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
【背景技術】
[0002]賽絡紡又名并捻紡,國內(nèi)稱為AB紗,近期正式命為賽絡紡。緊密賽絡紡紡紗機理是兩根粗紗以一定的間距經(jīng)過雙喇叭口平行喂入環(huán)錠細紗機的同一牽伸機構,以平行狀態(tài)同時被牽伸,從前羅拉夾持點出來后進入集聚區(qū)。在每個紡紗部位開有雙槽且內(nèi)部處于負壓狀態(tài)的異型管表面套有網(wǎng)格圈,網(wǎng)格圈受輸出羅拉摩擦傳動。由前羅拉輸出的兩根須條受負壓作用吸附在網(wǎng)格圈表面對應雙槽的位置,須條在受集聚控制的同時隨網(wǎng)格圈向前運動,由輸出鉗口輸出。集聚后的兩束纖維獲得較為緊密的結構,分別經(jīng)輕度初次加捻后,在結合點處結合,然后再被加強捻,卷曲到紗管上,成為具有類似股線結構的緊密賽絡紗。
[0003]但目前的緊密賽絡紡,兩根粗紗捻度比合股成紗后的捻度要低20%,加上單根粗紗成形過程中還存在無捻三角區(qū),纖維在牽伸系統(tǒng)中的損失以及形成單根粗紗之前散失均很多,在棉梳工序中纖維損傷多,短絨率高,精梳條的伸直平行度較差,紗條的緊密度較差,條干cv%值高,質(zhì)量低,品質(zhì)差,屬于較為低端的產(chǎn)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減少纖維損傷多,降低短絨率,提高精梳條的伸直平行度,使紗條具有良好的緊密度,達到改善成紗質(zhì)量的目的。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所述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組成:80份的澳棉,20份的新疆棉,將上述原料通過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編成紗線,與傳統(tǒng)紡紗工藝相比,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的短絨率低,其性能參數(shù)為:纖維主體長度29.9mm ;馬克隆值4.56 ;短絨率12.2% ;斷裂強度29.5cn/tex ;
所述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包括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經(jīng)過下列依次連接的設備加工完成:圓盤抓棉機、單軸流開棉機、多倉混棉機、精開棉機、喂棉箱、成卷機、梳棉機、前置并條機、條并卷機、精梳機、后置并條機、粗紗機、細紗機、自動絡筒機;
所述開清棉工序,所述精開棉機采用梳針打手對混合后的澳棉、新疆棉進行開松,所述梳針打手速度為480r/min ;
所述梳棉工序,所述梳棉機的錫林與刺棍速比為2.28:1 ;
所述精梳工序,所述精梳機的頂梳刺入深度為+ 0.5 mm ;
所述粗紗工序,所述粗紗機所紡成紗的條干由多根細紗線采用“V”型牽伸紡成,所紡成紗紗卷的紗線距離粗紗管上端的距離為10 mm,距離下端的距離為6 mm,所紡成紗紗卷的粗紗定量為3.05g/10m干定量,粗紗捻系數(shù)為116 ;
所述細紗工序,
A)、所述細紗機的牽伸采用“V”型牽伸的方式;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按照紗線所喂入的順序,包括由后上羅拉和后下羅拉組成的后羅拉、由中上羅拉和中下羅拉組成的中羅拉、由前上羅拉和前下羅拉組成的前羅拉、由小羅拉和緊密紡膠輥組成的緊密紡裝置,所述后羅拉與中羅拉之間設置有壓力棒;所述后下羅拉相對于牽伸平面抬高半個羅拉直徑,后上羅拉后移裝于后下羅拉后上方,喂入紗條通過后鉗口進入中鉗口,中后羅拉鉗口間紗條對后下羅拉和中上羅拉分別形成包圍弧,使后區(qū)呈曲線牽伸狀態(tài),增大粗紗在后上羅拉、后下羅拉的接觸面;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30 ;
B)、所述細紗機的集聚區(qū)吸風區(qū)設置有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所述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設置有吸風管,所述吸風管設置有數(shù)個吸風雙槽,所述吸風雙槽包括兩個吸風槽,兩個吸風槽呈V字形設置,單個吸風槽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結構,所述吸風槽的上槽寬為5?6 mm,下槽寬2?4 mm。
