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印刷機械上的模切模具,特別是一種模切壓凸壓 紋組合模具。
背景技術:
在如今的商品包裝中,經過壓凸、壓紋的包裝產品,以其立體感 強、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而廣受包裝用戶和消費者的青睞。采用傳統(tǒng) 的紙品壓凸壓紋工藝,需要先在模切機上進行紙品壓凸,等壓凸完成 之后,再裝上壓紋模具進行壓紋,最后還要換上模切版,才能進行模 切,整個加工過程生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下。而目前印刷包裝行業(yè) 所使用的模切、壓凸組合模具,其用途作用于各種包裝盒的印后成型 加工,它可以將原需二次完成的工序合二為一,然而如果選擇用多層 涂膠木板粘合而成的膠合板做為模切、壓凸、壓紋組件的承載模板, 由于材質的強度太低,因此只能采用先把包裝盒樣刀模壓凸位置掏 空,將預先安裝在鋁塊上壓凸模,移裝在掏空了的包裝盒樣刀模壓凸 位置上,而壓紋模具因為膠合板強度不夠,因此不能再在貼近壓痕線 邊開槽安裝壓紋模具,所以至今為止木質模切刀模只能實現(xiàn)模切和壓 凸合二為一的功能,由于要分別工作,既要占用多臺機器又要顧及模 切、壓凸、壓紋位置套準,因此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品率也高。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要解決的技術 問題是使模具的模切、壓凸和壓紋一次制作成型,從而提高印后加工 成品率和產品的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切壓 凸壓紋組合模具,包括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所述模切刀模板由承載 模板和鑲嵌在承載模板上的模切刀片和壓凸、壓紋模具組成,所述承 載模板采用金屬或纖維上下面板和化工材料內夾層復合而成,所述鋼 底模安裝有凸模和壓痕槽,所述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由定位銷和緊固 件連接定位。
本發(fā)明所述承載模板既可由上下面板是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 纖維面板,所述內夾層由上下兩塊硬化工板中間夾一塊彈性膠板復合 而成,所述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和螺絲連接。
本發(fā)明所述承載模板也可由上下面板是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 纖維面板,所述內夾層由一方形鋼框內注入液態(tài)樹脂材料凝固后組 成,所述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和螺絲連接。
本發(fā)明所述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的刀片縫寬為0.75 士0.05mm,所述硬化工板的刀片縫寬為0.75士0.05mm,所述彈性膠 板的刀片縫寬為0.65mm,所述承載模板的總厚度為18mm。
本發(fā)明所述壓紋模具是一種壓紋裝飾線。
本發(fā)明所述壓紋裝飾線的高度調整,簡單易行只需直接將墊片貼 在壓紋裝飾線的背面進行調整既可。
本發(fā)明所述壓凸模具由凹模和托板組成。
本發(fā)明所述凹模和托板由凹模反轉調節(jié)螺釘、凹模鎖緊固定螺釘 和托板定位銷連接定位。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可以使模切機一次運轉就能完成模切、 壓凸、壓紋工作,并且可根據產品需要調整模切、壓凸、壓紋位置, 同時,由于承載模板柔硬性兼具,不僅外形美觀,而且非常實用和耐 用。
圖1為本發(fā)明承載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模具背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壓凸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模具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鋼底模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2、圖3、圖4和 圖6所示,本發(fā)明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包括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 所述模切刀模板由承載模板1和鑲嵌在承載模板1上的模切刀片和壓 凸、壓紋模具組成,所述承載模板1采用金屬或纖維上下面板和化工 材料內夾層復合而成,所述鋼底模安裝有凸模33和壓痕槽34,所述 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由定位銷和緊固件連接定位。本發(fā)明模切刀模板 上設有壓痕線11,所述壓紋模具是壓紋裝飾線12,壓紋裝飾線12貼靠在壓痕線11邊上,壓紋裝飾線12的背面可供調整高度的墊片粘合。 所述壓凸模具由凹模3和托板17組成。凹模3和托板17由凹模反轉 調節(jié)螺釘13、凹模鎖緊固定螺釘14和托板定位銷16連接定位,凹 模反轉調節(jié)螺釘13穿過托板17的底面安裝,托板17底部的托板定 位銷16可確保重新安裝時準確定位。凹模3上設有連接凸模33的定 位銷孔15。
如圖1和圖5所示,本發(fā)明所述承載模板的上下面板是不銹鋼或 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24,所述內夾層由上下兩塊硬化工板21中間 夾一塊彈性膠板22復合而成,所述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23 和螺絲連接。采用上述結構使模具具有了柔硬性結合的特質,為模切、 壓凸、壓紋位置調整和連接成牢固的整體提供了保證。在具體實施例 中,所述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的刀片縫寬為0.75± 0.05mm,所述硬化工板的刀片縫寬為0.75士0.05mm,所述彈性膠板 的刀片縫寬為0.65mm,所述承載模板的總厚度為18mm。
