完成插裝牽引銷;此時,后連桿(8)與中連桿(6)之間形成夾角,所述夾角與后平衡重(12)形成死點結構,防止牽引銷(9 )在行車過程中脫銷。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4)為直角彎板狀,其中一側板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12)上,另一側板上設有限位螺栓(5 ),所述限位螺栓(5 )的螺紋端對應著中連桿(6 ),對中連桿(6 )的轉動起限位作用。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連桿(6)為折桿,一側為短桿,另一側為長桿;其中短桿鉸接著前連桿(3),長桿鉸接著后連桿(8);所述長桿上設有把手,向上提起把手,在后連桿(8)的帶動下即可使牽引銷(9)脫離牽引座(10)。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連桿(6)的長桿下部設有膠墊(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燃牽引車的下壓式自鎖牽引銷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操縱桿、傳動機構和牽引銷;其中傳動機構包括依次鉸接的前連桿、中連桿和后連桿,其中前連桿和后連桿為直桿,中連桿為彎桿;后連桿的外端活動連接著牽引銷的上端;前連桿和中連桿的鉸接處設有后支架,后支架固定設于內燃牽引車的后平衡重上,起固定傳動機構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壓操縱桿方式實現(xiàn)脫銷工作,滿足客戶的多方面要求;不需增加其它附加結構,可在駕駛艙內、外同步實現(xiàn)脫銷工作;利用連桿結構死點的工作原理鎖止牽引銷,防止牽引銷非人為脫落,安全性好,且結構簡單、實用。
【IPC分類】B60D1/14
【公開號】CN20482098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04750
【發(fā)明人】孫凱, 游駿, 姜文東, 楊思源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