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防滑鏈條的支承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1^滑M:條的支^C體。 背景狀
X^斤周知,用于車輛的防滑鏈^^皮指定在與車輪的胎面接觸的位置,其通 過一定數(shù)量的徑向臂支承,這些徑向臂預(yù)先設(shè)置為從約束至所述車^^的中 心支承體延伸出來。
在已知類型的伊滑鏈條中,所述支承體是一個相當(dāng)簡單的部件,#^亍支 ^^斤述徑向臂這一單獨(dú)功能。申請A^近研究并改善了一種支承體,其除支承 所述徑向臂W卜,也能使得所述徑向臂徑向移動,其目的^了^;斤述階滑鏈 ^t應(yīng)不同直徑的車輪。所述徑向臂的移動通過兩個半殼的相對#^勤區(qū)使,
一^s^斤述徑向臂iijij所期望的位置時,所述兩個半殼^目對旋轉(zhuǎn)中被閉鎖在一 起。然而在所述兩個半殼之間旋#^動^目對閉鎖相對難以梯作。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種用于防滑鏈條的支承體,使得所述兩個半殼的旋 ^^動和閉鎖簡單'f鏈。
本發(fā)明進(jìn)一步的特^優(yōu)點(diǎn)/M目應(yīng)附圖的詳細(xì)說明中得到更好的,,所
述說明通過非限制性的實(shí)施例的方式i^R供,其中
圖l是本發(fā)明的一個支承體的逸f見圖,結(jié)合有安裝在車輪上的伊滑鏈條; 圖2是本發(fā)明的所述支承#一個軸向平面上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所述支承體的頓圖,其中蓋位于一個打開的位置。 如
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所述支^c體1預(yù)先設(shè)置為與支撐I^r滑鏈條60的徑向 臂50聯(lián)接,所述l^滑鏈條60被指定位于與輪胎的胎面接觸。所述徑向臂50最 州申展出一個與所述支承體1連接的連接部分51。所述支承體1可通iii^接裝 置58, 59連接至車^i^,以<"斤述^滑鏈##:約束到車輪。
所述支承體l包括第4第二半殼2, 3,其4有一個^i^形的平的設(shè)計(jì), 且與/>共軸線x同軸并相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相對旋轉(zhuǎn)itk^接。連接工具約束 所述第一和第二半殼2, 3沿所述軸x方向的相對移動。所iii^接工具包括與所述公共軸線x同中心的成型銷15, 16,其iM為貫穿所鄉(xiāng)—第二半殼2, 3。 所述成型銷由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組成。所ii^二部分16插入貫穿所述 第二半殼3所提供的座中且iM在它的一端,環(huán)形Jt^ 16a與詔!在所述第二 半殼3夕卜表面上的凹部西給,以^;斤錄二部分16可靠地限制所錄二半殼3 相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的旋轉(zhuǎn)。所g型銷的第一部分1插入貫穿所述第一半 殼2所提供的座中且牢固地與相對于所述軸x旋轉(zhuǎn)的所錄二部分16相結(jié)合。 例如,通過,P釘應(yīng)用在位于所^-"^分15端部的環(huán)形件15a上來約A^斤述 第一部分15和所ii^二部分16沿著所述軸x的相互移動。所述環(huán)形件15a依 次位于所iif一半殼2的外表面上。所ii^型的環(huán)形ft^所述環(huán)形件15a限 定了兩種'J面凹部,其中預(yù)先iM為, 一個々峰所錄一半殼而另一個々峰所 錄二半殼3,因此,相互牢固地限制了所絲 第二半殼2, 3沿著所述軸 線x方向的相對移動。為了可滑動M^納至少一束用于將所述^滑鏈^H^接至 車輛車輪的柔'l^莧繩59,貫通座預(yù)先貫穿成型銷15, 16^i。所述第 第二 半殼2, 3之間的連接裝置還包括>^^斤錄二半殼3向所錄一半殼2凸出的成 型接片3a, i^斤述接片是L形,每個接片限定一面向所錄二半殼3的凹口, 在這個凹口中所^一半殼2的側(cè)邊的-^^^皮4^。
