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引水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當水工隧洞處于不良地質(zhì)段和高地下水位條件下,進行開挖施工時,由于地下水活動強烈,外水壓力大,易出現(xiàn)塌方、涌水等現(xiàn)象,施工中如何快速排水不讓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已經(jīng)成為水工隧洞設計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
[0003]目前,對于水工隧洞反坡排水措施一般利用隧洞內(nèi)的側溝匯集到集水井再由抽水機接力排水。但是當水工隧洞處于不良地質(zhì)段和高地下水位時,通常涌水量較大、涌水時間較長,施工過程中洞內(nèi)水流向工作面匯集,往往造成抽排困難、施工掌子面水積聚過深,進而嚴重影響隧洞圍巖的穩(wěn)定、危及隧洞施工的機械設備及施工人員的安全、以及施工進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從而實現(xiàn)快速、有效的排水,避免涌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減少因涌水問題造成的施工困難,加快施工進度。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的。
[0006]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包括排水管、集水池及掌子面,所述排水管設置于引水隧洞內(nèi),所述集水池位于排水管下端,并與排水管連通,所述掌子面位于集水池右側,并在掌子面上設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集水池兩側還設置有側溝。
[0007]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水泵。
[0008]所述集水池上方布置有鋼格柵。
[0009]所述排水孔的仰角為10°?30°。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結構能夠快速、有效的進行排水,避免涌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減少因涌水問題造成的施工困難,加快施工進度,可在水利水電工程引水技術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鋼格柵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排水管,2-水泵,3-鋼格柵,4-集水池,5-掌子面,6-排水孔,7-側溝?!揪唧w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7]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包括排水管1、集水池4及掌子面5,所述排水管I設置于引水隧洞內(nèi),所述集水池4位于排水管I下端,并與排水管I連通,所述掌子面5位于集水池4右側,并在掌子面5上設置有若干排水孔6,所述集水池4兩側還設置有側溝7。在施工時,通過排水孔6將地下水排入側溝7。
[0018]所述排水管I上設置有水泵2。這樣,集水池4中的涌水由水泵2通過排水管I排出洞外,從而達到快速排水的效果,避免了涌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
[0019]在施工時,地下水由側溝7匯集進入集水池4,在集水池4上方布置有鋼格柵3,以便工程正常施工。
[0020]所述排水孔6的仰角為10°?30°。以便于將地下水排入7側溝7內(nèi)。
[0021]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在施工時,主要按照如下步驟實施:
[0022](I)水工隧洞開挖過程中,形成掌子面5后,如涌水量較大,且不間斷涌水時,首先在掌子面5上布置仰角為10°?30°的排水孔6,將地下水排出;
[0023](2)排出的地下水通過側溝7匯集進入集水池4,集水池4上方布置有鋼格柵3,以便工程正常施工;
[0024](3)集水池4中的涌水由水泵2通過排水管I排出洞外,從而達到快速排水的效果,避免了涌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影響隧洞圍巖的穩(wěn)定。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1)、集水池(4)及掌子面(5),所述排水管(I)設置于引水隧洞內(nèi),所述集水池(4)位于排水管(I)下端,并與排水管(I)連通,所述掌子面(5)位于集水池(4)右側,并在掌子面(5)上設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集水池(4)兩側還設置有側溝(7)。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I)上設置有水泵(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4)上方布置有鋼格柵(3)。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6)的仰角為10°?3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高地下水位的引水隧洞反坡排水結構,包括排水管、集水池及掌子面,所述排水管設置于引水隧洞內(nèi),所述集水池位于排水管下端,并與排水管連通,所述掌子面位于集水池右側,并在掌子面上設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集水池兩側還設置有側溝;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水泵,所述集水池上方布置有鋼格柵。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結構能夠快速、有效的進行排水,避免涌水長時間浸泡掌子面及地基,減少因涌水問題造成的施工困難,加快施工進度,可在水利水電工程引水技術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IPC分類】E02B9/02
【公開號】CN20466238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33776
【發(fā)明人】王志鵬, 趙繼勇, 陳海坤, 賀雙喜, 張高, 楊鵬, 祁偉強, 高勇, 陳娟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