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衛(wèi)浴領域,特別是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市場的個性化需求,現(xiàn)有衛(wèi)浴領域的排水機構有采用控制面板進行控制排水機構進行排水的方式,控制面板包括感應式面板和機械式面板,而機械式面板大多通過鋼絲繩組件進行傳動以控制排水機構進行排水,鋼絲繩組件一般包括鋼絲繩及套設在鋼絲繩外的套管?,F(xiàn)有的機械式面板與鋼絲繩組件的連接結構,一般是通過將一擺桿樞接在一鎖板上,將鋼絲繩一端與該擺桿一端固定連接,將套管的一端通過一可固定在鎖板上的限位塊限位在該鎖板上,最后通過螺釘將鎖板鎖定于面板本體上,這種結構在裝配時,需要工具才能將鎖板鎖緊,不便于安裝,并且安裝繁瑣,裝配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使得安裝方便并且結構可靠。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包括設有按鍵的本體、通過樞接部轉(zhuǎn)動裝接于所述本體內(nèi)側面的擺桿以及一拉繩組件,所述按鍵與所述擺桿上位于所述樞接部的一側傳動配合,所述拉繩組件包括套管及兩端伸出所述套管外的拉繩,所述擺桿上位于所述樞接部的另一側與所述拉繩的一端相聯(lián)動,所述拉繩的另一端與排水機構相聯(lián)動設置以開啟所述排水機構,還包括一對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拉繩與所述擺桿聯(lián)動的一端進行限位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直接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上。
優(yōu)選的,所述本體上還預設有可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運動的鎖扣,所述鎖扣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將所述限位塊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上,所述鎖扣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鎖扣與所述限位塊相分離,進而所述限位塊可與所述本體相分離。
優(yōu)選的,所述本體上相對所述本體的表面垂直延伸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由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往所述本體的表面延伸的插槽和第一插孔,所述插槽的內(nèi)壁設有限位臺階,所述鎖扣上設有對應伸入所述插槽和所述第一插孔的彈性臂和卡塊,所述固定座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插孔相互貫通的第二插孔,所述限位塊上對應設有卡槽,所述限位塊帶有所述卡槽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并使所述卡塊與所述卡槽相卡接,所述鎖扣通過所述彈性臂與所述限位臺階的限位配合預設在所述本體上。
優(yōu)選的,一彈性件頂?shù)钟谒霾宀鄣撞颗c所述鎖扣之間,所述鎖扣的彈性臂末端設有一與所述限位臺階限位配合的倒鉤以防止所述鎖扣在彈性件的作用下脫離所述固定座,所述限位塊為一插銷,所述卡槽設于所述插銷靠近所述本體一側的表面上,所述鎖扣通過往插入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并壓縮所述彈性件而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所述插銷帶有所述卡槽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直到所述卡槽與所述卡塊位置相對應時,所述卡塊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往脫離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以卡入所述卡槽內(nèi),此時所述鎖扣位于所述鎖定位置。
優(yōu)選的,所述插銷的卡槽與所述鎖扣的卡塊之間設有導向斜面,所述插銷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時在所述導向斜面的作用下推動所述鎖扣往插入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并壓縮所述彈性件,所述卡塊沿著所述插銷的下表面移動,直到所述卡塊與所述卡槽位置相對應,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鎖扣往脫離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卡塊卡入所述插銷的卡槽中。
優(yōu)選的,所述鎖扣的彈性臂沿插入方向并列設有可與所述限位臺階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限位臺階卡接配合時,所述鎖扣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所述第二卡扣與所述限位臺階卡接配合時,所述鎖扣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鎖扣預設在所述解鎖位置處。
