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觸控顯示器件,尤其涉及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作為一種非自發(fā)光顯示器,包括利用背光作為光源的透射模式和利用環(huán)境光作為光源的反射模式;其中,由于反射光構成的反射顯示畫面的亮度可以隨環(huán)境光一起變化,反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能夠克服環(huán)境光在液晶顯示器中一些界面的反射問題, 如液晶顯示器的外表面的反射光對顯示畫面的掩蓋問題,使其除了具有節(jié)能的優(yōu)點之外, 還具有日光下的可讀性。帶有反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一般包括圓偏光板,以及由外到內依序設置的上基板、液晶層和陣列基板,圓偏光板設于上基板的外側,圓偏光板由外到內依次包含支撐板、偏光介質層和λ /4延遲膜,陣列基板外側面上還設置有TFT驅動部件、驅動線路和金屬反射面。金屬反射面在占據(jù)所有像素面積的情況下,構成完全的反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而在占據(jù)部分像素面積的情況下,則構成同時兼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圓偏光板可以使得進入液晶顯示器的環(huán)境光被偏光吸收、調制形成圓偏振光,圓偏振光受到液晶層的調制、金屬反射面的反射、液晶層與λ/4延遲膜的再次調制、偏光介質層的再次吸收,最終出射形成反射顯示畫面。投射式電容觸摸屏一般包含覆蓋板、感應基板、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和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感應基板上,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其中,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可以分別設置在感應基板的兩面,也可以設置在感應基板的同一面(需在其交錯點通過一定的絕緣層隔開),其電極圖形可以設計如條形、菱形、多邊形等各種相互交錯的形狀;覆蓋板一般貼附于感應基板外側,用于形成上述電極與觸摸體之間的電容隔離。在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等手持式電子裝置上采用投射式電容觸摸屏作為的輸入工具,已逐漸成為一種設計主流,其可以簡化這些設備的外觀結構,并且獲得更加靈活多變的輸入手段。而采用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則是為了省電、延長一次充電的使用時間,以及克服在日光等強烈的環(huán)境光下可讀性差的問題。但是,當前廠商在手持式電子裝置上采用的設計,一般只是將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與投射式電容觸摸屏簡單地疊合起來,形成外掛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在上述這種外掛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中,光線在到達液晶顯示器的金屬反射面之前,還必須透過由玻璃基板(上基板)、透明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空氣之間形成的多個界面,而多個界面的存在使得界面反射光的亮度成倍地增加,相比于單獨的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其日光下可讀性大大地降低了,甚至使得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不適合在其外側設置投射式電容觸摸屏,因此,無法達到將投射式電容觸摸屏與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良好結合的目的。
發(fā)明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這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更加輕薄,在日光下能夠保持更好的可讀性, 達到將投射式電容觸摸屏與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良好結合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包括圓偏光板,以及由外到內依序設置的上基板、液晶層和陣列基板,圓偏光板設于上基板的外側,陣列基板外側面上還設置有 TFT驅動部件、驅動線路和金屬反射面,其特征是還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以及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上基板的外側面上,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金屬反射面在占據(jù)所有像素面積的情況下,構成完全的反射模式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而在占據(jù)部分像素面積的情況下,則構成同時兼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外側指的是靠近操控者的一側,內側指的是遠離操控者的一側。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通常包括多個菱形、多邊形或條形的電極塊串接而成。在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的交錯處通常設置架橋結構來確保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之間的彼此絕緣,以及在各自方向上電極塊的導通。