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A、預制建筑構件,B、施工建筑地基和承托柱,埋置千斤頂和結構承托梁,C、樓房頂層施工,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安裝承托轉換梁,D、樓房逐層拼裝頂升施工與拼接,直至施工至樓房一樓,E、拆除輔助裝置與地面施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方法可采用大塊件的預制建筑構件,既提高勞動生產(chǎn)效率,縮短工程建設周期,又可避免現(xiàn)場施工帶來的環(huán)保與施工質(zhì)量等問題,建筑結構的施工和拼裝在地面進行,再整體頂升,既不需要大型的高空吊裝機械,節(jié)省高空吊裝費用,又可避免高空作業(yè)帶來的高昂安全防護費用與安全隱患等問題,還可節(jié)省施工現(xiàn)場安裝費用、工程施工管理費用、投資成本等。
【專利說明】
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tǒng)的建筑施工通常采用現(xiàn)場扎鋼筋、支模板、澆混凝土的現(xiàn)場作業(yè)進行施工,其工業(yè)化程度相當?shù)?,基本靠民工地勞動力進行施工,伴隨著大面積的高空作業(yè)。傳統(tǒng)的建筑施工工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缺點:
[0003](I)由于依靠現(xiàn)場作業(yè),需要投入大量的民工,隨著勞動力日益短缺,工程的建造成本將會隨人工成本的增高而越來越高。
[0004](2)基本靠民工勞動以及手工作業(yè),建筑工程的勞動生產(chǎn)效率相當?shù)拖?,從而使得一個工程項目工期至少需要2年,甚至更長。
[0005](3)由于建筑施工是從下往上施工,往往需要大量的高空作業(yè),需要進行安全防范的工作面相當大,安全防范難度大,使得建筑施工現(xiàn)場安全事故頻出;并且安全文明施工所需要的安全防護費用也相應的居高不下。
[0006](4)目前采用的現(xiàn)場作業(yè)工藝里面,采用大量的周轉材料(鋼管支架、木方、木制模板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進行拼接和組裝,同時造成大量的木材資源浪費(模板和木方基本是一次性的,使用后報廢,不可回收),帶來環(huán)保和資源的嚴重浪費。
[0007]基于此,目前國家建設主管部門以及大型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如萬科等)大力推廣住宅產(chǎn)業(yè)化項目,即推廣住宅預制拼裝化的施工工藝技術。建設主管部門以及某些地方政府都已經(jīng)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鼓勵此項施工工藝技術,這也代表了將來的建筑施工發(fā)展方向。然而,推行了 10多年的住宅產(chǎn)業(yè)化項目,因為以下缺點很難推廣下去:
[0008](I)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高空作業(yè),建筑構件的體量巨大,需要很大的高空吊裝機械進行吊裝,吊裝的費用相當?shù)陌嘿F,客觀上增加了工程投資。
[0009](2)為了滿足吊裝的需要,不得不將建筑預制構件生產(chǎn)單元小型化,以減輕單個構件的重量,這樣一來,現(xiàn)場的構件拼裝增多、施工周期也相應增加;構件類型太多之后,工廠預制精度要求會更高,從而也會增加構件的制作成本。
[0010](3)由于是高空作業(yè),構件吊裝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也相應增大,由此帶來的安全防護費用也會相應的增加。
[0011]基于上述情況,目前推廣工廠化預制拼裝的住宅產(chǎn)業(yè)化項目,因每平米成本比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增加約300元左右,使得其在推廣上難以為繼。
【發(fā)明內(nèi)容】
[0012]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需高空吊裝、施工更加安全、施工進度更快且更加節(jié)約材料、節(jié)省人力成本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0013]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4]—種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0015]A、預制建筑構件
[0016]生產(chǎn)加工可拼裝成樓房建筑結構的全部建筑構件,并運輸?shù)绞┕龅兀?br>[0017]B、施工建筑地基
[0018]先施工建筑地基,再在所述建筑地基的頂部埋置千斤頂,然后在所述千斤頂?shù)纳戏桨惭b結構承托梁,使所述結構承托梁的頂部與地面平齊,再在所述建筑地基四周施工承托轉換柱;
[0019]C、樓房頂層施工
[0020]先利用對應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上方拼裝樓房頂層結構,得到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位于所述結構承托梁上方,再利用所述千斤頂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得到頂升后的樓房頂層結構,然后在所述承托轉換柱上安裝承托轉換梁,使所述承托轉換梁可承托住所述樓房頂層結構,再降下所述千斤頂和所述結構承托梁,使所述結構承托梁的頂部與地面平齊,然后完成所述樓房頂層結構的內(nèi)外施工,即得到樓房頂樓;
[0021]D、樓房逐層施工與拼接
[0022]先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再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與其上方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拼接在一起,并整體置于所述結構承托梁上方,然后拆掉所述承托轉換梁,并利用所述千斤頂將所述結構承托梁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再在所述承托轉換柱上重新安裝所述承托轉換梁,使所述承托轉換梁可承托住所述結構承托梁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然后降下所述千斤頂和所述結構承托梁,使所述結構承托梁的頂部與地面平齊,再完成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的內(nèi)外施工,即得到樓房倒數(shù)第二樓,然后繼續(xù)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重復上述施工方法,直至得到樓房一樓;
