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雨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流制與混流制下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分片調蓄以及在線處理系統(tǒng)。尤其涉及用于在線處理調蓄池出水高程會低于受納水體設計洪水位的情況下使用的一種分流制與混流制下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分片調蓄以及在線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于分片整個管網區(qū)域中,通常城市排放初期雨水的各種管路中都會使用在線處理調蓄池對初期雨水進行過濾凈化,而經在線處理調蓄池過濾凈化后的雨水會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但是在線處理調蓄池一般建在地勢較低處,當城市內出現強降雨或其他特殊情況造成自然水體水位高于在線處理調蓄池過水槽標高時就會造成在線處理調蓄池內的雨水無法順利排放,從而造成了雨水在整體城市雨水管道中的滯留,從而引發(fā)內澇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分流制與混流制下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分片調蓄以及在線處理系統(tǒng)。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和污水總管,整個管網區(qū)域按網格劃分為面積在0.2—4平方公里之間的雨水處理分區(qū),每個所述雨水處理分區(qū)包括一個雨水支管、一個污水支管,每個所述污水支管與污水總管連通,所述污水總管與污水處理廠連通;還包括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具有進水口,污水出口和凈水出口,每個所述雨水支管與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進水口連通,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的污水出口與污水總管連通,凈水出口與自然水體連通。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包括緩沖池,所述緩沖池旁設置有與其連通的初雨調蓄池、在線處理調蓄池和緊急泄洪廊道;所述雨水支管與緩沖池進水口連通,所述緩沖池出水口與污水總管連通,所述緊急泄洪廊道出水口與自然水體連通。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還包括集水池和排水池;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的出水端與所述集水池連通;所述排水池與所述集水池通過下開式堰門連通;所述集水池內設置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通過排水管道與所述排水池連通,所述排水池與自然水體連通,所述緊急泄洪廊道與所述集水池或自然水體連通。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初雨調蓄池與所述緩沖池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初雨調蓄池進水口;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與所述緩沖池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在線處理調蓄池進水口;所述緊急泄洪廊道與所述緩沖池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緊急泄洪廊道進水口;所述初雨調蓄池進水口上設有水平格柵,在線處理調蓄池進水口和所述緊急泄洪廊道進水口上均設置有堰門或者水力閘門。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每個所述雨水支管與一個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連接或多個所述雨水支管共同與一個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連接。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集水池和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共用一面第一公共墻體。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第一公共墻體上設置有與所多個通孔。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集水池和所述排水池共用一面第二公共墻體;所述第二公共墻體上設置有所述下開式堰門。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通過過水槽與所述集水池連通,所述過水槽沿經在線處理調蓄池處理后的凈水溢流的方向布置。
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還包括第一液位計、第二液位計和控制箱;所述集水池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集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一液位計;所述排水池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排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二液位計;所述控制箱與所述第一液位計和所述第二液位計電連接;所述排水泵可在所述控制箱的作用下開啟或關閉;所述下開式堰門的堰門門板可在所述控制箱的作用下上下移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在線處理調蓄池與節(jié)能排水泵站的組合系統(tǒng)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其不僅能夠根據降雨的實施情況調節(jié)下開式堰門的高度,而且能夠根據出水受納水體水位情況確定是否需開啟排水泵,做到既安全,又節(jié)能,且本發(fā)明適用于所有使用了在線處理調蓄池的場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另一種方案結構示意圖;
圖3是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圖3中A-A斷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圖3中B-B斷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圖3中C-C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但它們不對本發(fā)明構成限定。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雨水支管2、污水支管3和污水總管5,整個管網區(qū)域按網格劃分為面積在0.2—4平方公里之間的雨水處理分區(qū),每個所述雨水處理分區(qū)1包括一個雨水支管2、一個污水支管3,每個所述污水支管3與污水總管5連通,所述污水總管5與污水處理廠6連通;還包括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具有進水口,污水出口和凈水出口,每個所述雨水支管2與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進水口連通,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的污水出口與污水總管5連通,凈水出口與自然水體7連通。
