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供部件的精確對準和保持的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對準系統(tǒng)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自保持彈性平均對準系統(tǒng),再具體地 說,涉及提供在薄板金屬沖壓件和塑料部件之間的兩路和/或四路對準的自保持彈性平均 對準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要在制造過程中被配合在一起的部件,尤其是車輛部件,例如在汽車中存在 的那些,通過對準特征相對于彼此相互定位,這些對準特征過大和/或過小以提供間距來 相對于彼此自由地移動部件從而將它們對準,而不在它們之間產(chǎn)生干涉,那樣會阻礙該制 造過程。一個示例包括兩路和/或四路陽型對準特征,通過是直立的凸臺,它們被接收在 對應的陰型對準特征中,通常是孔或狹槽形式的小開口。在陽型對準特征和它們的相應的 陰型對準特征之間存在間隙,該間隙是預定的以匹配陽型和陰型對準特征由于制造(或建 造)變化而產(chǎn)生的預期的大小和位置變化公差。因此,顯著的位置變化可能發(fā)生在配合的具 有前述對準特征的第一和第二部件,這可能是它們的對準中存在不期望地大變化的原因之 一,尤其是在它們之間的間隙和間距方面。在這些未對準的部件也是另一組件的一部分的 情況下,這種未對準也能影響整體組件的功能和/或美學外觀。無論這種未對準是被限制 到兩個部件還是整個組件,它都會負面地影響功能并產(chǎn)生質(zhì)量低劣的感覺。
[0003] 為了對準并固定部件,前述的陽型和陰型對準特征可被與單獨的緊固件部件或單 獨的操作,例如熱鉚固,一起被采用,從而用于將部件彼此固定。在這樣的組件中,配合的 部件通過該對準特征對相對于彼此定位,并且通過所述單獨的緊固件部件被相對于彼此固 定。使用單獨的對準特征和緊固件部件,一個用于對準而另一個用于固定,可能限制了每一 個在給定組件上的有效性,因為在緊固件部件被采用的地方對準特征不能被采用。而且,在 熱鉚固被采用來緊固金屬部件到塑料部件的情況下,熱鉚固工具通常被設計成具有相距該 金屬部件的間隙以避免對熱鉚固工具的損壞。但是,由于這種間隙,所得到的熱鉚樁通常不 會將金屬部件緊緊地保持在塑料部件上,這隨著時間往往有產(chǎn)生變松組件的趨勢,從而要 求額外的噪音減弱裝置被添加到該組件。
[0004] 因此,對準系統(tǒng)領域可通過提供一種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或機構而被提高,該系統(tǒng)或 機構能通過設置成與對應的單個對準和保持特征配合接合的單個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 的彈性平均來確保兩個部件的精確的兩路和/或四路對準和緊固。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在本發(fā)明的典范性實施例中,提供了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具有第一部件 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第一對準構件和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該對準元件被相對于 該第一對準構件固定地設置,該對準元件具有中空管。第二部件包括第二對準構件和相對 于該第二對準構件固定設置的對準特征,該對準特征具有小開口,該小開口帶有多個向內(nèi) 延伸的突片。該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 該對準特征。該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的一部分當被插入對準特征時彈性變形到彈性平均 最終構造,該構造在四個平面正交方向中的至少兩個上將第一部件相對于第二部件對準并 保持。
[0006] 通過參照附圖閱讀下面對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會很容易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 優(yōu)點以及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
[0007] 本申請?zhí)岢隽巳缦路桨福?方案1. 一種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包括: 第一部件,其包括第一對準構件和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該對準元件被相對于該第 一對準構件固定地設置,該對準元件包括中空管: 第二部件,其包括第二對準構件和相對于該第二對準構件固定設置的對準特征,該對 準特征包括小開口,該小開口包括多個向內(nèi)延伸的突片; 其中,該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該 對準特征; 其中該可彈性變形的對準元件的一部分當被插入該對準特征時彈性變形到彈性平均 最終構造,該構造在四個平面正交方向中的至少兩個上將第一部件相對于第二部件對準并 保持。
[0008] 方案2.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中空管的中心軸線從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垂直地向外延伸;以及 所述多個突片還相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
[0009] 方案3.如方案2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多個突片在預成形形狀中被彎曲以相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在由所 述中空管的所述中心軸線限定的方向上向外延伸。
[0010] 方案4.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多個突片包括第一對相對突片,和相對于所述第一對相對突片正交地布置的第二 對相對突片。
[0011] 方案5.如方案4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對相對突片被以非干涉結構布置相對于所述中空管設置;以及 所述第二對相對突片被以干涉結構布置相對于所述中空管設置,該干涉結構布置使得 所述可彈性變形的中空管在被插入到所述小開口時在干涉區(qū)域上彈性變形。
[0012] 方案6.如方案4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對相對突片和所述第二對相對突片分別被以干涉結構布置相對于所述中空 管設置,該干涉結構布置使得所述可彈性變形的中空管在被插入到所述小開口時在干涉區(qū) 域上彈性變形。
[0013] 方案7.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部件還包括: 設置成緊鄰所述中空管并且具有支撐表面的支撐構件,所述支撐表面被設置成在所述 中空管被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插入到所述小開口時支撐所述第二部件。
[0014] 方案8.如方案5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所述中空管;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所述小開口; 所述第一中空管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所述第一小開口; 所述第二中空管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所述第二小開口; 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中空管的一部分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小開口中的相應一個時 彈性變形到彈性平均最終構造,該構造在四個平面正交方向中的兩個上相對于所述第二部 件對準和保持所述第一部件。
[0015] 方案9.如方案6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所述中空管;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所述小開口; 所述第一中空管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所述第一小開口; 所述第二中空管被構造成和設置成干涉地、可變形地且配合地接合所述第二小開口; 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中空管的一部分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小開口中的相應一個時 彈性變形到彈性平均最終構造,該構造在四個平面正交方向中相對于所述第二部件對準和 保持所述第一部件。
[0016] 方案10.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車輛的第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所述車輛的第二部分。
[0017] 方案11.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由可注塑模制的塑料制成;以及 所述第二部件由沖壓薄板金屬制成。
[0018] 方案12.如方案1所述的彈性平均自保持對準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
【附圖說明】
[0019] 其它特征、優(yōu)點和細節(jié)僅以舉例方式出現(xiàn)在下面對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該詳細 描述參考下面附圖,其中: 圖1描繪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