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塊為一插銷,所述卡槽設于所述插銷遠離所述本體一側的表面上,所述插銷帶有所述卡槽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鎖扣從所述解鎖位置移動至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鎖扣的卡塊伸入所述第一插孔并與所述卡槽卡接配合,進而將所述插銷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優(yōu)選的,所述本體上相對所述本體的表面垂直延伸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相互貫通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鎖扣通過可擺動地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以預設在所述本體上,所述鎖扣的一端設有卡塊,所述限位塊上對應設有卡槽,所述限位塊帶有所述卡槽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鎖扣從所述解鎖位置擺動至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鎖扣的卡塊擺入所述第一插孔內(nèi)并與所述卡槽相卡接,并且所述卡塊擺入所述第一插孔后被限位于所述第一插孔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鎖扣遠離所述卡塊的一端設有鉸接孔或轉(zhuǎn)軸,所述固定座上對應設有轉(zhuǎn)軸或鉸接孔,所述鎖扣通過所述轉(zhuǎn)軸與鉸接孔的配合可擺動地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轉(zhuǎn)軸上設有限位突起或限位槽,所述鉸接孔內(nèi)對應設有限位槽或限位突起,所述鎖扣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限位突起嵌入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卡塊被限位于所述第一插孔內(nèi),并且所述鎖扣的卡塊與所述限位塊的卡槽相卡接,所述鎖扣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限位突起脫離所述限位槽,并且所述鎖扣的卡塊與所述限位塊的卡槽相分離。
優(yōu)選的,所述本體內(nèi)側面上并列設有兩分別帶有樞孔的鉸座,所述擺桿中部的兩側分別向外延伸有樞軸,所述樞軸構成所述樞接部,所述擺桿通過所述樞軸與所述樞孔的轉(zhuǎn)動配合轉(zhuǎn)動裝接于所述鉸座上。
相比背景技術的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通過將所述限位塊直接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上,無需工具即可安裝,操作簡單,提高了裝配效率,并且結構簡單、可靠。
所述本體上還預設有可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運動的鎖扣,所述鎖扣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將所述限位塊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上,所述鎖扣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鎖扣與所述限位塊相分離,進而所述限位塊可與所述本體相分離,通過設有鎖扣對限位塊進行卡接,使限位塊卡接更牢固,并且通過將鎖扣預設在本體上,結構巧妙,結構的整體性強,裝配過程中鎖扣不容易丟失。
所述插銷的卡槽與所述鎖扣的卡塊之間設有導向斜面,所述插銷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時在所述導向斜面的作用下推動所述鎖扣往插入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并壓縮所述彈性件,所述卡塊沿著所述插銷的下表面移動,直到所述卡塊與所述卡槽位置相對應,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鎖扣往脫離所述插槽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卡塊卡入所述插銷的卡槽中,安裝時,只需一只手推動限位塊即可自動鎖定,操作更方便。