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12812閱讀:1421來源:國知局
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橋梁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橋梁的日常維護中,經(jīng)常會在施工路段附近擺放警示牌,以警示過往車輛減速慢行,傳統(tǒng)中的警示牌裝置多采用立式結(jié)構(gòu),然而這種立式結(jié)構(gòu)容易受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而改變警示方位,難以起到較好的警示效果,現(xiàn)有中也有較多的固定式警示牌裝置,但其拆裝步驟較為繁瑣費力,難以滿足現(xiàn)有需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

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包括機座以及警示牌,所述警示牌底壁中設置有左右對應且前后對應的第一插腔,所述第一插腔頂壁中還設置有第二插腔,所述機座中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插腔相配合的鎖持裝置,所述鎖持裝置包括設置通口朝上且左右對應設置的滑腔,兩個滑腔之間設置有通透槽,所述滑腔疏遠所述通透槽的端壁中設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滑腔的滑槽,所述滑槽可上下平滑地安裝有滑塊,所述通透槽中可上下平滑地安裝有滑架,所述滑腔固定安裝有第一斜滑塊,所述第一斜滑塊上設置有第一斜滑面以及與所述第一斜滑面連接的第一平滑面,且所述第一斜滑塊中設置有第一通透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透孔前后兩端的第二通透孔,所述滑腔中還平滑安裝有第二斜滑塊,所述第二斜滑塊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斜滑面相配合的第二斜滑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平滑面相配合的第二平滑面,所述第二斜滑塊中配合安裝有左右伸展的螺桿,所述螺桿一端穿透所述第一通透孔并可轉(zhuǎn)向地安裝在所述滑塊中,另一端與固定安裝在所述滑架中的馬達連接,所述第二斜滑塊上端固定安裝有突塊,所述突塊朝向所述滑槽的端面固定安裝有鎖持臂,所述機座內(nèi)底部設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內(nèi)固定設有配重塊。

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案,所述鎖持臂下端設置有導滑面。

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案,所述警示牌底壁中設置有左右伸展的卡持槽,所述機座上端面左端設置有立板,所述機座上端面固定設置有與所述卡持槽配合且左右伸展的卡持條。

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案,所述滑架前后對應安裝有左右伸展的重壓桿,所述重壓桿兩端穿透所述第二通透孔并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塊中。

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案,所述滑槽底壁固定安裝有與所述滑塊連接的彈性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所述立板和卡持條的作用下,所述警示牌的卡持槽與所述卡持條配合后并向左推動所述警示牌與所述立板相抵時,可使所述第一插腔與所述滑腔對準;

所述馬達運行后,可驅(qū)動所述第二斜滑塊朝向所述滑槽滑動,由于第一斜滑面和第二斜滑面的配合,所述第二斜滑塊滑動時,所述第二斜滑塊可帶動所述滑塊以及滑架向上滑動,而所述突塊和所述鎖持臂向上伸入到所述第一插腔中,所述第一斜滑面與所述第二斜滑面脫開而所述第一平滑面與第二平滑面配合后,所述鎖持臂水平移動,當所述滑塊以及滑架滑動到最上端時,所述鎖持臂插入到所述第二插腔中,從而可將所述警示牌鎖定在所述機座上;