所^一半殼2在面向所述第二半殼3的表面上i^有螺J走槽4,所述螺旋 槽4與所述公共軸線x具有相同的中心,JL^斤述螺^^槽4面向所述第二半殼3。 所述螺放槽4預(yù)先設(shè)置為可以滑動地^^^內(nèi)^^l肖52,其被穩(wěn)固地限制到所述徑 向臂50的連接部分51。所^二半殼3在面向所述第一半殼2的表面上^£有 至少兩個相對于所述/>共軸線x沿同一個方向徑向延伸的直槽6。所述直槽6 的數(shù)量基于所述l^滑鏈^iM有的徑向臂50的數(shù)量而可改變,^i^E^唯一 itk^捧四個,如圖l所示。這種情況下,所ii^二半殼3上的直槽6詔i有四 個。所述直槽6預(yù)先iM有可滑動^M所述徑向臂50的連接部分51。這樣, 借助所述螺放槽4的旋轉(zhuǎn),所述第一半殼2相對于第二半殼3旋轉(zhuǎn),使得所述 徑向臂50被固定P艮制于其上的^^4肖52徑向移動。>te^,所述螺旋槽4具 有一個不變的臺階,使得所i^一半殼2的旋轉(zhuǎn)對于所有連接部分51來說引起 相同量的徑向移動。為了便于所述第一半殼2的旋轉(zhuǎn),所述第一半殼2設(shè)置有 從第二半殼3的相對側(cè)上的第一半殼2突出的 附件9。
在徑向上2tt所述徑向臂50的位置的能力使得所述伊滑裝置適應(yīng)于不同直徑的車輪(在一^l^的變化范圍內(nèi))?;綹^上為了所述鏈應(yīng)于不同的 預(yù)定輪胎尺寸,要對所述臂50進(jìn)行徑向調(diào)整。 一旦完成所期望輪胎的調(diào)整,所 述第一半殼2可相對于所錄二半殼3被閉鎖。腿時起,除非所ii^置用于 一種不同尺寸的輪胎,否則是不需要進(jìn)^^一步的徑向調(diào)整的。
為了使得所述半殼2, 3之間的選棒性閉鎖可行,所述一半殼2至少詔! 有一個朝向所^二半殼3打開的第一座5。 M地,所述一半殼2iM有第 二座8,其安基本目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與所ii^一座5直^Nl對的位置。
所述二半殼3 i!E有向所述一半殼2突出的銷7,在所述第一半殼2 和所述第二半殼3之間的第h^:相對角位置處,jH^肖7凈^^形且i^為與所 錄一座5相接合。在所述第一半殼2和所絲二半殼3之間的第一M^相對 角位置,所述銷7與所錄一座5對準(zhǔn)。所述銷7在所鄉(xiāng)一座5中的齡防 止所ii^一和第二半殼2, 3之間的相對轉(zhuǎn)動,將所述兩個半殼2, 3閉鎖在所 錄-^L定角位置。如^^斤錄二座8存在,在所鄉(xiāng)一和第二半殼2, 3之間 的第二MJt相對角位置處,所述銷7凈械形且iU為^^在所述第二座8中。 在所述第4第二半殼2, 3之間的相對角位置^^離所述座5, 8的相同角度 間隔而相互分離開。在所鄉(xiāng)一和第二半殼2, 3具有的相對角位置數(shù)量的^5出 上,座的lt量也可以更多。
所述銷7在第一位置和第4置之間是可以移動的,在第一位置,其相對 于所錄二半殼3突出得較多,并與所錄一座5肯 ,在第二位置,其相 對于第二半殼3突出,少,且;w^在所錄一座5中。
本發(fā)明他選的實(shí)施例中,所述銷7可在平行于公共軸線x的方向上滑動, ^/v貫穿所錄二半殼3的圓柱座10。而且,所述銷7是圓柱形的且iM有頭 部7a和桿部7b,頭部7a在所述銷7的第一位置^y^斤述第二半殼3突出,并與 所述第一座5^^,樹7b相對于所述頭部7a具有一個較小的直徑。舉性 裝置ll,例如與所述樹7b具有同心的螺^t彈簧,iM在所述圓柱座10的內(nèi) 部并與所述圓柱座10的底部表面和所述頭部7a的底部表面接觸,例如,向第 一位置推壓所述銷7'
