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內高壓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內高壓成型技術叫液壓成形或液力成形,是一種利用液體作為成形介質,通過控制內壓力和材料流動來達到成形中空零件目的的材料成形工藝。內高壓成形管件質量輕,產品質量好,并且產品設計靈活,工藝過程簡捷,同時又具有近凈成形與綠色制造等特點。相應的內高壓成型設備包括模具、推壓裝置和液力裝置,通常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在分型面處接合后形成模具型腔。加工時,管坯放入下模具的型腔部分,然后下放上模具,將管坯約束在型腔內。位于管坯兩端的各一個推頭頂住管坯相應端,提供管坯軸向力,該軸向力用于補料。內高壓成型技術依靠的是內壓使管件脹形,然后達到貼壁,成型出各種管壁結構的管件。因此,在內高壓成型技術中,密封裝置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密封裝置往往依靠的是推頭上的密封橡膠圈,很容易出現漏氣,還會出現內壓達不到的情況。
如中國專利CN105344791A公開一種用于內高壓成型的堵頭結構,包括一端與推料缸相連的連接桿、套合于連接桿另一端的外周且用于與管坯型腔相配合的第一堵頭部及第二堵頭部,第一堵頭部及第二堵頭部之間的空腔嵌設有軟性密封墊,通過制備軟性密封墊提高密封墊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達到密封效果。
僅通過密封墊或密封橡膠圈密封達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從其他結構上進行改進以實現充足的密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從多個角度設計密封裝置,為內高壓成型提供可靠的有力保障。在管件成型的過程中也會提供軸向的推力,確保管件在成型的過程中提高材料的流動性,同時避免出現壁厚不均勻、破裂起皺等情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包括堵頭、推頭、螺母、六角螺栓、密封橡膠圈I和密封橡膠圈II,所述的六角螺栓與堵頭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堵頭表面設有外螺紋,所述的推頭前端設有頂頭和推頭內凹壁,所述的頂頭設置為逐漸過渡的圓弧式;所述的推頭穿過六角螺栓和堵頭的內部,所述的堵頭前端設有密封橡膠圈I,所述的堵頭后部靠近六角螺栓處周向依次設有螺母和密封橡膠圈II。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內部設有伸縮缸,實現推頭可伸縮。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母內部設有內螺紋,所述的螺母在堵頭上可以旋轉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母為兩個。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與堵頭之間為滑動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的密封橡膠圈I的外徑大于密封橡膠圈II的外徑。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內部設有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后端連接高壓水管,高壓水管接入內高壓成型液體。
本發(fā)明的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能夠實現四級密封,堵頭進入到內高壓成型模具一定的位置時,擰緊螺母,將密封橡膠圈I貼緊內高壓成型模具左側缸和右側缸外邊,形成第一級密封。
堵頭的外螺紋與左側缸和右側缸的內螺紋相配合,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密封作用。推頭與堵頭之間是滑動接觸,堵頭前端設有密封橡膠圈II,形成第二級密封。
推頭頂端的頂頭設置為逐漸過渡的圓弧式,當管件與推頭接觸時形成線接觸,形成了第三級密封。
當管件受到內壓的時候不斷膨脹,在這個過程中管件順著圓弧逐漸向上移動,且不會出現劇烈接觸,避免了大縫隙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密封性。當管件與推頭內凹壁接觸時,內壓將管件與推頭內凹壁壓緊,形成第四級密封。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將推壓裝置與管件接觸區(qū)域設置圓弧逐漸過渡式接觸密封,在成型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管件的脹形而出現接觸位置的猛烈移動;
2、堵頭加上密封橡膠圈不僅密封效果好,而且還能防止推壓裝置在高壓強度下后移,從而避免內高壓成型管件出現壁厚不均勻、起皺、破裂的現象;
3、在管件成型的過程中也會提供軸向的推力,確保管件在成型的過程中提高材料的流動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頂頭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內高壓成型模具示意圖;
其中,1-高壓水管,2-六角螺栓,3-螺母,4-密封橡膠圈I,5-堵頭,6-推頭,7-頂頭,8-密封橡膠圈II,9-上墊板,10-上模腔,11-下墊板,12-下模腔,13-左側缸,14-右側缸,15-過渡圓弧接觸區(qū)域,16-推頭內凹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包括堵頭5、推頭6、螺母3、六角螺栓2、密封橡膠圈I4和密封橡膠圈II8,所述的六角螺栓2與堵5頭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堵頭5表面設有外螺紋,所述的推頭6前端設有頂頭7和推頭內凹壁16,所述的頂頭7設置為逐漸過渡的圓弧式;所述的推頭6穿過六角螺栓2和堵頭5的內部,所述的堵頭5前端設有密封橡膠圈I4,所述的堵頭5后部靠近六角螺栓2處周向依次設有螺母3和密封橡膠圈II8。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6內部設有伸縮缸,實現推頭可伸縮。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母3內部設有內螺紋,所述的螺母3在堵頭5上可以旋轉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母3為兩個。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6與堵頭5之間為滑動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的密封橡膠圈I4的外徑大于密封橡膠圈II8的外徑。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6內部設有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頭6后端連接高壓水管1,高壓水管1接入內高壓成型液體。
本發(fā)明的一種螺紋式內高壓成型推壓密封裝置能夠實現四級密封,堵頭5進入到內高壓成型模具一定的位置時,擰緊螺母3,將密封橡膠圈I4貼緊內高壓成型模具的左側缸13和右側缸14外邊,形成第一級密封。
如圖3所示,內壓成型模具的左側缸13和右側缸14的內部設有內螺紋。堵頭5的外螺紋與左側缸13和右側缸14的內螺紋相配合,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密封作用。當推壓裝置進入到確切的位置的時候,推頭6會往外伸縮,提供內高壓成型過程中的推力,推頭6與堵頭5之間是滑動接觸,堵頭5前端設有密封橡膠圈II8,形成第二級密封。
如圖2所示,推頭6頂端的頂頭7設置為逐漸過渡的圓弧式,在成型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管件的脹形而出現接觸位置的猛烈移動,當管件與推頭6接觸時形成線接觸,形成了第三級密封。
當管件受到內壓的時候不斷膨脹,在這個過程中管件順著圓弧逐漸向上移動,且不會出現劇烈接觸,避免了大縫隙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密封性。當管件與推頭內凹壁16完全接觸時,內壓將管件與推頭內凹壁16壓緊,形成第四級密封。
堵頭加上密封橡膠圈不僅密封效果好,而且還能防止推壓裝置在高壓強度下后移,從而避免內高壓成型管件出現壁厚不均勻、起皺、破裂的現象;在管件成型的過程中也會提供軸向的推力,確保管件在成型的過程中提高材料的流動性。本發(fā)明從多個角度設計密封裝置,為內高壓成型提供可靠的有力保障。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