[000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可以減少纖維損傷多,降低短絨率,提高精梳條的伸直平行度,使紗條具有良好的緊密度,達到改善成紗質(zhì)量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fā)明所使用的成紗紗卷上的紗線在粗紗管的位置示意圖。
[0008]圖2為本發(fā)明所使用的細紗機牽伸后區(qū)的結構裝置圖。
[0009]圖3為本發(fā)明所使用的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中吸風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1]實施例1:
如圖1、2、3所示,本發(fā)明的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所述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組成:80份的澳棉,20份的新疆棉,將上述原料通過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編成紗線,與傳統(tǒng)紡紗工藝相比,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的短絨率低,其性能參數(shù)為:配棉等級為3級,纖維主體長度29.9mm;馬克隆值4.56 ;短絨率12.2% ;斷裂強度 29.5cn/tex ;
所述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包括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經(jīng)過下列依次連接的設備加工完成:圓盤抓棉機、單軸流開棉機、多倉混棉機、精開棉機、喂棉箱、成卷機、梳棉機、前置并條機、條并卷機、精梳機、后置并條機、粗紗機、細紗機、自動絡筒機;
其型號分別為FA1001型圓盤抓棉機、FA105A型單軸流開棉機、FA029型多倉混棉機、FAl112型精開棉機、FA179C型喂棉箱、FA1141A型成卷機、FA231A型梳棉機、FA313B型并條機、FA1398型條并卷機、FA299型精梳機、FA322B型并條機、FA426A型粗紗機、SXF1568C型細紗機、N0.21C型自動絡筒機;
所述開清棉工序,所述精開棉機采用梳針打手對混合后的澳棉、新疆棉進行開松,所述梳針打手速度為480r/min ;
所述梳棉工序,所述梳棉機的錫林與刺棍速比為2.28:1 ;
所述精梳工序,所述精梳機的頂梳刺入深度為+ 0.5 mm ;
精梳工序的主要作用排除棉纖維中16mm以下的短絨率,提高纖維的伸直平行度及整齊度,進一步清除生條中所殘留的雜質(zhì)、棉結和疵點,改善成紗的外觀質(zhì)量;在精梳工序采取的工藝措施:頂梳刺入深度調(diào)整為+ 0.5,落棉率掌握18%,機臺之間落棉率差異在±1%,精梳條重量標準:15.5g (5m干定量);重量cv% ( 1.30% ;
所述粗紗工序,所述粗紗機所紡成紗的條干由多根細紗線采用“V”型牽伸紡成,如圖1所示,所紡成紗紗卷的紗線距離粗紗管I上端的距離為10 mm,距離下端的距離為6 mm,所紡成紗紗卷的粗紗定量為3.05g/10m干定量,粗紗搶系數(shù)為116 ;
所述細紗工序,
A)、所述細紗機的牽伸采用“V”型牽伸的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按照紗線所喂入的順序,包括由后上羅拉2和后下羅拉3組成的后羅拉、由中上羅拉5和中下羅拉6組成的中羅拉、由前上羅拉7和前下羅拉8組成的前羅拉、由小羅拉9和緊密紡膠輥10組成的緊密紡裝置,所述后羅拉與中羅拉之間設置有壓力棒4;所述后下羅拉3相對于牽伸平面抬高半個羅拉直徑,后上羅拉2后移裝于后下羅拉3后上方,喂入紗條通過后鉗口進入中鉗口,中后羅拉鉗口間紗條對后下羅拉3和中上羅拉5分別形成包圍弧,使后區(qū)呈曲線牽伸狀態(tài),增大粗紗在后上羅拉2、后下羅拉3的接觸面;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 1.30 ;
