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設于帶攝像頭的手機等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手機作為裝設有拍攝用的光學單元的光學設備而構成。在該光學單元中,為了抑制因使用者的手抖導致拍攝圖像的紊亂,提出了使光學模塊擺動來修正抖動的結構。為了進行這樣的抖動修正,需要將光學模塊支承為相對于固定體能夠擺動。
[0003]因此,提出了如下結構:通過設置于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后側的樞軸而將光學模塊支承為能夠擺動,使光學模塊以樞軸為中心擺動以修正光學單元的抖動(參照專利文獻1、2)。
[0004]然而,在光學模塊以光軸方向的后側為中心擺動的結構的情況下,在光軸方向后側的光學模塊的位移量較小,在光軸方向前側的光學模塊的位移量較大。因此,需要在光學模塊的周圍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足夠的空間,因此存在光學單元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變大的問題。
[0005]另一方面,提出了在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將光學模塊支承為能夠擺動的結構,根據(jù)該結構,能夠使在光軸方向前側的光學模塊的位移量變小(參照專利文獻3)。并且,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光學單元中,提出了如下結構:構成在光學模塊(第一可動部)的光軸方向后側端部設置配重(平衡重)的可動模塊,使可動模塊的重心位置比光學模塊的重心位置接近擺動中心,由此抑制機械性共振。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0-96805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96863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02010/010712的
[0291]段以及圖37、圖41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2]然而,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配重中,設置有從光軸方向的后側端部進一步朝向后側突出的凸部,因此配重在光軸方向后側的的質(zhì)量較小。因此,存在如下問題:配重在光軸方向上所占的體積較大,但是使重心位置在光軸方向上移位的效果較小。
[0013]鑒于以上的問題,本發(fā)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其即使在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將可動模塊支承為能夠擺動的情況下,也能夠使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重心位置有效地接近對可動模塊的支承位置。
[0014]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5]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特征在于,包括:可動模塊,其保持光學元件;固定體,其具有包圍該可動模塊的周圍的主體部;支承機構,其在所述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將所述可動模塊支承為能夠擺動;以及抖動修正用驅動機構,其使所述可動模塊擺動,所述可動模塊具有:光學模塊,其保持所述光學元件;以及配重,其設置于該光學模塊的所述光軸方向的前側以及后側中的一側,且在所述光軸方向上使所述可動模塊的重心位置向比所述光學模塊的重心位置靠所述支承機構的支承位置側移位,所述配重的所述一側的端面由與所述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構成。
[0016]在本發(fā)明中,支承機構設置于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可動模塊以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為中心擺動。因此,即使在使可動模塊以同一角度擺動的情況下,與可動模塊以光軸方向后側為中心擺動的結構相比,在光軸方向前側的可動模塊的位移量也較小。因此,不必在可動模塊的周圍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確保較大的空間,因此能夠縮小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并且,在本方式中,可動模塊設置有保持光學元件的光學模塊,且在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前側或者后側設置有配重,因此能夠在光軸方向上使可動模塊的重心位置接近比光學模塊的重心位置靠支承機構的支承位置。因此,具有能夠抑制使可動模塊擺動時的機械性共振等優(yōu)點。在此,配重的端面由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構成,因此在配重中,距離支承位置最遠的部分的質(zhì)量較大。因此,能夠使重心位置在光軸方向上有效地移位。
[0017]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一側是所述光軸方向的前側。即,配重優(yōu)選設置于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前側。根據(jù)該結構,在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后側端部設置拍攝元件等,其結果是,即使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后側端部的質(zhì)量變大,也能夠借助設置于光軸方向前側的配重而使重心位置以接近支承位置的方式移位,因此能夠抑制使可動模塊擺動時的機械性共振。
[0018]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配重具有:前板部,其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通過的位置具有開口部,且從該光軸方向的前側與所述光學模塊的所述光軸方向的前側端部重疊;以及筒部,其從該前板部的外緣朝向所述光軸方向的后側彎曲,并包圍所述前側端部的外側面。根據(jù)該結構,即使在光學模塊安裝質(zhì)量較大的配重,也能夠將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尺寸的增大抑制為最小限度。
[0019]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前板部為圓板狀,所述筒部為圓筒狀。根據(jù)該結構,配重的質(zhì)量分布在以光軸為中心的周向整體范圍內(nèi)是恒定的。因此,即使在使可動模塊朝以光軸為中心的任意方向擺動的情況下,配重的影響也是恒定的。因此,對抖動修正用驅動機構的控制較容易。
[0020]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光學模塊具有保持所述光學元件的第一保持架和保持該第一保持架的第二保持架,所述前側端部由所述第一保持架的從所述第二保持架朝向所述光軸方向的前側突出的部分構成,所述配重以在所述前側端部與所述前板部之間、以及所述前側端部與所述筒部之間兩者具有間隙的方式將所述筒部的所述光軸方向的后側端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根據(jù)該結構,由于配重不與第一保持架接觸,因此即使在第一保持架相對于第二保持架的安裝位置改變的情況下,也能夠將配重設置在同一部位。因此,能夠借助配重使可動模塊的重心位置適當?shù)匾莆弧?br>[0021]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配重的至少所述開口部的前側的邊緣具有抗反射性。根據(jù)該結構,即使配重為金屬制品,也能夠防止在光軸方向前側的反射。
