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門裝配工裝。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新產(chǎn)品前期試制階段,車輛四門的裝配不僅要滿足裝配質量要求,生產(chǎn)效率,同時還要滿足試制驗證階段反復拆裝的便利性。現(xiàn)有的車門裝配工裝主要是針對單一車型的汽車,所有的定位結構、裝配輔助支撐僅能滿足單一車型需求,通用性較低;且現(xiàn)有工裝的靈活度較低:通常車門的裝配高度和位置是固定的,操作工人無法根據(jù)自身的操作習慣進行高度的調整;裝配工裝無法實現(xiàn)不同角度的展開,不利于操作人員進行相關部件的裝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門裝配工裝,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車門裝配工裝主要是針對單一車型的汽車,且靈活度較低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門裝配工裝,該車門裝配工裝包括:工裝本體,設置在工裝本體上的框架結構,與框架結構連接的車門夾持結構;其中,
框架結構通過升降控制組件與工裝本體可升降連接;
車門夾持結構通過旋轉控制組件與框架結構可旋轉連接。
優(yōu)選地,框架結構為一矩形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
第一橫梁位于矩形框架一端;第一縱梁與第一橫梁連接。
優(yōu)選地,升降控制組件包括:
設置在工裝本體一側的齒輪;
搖動齒輪的旋轉手柄;
設置在第一縱梁上,并與齒輪相互嚙合的嚙合部。
優(yōu)選地,升降控制組件還包括:氣動彈簧;
氣動彈簧的一端與第一橫梁連接,另一端與工裝本體連接。
優(yōu)選地,車門夾持結構包括:
與第一縱梁平行且可旋轉連接的轉軸;
與轉軸連接且與轉軸平行的縱軸;
與轉軸垂直連接的橫軸;
其中,縱軸上設置有用于支撐車門鉸鏈的鉸鏈托爪;
橫軸上設置有與橫軸活動連接的用于夾持車門的尼龍塊。
優(yōu)選地,轉軸通過垂直于第一縱梁的連接部連接;
轉軸與連接部通過螺栓可旋轉連接。
優(yōu)選地,旋轉控制組件包括:
設置于第一橫梁上的擋位固定部,擋位固定部包括多個擋位;
活動設置于第一橫梁上的旋轉操作把手;
活動設置于擋位固定部內(nèi)的連接軸;
其中,轉軸與旋轉操作把手通過連接軸連接,通過調節(jié)連接軸的不同擋位,調節(jié)轉軸的不同角度。
優(yōu)選地,旋轉控制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擋位固定部內(nèi)的限位部。
優(yōu)選地,縱軸上設置有兩個鉸鏈托爪,其中一個鉸鏈托爪的高度可調。
優(yōu)選地,該車門裝配工裝包括:兩個框架結構,分別設置在工裝本體的兩側。
本發(fā)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通過升降控制組件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可升降,可適用于不同高度的車門的裝配,提高車門裝配工裝的通用性;通過旋轉控制組件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多角度旋轉,使操作人員可根據(jù)自身要求,自行調整角度;本發(fā)明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靈活度較高,可適用于多種車型,提升車門裝配工裝的通用性,降低車輛生產(chǎn)成本;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的車門裝配工裝主要是針對單一車型的汽車,且靈活度較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的示意圖之一;
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的示意圖之一;
圖3表示圖2的側視圖;
圖4表示圖2的俯視圖;
圖5表示圖4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工裝本體;2、框架結構;3、車門夾持結構;4、升降控制組件;5、旋轉控制組件;6、第一縱梁;7、第一橫梁;8、齒輪;9、旋轉手柄;10、嚙合部;11、氣動彈簧;12、轉軸;13、縱軸;14、橫軸;15、鉸鏈托爪;16、尼龍塊;17、連接軸;18、擋位固定部;19、旋轉操作把手;20、連接部;21、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車門裝配工裝,該車門裝配工裝包括:工裝本體1,設置在工裝本體1上的框架結構2,與框架結構2連接的車門夾持結構3;其中,工裝本體1底部可設置萬向腳輪和/或定向腳輪,方便操作人員裝配。工裝本體1用于在裝配車門時提供支撐和定位作用,框架結構2用于連接工裝本體1和車門夾持結構3。
