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內(nèi)飾纖維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纖維烘干出料預梳理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內(nèi)飾纖維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送入烘干箱內(nèi)進行烘干處理,保證其干燥且物理性能穩(wěn)定,從烘干箱出來后工作人員需要對纖維束根據(jù)加工要求裁切成需要的尺寸,但是由于在烘干箱出料的時候纖維束容易打結表面不平整,影響外觀,不能及時對其進行梳理且加速冷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纖維烘干出料預梳理裝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及時對烘干箱出料的纖維進行梳理,保證其表面的順滑且及時冷卻,提高產(chǎn)品的美觀性。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纖維烘干出料預梳理裝置,包括框架體,所述框架體的左右兩端均轉動設有梳理架,每個所述梳理架從上到下依次設有若干個梳理桿;所述框架體的上部設有梳理輪且下部設有托盤,所述梳理輪的一端與電機連接固定;所述梳理輪的表面依次嵌入固定若干個梳理組件塊,所述托盤上設有若干個萬向球;所述框架體的出料端延伸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設有過料輪;其中冷卻管固定在所述框架體的頂部。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梳理組件塊包括依凸塊和固定在所述凸塊上的梳齒條。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框架體的底部與移動座連接固定,便于移動運輸。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每個所述梳理架通過彈簧與所述框架體連接固定,提高張緊力。
本發(fā)明操作時:從烘干箱出來的纖維依次纏繞經(jīng)過一側梳理架的梳理桿后經(jīng)過托盤;與此同時電機帶動梳理輪轉動,并配合托盤使梳理輪表面的梳齒條對其進行梳理,冷卻管對纖維進行冷卻;由于托盤的表面設有萬向球,是為了保證梳理的同時纖維運動順暢;梳理后的纖維再依次纏繞經(jīng)過另一側梳理架上的梳理桿;最后通過過料輪進行處料。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及時對烘干箱出料的纖維進行梳理,保證其表面的順滑,提高產(chǎn)品的美觀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梳理組件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框架體、2-梳理架、3-梳理桿、4-梳理輪、5-托盤、6-萬向球、7-支撐桿、8-過料輪、9-冷卻管、10-電機、11-凸塊、12-梳齒條、13-移動座、1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纖維烘干出料預梳理裝置,包括框架體1,所述框架體1的底部與移動座13連接固定。
所述框架體1的左右兩端均轉動設有梳理架2,每個所述梳理架2通過彈簧14與所述框架體1連接固定。
每個所述梳理架2從上到下依次設有若干個梳理桿3;所述框架體1的上部設有梳理輪4且下部設有托盤5,所述梳理輪4的一端與電機10連接固定;所述梳理輪4的表面依次嵌入固定若干個梳理組件塊,所述梳理組件塊包括依凸塊11和固定在所述凸塊11上的梳齒條12。
所述托盤5上設有若干個萬向球6;所述框架體1的出料端延伸支撐桿7,所述支撐桿7上設有過料輪8;其中冷卻管9固定在所述框架體1的頂部。本實施例通過從烘干箱出來的纖維依次纏繞經(jīng)過一側梳理架2的梳理桿3后經(jīng)過托盤5;與此同時電機10帶動梳理輪4轉動,并配合托盤5使梳理輪4表面的梳齒條12對其進行梳理,冷卻管9對其及時冷卻;由于托盤5的表面設有萬向球6,是為了保證梳理的同時纖維運動順暢;梳理后的纖維再依次纏繞經(jīng)過另一側梳理架2上的梳理桿3;最后通過過料輪8進行出料。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及時對烘干箱出料的纖維進行梳理,保證其表面的順滑且及時冷卻,提高產(chǎn)品的美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