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口攔污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取水口攔污裝置,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包括用于阻擋大塊石頭的第一攔污柵(1)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攔污柵(1)與取水閘(3)之間的第二攔污柵(2),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徑是所述第一攔污柵(1)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能夠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關閉取水口,從而減輕引水隧洞淤積。
【專利說明】
取水口攔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攔污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水力發(fā)電站或者引水管線的位于山區(qū)的取水口攔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取水口是指河床式取水構(gòu)筑物的進水部分,是輸水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構(gòu)成了水力發(fā)電站及引水管線的取水源頭。取水口通常建在河岸和水庫岸邊,一般設有取水閘用于水流節(jié)制。對于設置在山區(qū)的取水口,經(jīng)常出現(xiàn)河道內(nèi)的松散堆積體和卵石從取水口進入后在引水隧洞內(nèi)淤積,嚴重影響了水利發(fā)電站或者引水管線的正常運行。為了避免松散堆積體和卵石等物質(zhì)進入取水口,一般會在取水口上設置攔污柵。通過設置攔污柵,有效地阻擋了河水中的松散堆積體和卵石進入取水口,從而干凈的河水可以通過攔污柵進入取水口,然后流入引水隧洞中。
[0003]但是,當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山體上的大量泥沙被雨水沖下后進入河流中,使得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此時含有泥沙的河水會通過攔污柵進入取水口,造成引水隧洞大量淤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需要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關閉取水口的取水閘,以阻止含有泥沙的河水進入取水口。但是由于山區(qū)河流處的取水口位置偏僻,加上汛期時操作人員難以達到取水口,且汛期時在取水口處操作取水閘存在很大危險,因此,在汛期時如何關閉取水口以防止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進入引水隧洞是現(xiàn)有技術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取水口攔污裝置,能夠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關閉取水口,減輕引水隧洞淤積。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取水口攔污裝置,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包括用于阻擋大塊石頭進入的第一攔污柵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攔污柵與取水閘之間的第二攔污柵,所述第二攔污柵的縫隙或者孔徑是所述第一攔污柵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攔污柵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250-150毫米,所述第二攔污柵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15-5毫米。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攔污柵的柵條為角鋼、槽鋼或者工字鋼。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攔污柵的柵條為扁鋼,并且相鄰的所述扁鋼的寬的表面相對設置。
[0009]優(yōu)選地,所述取水口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一條形孔,所述第二攔污柵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取水口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一條形孔內(nèi)向上穿出。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攔污柵通過驅(qū)動件驅(qū)動以在所述取水口內(nèi)上下移動并從所述第一條形孔內(nèi)穿出。
[0011 ]優(yōu)選地,在所述取水口上方設置有啟閉梁,所述驅(qū)動件連接在所述啟閉梁上,以向上拉動所述第二攔污柵。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驅(qū)動件為手動葫蘆。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取水口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二條形孔,所述第一攔污柵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取水口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二條形孔內(nèi)向上穿出。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水口的進口處的沉砂池,所述沉砂池位于所述取水口的外側(cè),所述沉砂池的池底沿著遠離所述取水口的進口的方向向下傾斜。
[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通過在取水口處設置第一攔污柵和第二攔污柵,且所述第二攔污柵的縫隙或者孔徑是第一攔污柵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第一攔污柵用于阻擋大塊的石頭進入取水口,當處于汛期或者雨水量較大時,河水中會混有大量的泥沙、石塊和樹枝樹葉等雜物,這樣的河水在進入取水口時,第一攔污柵可以將大塊的石塊攔住,同時樹枝樹葉等雜物穿過第一攔污柵后被第二攔污柵阻擋,由于第二攔污柵的縫隙或者孔徑相對于第一攔污柵要小很多,因此樹枝樹葉等雜物會被第二攔污柵攔住,并在第二攔污柵上不斷聚集,逐漸將第二攔污柵堵塞,從而可以實現(xiàn)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自動關閉取水口,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能夠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阻止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進入取水口,減輕引水隧洞淤積。