I所鄉(xiāng)一和第二座5, 8詔!在所述第一半殼2的外#,且由貫 穿所iif一半殼2的主體而在軸向延伸的半圓胃組成。所逸壘5, 8的構(gòu)造特 別容易進(jìn)行再生產(chǎn)。當(dāng)所述銷7在所iif一位置,站所述第一或第二座5, 8齡時,在繞所 述公共軸線x的轉(zhuǎn)動中相互穩(wěn)固地限制了所i^一和第二半殼2, 3。如^i斤述 銷7在所it^一座5掩^,為了使得所述兩個半殼2, 3之間相對轉(zhuǎn)動,所述銷 7必須與所述第一座2脫離,將才E^本身^i^斤^^f立置。其后所iif-^第 二半殼2, 3肯M目對于船b^轉(zhuǎn),使得所述銷7與所錄一座5不對準(zhǔn)。如^i斤 述銷7與所述第一座5不對準(zhǔn),所述第4第二半殼2, 3 ^Nl對于勸b^^" 相應(yīng)于所錄—第二座之間的角度間隔。當(dāng)所述銷7與所錄二座8對準(zhǔn)時, 所*|^^置11朝向所i^一位置推動所述銷,在該第一位置所述銷在所述第 二座8 , iUt^^斤述公共軸線x的^中再度穩(wěn)固地P艮制所^""^第二 半殼2, 3。
本發(fā)明的支承^i^M有蓋12,該蓋被鏈接到所述第二半殼3,可以在關(guān) 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旋轉(zhuǎn),在關(guān)閉位置所迷蓋疊置在所i^一半殼2上面, 在它本身和所i^二半殼3之間關(guān)閉,在打開位置所ii^遠(yuǎn)離所^一半殼2, Jli斤述第一半殼2 Wh^f膝易接i^如圖3所示,所U 12鉸接在靠i^斤述 第二半殼3的周iiii^。 ^i^,所U 12呈現(xiàn)一個凸起的形狀,并帶有一個 面向所述第 第二半殼2, 3的凹狀面。這樣,在所述關(guān)閉位置時,所述蓋12 具有與所述第二半殼3接觸的*,關(guān)閉所ii^一半殼2。在所述蓋12的關(guān)閉 位置,防止所iif一半殼2與所必MP件接觸和碰接。為了保持所述蓋12穩(wěn)定 g于它的關(guān)閉位置,iM有一個或多個成型附屬件13,其突出到所U 12 外#的下面。這些成型附屬件13成型后與i^在所述第二半殼3外邊緣上的 相應(yīng)的座14相齡。例如,所ii^型附屬件13是L形,以限制一個敘內(nèi)所述 笫二半殼3外邊緣的一部分的切口 。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防滑鏈條的支承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半殼(2)和第二半殼(3),并具有一個整體的環(huán)形和平的結(jié)構(gòu),該結(jié)構(gòu)與公共軸線(x)同軸且繞所述公共軸線(x)可轉(zhuǎn)動地相互連接;所述第一半殼(2)設(shè)置有與所述公共軸線(x)同心的螺旋槽(4),該螺旋槽(4)面向所述第二半殼(3),第一半殼(2)還設(shè)置有通向所述第二半殼(3)的至少第一座(5);所述第二半殼(3)設(shè)置有至少兩個直槽(6),該直槽相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沿著相同方向徑向地延伸,第二半殼(3)還設(shè)置有向所述第一半殼(2)伸出的銷(7),在所述第一半殼(2)和所述第二半殼(3)之間的一確定相對角位置處,此銷(7)成形且設(shè)置為接合在所述第一座(5)中,所述銷(7)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是可以移動的,在第一位置,銷(7)相對于所述第二半殼(3)突出得較多,并能接合在所述第一座(5)中,在第二位置,銷(7)相對于第二半殼(3)突出得較少,且不接合在所述第一座(5)中。
2. 械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體,絲棘于,所述第一半殼(2) _有 第二座(8),其相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安^所述第一座(5)的直^勁目對 的位置。