[0023]E、拆除輔助裝置與地面施工
[0024]先依次拆除所述承托轉換梁、所述承托轉換柱、所述千斤頂,再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建筑地基固定連接,并完成地面施工。
[002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發(fā)明方法采用主體結構全工廠化預制,避免了現(xiàn)場施工帶來的諸多環(huán)保、施工質(zhì)量、生產(chǎn)效率低下等問題;所有的建筑結構施工和拼裝都在地面進行,每一層結構均可以在地面完成施工后再進行整體頂升,既不需要大型的高空吊裝機械,節(jié)省大量的高空吊裝費用,又可避免高空作業(yè)帶來的高昂安全防護費用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由于在地面進行施工作業(yè),因此可以采用大塊件的預制建筑構件進行拼裝,這樣既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效率,又可減少因拼接太多帶來的質(zhì)量控制、安裝時間以及安裝精度等問題;因工藝采用工廠預制后現(xiàn)場整體頂升技術,使得現(xiàn)場的安裝時間大大的縮短,可縮短工程整個建設周期的30% — 40%左右;采用本發(fā)明方法進行施工,僅僅是施工現(xiàn)場安裝費用就可以減少約80元/平米,加上現(xiàn)場施工時間的縮短,工程施工管理費用也相應縮短,同時投資帶來的資金成本也會相應的減少,從而大大的節(jié)省工程投資。
[002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28]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千斤頂為液壓千斤頂。
[0029]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液壓千斤頂使用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更高,投入成本也低。
[0030]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建筑構件包括剪力墻、柱、結構梁、后澆帶模板和樓面板。
[0031]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預制建筑構件可以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大塊件拼裝,對整片墻體(包括墻、柱、梁)進行預制和安裝,最大化的提升預制效能。
[0032]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C、步驟D中,拼裝樓房頂層結構和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的方法均為先在地面吊裝就位剪力墻、柱以及結構梁,然后校對,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再安裝后澆帶模板,然后吊裝就位樓面板,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
[0033]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對整片墻體(包括墻、柱、梁)進行預制和安裝,可最大化的提升預制效能,每一層樓房樓層結構在地面進行施工和拼裝時更加簡單,建筑構件之間的連接更加牢靠,建筑結構整體頂升時不用擔心建筑結構發(fā)生散架等問題。
[0034]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C、步驟D中,所述樓房頂層結構的內(nèi)外施工和每層所述樓房樓層結構的內(nèi)外施工均包括混凝土澆注、內(nèi)部隔墻施工、內(nèi)部抹灰施工以及安裝工程施工。
[0035]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這樣加固各層樓房樓層結構之間的連接更加簡單方便,并且連接很牢靠。
[0036]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E中,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結構承托梁固定連接,所述結構承托梁與所述建筑地基固定連接。
[0037]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好的將地面建筑結構與建筑地基連接在一起,不僅連接簡單方便,而且連接穩(wěn)固。
[0038]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E中,地面施工包括混凝土澆注和安裝工程施工。
[0039]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填好建筑地基,更好的保證地面建筑結構與建筑地基可靠的連接在一起。
[0040]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B中,所述建筑地基頂部還設有基礎梁,所述基礎梁與所述建筑地基固定連接,所述千斤頂?shù)捻斆媾c所述基礎梁的頂面平齊。
[0041]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建筑地基內(nèi)安裝基礎梁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地基的承重力,在千斤頂降到最低點時,還可以起到輔助支撐的作用,分擔千斤頂?shù)某兄?,在拆卸千斤頂后,又可以直接支撐結構承托梁。
[0042]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步驟E中,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結構承托梁固定連接,所述結構承托梁與所述基礎梁固定連接。