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該車門裝配工裝包括:兩個框架結構2,分別設置在工裝本體1的兩側,與兩個框架結構2相連的車門夾持結構3分別設置在工裝本體1上不同的兩側(即異側),使該車門裝配工裝可用于安裝汽車兩側的車門,提升該車門裝配工裝的通用性。
繼續(xù)參見圖1和圖2,框架結構2通過升降控制組件4與工裝本體1可升降連接,通過升降控制組件4實現(xiàn)框架結構2的可升降,進而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可升降,便于該裝配工裝適用于不同高度的車型的車門裝配,提高該裝配工裝的通用性。
車門夾持結構3通過旋轉控制組件5與框架結構2可旋轉連接,通過旋轉控制組件5實現(xiàn)車門夾持結構3的可旋轉,進而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可旋轉,實現(xiàn)不同角度的展開,便于操作人員進行相關部件的裝配。
參見圖1及圖3,框架結構2為一矩形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7和第二橫梁;其中,框架結構2通過第一縱梁6與車門夾持結構3連接。
第一橫梁7位于矩形框架一端;第一縱梁6與第一橫梁7連接,第一縱梁6通過升降控制組件4與工裝本體1可升降連接,可選地,工裝本體1上設置有用于第二縱梁通過的限位結構,在水平方向對第二縱梁進行限位,在豎直方向保證框架結構2升降時,第二縱梁可以自由通過。
參見圖1及圖3,升降控制組件4包括:
設置在工裝本體1一側的齒輪8;
搖動齒輪8的旋轉手柄9;
設置在第一縱梁6上,并與齒輪8相互嚙合的嚙合部10;其中,
齒輪8的中心軸固定在工裝本體1上,通過旋轉手柄9搖動齒輪8,使齒輪8旋轉,通過齒輪8外緣與嚙合部10嚙合,帶動第一縱梁6升降,進而實現(xiàn)整個框架結構2的升降,使待裝配車門滿足不同車型的高度要求。
優(yōu)選地,升降控制組件4還包括:氣動彈簧11;
氣動彈簧11的一端與第一橫梁7連接,另一端與工裝本體1連接,保證框架結構2升降的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緩存升降過程中的沖量。
繼續(xù)參見圖1及圖3,車門夾持結構3包括:與第一縱梁6平行且可旋轉連接的轉軸12,轉軸12用于實現(xiàn)整個車門夾持結構3的旋轉;
與轉軸12連接且與轉軸12平行的縱軸13;與轉軸12垂直連接的橫軸14;
其中,縱軸13上設置有用于支撐車門鉸鏈的鉸鏈托爪15,鉸鏈托爪15用于承載待裝配車門的鉸鏈,在豎直方向上對待裝配車門限位。
橫軸14上設置有與橫軸14活動連接的用于夾持車門的尼龍塊16,尼龍塊16用于夾持車門另一端的邊緣,實現(xiàn)對車門水平方向的定位;且尼龍塊16與橫軸14活動連接,可以根據(jù)不同長度的待裝配車門調節(jié)尼龍塊16的位置。
優(yōu)選地,轉軸12通過垂直于第一縱梁6的連接部20連接;
其中,轉軸12設置有翻邊21,用于與連接部20連接;轉軸12與連接部20通過螺栓可旋轉連接,即轉軸12的翻邊21與連接部20螺接。
參見圖4及圖5,旋轉控制組件5包括:設置于第一橫梁7上的擋位固定部18,擋位固定部18包括多個擋位,圖4及圖5中以B、C、D三個擋位為例,擋位固定部18上每個凹槽分別對應不同的擋位;
活動設置于第一橫梁7上的旋轉操作把手19,在第二縱梁的方向,拉動旋轉操作把手19;
活動設置于擋位固定部18內(nèi)的連接軸17,用于連接轉軸12與旋轉操作把手19;
其中,轉軸12與旋轉操作把手19通過連接軸17連接,通過轉軸12的翻邊21與連接軸17連接,連接軸17穿設過轉軸12的翻邊21,通過調節(jié)連接軸17的不同擋位,即調節(jié)連接軸17在擋位固定部18內(nèi)的不同擋位,調節(jié)轉軸12的不同角度,進而實現(xiàn)縱軸13與橫軸14的不同角度。
優(yōu)選地,旋轉控制組件5還包括:設置在擋位固定部18內(nèi)的限位部,其中,可在擋位固定部18內(nèi)設置用于對連接軸17限位的限位部,避免連接軸17從擋位固定部18的凹槽內(nèi)脫出。
優(yōu)選地,縱軸13上設置有兩個鉸鏈托爪15,其中一個鉸鏈托爪15的高度可調,以適應不同車型的車門。
本發(fā)明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通過升降控制組件4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可升降,可適用于不同高度的車門的裝配,提高車門裝配工裝的通用性;通過旋轉控制組件5實現(xiàn)待裝配車門的多角度旋轉,使操作人員可根據(jù)自身要求,自行調整角度;本發(fā)明提供的車門裝配工裝靈活度較高,可適用于多種車型,提升車門裝配工裝的通用性,降低車輛生產(chǎn)成本;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的車門裝配工裝主要是針對單一車型的汽車,且靈活度較低的問題。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