3. 如4WJ要求2所述的支承體,^#棘于,所述第一座(5)和第二座 (8)該i在所錄一半殼(2)的周iiii^,并由軸向延伸貫穿所錄一半殼(2) 主體的半圓柱凹口所構(gòu)成。
4. 如前趕少一個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支承體,其特棘于,所述銷(7)在 所iif二半殼(3)內(nèi)的圓柱座(10)內(nèi)在與所述公共軸線(x)平行的方向上 能滑動。
5. :N5U'J要求4所述的支承體,^#絲于,所述銷(7)是圓柱形的且 iU有頭部(7a)和桿部(7b),頭部(7a)在所述銷(7)的第一位置^^斤述 第二半殼(3)突出,并育^^在所述第一座(5)中,而桿部(7b)比所述頭 部(7a)具有更小的直徑。
6. ^M'j要求5所述的支承體,^ft絲于,剩錄置(ll)安絲與所 述^ (7b)同心的圓柱座(10)內(nèi)部,使得向其第一位置推所述銷(7)。
7. 如前述至少一個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支承體,通過與所述^〉共軸線(x)同 心的成型銷(15, 16),沿著所述公共軸線(x)的相對運(yùn)動中所述第一半殼(2) 和第二半殼(3)凈射目互限制,所述銷貫穿所i^一半殼(2)和第二半殼(3), 并在它的端部i^i有環(huán)形件(15a)和成型環(huán)形凸^^部(16a),從而限制了兩 個凹口,這兩個凹口預(yù)先設(shè)置為分別々Ii^所itf一半殼(2)和第二半殼(3)。
8. 如前n少一個W虔求所述的支承體,絲棘于,通ii^斤錄二半殼(3)突出JL^形成與所述第一半殼(2)側(cè)*的-^分*的成型接片 (3a),相互限制所述第一半殼(2)和第二半殼(3)沿著所述公共軸線(x) 方向上的相對運(yùn)動。
9. 如前U少一個;^U'J要求所述的支承體,^##于,所ii^一半殼(2) io:有,附件(9),該,附件相對于第二半殼(3)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半 殼(3)相對-^'WJ斤述第一半殼(2)凸出。
10. 如前ii^少一個^U'J要求所述的支承體,^#絲于,還包括蓋(12), 該蓋(12)鏈接到所錄二半殼(3),并負(fù)fe4關(guān)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旋轉(zhuǎn); 在關(guān)閉位置,所ii^疊置在所鄉(xiāng)一半殼(2)上面以在蓋(12)本身與所述第 二半殼(3)之間關(guān)閉第一半殼(2),在打開位置,所i^遠(yuǎn)離所述第一半殼 (2) , JL;斤鄉(xiāng)一半殼(2) ^Jf^可以接近。
全文摘要
用于防滑鏈條的支承體,包括第一半殼(2)和第二半殼(3),具有一個整體的環(huán)形平臺,其與公共軸線(x)同軸且相對于所述公共軸線(x)可轉(zhuǎn)動地相互連接;所述第一半殼(2)至少設(shè)置有開向所述第二半殼(3)的第一座(5);所述第二半殼(3)設(shè)置有向所述第一半殼(2)突出的銷(7),在所述第一半殼(2)和所述第二半殼(3)之間的第一規(guī)定相對角位置,此銷(7)設(shè)置為與所述第一座(5)相接合,所述銷(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是可以移動的,在第一位置,其相對于所述第二半殼(3)突出得較多,并與所述第一座(5)接合,在第二位置,其相對于第二半殼(3)突出得較少,且沒有與所述第一座(5)接合。
文檔編號B60C27/06GK101417591SQ20081017993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M·戈貝西, M·皮亞森佐托 申請人:魏森費(fèi)爾斯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