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耐溫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氨基醇酸快干浸漬漆用醇酸樹脂,多采用大豆油輔以其他原料制備而成, 這種樹脂,通常與丁基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及其他原料調(diào)配成漆,但這種涂料在浸漬過程中高溫烘烤干燥、長久高溫環(huán)境下使用會發(fā)黃、脆化,影響絕緣性、耐油性、耐電弧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以解決現(xiàn)有氨基醇酸快干浸漬漆用醇酸樹脂存在的烘烤黃變、高溫使用中發(fā)黃、粉化、絕緣性、耐油性、 耐電弧性的缺陷。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其特征在于,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 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 120°C,烘焙溫度為130士5°C,烘焙時間為80 90分鐘;其中耐高溫醇酸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耐高溫醇酸樹脂100份;582-2 氨基樹脂6. 28 8. 28 份;催干劑1. 95 3. 95份;其中所述的耐高溫醇酸樹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三羥甲基丙烷5. 3 7. 3%,新戊二醇9. 3 13. 3%,間苯二甲酸10. 8 12. 8%,蓖麻油7. 6 27. 6%,偏苯三酸酐7. 3 11.3%,二甲苯1 5%,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31. 7 41. 7%制成,其中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中甲苯丁酮質(zhì)量比為10 1 ;該耐高溫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反應釜中依次投入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間苯二甲酸,加熱至150 180°C后保溫,直到酸值彡10mgK0H/g的物料A ;(2)將物料A冷卻降溫至120以下,依次投入蓖麻油,偏苯三酸酐,二甲苯,進行回流反應,在溫度達到160°C后開始以10°C /h速度升溫,升至200°C進行保溫,直到酸值 (15mgK0H/g,得物料 B ;(3)將物料B降溫冷卻到90°C以下,放料到預先加入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的稀釋釜,攪拌至釜溫低于50°C以下,停止攪拌出料。所述的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生產(chǎn)的醇酸樹脂顏色淺、不黃變、柔韌性好,反應溫度低,生產(chǎn)周期短,可減少反應時間2h,節(jié)約能源10% ;以其配成的耐高溫醇酸漆在200°C的高溫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不黃變、不起泡, 沖擊強度大于50Kg/cm,絕緣耐熱等級為B級(130°C ),可廣泛適用于中小型電機線圈、變壓器、整流器等電器線圈的浸漬絕緣。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以重量計)耐高溫醇酸樹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三羥甲基丙烷7.3%,新戊二醇9.3%,間苯二甲酸12.8%,蓖麻油17.6%,偏苯三酸酐7.3%,二甲苯5%,甲苯丁酮(10 1)混合溶劑40. 7%。耐高溫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如下(1)在反應釜中依次投入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間苯二甲酸,加熱至150°C后保溫,直到酸值< 10mgK0H/g ;得物料A ;(2)將物料A冷卻降溫至120以下,投入蓖麻油,偏苯三酸酐,二甲苯,進行回流反應,在溫度達到160°C后開始以10°C /h速度升溫,升至200°C進行保溫,直到酸值 (15mgK0H/g ;得物料 B ;(3)降物料B降溫冷卻到90°C以下,放料到預先加入甲苯丁酮(10 1)的稀釋釜, 攪拌至釜溫低于50°C以下,方可停止攪拌。耐高溫醇酸漆的制備(以重量份計)耐高溫醇酸樹脂100份,582-2氨基樹脂6. 28份,催干劑1. 95份。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 2%。技術指標見表1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 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 120°C,烘焙溫度為130士5°C,烘焙時間為80 90分鐘;工件為電機線圈。實施例2 :(以重量比計)耐高溫醇酸樹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三羥甲基丙烷6.3%,新戊二醇11.3%,間苯二甲酸11.8%,蓖麻油22.6%,偏苯三酸酐9.3%,二甲苯2.2%,甲苯丁酮(10 1)混合溶劑36. 5%.耐高溫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如下(1)在反應釜中依次投入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間苯二甲酸,加熱至170°C后保溫,直到酸值< 10mgK0H/g ;得物料A ;(2)將物料A冷卻降溫至120以下,投入蓖麻油,偏苯三酸酐,二甲苯,進行回流反應,在溫度達到160°C后開始以10°C /h速度升溫,升至200°C進行保溫,直到酸值 (15mgK0H/g ;得物料 B ;(3)降物料B降溫冷卻到90°C以下,放料到預先加入甲苯丁酮(10 1)的稀釋釜, 攪拌至釜溫低于50°C以下,方可停止攪拌。耐高溫醇酸漆的制備(以重量份計)耐高溫醇酸樹脂100份,582-2氨基樹脂6. 28份,催干劑1. 95份。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 2%。