B)、所述細紗機的集聚區(qū)吸風區(qū)設置有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所述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設置有吸風管11,如圖3所示,所述吸風管11設置有數(shù)個吸風雙槽,所述吸風雙槽包括兩個吸風槽12,兩個吸風槽12呈V字形設置,單個吸風槽12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結構,所述吸風槽12的上槽寬為5?6 mm,下槽寬2?4 mm。
[001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組成:80份的澳棉,20份的新疆棉,將上述原料通過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編成紗線; 所述緊密賽絡紡生產(chǎn)工藝包括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經(jīng)過下列依次連接的設備加工完成:圓盤抓棉機、單軸流開棉機、多倉混棉機、精開棉機、喂棉箱、成卷機、梳棉機、前置并條機、條并卷機、精梳機、后置并條機、粗紗機、細紗機、自動絡筒機; 所述開清棉工序,所述精開棉機采用梳針打手對混合后的澳棉、新疆棉進行開松,所述梳針打手速度為480r/min ; 所述梳棉工序,所述梳棉機的錫林與刺棍速比為2.28:1 ; 所述精梳工序,所述精梳機的頂梳刺入深度為+ 0.5 mm ; 所述粗紗工序,所述粗紗機所紡成紗的條干由多根細紗線采用“V”型牽伸紡成,所紡成紗紗卷的紗線距離粗紗管上端的距離為10 mm,距離下端的距離為6 mm,所紡成紗紗卷的粗紗定量為3.05g/10m干定量,粗紗捻系數(shù)為116 ; 所述細紗工序, A)、所述細紗機的牽伸采用“V”型牽伸的方式;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按照紗線所喂入的順序,包括由后上羅拉和后下羅拉組成的后羅拉、由中上羅拉和中下羅拉組成的中羅拉、由前上羅拉和前下羅拉組成的前羅拉、由小羅拉和緊密紡膠輥組成的緊密紡裝置,所述后羅拉與中羅拉之間設置有壓力棒;所述后下羅拉相對于牽伸平面抬高半個羅拉直徑,后上羅拉后移裝于后下羅拉后上方,喂入紗條通過后鉗口進入中鉗口,中后羅拉鉗口間紗條對后下羅拉和中上羅拉分別形成包圍弧,使后區(qū)呈曲線牽伸狀態(tài),增大粗紗在后上羅拉、后下羅拉的接觸面;所述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30 ; B)、所述細紗機的集聚區(qū)吸風區(qū)設置有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所述集聚區(qū)吸風負壓裝置設置有吸風管,所述吸風管設置有數(shù)個吸風雙槽,所述吸風雙槽包括兩個吸風槽,兩個吸風槽呈V字形設置,單個吸風槽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結構,所述吸風槽的上槽寬為5?6mm,下槽寬2?4 mm。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紡制純棉緊密賽絡紡紗線生產(chǎn)工藝,其工藝包括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開清棉工序中精開棉機梳針打手速度為480r/min;梳棉工序中錫林與刺輥速比為2.28:1;精梳工序中精梳機的頂梳刺入深度為+0.5㎜;粗紗工序,成紗紗卷的紗線距離粗紗管上端的距離為10㎜,距離下端的距離為6㎜;細紗工序,細紗機的牽伸后區(qū),中后羅拉鉗口間紗條對后下羅拉和中上羅拉分別形成包圍弧,使后區(qū)呈曲線牽伸狀態(tài),增大粗紗在后上羅拉、后下羅拉的接觸面;細紗機的集聚區(qū)吸風區(qū)設置吸風管,吸風管設置有數(shù)個吸風雙槽,單個吸風槽的上槽寬為5~6㎜,下槽寬2~4㎜。
【IPC分類】D01H5/22, D02G3/04, D01H5/72
【公開號】CN105525404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11887
【發(fā)明人】余保林
【申請人】焦作市海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