架橋結構一般包括導電橋和絕緣塊,第一感測電極同一串行相鄰的電極塊通過較窄的連續(xù)端部跨過絕緣墊塊相互連接;第二感測電極同一串行相鄰的兩個電極塊則被上述連續(xù)端部隔開而在兩側形成兩個端部,導電橋將被隔開的兩個端部連接起來,形成連續(xù)的第二感測電極;導電橋與連續(xù)端部之間由絕緣墊塊隔開,以防止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在交錯點相互短路。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可以通過設置在上基板外側的柔性引線或導電材料層與外部電路或外接端口連接,或通過柔性引線連接到陣列基板上。圓偏光板一般包括偏光介質層、支撐板和λ /4延遲膜,偏光介質層附著在支撐板上,λ/4延遲膜設于偏光介質層的內側,支撐板一般由三醋酸纖維(TAC)制成。將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上基板的外側面上,上基板同時作為電容觸摸屏的感應基板,而圓偏光板可以通過貼附的方式設置在上基板的外側,圓偏光板和上基板將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夾在中間,圓偏光板便作為電容觸摸屏的覆蓋板,這樣將電容感測電極內嵌入反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中。由于將用于實現(xiàn)投射式電容觸摸功能的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圓偏光板的內側,使得透明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與玻璃(上基板)之間的界面處于圓偏光板內側,因而按照圓偏光片對反射光的消除原理,其界面反射光無法出射圓偏光板。故采用上述結構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既減少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內部的反射界面,又能夠消除光線在到達金屬反射面之前多個界面的界面反射光,包括透過由玻璃基板(上基板)、透明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空氣之間形成的多個界面的界面反射光,從而能夠保持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在日光下的可讀性,達到將投射式電容觸摸屏與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良好結合的目的;由于將用于實現(xiàn)電容觸摸功能的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顯示器的上基板的外側面上,無需另外設置感應基板,而圓偏光板可作為電容隔離的覆蓋板,不僅降低其總體的厚度,以滿足由該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所制成的手持式裝置更加輕薄的要求。為了達到減少觸摸操作對液晶層的影響及保護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的目的,
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方案,其特征是還包括蓋板玻璃,蓋板玻璃設于上基板的外側。通過設置蓋板玻璃,既起到保護作用,又起到作為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與觸摸體之間的電容隔離作用。這種情況下,圓偏光板的位置可以是在液晶層外側的任意一層,即既可以貼附到蓋板玻璃的外側面或內側面,也可以貼附到上基板的內側面或外側面。為了達到降低反射光的目的,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圓偏光板貼附在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將圓偏光板貼附在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使得圓偏光板、空氣層和上基板之間的界面都處于圓偏光板的內側,通過圓偏光板對入射光與反射光的吸收、消除作用,降低這些界面對外界的反射光。為了達到進一步降低反射光的目的,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其特征是還包括透明膠層,透明膠層填充在蓋板玻璃與上基板之間。當圓偏光板貼附在蓋板玻璃的內側面時,透明膠層填充在圓偏光板與上基板之間。通過填充透明膠層,進一步提高上述界面的折射率匹配,因而透光率、顯示亮度更高,而對外界的反射光的更少。為了滿足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的外形要求,作為本實用新型再更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其特征是還包括遮掩層,遮掩層附著在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遮掩層上設有透光區(qū)域和不透光區(qū)域。遮掩層的透光區(qū)域對應于顯示器的顯示區(qū)域以及其他需要透光的區(qū)域,遮掩層的不透光區(qū)域對內嵌觸摸式顯示裝置的內部電子組件進行遮擋,尤其是對內嵌觸摸式顯示裝置的周邊區(qū)域進行遮掩,從外部看不到內部雜亂的結構,使內嵌觸摸式顯示裝置符合美觀大方的外形要求。遮掩層可以通過印刷、鍍膜、貼膜的方式附著在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可以選擇油墨、樹脂、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作為材料。還可以通過預先對圓偏光板和蓋板玻璃的輪廓進行加工,并在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上進行印刷、 鍍膜、貼膜等方法,在遮掩層與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之間夾置上圖案層(如商標等),以形成可以滿足所應用的手持式裝置的外觀需求。為了達到實現(xiàn)彩色顯示的目的,作為本實用新型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選,其特征是還包括彩色濾光層,彩色濾光層設置在上基板的內側。