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裝飾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物地面結構。
背景技術:
在大多數情況下,建筑物中需要經受大量水沖洗的地面需要經過以下步驟進行防水處理,首先,先在混凝土結構地面做砂漿找平層,然后涂覆防水瀝青,再鋪設一層壓實的砂漿和一層混凝土,最后在砂漿墊層上鋪設地面瓷磚。在上述步驟完成后,通常地面可以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
但是,相隔的室內空間之間有一些間隔的區(qū)域,如果按照防水處理的步驟對間隔的區(qū)域進行處理,也可以實現較好的防水效果,但是,提高了整個防水處理的造價。如果不按照防水處理的步驟,弱化對間隔區(qū)域的處理,長時間使用容易在間隔區(qū)域處出現返堿的現象。嚴重影響室內美觀,修復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此外,現有技術中間隔區(qū)域的防水面為向外延伸的平面,如果一旦出現積水,存在流動至其它區(qū)域的風險。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建筑物地面結構在應用于間隔區(qū)域時,存在材料浪費多、造價高且防水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設計使用一種新型建筑物地面結構,以降低間隔區(qū)域的防水材料使用量,降低造價,同時提高防水效果,杜絕長時間使用出現返堿現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物地面結構,包括區(qū)隔兩個室內空間的間隔區(qū)域,所述間隔區(qū)域上設置有防水鋪層結構,所述防水鋪層結構包括設置在最上端的防水板材,所述防水板材表面具有坡度;所述防水鋪層結構內部設置有防水凸臺,所述防水凸臺的頂端不低于所述防水板材的最底面。
進一步的,所述防水凸臺兩側形成有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之間形成有夾角,所述防水凸臺的頂端形成在所述夾角上方。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對稱設置,所述夾角為60°。
進一步的,所述防水凸臺包括凸臺主體、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所述防水保護層、防水層和凸臺主體由外向內依次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凸臺主體由混凝土澆筑而成,所述防水層為形成在所述凸臺主體外側的防水材料層,所述防水保護層為水泥砂漿層。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面的長度優(yōu)選為100mm。
進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材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具有坡度,所述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的相對較低一端的端面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材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第三板材;其中所述第一板材具有坡度,所述第二板材一端設置在第一板材下方,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三板材下方。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或所述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第三板材之間通過密封膠粘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訴防水板材下方設置有粘合層,所述粘合層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設置的粘合材料層和水泥砂漿粘合層。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結構,通過在防水鋪層結構內部設置頂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的防水凸臺,從而實現干濕區(qū)域之間的完全隔離,長時間使用也能杜絕出現滲水漏水現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鋪層結構可以僅設置在間隔區(qū)域處,兩端分別和兩個室內空間的側壁連接,無需將防水材料的鋪設長度進一步延伸,節(jié)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體造價。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結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結構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建筑物地面結構,主要應用于兩個室內空間之間的間隔區(qū)域。通常來說,所述的間隔區(qū)域所區(qū)隔的為室內的干濕區(qū)域,其中所指的干為臥室、客廳、辦公區(qū)域、活動區(qū)域等地面不需要接觸大量水的區(qū)域,而濕則指洗手間、廚房等地面很容易接觸大量清水或污水的區(qū)域。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結構的作用一方面為防止洗手間、廚房等區(qū)域地面的水流向臥室、客廳、辦公區(qū)域等室內區(qū)域,另一方面則是杜絕表層板材下方出現漏水或滲水,進一步使得表面板材出現返堿現象。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在間隔區(qū)域上設置有防水鋪層結構,防水鋪層結構的最上端設置有防水板材,防水板材表面具有坡度,避免水倒流入臥室和客廳等活動區(qū)域。與現有技術完全不同,防水鋪層結構內部設置有防水凸臺,防水凸臺優(yōu)選為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棱柱,也可以是橫截面為其它形狀的棱柱,防水凸臺的頂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從而實現干濕區(qū)域之間的完全隔離,長時間使用也能杜絕出現滲水漏水現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鋪層結構可以僅設置在間隔區(qū)域處,兩端分別和兩個室內空間的側壁連接,無需將防水材料的鋪設長度進一步延伸,節(jié)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體造價。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建筑物地面結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在間隔區(qū)域上設置有防水鋪層結構A。防水鋪層結構A的最上端設置具有坡度的防水板材1。如圖所示,當用于衛(wèi)生間和室內隔離時,防水板材1優(yōu)選包括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通過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逐漸從室內過渡到衛(wèi)生間的地面,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之間通過密封膠5粘合連接。其中第一板材11具有坡度,第二板材12和第一板材11相對較低一端的端面連接,避免衛(wèi)生間內的積水流入室內。
防水板材1的下方為粘合層2,如圖所示,粘合層2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設置的粘合材料層21和1:3水泥砂漿粘合層22。在粘合層2的下端的防水鋪層結構主要為防水材料和防水材料的保護層組成。其中設置有如圖所示的防水凸臺3。防水凸臺3兩側形成有第一側面33和第二側面34,所述第一側面33和第二側面34之間形成有夾角,所述防水凸臺3的頂端形成在所述夾角上方。為進一步優(yōu)化防水效果,第一側面33和第二側面34對稱設置,所述夾角為60°。也就是說,防水凸臺3的橫截面優(yōu)選為等邊三角形,利于形成室內空間與洗手間之間的完全隔離。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水凸臺3至少由三部分組成,即凸臺主體30、防水層31和防水保護層32,所述凸臺主體30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其中穿設有50mm左右的鋼筋,防水層31為形成在凸臺主體30外側的防水材料層,防水材料層外側還設置有由1:3水泥砂漿制成的水泥砂漿保護層32。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防水凸臺3的頂端指的是水泥砂漿保護層32的最上端。這樣,由凸臺主體30、防水層31和防水保護層32組成的防水凸臺3可以完全隔絕兩個室內空間,避免出現滲水或漏水現象。
實際施工作業(yè)時,首先對地面進行找平作業(yè),然后在間隔區(qū)域根據實際需要打入鋼筋固定并澆筑成型防水凸臺3,然后在防水凸臺3的防水保護層32上設置粘合層2和板材層1,并根據需要使得防水鋪層結構A分別和兩側室內空間的內壁連接,保證結構的連接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等待24小時以上,方可解除保護。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板材層1為大理石或瓷磚,也可以是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的其它材料。
參見圖2所示,當需要在形成在室內和浴室等水量較大的環(huán)境之間設置間隔區(qū)域時,優(yōu)選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地面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略有不同,本實施例中防水板材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和第三板材13。其中第一板材11具有坡度,第二板材12的第一端設置在第一板材11下方,另一端設置在第三板材13下方。也就是說,在第二板材12處形成一個下凹的區(qū)域,避免大量積水進入室內。第二板材12和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和第三板材13之間通過密封膠粘合連接。
上述兩個實施例中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結構,通過在防水鋪層結構內部設置防水凸臺,防水凸臺的頂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從而實現干濕區(qū)域之間的完全隔離,長時間使用也能杜絕出現滲水漏水現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鋪層結構可以僅設置在間隔區(qū)域處,兩端分別和兩個室內空間的側壁連接,無需將防水材料的鋪設長度進一步延伸,節(jié)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體造價。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