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的裝配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本體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擺桿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插銷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拉繩組件的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拉繩組件與插銷的組裝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解鎖位置時的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鎖定位置時的剖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解鎖位置時的另一角度的剖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鎖定位置時的另一角度的剖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的裝配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的立體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插銷的立體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預設位置時的剖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鎖定位置時的另一剖視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的裝配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本體的立體圖;
圖1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的立體圖;
圖2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鎖扣位于鎖定位置時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11所示,一種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包括設有按鍵(未圖示)的本體10、通過樞接部21轉(zhuǎn)動裝接于所述本體10內(nèi)側面的擺桿20以及一拉繩組件60,所述按鍵與所述擺桿20上位于所述樞接部21的一側傳動配合,所述拉繩組件60包括套管62及兩端伸出所述套管62外的拉繩61,所述擺桿20上位于所述樞接部21的另一側與所述拉繩61的一端相聯(lián)動,所述拉繩61的另一端與排水機構(未圖示)相聯(lián)動設置以開啟所述排水機構,還包括一對所述套管62靠近所述拉繩61與所述擺桿20聯(lián)動的一端進行限位的限位塊50,所述限位塊50直接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10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10上還預設有可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移動的鎖扣40,所述鎖扣40位于鎖定位置時,將所述限位塊50卡接固定于所述本體10上,所述鎖扣40位于解鎖位置時,所述鎖扣40與所述限位塊50相分離,進而所述限位塊50可與所述本體10相分離。
本實施例中,本體10上相對本體10的表面垂直延伸一固定座30,所述固定座30上開設有由所述固定座30的端面往所述本體10的表面延伸的插槽31和第一插孔33,所述插槽31的內(nèi)壁設有限位臺階32,所述鎖扣40上設有對應伸入所述插槽31和所述第一插孔33的彈性臂43和卡塊44,所述固定座30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插孔33相互貫通的第二插孔34,所述限位塊50上對應設有卡槽53,所述限位塊50帶有所述卡槽53的部分伸入第二插孔34并使卡塊44與卡槽53相卡接,所述鎖扣40通過所述彈性臂43與所述限位臺階32的限位配合預設在所述本體10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鎖扣40的彈性臂43沿插入方向并列設有可與所述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所述第一卡扣41與所述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時,所述鎖扣40位于解鎖位置,所述第二卡扣42與所述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時,所述鎖扣40位于鎖定位置,所述鎖扣40預設在所述解鎖位置處,本實施例的彈性臂43設有兩個且并列布置,第一卡扣41位于彈性臂43的末端,且第一卡扣41上設有導向斜面,第一卡扣41通過該導向斜面可以較為順暢地插入插槽31內(nèi)。
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50為一插銷,所述卡槽53設于所述插銷遠離所述本體10一側的表面上,所述插銷帶有所述卡槽53的部分伸入第二插孔33,所述鎖扣40從所述解鎖位置移動至鎖定位置時,所述鎖扣40的卡塊44伸入第一插孔33并與所述卡槽53卡接配合,進而將所述限位塊50固定在所述固定座30上,具體的,所述限位塊50包括插軸51和定位塊52,所述定位塊52固設于所述插軸51的一端,所述卡槽53位于所述插軸51上,定位塊52用于對插軸51的插入行程進行限位,使得插軸51插入到位后卡槽53剛好可以與卡塊44對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10上還設有一對所述擺桿20與所述拉繩61相聯(lián)動的一端進行限位的凸肩35,所述擺桿20未擺動時抵頂于所述凸肩35上,具體的,所述凸肩設于所述固定座30的一側,限位塊50的插軸51沿著凸肩35的上壁滑動伸入第二插孔34內(nèi),直到移動至所述定位塊52抵靠于所述固定座30的側壁的位置為止。