所述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包括緩沖池4-14,所述緩沖池4-14旁設置有與其連通的初雨調蓄池4-15、在線處理調蓄池4-1和緊急泄洪廊道4-13;所述雨水支管3與緩沖池4-14進水口連通,所述緩沖池4-14出水口與污水總管5連通,所述緊急泄洪廊道4-13出水口與自然水體7連通。
如圖3—圖6所示,還包括集水池4-2和排水池4-4;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4-1的出水端與所述集水池4-2連通;所述排水池4-4與所述集水池4-2通過下開式堰門4-6連通;所述集水池4-2內設置有排水泵4-9;所述排水泵4-9通過排水管道4-10與所述排水池4-4連通,所述排水池4-4與自然水體7連通,所述緊急泄洪廊道4-13與所述集水池4-2或自然水體連通。
所述初雨調蓄池4-15與所述緩沖池4-14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初雨調蓄池進水口;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4-1與所述緩沖池4-14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在線處理調蓄池進水口;所述緊急泄洪廊道4-13與所述緩沖池4-14共用的側壁墻體上設置有緊急泄洪廊道進水口;所述初雨調蓄池進水口上設有水平格柵,在線處理調蓄池進水口和所述緊急泄洪廊道進水口上均設置有堰門或者水力閘門。
每個所述雨水處理分別分區(qū)包括一個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或多個所述雨水處理分別分區(qū)共用一個初雨調蓄在線組合系統(tǒng)4。
所述集水池4-2和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4-1共用一面第一公共墻體4-1-1。
所述第一公共墻體4-1-1上設置有與所多個通孔。
所述集水池4-2和所述排水池4-4共用一面第二公共墻體4-2-1;所述第二公共墻體4-2-1上設置有所述下開式堰門4-6。
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4-1通過過水槽4-3與所述集水池4-2連通。
還包括第一液位計4-7、第二液位計4-8和控制箱4-11;所述集水池4-2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集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一液位計4-7;所述排水池4-4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排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二液位計4-8;所述控制箱4-11與所述第一液位計4-7和所述第二液位計4-8電連接;所述排水泵4-9可在所述控制箱4-11的作用下開啟或關閉;所述下開式堰門4-6的堰門門板可在所述控制箱4-11的作用下上下移動。
控制箱4-11的控制系統(tǒng)預設有危險水位高度H1,危險水位高度H1小于過水槽4-3的最高高度H2,1mm≤H2-H1≤3mm;由第二液位計4-8監(jiān)測所得的排水池4-4內的實時水位高度為H3,H3與自然水體水位等高;由第一液位計4-7監(jiān)測所得的集水池4-2內的實時水位高度為H4;下開式堰門4-6的堰門門板的實時高度為H5;
當晴天且H4<H1時,排水泵4-9關閉,H5>H3;當雨天且H4<H1時,排水泵4-9關閉,H3增大,下開式堰門4-6在控制箱4-11控制下升高,H5隨著H3的增大而增大且H5>H3;當雨天且H4>H1且H5<H3時,下開式堰門4-6關閉,排水泵4-9在控制箱4-11控制下工作,將集水池4-2內的水排入排水池4-4。
使用本發(fā)明時:工作原理:
(1)調蓄系統(tǒng)
本系統(tǒng)適用于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分流制與混流制管道系統(tǒng),采用了分片原理進行分片,把一個大的排放系統(tǒng)進行分片,工作原理如下:
(a)晴天時,污水管中旱流污水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
(b)初雨調蓄池進水:降雨來臨時,在保證污水處理廠最大處理量的情況下,一部分初期雨水或混合污水(初期雨水+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剩余的初期雨水或混合污水進入到初雨調蓄池,直至初雨調蓄池蓄滿;
(c)強暴雨時,雨水管中的后期雨水通過應急行洪廊道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行洪廊道前端設置水力自動閘門,保證快速行洪);
(d)調蓄池抽水:晴天時,在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有富余時,潛污泵開始將初雨調蓄池的雨水抽到污水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e)初雨調蓄池沖洗:調蓄池排空時,沖洗裝置對調蓄池進行沖洗,沖洗后的污水抽到污水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2)調蓄、在線處理系統(tǒng)
本系統(tǒng)適用于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分流制與混流制管道系統(tǒng),采用了分片原理進行分片,把一個大的排放系統(tǒng)進行分片,工作原理如下:
(a)晴天時,污水管中旱流污水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
(b)初雨調蓄池進水:降雨來臨時,在保證污水處理廠最大處理量的情況下,一部分初期雨水或混合污水(初期雨水+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剩余的初期雨水或混合污水進入到初雨調蓄池,直至初雨調蓄池蓄滿;
(c)降雨繼續(xù)進行,中后期雨水進入在線處理調蓄池,邊處理邊排放,上清液直接排入自然水體(在線處理調蓄池包含斜板沉淀、斜管沉淀、加藥等所有物理的和生化的處理措施);
(d)強暴雨時,雨水管中的后期雨水通過應急行洪廊道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行洪廊道前端設置水力自動閘門,保證快速行洪);
(e)調蓄池抽水:晴天時,在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有富余時,潛污泵開始將初雨調蓄池和在線處理調蓄池內的雨水抽到污水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f)調蓄池沖洗:初雨調蓄池和在線處理調蓄池排空時,沖洗裝置對兩個調蓄池進行沖洗,沖洗后的污水抽到污水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本發(fā)明還可以當重力出水來不及的情況實現強排,防止內澇
1.晴天的時候,在線處理調蓄池4-1不進水,此時,下開式堰門4-6的堰門門板的門頂高度高于排水池內水位的高度。
2.當下雨時,集水池4-2內的第一液位計4-7監(jiān)測集水池4-2內的實時水位不超過控制箱4-11預設的危險水位,同時自然水體水位因為降雨而上升,所以排水池4-4內的實時水位會隨自然水體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此時排水池4-4內第二液位計4-8將監(jiān)測的實時水位信號反饋給控制箱4-11從而帶動下開式堰門4-6的堰門門板上升,使得堰門門板的頂高始終位于排水池4-4的實時水位的上端。
3.當下雨時間過長或者暴雨時,集水池4-2內的第一液位計4-7監(jiān)測集水池4-2內的實時水位超過控制箱4-11預設的危險水位時,表明排水區(qū)4-4的水位過高、下開式堰門4-6的堰門門板上升到極限位置、下開式堰門4-6處于關閉狀態(tài),排水不通暢;此時控制箱4-11控制排水泵4-9工作開始強排集水池內的雨水、防止雨水倒灌。
4.當發(fā)生強降雨在線處理調蓄池來不及處理時,緩沖池4-14上的水力自動閘門開啟泄洪。
本發(fā)明的下開式堰門在晴天或小雨狀態(tài)采用重力出水,只有當重力出水來不及的情況在才開啟排水泵4-9實現強排。
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