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混凝土施工建設領域,特別地,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作業(yè)過程中,通常需要對澆筑好的混凝土進行攪勻作業(yè),以使混凝土各處的性質均勻一致,從而在混凝土固結收縮過程中,盡量使其內部各處具有均勻的應力,減少裂縫的概率。
[0003]為了進行混凝土攪勻作業(yè),目前采用普遍采用震動棒進行操作,通過振動棒在混凝土內部的連續(xù)抖動,使振動棒所在處的混凝土性質趨向于均勻一致,并將混凝土內部的氣泡趕出,以提高固結質量。然而,由于振動棒采用的是微振動模式,作業(yè)效率很低,通常較小區(qū)域需要很長時間地振動作業(yè),且如若存在性質差異的兩塊混凝土區(qū)域各自的面積較大,那么,該種振動棒無法消除該兩塊區(qū)域的混凝土性質差異,故而均勻效果十分有限。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該裝置可以對現(xiàn)澆混凝土進行快速而高效的攪勻作業(yè)。
[0005]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延伸出兩根旋轉輥,所述旋轉輥表面只有沿軸向延伸的螺旋翼片,且兩根旋轉輥上的螺旋翼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基座上還固定有旋轉動力源,所述旋轉動力源輸出至一個減速機構,所述減縮機構同時耦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使該兩根旋轉輥同向旋轉。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旋轉動力源為電動機或內燃機。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減速機構通過輸出軸上的輸出齒輪同時嚙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該兩根旋轉輥并列于所述輸出軸的兩側,并通過旋轉輥端部的被動齒輪耦合于所述輸出齒輪。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兩根旋轉輥上對稱設置有與旋轉輥同軸的輪體,所述輪體具有如下特征:其與旋轉輥之間通過軸承機構實現(xiàn)旋轉配合,并且所述軸承機構以所述旋轉輥為軸承內圈,以一個包圍旋轉輥的環(huán)形圈作為軸承外圈;所述軸承內圈內部具有一個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向外連通周向均布的徑向通道,所述徑向通道貫穿軸承內圈的外壁;所述軸承外圈上均布有數(shù)量與所述徑向通道相等,且口徑與徑向通道匹配的凹口 ;各所述徑向通道內部分別設有一段滑塞;所述軸承內圈的中空腔通過沿著旋轉輥軸向延伸的孔道連接至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需要,對所述中空腔進行加壓或降壓,從而使各所述徑向通道內的滑塞向外頂入各所述凹口,或縮入徑向通道內。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在工作時,將兩根并列的所述旋轉輥插入混凝土內,一同旋轉,由于兩根旋轉輥同向旋轉,而他們表面的螺旋翼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在螺旋翼片的作用下,旋轉輥所在處的混凝土將沿著旋轉輥軸向流動,且兩根旋轉輥處的混凝土的流動方向恰好相反,從而使兩根旋轉輥所在區(qū)域內的混凝土形成一個大面積環(huán)流,使該區(qū)域內的混凝土得到高效攪勻。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實施例一示意圖。
[0011]圖2是本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實施例二示意圖。
[0012]圖3是圖2中A-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中,該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基座I ;所述基座I前端延伸出兩根旋轉輥21、22,所述旋轉輥21、22表面制有沿軸向延伸的螺旋翼片211、221,且兩根旋轉輥上的螺旋翼片211、221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基座I上還固定有由電動機或內燃機構成的旋轉動力源4,所述旋轉動力源4輸出至一個減速機構5,所述減速機構5通過輸出軸上的輸出齒輪6同時嚙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21、22 ;該兩根旋轉輥21、22并列于所述輸出軸的兩側,并通過旋轉輥端部的被動齒輪31、32耦合于所述輸出齒輪6 ;按此耦合關系,所述輸出齒輪6旋轉時,兩根旋轉輥21、22同向旋轉;且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輥21、22被裝置在一對所述基座I上的軸承210、220內,軸承210、220應可能長一些,以防止旋轉輥晃動。