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50上設有供所述套管62插入的套管插孔55,所述套管插孔55的底壁設有貫通的繩孔54,所述繩孔54的孔徑小于所述套管插孔55的孔徑;所述拉繩61穿過繩孔54,并且繩孔54周圈的套管插孔55底壁可對所述套管62進行限位,所述擺桿20與所述拉繩61相聯(lián)動的一端位于所述繩孔54一側的相對應位置處,具體的,所述套管插孔55及繩孔54位于所述定位塊52上,定位塊52的側面還設有供拉繩61橫向切入繩孔54內(nèi)的缺口。
本實施例中,所述擺桿20與所述拉繩61聯(lián)動的一端設有卡鉤22,所述拉繩61端部設有銅柱63,所述銅柱63卡入所述卡鉤22內(nèi)使所述拉繩61與所述擺桿20相聯(lián)動,具體的,擺桿的側面設有供拉繩61橫向切入的缺口,銅柱63抵于缺口的邊緣及卡鉤22之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10內(nèi)側面上并列設有兩分別帶有樞孔71的鉸座70,所述擺桿20中部的兩側分別向外延伸有樞軸,樞軸構成所述樞接部21,所述擺桿20通過所述樞軸與所述樞孔71的轉(zhuǎn)動配合轉(zhuǎn)動裝接于所述鉸座70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按鍵包括第一按鍵(未圖示)和第二按鍵(未圖示)以分別控制的大小排,所述第一按鍵和所述第二按鍵分別都與所述擺桿20上位于所述樞接部21的一側傳動配合。
本實施例的安裝及使用過程為:
如圖7至圖11所示,將鎖扣40的彈性臂43及卡塊44分別插入固定座30的插槽31和第一插孔33內(nèi),使鎖扣40的第一卡扣41與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進而使鎖扣40預設在本體10的固定座30上并處于解鎖位置,再將拉繩組件60的拉繩61由定位塊52側面的缺口橫向切入繩孔54,使套管62的端部插入套管插孔55內(nèi)并限位在繩孔54周圈的套管插孔55的底壁處,然后將限位塊50的插軸51沿著凸肩35的上壁滑動伸入第二插孔34內(nèi),并移動至所述定位塊52抵靠于所述固定座30的側壁的位置,此時,限位塊50的卡槽53與第一插孔33相對應,沿插槽31按下鎖扣40使第二卡扣42與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此時鎖扣40處于鎖定位置,與此同時,鎖扣40的卡塊44在第一插孔33內(nèi)繼續(xù)向下移動并卡入卡槽53,進而將限位塊50鎖定于本體10的固定座30上,將拉繩61伸出繩孔54的一端的銅柱63卡入擺桿20的卡鉤22內(nèi)固定,再將擺桿20的樞接部21卡入鉸座70的樞孔71內(nèi),使擺桿20轉(zhuǎn)動裝接在鉸座70上,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頂?shù)钟谕辜?5的下壁;使用時,按壓按鍵,按鍵帶動擺桿20繞樞接部21轉(zhuǎn)動,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帶動拉繩61在套管62內(nèi)移動,進而拉繩61的另一端拉動排水機構啟動排水。
本實施新型的面板組件的快裝結構無需工具即可安裝,操作簡單,提高了裝配效率,并且結構簡單、可靠;通過設有鎖扣40對限位塊50進行卡接,使限位塊50卡接更牢固,并且通過將鎖扣40預設在本體10上,結構巧妙,結構的整體性強,裝配時鎖扣40不容易丟失。
實施例二:
如圖12至圖1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的鎖扣40的彈性臂43上未設置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僅在彈性臂43的末端設有倒鉤45,并且設有一彈性件80頂?shù)钟谒霾宀?1底部與所述鎖扣40之間,所述鎖扣40的彈性臂43末端設有一與所述限位臺階32限位配合的倒鉤45以防止所述鎖扣40在彈性件80的作用下脫離所述固定座30,具體的,彈性件80為復位彈簧,所述限位塊50為一插銷,所述卡槽53設于所述限位塊50靠近所述本體10一側的表面上,所述鎖扣40通過往插入所述插槽31的方向移動并壓縮所述彈性件80而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所述限位塊50帶有所述卡槽53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34直到所述卡槽53與所述卡塊44位置相對應時,所述卡塊44在所述彈性件80的作用下往脫離所述插槽31的方向移動以向上卡入所述卡槽53內(nèi),此時所述鎖扣40位于所述鎖定位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50的卡槽53與所述鎖扣40的卡塊44之間設有導向斜面441,所述限位塊50插入所述第二插孔34時在所述導向斜面441的作用下推動所述鎖扣40往插入所述插槽31的方向移動并壓縮所述彈性件80,所述卡塊44沿著所述限位塊50的下表面移動,直到所述卡塊44與所述卡槽53位置相對應,在所述彈性件80的作用下,所述鎖扣40往脫離所述插槽31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卡塊44卡入所述限位塊50的卡槽53中,安裝時,只需一只手推動限位塊50即可,操作更方便,其它未述部分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一致,這里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的安裝及使用過程為:
如圖7、圖15和圖16所示,將鎖扣40的彈性臂43及卡塊44分別插入固定座30的插槽31和第一插孔33內(nèi),使彈性臂43末端的倒鉤45與限位臺階32卡接配合,進而使鎖扣40預設在本體10的固定座30上并處于預設位置,再將拉繩組件60的拉繩61由定位塊52側面的缺口橫向切入繩孔54,使套管62的端部插入套管插孔55內(nèi)并限位在繩孔54周圈的套管插孔55的底壁處,然后將限位塊50的插軸51沿著凸肩35的上壁滑動伸入第二插孔34內(nèi),限位塊50在插入第二插孔34的過程中,在導向斜面441的作用下推動鎖扣40往插入插槽31的方向移動并壓縮彈性件80,卡塊44沿著限位塊50的下表面移動,直到卡塊44與卡槽53位置相對應時,在彈性件80的作用下,鎖扣40往脫離插槽31的方向移動使得卡塊44卡入限位塊50的卡槽53中,從而使得限位塊50固定在本體10上,將拉繩61伸出繩孔54的一端的銅柱63卡入擺桿20的卡鉤22內(nèi)固定,再將擺桿20的樞接部21卡入鉸座70的樞孔71內(nèi),使擺桿20轉(zhuǎn)動裝接在鉸座70上,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頂?shù)钟谕辜?5的下壁;使用時,按壓按鍵,按鍵帶動擺桿20繞樞接部21轉(zhuǎn)動,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帶動拉繩61在套管62內(nèi)移動,進而拉繩61的另一端拉動排水機構啟動排水。
實施例三:
如圖17至圖20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的鎖扣40上未設置有彈性臂43,對應的,固定座30上也未設置內(nèi)壁帶有限位臺階32的插槽31,本實施例的鎖扣40以擺動的方式替代實施例一以滑動的方式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運動,本實施例的鎖扣40通過可擺動地樞接于所述固定座30上以預設在所述本體10上,所述鎖扣40的一端設有卡塊44,所述限位塊50上對應設有卡槽53,所述限位塊50帶有所述卡槽53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插孔34,鎖扣40從所述解鎖位置擺動至鎖定位置時,鎖扣40的卡塊44擺入第一插孔33內(nèi)并與所述卡槽53相卡接,并且所述卡塊44擺入所述第一插孔33后被限位于第一插孔33內(nèi)。
本實施例中,所述鎖扣40遠離所述卡塊44的一端設有鉸接孔46或轉(zhuǎn)軸36,所述固定座30上對應設有轉(zhuǎn)軸36或鉸接孔46,具體為,鎖扣40設有鉸接孔46,鉸接孔46設有兩個并分別布置在鎖扣40的兩側,固定座30上對應設有兩轉(zhuǎn)軸36,所述鎖扣40通過所述轉(zhuǎn)軸36與所述鉸接孔46的配合可擺動地樞接于所述固定座30上,所述轉(zhuǎn)軸上設有限位突起361或限位槽461,所述鉸接孔46內(nèi)對應設有限位槽461或限位突起361,具體為,所述轉(zhuǎn)軸36上設有限位突起361,所述鉸接孔46內(nèi)對應設有限位槽461,所述鎖扣40位于鎖定位置時,所述限位突起361嵌入所述限位槽461以使所述卡塊44被限位于所述第一插孔33內(nèi),并且所述鎖扣40的卡塊44與所述限位塊50的卡槽53相卡接,所述鎖扣40位于解鎖位置時,所述限位突起361脫離所述限位槽461,并且所述鎖扣40的卡塊44與所述限位塊50的卡槽53相分離。
本實施例的安裝及使用過程為:
如圖7、圖20所示,將鎖扣40的兩鉸接孔46分別對著固定座30上的兩轉(zhuǎn)軸36卡入,使鎖扣40可擺動地樞接在固定座30上,進而使鎖扣40預設在本體10的固定座30上,再將拉繩組件60的拉繩61由定位塊52側面的缺口橫向切入繩孔54,使套管62的端部插入套管插孔55內(nèi)并限位在繩孔54周圈的套管插孔55的底壁處,然后將限位塊50的插軸51沿著凸肩35的上壁滑動伸入第二插孔34內(nèi),轉(zhuǎn)動鎖扣40使鎖扣40的卡塊44擺入第一插孔33內(nèi),接著按壓卡塊44,使所述卡塊44卡入所述卡槽53,此時,所述限位突起361嵌入所述限位槽461,從而防止鎖扣40反向轉(zhuǎn)動脫離卡槽53,將拉繩61伸出繩孔54的一端的銅柱63卡入擺桿20的卡鉤22內(nèi)固定,再將擺桿20的樞接部21卡入鉸座70的樞孔71內(nèi),使擺桿20轉(zhuǎn)動裝接在鉸座70上,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頂?shù)钟谕辜?5的下壁;使用時,按壓按鍵,按鍵帶動擺桿20繞樞接部21轉(zhuǎn)動,擺桿20與拉繩61連接的一端帶動拉繩61在套管62內(nèi)移動,進而拉繩61的另一端拉動排水機構啟動排水。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