[0043]采用上述優(yōu)選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好的將地面建筑結構與建筑地基連接在一起,不僅連接更加簡單方便,而且連接更加穩(wěn)固。
【附圖說明】
[0044]圖1為本發(fā)明方法實施過程中樓房建筑的結構示意圖;
[0045]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6]1、建筑地基,2、千斤頂,3、結構承托梁,4、地面,5、承托轉換柱,6、承托轉換梁,7、樓房頂層結構,8、樓房樓層結構,9、基礎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48]實施例
[0049]如圖1所示,一種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0050]A、預制建筑構件
[0051]生產(chǎn)加工可拼裝成樓房建筑結構的全部建筑構件,所述建筑構件可以包括剪力墻、柱、結構梁、后澆帶模板和樓面板等大快件預制建筑構件,并運輸?shù)绞┕龅兀?br>[0052]B、施工建筑地基I
[0053]先施工建筑地基I,再在所述建筑地基I的頂部埋置千斤頂2,所述千斤頂2最好采用液壓千斤頂,然后在所述千斤頂2的上方安裝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再在所述建筑地基I四周施工承托轉換柱5,最好還在所述建筑地基I的頂部設置基礎梁9,將所述基礎梁9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使所述千斤頂2的頂面與所述基礎梁9的頂面平齊;
[0054]C、樓房頂層施工
[0055]先利用對應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上方拼裝樓房頂層結構7,先在地面4吊裝就位剪力墻、柱以及結構梁,然后校對,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再安裝后澆帶模板,然后吊裝就位樓面板,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得到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位于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再利用所述千斤頂2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得到頂升后的樓房頂層結構7,然后在所述承托轉換柱5上安裝承托轉換梁6,使所述承托轉換梁6可承托住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再降下所述千斤頂2和所述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然后完成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的內(nèi)外施工,包括混凝土澆注、內(nèi)部隔墻施工、內(nèi)部抹灰施工以及安裝工程施工等,即得到樓房頂樓;
[0056]D、樓房逐層施工與拼接
[0057]先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8,先在地面4吊裝就位剪力墻、柱以及結構梁,然后校對,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再安裝后澆帶模板,然后吊裝就位樓面板,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再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與其上方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拼接在一起,并整體置于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然后拆掉所述承托轉換梁6,并利用所述千斤頂2將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再在所述承托轉換柱5上重新安裝所述承托轉換梁6,使所述承托轉換梁6可承托住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然后降下所述千斤頂2和所述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再完成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的內(nèi)外施工,包括混凝土澆注、內(nèi)部隔墻施工、內(nèi)部抹灰施工以及安裝工程施工等,即得到樓房倒數(shù)第二樓,然后繼續(xù)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8,重復上述施工方法,直至得到樓房一樓;
[0058]E、拆除輔助裝置與地面4施工
[0059]先拆除所述千斤頂2、所述承托轉換柱5、所述承托轉換梁6,再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例如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結構承托梁3固定連接,所述結構承托梁3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最好將所述結構承托梁3與所述基礎梁9固定連接,并完成地面4施工,包括混凝土澆注和安裝工程施工等。
[0060]本發(fā)明方法的工藝特點是改變傳統(tǒng)的施工思維,將目前的建筑施工順序(先做好建筑的基礎,然后做地下室施工,再逐層進行樓層的施工,最后進行屋面施工)進行調(diào)整,采用逆做法施工(先施工建筑基礎,然后在基礎上面施工建筑頂層結構,待頂層施工完成后采用千斤頂將建筑整體頂升至合適高度后,在頂層結構下面再施工倒數(shù)第二層結構,結構施工完成后再進行整體頂升,施工下面的建筑,如此循環(huán),直至最后施工到最下面一層樓層,然后施工結束)工藝進行施工,以解決傳統(tǒng)施工工藝技術和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住宅預制產(chǎn)業(yè)化施工工藝的不足。