[0014]上述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在工作時,將兩根并列的所述旋轉輥21、22插入混凝土內,一同旋轉,由于兩根旋轉輥同向旋轉,而他們表面的螺旋翼片211、221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在螺旋翼片211、221的作用下,旋轉輥21、22所在處的混凝土將沿著旋轉輥軸向流動,且兩根旋轉輥處的混凝土的流動方向恰好相反,如圖1中虛線箭頭所示以;從而使兩根旋轉輥21、22所在區(qū)域內的混凝土形成一個大面積環(huán)流,使該區(qū)域內的混凝土得到高效攪勻。
[0015]圖2、圖3所示為本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實施例二,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兩根旋轉輥21、22上還對稱設置有與旋轉輥同軸的輪體7 ;本實施例中,各根旋轉輥上分別設置兩個輪體7 ;在此情況下,當各輪體7均與旋轉輥固定時,四個輪體7恰好構成一個支撐平面,隨著旋轉輥21、22及輪體7的共同旋轉,整個攪拌裝置可以平穩(wěn)地實現(xiàn)橫向移動。
[0016]所述輪體7具有如下特征:其與旋轉輥21、22之間通過軸承機構實現(xiàn)旋轉配合,并且如圖3所示,所述軸承機構以所述旋轉輥22為軸承內圈,以一個包圍旋轉輥22的環(huán)形圈作為軸承外圈72 ;所述軸承內圈內部具有一個中空腔200 ;所述中空腔200向外連通周向均布的徑向通道201,所述徑向通道201貫穿軸承內圈的外壁;所述軸承外圈72上均布有數(shù)量與所述徑向通道201相等,且口徑與徑向通道匹配的凹口 720 ;各所述徑向通道201內部分別設有一段滑塞207 ;所述軸承內圈的中空腔200通過沿著旋轉輥22軸向延伸的孔道連接至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需要,對所述中空腔200進行加壓或降壓,從而使各所述徑向通道201內的滑塞207向外頂入各所述凹口 720,或縮入徑向通道201內,以實現(xiàn)旋轉輥22與軸承外圈72的相互固定或相互轉動。所述軸承外圈72通過輻條73連接至輪體7最外側的輪圈71。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基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I)前端延伸出兩根旋轉輥(21、22),所述旋轉輥(21、22)表面只有沿軸向延伸的螺旋翼片(211、221),且兩根旋轉輥上的螺旋翼片(211、221)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基座(I)上還固定有旋轉動力源(4),所述旋轉動力源(4)輸出至一個減速機構(5),所述減縮機構(5)同時耦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21、22 ),使該兩根旋轉輥(21、22 )同向旋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動力源(4)為電動機或內燃機。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構(5)通過輸出軸上的輸出齒輪(6)同時嚙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21、22),該兩根旋轉輥(21、22)并列于所述輸出軸的兩側,并通過旋轉輥端部的被動齒輪(31、32)耦合于所述輸出齒輪。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根旋轉輥(21、22)上對稱設置有與旋轉輥同軸的輪體(7),所述輪體具有如下特征:其與旋轉輥(21、22)之間通過軸承機構實現(xiàn)旋轉配合,并且所述軸承機構以所述旋轉輥為軸承內圈,以一個包圍旋轉輥的環(huán)形圈作為軸承外圈(72);所述軸承內圈內部具有一個中空腔(200);所述中空腔(200)向外連通周向均布的徑向通道(201),所述徑向通道(201)貫穿軸承內圈的外壁;所述軸承外圈(72)上均布有數(shù)量與所述徑向通道(201)相等,且口徑與徑向通道匹配的凹口(720);各所述徑向通道(201)內部分別設有一段滑塞(207);所述軸承內圈的中空腔(200)通過沿著旋轉輥軸向延伸的孔道連接至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需要,對所述中空腔(200)進行加壓或降壓,從而使各所述徑向通道(201)內的滑塞(207)向外頂入各所述凹口(720),或縮入徑向通道(201)內。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效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延伸出兩根旋轉輥,所述旋轉輥表面只有沿軸向延伸的螺旋翼片,且兩根旋轉輥上的螺旋翼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基座上還固定有旋轉動力源,所述旋轉動力源輸出至一個減速機構,所述減縮機構同時耦合所述的兩根旋轉輥,使該兩根旋轉輥同向旋轉。該裝置可以對現(xiàn)澆混凝土進行快速而高效的攪勻作業(yè)。
【IPC分類】B28C5-08
【公開號】CN10458949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42625
【發(fā)明人】仲杏英
【申請人】仲杏英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