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折彎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
背景技術:
目前數(shù)控折彎機床的上下模夾具的更換往往依賴于人工,導致操作工勞動強度加大,生產效率降低,也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生產安全問題;由于折彎機在折彎時,工件折彎處的應力較大,因此在折彎后整個工件有一個微量的變形,造成的原因就是在工件折彎時沒有一個反向作用力,因此導致了工件有一個微變形量,局部某一處的折彎定位不精準,折彎的角度比較粗糙。且傳統(tǒng)的折彎機不具有加熱功能,不能夠通過控溫待彎折部件,提高彎折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用于解決工件折彎效率和折彎的穩(wěn)定性問題。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包括底座、支撐桿、第一側轉軸電機、折彎平臺、第二側轉軸電機、固定件、固定螺絲、中轉軸、伸縮油缸、彎折件、電磁加熱線圈、溫控器、中控器和控制鍵,所述底座上方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側轉軸電機連接有所述支撐桿,所述支撐桿頂端通過所述第二側轉軸電機連接左右兩個所述折彎平臺,兩個所述折彎平臺中部通過所述中轉軸連接,所述折彎平臺四個角處分別設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下部設置有所述固定螺絲,所述中轉軸正上方設置有所述伸縮油缸,所述伸縮油缸底端設置有所述彎折件,所述折彎平臺上表面敷設有所述電磁加熱線圈,所述折彎平臺內嵌有所述中控器,所述折彎平臺外設置有所述控制鍵,所述中控器分別電連接所述支撐桿、所述第二側轉軸電機、所述伸縮油缸、所述電磁加熱線圈、所述溫控器和所述控制鍵;
優(yōu)選的,所述伸縮油缸上部連接有支撐裝置起到固定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彎折件呈半圓柱形狀;
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鍵包括伸縮油缸控制鍵、第一側轉軸電機控制鍵、第二側轉軸電機控制鍵和電磁加熱線圈控制鍵;
優(yōu)選的,所述溫控器嵌于所述底座內,其用于對所述電磁加熱線圈進行控溫工作;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螺絲螺紋穿設連接于所述固定件下部。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使用時將待折彎的工件放置于折彎平臺上,調整需要折彎的位置與中轉軸上方,將工件四個角通過固定件和固定螺絲夾緊固定,通過控制鍵啟動電磁加熱線圈加熱,可對工件進行加熱,通過調節(jié)到適宜的溫度,使得工件更容易被折彎,啟動伸縮油缸下降,同時控制通過控制第一側轉軸電機以及第二側轉軸電機彎轉,從而達到對工件有效折彎的目的,折彎的過程中保證了折彎角的位置穩(wěn)定,以及工件的固定,同時加熱工件提高了折彎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結構示意圖;
圖2: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固定件側視圖;
圖3: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
附圖標記如下:1、底座,2、支撐桿,3、第一側轉軸電機,4、折彎平臺,5、第二側轉軸電機,6、固定件,7、固定螺絲,8、中轉軸,9、伸縮油缸,10、彎折件,11、電磁加熱線圈,12、溫控器,13、中控器,14、控制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結合圖2,參看圖1:一種發(fā)動機帶有溫控保護功能的數(shù)控折彎機,包括底座1、設置于底座1上方左右兩側的支撐桿2、連接底座1和支撐桿2的第一側轉軸電機3、設置于支撐桿2頂端的折彎平臺4、連接折彎平臺4和支撐桿2的第二側轉軸電機5、連接兩個折彎平臺4中部的中轉軸8、設置于折彎平臺4四個角的固定件6、設置于固定件6下部的固定螺絲7、設置于中轉軸8正上方的伸縮油缸9、設置于伸縮油缸9下端的彎折件10、設置于折彎平臺4上表面的電磁加熱線圈11、嵌于折彎平臺4內的溫控器12和中控器13、設置于底座1外側的控制鍵14,伸縮油缸9上部連接有支撐裝置起到固定作用,彎折件10呈半圓柱形狀,控制鍵14包括伸縮油缸控制鍵、第一側轉軸電機控制鍵、第二側轉軸電機控制鍵和電磁加熱線圈控制鍵,溫控器12嵌于底座1內,其用于對電磁加熱線圈11進行控溫工作,固定螺絲7螺紋穿設連接于固定件6下部,參看圖3:中控器13分別電連接支撐桿2、第二側轉軸電機5、伸縮油缸9、電磁加熱線圈11、溫控器12和控制鍵14,本發(fā)明使用時將待折彎的工件放置于折彎平臺4上,調整需要折彎的位置與中轉軸8上方,將工件四個角通過固定件6和固定螺絲7夾緊固定,通過控制鍵14啟動電磁加熱線圈11加熱,可對工件進行加熱,通過調節(jié)到適宜的溫度,使得工件更容易被折彎,啟動伸縮油缸9下降,同時控制通過控制第一側轉軸電機3以及第二側轉軸電機5彎轉,從而達到對工件有效折彎的目的,折彎的過程中保證了折彎角的位置穩(wěn)定,以及工件的固定,同時加熱工件提高了折彎效率。
本發(fā)明易于操作,其支撐桿配合轉動電機,以及伸縮油缸可以對工件進行折彎工作,電磁加熱線圈對工件加熱,提高折彎效率,固定件使得工件被固定的穩(wěn)定性更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