[0061]本發(fā)明方法與傳統(tǒng)施工工藝技術的不同在于:
[0062](I)逆做法施工(施工工藝順序):基礎施工完成后的施工順序和傳統(tǒng)的相反,從頂層開式施工,最后完成第一層施工。
[0063](2)預制產(chǎn)業(yè)化大塊件拼裝:可以整片墻體(包括:墻、柱、梁)進行預制和安裝,最大化的提升預制效能。
[0064](3)整體頂升施工技術:每施工一層都將整體頂升前面施工的建筑物,在地面施工完成該層建筑后再拼接前面施工完成的建筑物。
[006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A、預制建筑構件 生產(chǎn)加工可拼裝成樓房建筑結構的全部建筑構件,并運輸?shù)绞┕龅兀? B、施工建筑地基(I) 先施工建筑地基(I),再在所述建筑地基(I)的頂部埋置千斤頂(2),然后在所述千斤頂(2)的上方安裝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再在所述建筑地基(I)四周施工承托轉換柱(5); C、樓房頂層施工 先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上方拼裝樓房頂層結構(7),得到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位于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再利用所述千斤頂(2)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得到頂升后的樓房頂層結構(7),然后在所述承托轉換柱(5)上安裝承托轉換梁(6),使所述承托轉換梁(6)可承托住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再降下所述千斤頂(2)和所述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然后完成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的內(nèi)外施工,即得到樓房頂樓; D、樓房逐層施工與拼接 先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與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8),再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與其上方的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拼接在一起,并整體置于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然后拆掉所述承托轉換梁(6),并利用所述千斤頂(2)將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頂升一個樓層的高度,再在所述承托轉換柱(5)上重新安裝所述承托轉換梁(6),使所述承托轉換梁(6)可承托住所述結構承托梁(3)上方的全部建筑結構,然后降下所述千斤頂(2)和所述結構承托梁(3),使所述結構承托梁(3)的頂部與地面(4)平齊,再完成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的內(nèi)外施工,SP得到樓房倒數(shù)第二樓,然后繼續(xù)利用對應的所述建筑構件在所述建筑地基(I)與對應的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之間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8),重復上述施工方法,直至得到樓房一樓; E、拆除輔助裝置與地面(4)施工 先依次拆除所述承托轉換梁(6)、所述承托轉換柱(5)、所述千斤頂(2),再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并完成地面(4)施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2)為液壓千斤頂。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構件包括剪力墻、柱、結構梁、后澆帶模板和樓面板。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步驟D中,拼裝樓房頂層結構(7)和拼裝下一層樓房樓層結構(8)的方法均為先在地面(4)吊裝就位剪力墻、柱以及結構梁,然后校對,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再安裝后澆帶模板,然后吊裝就位樓面板,并綁扎連接建筑構件上的鋼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步驟D中,所述樓房頂層結構(7)的內(nèi)外施工和每層所述樓房樓層結構(8)的內(nèi)外施工均包括混凝土澆注、內(nèi)部隔墻施工、內(nèi)部抹灰施工以及安裝工程施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結構承托梁(3)固定連接,所述結構承托梁(3)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地面(4)施工包括混凝土澆注和安裝工程施工。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建筑地基(I)的頂部還設有基礎梁(9),所述基礎梁(9)與所述建筑地基(I)固定連接,所述千斤頂(2)的頂面與所述基礎梁(9)的頂面平齊。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拼裝頂升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將所述樓房一樓與所述結構承托梁(3)固定連接,所述結構承托梁(3)與所述基礎梁(9)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04B1/35GK105839784SQ20161015658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fā)明人】楊春, 滕淑紅
【申請人】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