通過在上基板內側設置包含 RGB三色的彩色濾光層,實現(xiàn)彩色顯示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在上基板上設置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的示意圖圖3是遮掩層的示意圖圖4是圓偏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這種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包括圓偏光板1,以及由外到內依序設置的上基板2、液晶層3、陣列基板4、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5以及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6 ;圓偏光板1貼附在上基板2的外側面上,陣列基板4 外側面上還設置有TFT驅動部件、驅動線路和金屬反射面(TFT驅動部件、驅動線路和金屬反射面這些在圖中難以表示,并且不影響本技術方案的描述,因此在圖中沒有畫出來);如圖2所示,第一感測電極5和第二感測電極設6置在上基板2的外側面上,第一感測電極5 和第二感測電極6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如圖4所示,圓偏光板1包括偏光介質層7、支撐板8和λ /4延遲膜9,偏光介質層7附著在支撐板8上,λ /4延遲膜9設于偏光介質層7的內側,支撐板8 一般由三醋酸纖維(TAC)制成。如圖3所示,為了達到外觀要求,這種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還包括遮掩層10, 遮掩層10附著在圓偏光板1的內側面上,遮掩層10上設有透光區(qū)域11和不透光區(qū)域12。為了達到彩色顯示的目的,這種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還包括彩色濾光層13, 彩色濾光層13設置在上基板2的內側。如圖2所示,第一感測電極5和第二感測電極6由多個菱形的電極塊串接而成。在第一感測電極5和第二感測電極6的交錯處通常設置架橋結構14來確保第一感測電極5 和第二感測電極6之間的彼此絕緣,以及在各自方向上電極塊的導通。第一感測電極5和第二感測電極6通過設置在上基板2外側的柔性引線15與外部電路連接。實施例二、如圖5所示,在其它部分均與實施例一相同的情況下,其區(qū)別在于還包括蓋板玻璃16,蓋板玻璃16設于圓偏光板1的外側,遮掩層10附著在蓋板玻璃16的內側面上,圓偏光板1貼附在上基板2的外側面上,圓偏光板1與蓋板玻璃16之間填充有透明膠層17。實施例三、在其它部分均與實施例二相同的情況下,其區(qū)別在于圓偏光板1貼附在蓋板玻璃16的內側面上,蓋板玻璃16和圓偏光板1將遮掩層10夾在中間,圓偏光板1與上基板 2之間隔離有空氣層18。
權利要求1.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包括圓偏光板,以及由外到內依序設置的上基板、液晶層和陣列基板,圓偏光板設于上基板的外側,陣列基板外側面上還設置有 TFT驅動部件、驅動線路和金屬反射面,其特征是還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以及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上基板的外側面上,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蓋板玻璃,蓋板玻璃設于上基板的外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圓偏光板貼附在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透明膠層,透明膠層填充在蓋板玻璃與上基板之間。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遮掩層,遮掩層附著在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的內側面上,遮掩層上設有透光區(qū)域和不透光區(qū)域。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遮掩層,遮掩層附著在圓偏光板或蓋板玻璃的內側上,遮掩層上設有透光區(qū)域和不透光區(qū)域。
7.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彩色濾光層, 彩色濾光層設置在上基板的內側。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彩色濾光層,彩色濾光層設置在上基板的內側。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彩色濾光層,彩色濾光層設置在上基板的內側。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是還包括彩色濾光層,彩色濾光層設置在上基板的內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光下可讀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包括圓偏光板,以及由外到內依序設置的上基板、液晶層和陣列基板,圓偏光板設于上基板的外側,陣列基板外側面上還設置有金屬反射面,并將用于實現(xiàn)電容觸摸功能的第一感測電極和第二感測電極設置在上基板上,處于圓偏光板的內側。這樣,按照圓偏光片對反射光的消除原理,其界面反射光無法出射圓偏光板,既減少內部的反射界面,又能夠消除光線在到達金屬反射面之前多個界面的界面反射光,從而能夠保持內嵌觸控式液晶顯示器件在日光下的可讀性,達到將投射式電容觸摸屏與反射模式液晶顯示器良好結合的目的;無需另外設置感應基板,而圓偏光板可作為電容隔離的覆蓋板,滿足更加輕薄的要求。
文檔編號G02F1/133GK202057925SQ20112008076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呂岳敏, 吳永俊, 李功軍, 沈奕, 詹前賢, 許為隆, 鄭清交, 陳紹源 申請人:汕頭超聲顯示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