此外,本發(fā)明所述承載模板的上下面板也可以是不銹鋼或樹脂纖 維或碳纖維面板,其內夾層由一方形鋼框內注入液態(tài)樹脂材料凝固后 組成,所述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和螺絲連接。
本發(fā)明在原模切刀模面板上加裝金屬的壓凸、壓紋模具,在鋼底 模上安裝配套的壓凸模,使原只有單一模切功能的刀模,變成模切、 壓凸、壓紋一次制作成型的多功能組合模具。
本發(fā)明使用時,先用定位銷將模切、壓凸、壓紋模具和鋼底模串 連成整體,順著模切機的模具裝卸軌道推入到模切工作面,然后卸下
定位銷再將壓凸、壓紋上下模位置調整套準,之后印刷好的整張包裝 盒印紙,在模切機的自動收放紙機構輸送到模切工作面時,調整套準 的模切、壓凸、壓紋模具,就能將整張包裝盒印紙,按設計制作要求 一次完成整張印紙上所有包裝盒的成品制作。
本發(fā)明承載模板使用的是金屬硬質鋼材和化工板材層材料組合 而成,因強度足夠壓凸模具可直接安裝于承載模板上,并可緊貼著壓 痕線再多開一道壓紋裝飾線的夾線縫,安裝方法和刀片、壓痕線一樣, 直接將壓紋裝飾線安裝在承載模板上,壓紋效果的調整與刀片補壓力 的做法相同。壓凸模具上下左右位置的凹模反轉調節(jié)螺釘和固定凹模 的螺釘均是穿過固定凹模的托板形成一個整體模塊,而置于托板底部 的托板定位銷可確保重新安裝時準確定位。通過凹模反轉調節(jié)螺釘的 操作可讓壓凸模具上下左右達到3個毫米的調整空間。而如果選擇用 多層涂膠木板粘合而成的膠合板做為模切、壓凸、壓紋組件的承載體, 由于膠合板強度不夠,因此不能再在貼近壓痕線邊開槽安裝壓紋裝飾 線,所以至今為止木質模切刀模只能實現(xiàn)模切壓凸合二為一的功能, 本發(fā)明則可以將模切、壓凸、壓紋等三項功能合三為一。
由于本發(fā)明的模具承載模板均采用了硬質不銹鋼或兼具柔硬性 的樹脂纖維、碳纖維板材做為上下面板,內夾層采用彈性和硬性的化 工材料復合組成,使模具具備了柔硬性兼具的特質,其上下面板為模 切刀片的垂直固定提供了保證,因此一套模切刀片的耐模切次數最高
可達1800萬次,而內夾層的柔性化工材料則為模切刀片的多次換刀 起到了收放夾緊的作用,為模切刀片更換提供了 40次的保障,其材
質的強度和適應度,有效地提高了換刀后的精度,大大延長了模具的 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包括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刀模板由承載模板和鑲嵌在承載模板上的模切刀片和壓凸、壓紋模具組成,所述承載模板采用金屬或纖維上下面板和化工材料內夾層復合而成,所述鋼底模安裝有凸模和壓痕槽,所述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由定位銷和緊固件連接定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載模板既可由上下面板是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 所述內夾層由上下兩塊硬化工板中間夾一塊彈性膠板復合而成, 所述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和螺絲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載模板也可由上下面板是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 所述內夾層由 一方形鋼框內注入液態(tài)樹脂材料凝固后組成,所述 上下面板和內夾層由柱狀螺母和螺絲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不銹鋼或樹脂纖維或碳纖維面板的刀片縫寬為0.75士0.05mm, 所述硬化工板的刀片縫寬為0.75士0.05mm,所述彈性膠板的刀片 縫寬為0.65mm,所述承載模板的總厚度為18mm。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壓紋模具是一種壓紋裝飾線。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紋裝飾線的高度調整,是直接在壓紋裝飾線的背面貼墊片進 行調整。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壓凸模具由凹模和托板組成。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凹模和托板由凹模反轉調節(jié)螺釘、凹模鎖緊固定螺釘和托板定 位銷連接定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要解決的問題是使模具的模切、壓凸和壓紋一次制作成型,從而提高印后加工成品率和產品的生產效率。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模切壓凸壓紋組合模具,包括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所述模切刀模板由承載模板和鑲嵌在承載模板上的模切刀片和壓凸、壓紋模具組成,所述承載模板采用金屬或纖維上下面板和化工材料內夾層復合而成,所述鋼底模安裝有凸模和壓痕槽,所述模切刀模板和鋼底模由定位銷和緊固件連接定位。本發(fā)明可以使模切機一次運轉就能完成模切、壓凸、壓紋工作,并且可根據產品需要調整模切、壓凸、壓紋位置,同時,由于承載模板柔硬性兼具,不僅外形美觀,而且非常實用和耐用。
文檔編號B31F1/00GK101342805SQ2008101420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蔣和健 申請人:蔣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