本發(fā)明裝置結(jié)構(gòu)簡單,固定牢靠,拆裝簡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警示牌被鎖定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圖1中鎖持裝置處的放大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圖1機座的俯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圖1中警示牌的仰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圖1機座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quán)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裝置的一種橋梁警示牌裝置,包括機座20以及警示牌10,所述警示牌10底壁中設置有左右對應且前后對應的第一插腔11,所述第一插腔11頂壁中還設置有第二插腔12,所述機座20中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插腔12相配合的鎖持裝置,所述鎖持裝置包括設置通口朝上且左右對應設置的滑腔23,兩個滑腔23之間設置有通透槽25,所述滑腔23疏遠所述通透槽25的端壁中設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滑腔23的滑槽24,所述滑槽24可上下平滑地安裝有滑塊32,所述通透槽25中可上下平滑地安裝有滑架30,所述滑腔23固定安裝有第一斜滑塊26,所述第一斜滑塊26上設置有第一斜滑面261以及與所述第一斜滑面261連接的第一平滑面262,且所述第一斜滑塊26中設置有第一通透孔26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透孔260前后兩端的第二通透孔,所述滑腔23中還平滑安裝有第二斜滑塊33,所述第二斜滑塊33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斜滑面261相配合的第二斜滑面331以及與所述第一平滑面262相配合的第二平滑面332,所述第二斜滑塊33中配合安裝有左右伸展的螺桿36,所述螺桿36一端穿透所述第一通透孔260并可轉(zhuǎn)向地安裝在所述滑塊32中,另一端與固定安裝在所述滑架30中的馬達31連接,所述第二斜滑塊33上端固定安裝有突塊34,所述突塊34朝向所述滑槽24的端面固定安裝有鎖持臂35,所述機座20內(nèi)底部設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內(nèi)固定設有配重塊200,所述配重塊200用于增加所述機座20底重,從而可提高機座20支承時的穩(wěn)定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鎖持臂35下端設置有導滑面350,從而方便插入到所述第二插腔12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警示牌10底壁中設置有左右伸展的卡持槽13,所述機座20上端面左端設置有立板21,所述機座20上端面固定設置有與所述卡持槽配合且左右伸展的卡持條22。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架30前后對應安裝有左右伸展的重壓桿39,所述重壓桿39兩端穿透所述第二通透孔并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塊32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槽24底壁固定安裝有與所述滑塊32連接的彈性件320,所述彈性件320用以將所述滑塊32向下拉動。

本發(fā)明裝置中的機座20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滑塊32在所述彈性件320的作用下位于所述滑槽24底部,從而所述滑架30也位于所述通透槽25底部,而所述第二斜滑塊33的第二斜滑面331與所述第一斜滑塊26的第一斜滑面261相抵且所述第二斜滑塊33位于所述滑腔23底部,而所述突塊34和所述鎖持臂35頂壁與所述機座20上端面平齊,從而允許所述警示牌10在所述機座20上端面推行。

安裝時,將所述警示牌10的卡持槽13左端與所述卡持條22配合,并將所述警示牌10向左推動,當所述警示牌10左端面與所述立板21右端面貼合時,所述第一插腔11位于所述滑腔23上方,此時啟動所述馬達31,所述馬達31帶動所述螺桿36轉(zhuǎn)動,所述螺桿36驅(qū)動所述第二斜滑塊33朝向所述滑槽24滑動,由于第一斜滑面261和第二斜滑面331的配合,所述第二斜滑塊33滑動時,所述第二斜滑塊33可帶動所述滑塊32以及滑架30向上滑動,而所述突塊34和所述鎖持臂35向上伸入到所述第一插腔11中,所述第一斜滑面261與所述第二斜滑面331脫開而所述第一平滑面262與第二平滑面332配合后,所述鎖持臂35水平移動,當所述滑塊32以及滑架30滑動到最上端時,所述鎖持臂35插入到所述第二插腔12中,從而可將所述警示牌10鎖定在所述機座20上;

需要卸載所述警示牌時,反向啟動所述馬達31,所述馬達31帶動所述螺桿36反向轉(zhuǎn)動,所述螺桿36驅(qū)動所述第二斜滑塊33疏遠所述滑槽24滑動,所述第二斜滑塊33滑動時可帶動所述鎖持臂35脫離所述第二插腔12,所述第一平滑面262與第二平滑面332脫離配合后,在所述彈性件3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斜滑面261與所述第二斜滑面331配合,且所述滑塊32和所述滑架30可向下滑動,最終所述突塊34和所述鎖持臂35頂壁與所述機座20上端面平齊,從而允許所述警示牌10被向右拉出。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所述立板和卡持條的作用下,所述警示牌的卡持槽與所述卡持條配合后并向左推動所述警示牌與所述立板相抵時,可使所述第一插腔與所述滑腔對準;

所述馬達運行后,可驅(qū)動所述第二斜滑塊朝向所述滑槽滑動,由于第一斜滑面和第二斜滑面的配合,所述第二斜滑塊滑動時,所述第二斜滑塊可帶動所述滑塊以及滑架向上滑動,而所述突塊和所述鎖持臂向上伸入到所述第一插腔中,所述第一斜滑面與所述第二斜滑面脫開而所述第一平滑面與第二平滑面配合后,所述鎖持臂水平移動,當所述滑塊以及滑架滑動到最上端時,所述鎖持臂插入到所述第二插腔中,從而可將所述警示牌鎖定在所述機座上;

本發(fā)明裝置結(jié)構(gòu)簡單,固定牢靠,拆裝簡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shù)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