[0016]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7]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gòu)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I第一攔污柵2第二攔污柵
[0022]3取水閘 4第一條形孔
[0023]5第二條形孔6啟閉梁
[0024]7沉砂池8取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6]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定義的,并且其上下方向與附圖1所示的上下方向一致,“內(nèi)、外”是指相對于各零部件本身輪廓的內(nèi)外。
[0027]上述這些方位詞是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28]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取水口攔污裝置,通過在取水口處設置用于阻擋較大石塊的粗的第一攔污柵和用于阻擋樹枝樹葉等雜物的細的第二攔污柵,當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第一攔污柵能夠阻擋大塊石塊進入,避免大塊石塊撞擊損壞第二攔污柵,同時穿過第一攔污柵的樹枝樹葉等雜物被第二攔污柵阻擋,并在第二攔污柵上不斷聚集,逐漸阻塞第二攔污柵,從而能夠達到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關閉取水口的目的。在此技術構(gòu)思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圖1-圖2中所示的特定的具體細節(jié)結(jié)構(gòu)。例如,第一攔污柵和第二攔污柵可以采用各種適合的柵格結(jié)構(gòu),如網(wǎng)狀柵格或者條狀的柵格,再如,第一攔污柵和第二攔污柵的安裝方式也可以采取各種適合的安裝結(jié)構(gòu)。這些將在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附帶予以簡略說明。
[0029]適當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實施方式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可以包括用于阻擋大塊石頭的第一攔污柵I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攔污柵I與取水閘3之間的第二攔污柵2,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徑是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
[0030]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徑設置為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即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徑遠小于第一攔污柵I的縫隙或者孔徑,從而在第一攔污柵I能夠阻擋大塊石頭進入的同時,能夠使得尺寸相對較小的樹枝和樹葉等雜物從第一攔污柵I的縫隙或者孔洞進入,這些樹枝樹葉等雜物不斷在第二攔污柵2處聚集,阻塞第二攔污柵2,因此通過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可以在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關閉取水口。當汛期或者暴雨天氣過后,可以通過人工清理第二攔污柵2上的雜物,使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暢通,以滿足平時的取水需求。
[0031]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攔污柵I和第二攔污柵2均是通過將柵條固定在矩形或者其他形狀的框架上形成的,柵條與矩形框架的固定方式可以為焊接或者螺栓連接,柵條之間通常相互平行設置。當只設置相互平行的一排柵條時,兩兩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即為上述的第一攔污柵I或者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當設置兩排交錯的柵條或者使用網(wǎng)狀柵條時,柵條之間形成的孔外接圓的直徑即是上述的第一攔污柵I或者第二攔污柵2的孔徑。
[0032]具體地,對于山區(qū)汛期或者暴雨天氣時沖下的石塊的大小以及樹枝的大小,在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250-150毫米,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15-5毫米。
[0033]為了便于樹枝樹葉等雜物從第一攔污柵I通過,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柵條之間形成條狀的縫隙,縫隙的寬度即上述的第一攔污柵I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250-150毫米。
[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200毫米,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10毫米,以分別達到較佳的阻擋較大的石塊和阻擋樹枝樹葉等雜物的效果。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攔污柵的柵條可以采用各種合適的桿狀或管狀結(jié)構(gòu),例如圓桿或者圓管或者方管等。
[0036]為了提高第一攔污柵I強度,保證第一攔污柵I在石塊的沖擊下基本不變形,在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柵條為角鋼、槽鋼或者工字鋼。例如,第一攔污柵I的柵條可以采用Z50X50X5型號的角鋼?;蛘?,如在圖2中所示出的第一攔污柵I的柵條采用的是槽鋼,槽鋼的開口均朝向右設置。
[0037]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攔污柵的柵條可以采用各種合適的桿狀或管狀結(jié)構(gòu),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柵條為扁鋼,并且相鄰的所述扁鋼的寬的表面相對設置。例如,所述扁鋼可以采用50 X 10(寬X厚)扁鋼。所述扁鋼的寬的表面是指圖2中所示出的扁鋼的朝左或者朝右的表面,該扁鋼的寬的表面與流入取水口的水流方向平行,從而扁鋼的窄的表面能夠朝向水流方向,以提高扁鋼在水中的抗沖擊能力。
[0038]當汛期或者暴雨天氣過后,需要重新打開取水口8時,可以通過反沖方式或者操作人員進入取水口中清除堵塞在第二攔污柵2上的樹枝樹葉等雜物。此時,第二攔污柵2固定安裝在取水口上。