技術指標見表1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 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 120°C,烘焙溫度為130士5°C,烘焙時間為80 90分鐘;工件為電機線圈。實施例3 :(以重量比計)耐高溫醇酸樹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三羥甲基丙烷5.3%,新戊二醇13. 3%,間苯二甲酸10.8%,蓖麻油27.6%,偏苯三酸酐11.3%,二甲苯0%,甲苯丁酮(10 1)混合溶劑31.7%。制備方法耐高溫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如下(1)在反應釜中依次投入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間苯二甲酸,加熱至180°C后保溫,直到酸值< 10mgK0H/g ;得物料A ;(2)將物料A冷卻降溫至120以下,投入蓖麻油,偏苯三酸酐,二甲苯,進行回流反應,在溫度達到160°C后開始以10°C /h速度升溫,升至200°C進行保溫,直到酸值 (15mgK0H/g ;得物料 B ;(3)降物料B降溫冷卻到90°C以下,放料到預先加入甲苯丁酮(10 1)的稀釋釜, 攪拌至釜溫低于50°C以下,方可停止攪拌。耐高溫醇酸漆的制備(以重量份計)耐高溫醇酸樹脂100份,582-2氨基樹脂6. 28份,催干劑1. 95份。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 2%。技術指標見表1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 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 120°C,烘焙溫度為130士5°C,烘焙時間為80 90分鐘;工件為電機線圈。表 權利要求
1.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其特征在于,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 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 120°C,烘焙溫度為130士5°C,烘焙時間為80 90分鐘;其中耐高溫醇酸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耐高溫醇酸樹脂100份;582-2氨基樹脂6. 28 8. 28份;催干劑1. 95 3. 95份;其中所述的耐高溫醇酸樹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三羥甲基丙烷5. 3 7. 3%,新戊二醇9. 3 13. 3%,間苯二甲酸10. 8 12. 8%,蓖麻油7. 6 27. 6%,偏苯三酸酐7. 3 11. 3%,二甲苯1 5%,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31. 7 41. 7%制成,其中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中甲苯丁酮質(zhì)量比為10 1 ;該耐高溫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反應釜中依次投入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間苯二甲酸,加熱至150 180°C后保溫,直到酸值彡10mgK0H/g的物料A ;(2)將物料A冷卻降溫至120以下,依次投入蓖麻油,偏苯三酸酐,二甲苯,進行回流反應,在溫度達到160°C后開始以10°C /h速度升溫,升至200°C進行保溫,直到酸值 (15mgK0H/g,得物料 B ;(3)將物料B降溫冷卻到90°C以下,放料到預先加入甲苯與丁酮混合溶劑的稀釋釜,攪拌至釜溫低于50°C以下,停止攪拌出料。所述的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 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干劑為環(huán)烷酸鋅、環(huán)烷酸鈷、環(huán)烷酸錳的環(huán)烷酸鹽的混合物,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 78. 5% 12. 3% 9. 2%。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高溫醇酸漆的浸漬工藝,其連續(xù)沉浸工藝的節(jié)拍時間為3~8分鐘,工件預熱溫度為100~120℃,烘焙溫度為130±5℃,烘焙時間為80~90分鐘;該耐高溫醇酸漆由耐高溫醇酸樹脂、582-2氨基樹脂、催干劑以制備而成。本發(fā)明生產(chǎn)的醇酸樹脂顏色淺、不黃變、柔韌性好,反應溫度低,生產(chǎn)周期短,可減少反應時間2h,節(jié)約能源10%;以其配成的耐高溫醇酸漆在200℃的高溫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不黃變、不起泡,沖擊強度大于50Kg/cm,絕緣耐熱等級為B級(130℃),可廣泛適用于中小型電機線圈、變壓器、整流器等電器線圈的浸漬絕緣。
文檔編號C09D167/08GK102363691SQ201110176910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高祿生 申請人:衡陽恒緣電工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