[0022]在本發(fā)明中,所述一側也可以是所述光軸方向的后側。即,也可以采用配重設置于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后側的結構。
[0023]在本發(fā)明中,能夠采用所述支承機構是萬向架機構的結構。
[0024]發(fā)明的效果
[0025]在本發(fā)明中,支承機構設置于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可動模塊以可動模塊的光軸方向的中途位置為中心擺動。因此,即使在使可動模塊以同一角度擺動的情況下,與可動模塊以光軸方向后側為中心擺動的情況相比,在光軸方向前側的可動模塊的位移量也較小。因此,不必在可動模塊的周圍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確保較大的空間,因此能夠縮小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并且,在本方式中,可動模塊具有保持光學元件的光學模塊,且在光學模塊的光軸方向的前側或者后側具有配重,因此能夠在光軸方向上使可動模塊的重心位置比光學模塊的重心位置接近支承機構的支承位置。因此,具有能夠抑制使可動模塊擺動時的機械性共振等優(yōu)點。在此,配重的端面由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構成,因此在配重中,距離支承位置最遠的部分的質(zhì)量較大。因此,能夠使重心位置在光軸方向上有效地移位。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示意性表示將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裝配于手機等光學設備的情形的說明圖。
[0027]圖2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到的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說明圖。
[0028]圖3是從與被拍攝體側相反的一側觀察到的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說明圖。
[0029]圖4是表示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剖面結構的說明圖。
[0030]圖5是將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內(nèi)部進一步詳細分解時的分解立體圖。
[0031]圖6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到的將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可動模塊分解的情形的分解立體圖。
[0032]圖7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到的用于圖6所示的可動模塊的光學模塊等的分解立體圖。
[0033]圖8是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柔性布線基板的說明圖。
[0034]圖9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到的用于圖6所示的可動模塊的框架等的分解立體圖。
[0035]圖10是用于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萬向架機構等的說明圖。
[0036]圖11是用于圖6所示的可動模塊的配重等的說明圖。
[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I光學模塊
[0039]Ia透鏡(光學元件)
[0040]Ic光學模塊的前側端部[0041 ] 2第一保持架
[0042]3第二保持架
[0043]4保持架
[0044]5 配重
[0045]10可動模塊
[0046]13陀螺儀
[0047]17可動模塊的后側端面
[0048]18 墊片
[0049]20固定體
[0050]30萬向架機構[0051 ]50 開口部
[0052]50a 邊緣
[0053]50b內(nèi)周面
[0054]51前板部
[0055]51a 端面
[0056]52 筒部
[0057]52a配重的后側端部
[0058]100光學單元
[0059]500抖動修正用驅動機構
[0060]1110 框架
[0061]1200 殼體
[0062]1400 第一底板
[0063]1500 第二底板
[0064]1800、1900柔性布線基板
[0065]I860第一帶狀部(第一柔性布線基板)
[0066]1861、1871、1921 引出部
[0067]1862、1872、1922 第一延伸部
[0068]1863、1873、1923 第一彎曲部
[0069]1864、1874、1924 第二延伸部
[0070]1865、1875、1925 固定部
[0071]1866、1876、1923 第二彎曲部
[0072]1870第二帶狀部(第二柔性布線基板)
[0073]1920穿繞部(第三柔性布線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74]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說明中,例示出用于防止拍攝用的光學模塊的手抖的結構。并且,在以下說明中,將相互正交的三個方向分別作為X軸方向、Y軸方向以及Z軸方向,將沿光軸L(透鏡光軸/光學元件的光軸)的第一方向作為Z軸方向,將與Z軸方向(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作為Y軸方向,將與Z軸方向(第一方向)以及Y軸方向(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作為X軸方向。并且,在以下說明中,各方向的抖動中的繞X軸的旋轉相當于所謂的俯仰(縱搖),繞Y軸的旋轉相當于所謂的偏轉(橫搖),繞Z軸的旋轉相當于所謂的側傾。并且,對X軸方向的一側標記+X,另一側標記-X,對Y軸方向的一側標記+Y,另一側標記-Y,對Z軸方向的一側(與被拍攝體側相反的一側/光軸方向后側)標記+Z,另一側(被拍攝體偵U/光軸方向前側)標記-Z來進行說明。
[0075](拍攝用的光學單元的整體結構)
[0076]圖1是示意性表示將應用本發(fā)明的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裝配于手機等的光學設備的情形的說明圖。
[0077]圖1所示的光學單元100(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是用于帶攝像頭的手機等的光學設備1000的薄型攝像頭,在支承于光學設備1000的支架2000(設備主體)的狀態(tài)下裝設。在該光學單元100中,若在拍攝時在光學設備1000產(chǎn)生手抖等抖動,則在拍攝圖像產(chǎn)生紊亂。因此,如后文所述,在本方式的光學單元100設置有抖動修正用驅動機構(在圖1中未圖示),所述抖動修正用驅動機構將具有光軸L沿Z軸方向延伸的光學模塊I的可動模塊10以能擺動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體20內(nèi),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