[0039]為了能夠更將方便的清理第二攔污柵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參見圖1所示,在所述取水口 8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一條形孔4,所述第二攔污柵2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取水口 8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一條形孔4內(nèi)向上穿出。因此,當需要清理第二攔污柵2時,可以將第二攔污柵2向上拉起,從第一條形孔4中拉出,操作人員清理完畢后,再將第二攔污柵2由第一條形孔4放回原位。這樣,可以避免采用反沖方式對水源的浪費,并且操作人員無需進入到取水口內(nèi),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效率。
[0040]由于第二攔污柵2質(zhì)量較大,為了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攔污柵2通過驅(qū)動件驅(qū)動以在所述取水口內(nèi)上下移動并從所述第一條形孔4中穿出。
[0041]為了便于驅(qū)動件的固定,進一步優(yōu)選地,如圖1所示,在所述取水口上方設置有啟閉梁6,所述驅(qū)動件連接在所述啟閉梁6上,以向上拉動所述第二攔污柵2。啟閉梁6具有固定驅(qū)動件的掛鉤。啟閉梁6可以由鋼筋砼形成,并且與取水口的墻體同時制作,形成一體結(jié)構(gòu)。當然,啟閉梁6也可以為通過錨栓固定在取水口墻體上的鋼梁。
[0042]其中所述驅(qū)動件可以采用現(xiàn)有的各種適當驅(qū)動結(jié)構(gòu),例如卷揚機等??紤]到山區(qū)運輸條件不便,優(yōu)選地,所述驅(qū)動件為手動葫蘆。手動葫蘆重量較小,便于運輸,并且在完成第二攔污柵2的清理操作后,可以取下用于其他取水口處的第二攔污柵2的清理。
[0043]同樣地,為了便于第一攔污柵I的清理和修理,在所述取水口8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二條形孔5,所述第一攔污柵I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取水口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二條形孔5內(nèi)向上穿出。
[0044]第一攔污柵I從第二條形孔5中向上取出的方式與第二攔污柵2取出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45]進一步地,為了避免被第一攔污柵I阻擋的石塊在取水口處堆積而導致取水口水流不暢,并且為了減少人工清理這些石塊的工作量,在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水口 8的進口處的沉砂池7,所述沉砂池7位于所述取水口 8的外側(cè),所述沉砂池7的池底沿著遠離所述取水口 8的進口的方向向下傾斜。通過設置沉砂池7,可以使下沉的石塊向下方滑動,避免這些石塊在取水口處堆積。其中沉砂池7的池底的傾斜角度應大于石塊在其上的休止角。
[004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取水口攔污裝置采用在取水口位置布置粗、細兩道攔污柵,并結(jié)合取水口前的沉砂池的沉沙功能,有效地解決取水口汛期取水防沙的問題。
[0047]以上結(jié)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gòu)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8]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49]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nèi)容。
【主權(quán)項】
1.一種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包括用于阻擋大塊石頭的第一攔污柵(I)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攔污柵(I)與取水閘(3)之間的第二攔污柵(2),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縫隙或者孔徑是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縫隙或者孔徑的0.3-0.03倍。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250-150毫米,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相鄰的柵條之間的間距為15-5毫米。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攔污柵(I)的柵條為角鋼、槽鋼或者工字鋼。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攔污柵(2)的柵條為扁鋼,并且相鄰的所述扁鋼的寬的表面相對設置。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一條形孔(4),所述第二攔污柵(2)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取水口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一條形孔(4)內(nèi)向上穿出。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攔污柵(2)通過驅(qū)動件驅(qū)動以在所述取水口內(nèi)上下移動并從所述第一條形孔(4)中穿出。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水口上方設置有啟閉梁(6),所述驅(qū)動件連接在所述啟閉梁(6)上,以向上拉動所述第二攔污柵(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件為手動葫蘆。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的頂板上開設有第二條形孔(5),所述第一攔污柵(I)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取水口上并且能夠從所述第二條形孔(5)內(nèi)向上穿出。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口攔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攔污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水口的進口處的沉砂池(7),所述沉砂池(7)位于所述取水口的外側(cè),所述沉砂池(7)的池底沿著遠離所述取水口的進口的方向向下傾斜。
【文檔編號】E02B5/08GK205530138SQ201620290753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fā)明人】張明榮, 謝曉云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華四川能源有限公司, 綿竹巴蜀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