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33597閱讀:1116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領域,涉及裝配式剪力墻構件,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是將建筑物結構構件提前拆分,并在工廠將其預制完成后,運輸?shù)浆F(xiàn)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建筑物。這種建筑的特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jié)約勞動力,同時提高了建筑質量,而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在我國目前是應用較多的裝配式建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世界上每年都要新建約40億m2的住宅,而我國每年新增建筑面積居于世界首位。住宅需求量大,同時由于人們對住宅舒適度的需求逐年增高,建筑質量也函待提高,與傳統(tǒng)的手工作業(yè)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住宅的建造方式體現(xiàn)了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體現(xiàn)了人居質量的提升和改善,特別是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住宅工業(yè)化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的作用。同時在“十一五規(guī)劃”中,我國將推廣節(jié)能省地型建筑作為一種戰(zhàn)略的大前提下,發(fā)展裝配式建筑必將成為未來建筑業(yè)的一個大的趨勢。

目前,我國在裝配式建筑發(fā)展方面已有較大的成就,預制構件在工廠已實現(xiàn)以模臺為運輸平臺的自動化生產(chǎn)工藝,傳統(tǒng)的自動化預制構件生產(chǎn)程序:清洗模臺→模臺劃線→工人組邊?!摻钊肽!摻钗恢靡约疤淄参恢脵z查→混凝土澆筑及振搗→混凝土面抹平→蒸汽養(yǎng)護→構件拆?!鷺嫾匀火B(yǎng)護。

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仍存在有個別問題,例如:預制構件生產(chǎn)方面缺乏統(tǒng)一性標準,使得建筑物結構構件拆分種類不一,生產(chǎn)構件所需的模具需專門定制,并且只能針對一個項目使用,進而導致預制構件生產(chǎn)過程中在模具上造成了大量的鋼材浪費,從目前國內各個裝配式建筑實際工程案例總結中可看出這一缺陷也是導致裝配式建筑造價相對于傳統(tǒng)現(xiàn)澆方式的建筑物造價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在構件生產(chǎn)過程中,鋼筋綁扎入模這一程序占據(jù)了構件生產(chǎn)過程的絕大部分時間與人力,極大的限制了工廠的生產(chǎn)效率以及預制構件的產(chǎn)品合格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解決現(xiàn)有的生產(chǎn)方法中,邊模無法重復使用,生產(chǎn)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包括相互蓋合在一起的下邊模和上邊模,所述的下邊模包括四個結構相同的下邊模單元,所述的下邊模單元分為頂部下邊模單元、底部下邊模單元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其中一對側下邊模單元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和底部下邊模單元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底部下邊模單元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之間通過連接板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所述的每個下邊模單元包括一對半邊模單元,半邊模單元上加工有一端貫通的固定連接槽,一對半邊模單元被固定連接槽貫通的端部相互搭接或對接在一起,在固定連接槽內固定連接有一根帶有螺紋孔的螺紋孔桿,螺紋孔桿的兩端各自頂在固定連接槽的盲端;一對半邊模單元未被固定連接槽貫通的兩端各自設置有連接板;

所述的上邊模包括四個結構相同的上邊模單元,所述的上邊模單元分為頂部上邊模單元、底部上邊模單元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其中一對側上邊模單元平行設置,頂部上邊模單元和底部上邊模單元平行設置;頂部上邊模單元、底部上邊模單元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之間通過連接板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所述的上邊模單元的結構與下邊模單元的結構相同;

頂部下邊模單元和頂部上邊模單元之間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連接,底部下邊模單元和底部上邊模單元之間也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連接;所述的暗柱鋼筋固定板包括由第一鋼板、第二鋼板和第三鋼板連接形成的U型鋼板,第一鋼板上加工有固定孔和吊環(huán)固定孔,在第二鋼板和第三鋼板上加工有螺紋孔;

頂部下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第二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頂部上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第三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

底部下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第二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底部上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第三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

側下邊模單元和側上邊模單元之間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連接,所述的暗梁鋼筋固定板包括由第一鋼板、第二鋼板和第三鋼板連接形成的U型鋼板,第一鋼板上加工有固定孔,第二鋼板和第三鋼板上加工有螺紋孔;

側下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梁鋼筋固定板的第二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側上邊模單元的螺紋孔與暗梁鋼筋固定板的第三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

在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之間的頂部下邊模單元和底部下邊模單元上,將箍筋擋板的螺紋孔與頂部下邊模單元和底部下邊模單元上的螺紋孔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之間的側下邊模單元上,將箍筋擋板的螺紋孔與側下邊模單元的螺紋孔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區(qū)別技術特征:

所述的螺紋孔桿的截面為矩形。

所述的半邊模單元被固定連接槽貫通的端部各自設置有搭接平臺。

所述的頂部下邊模單元、底部下邊模單元、頂部上邊模單元和底部下邊模單元的端部各自設置有一個夾緊連接耳板并通過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通用邊模的尺寸在一定范圍內可調節(jié),使得其能夠適用于生產(chǎn)不同尺寸的裝配式剪力墻構件,邊模能夠重復使用,少了預制構件生產(chǎn)過程中在鋼材方面的消耗量,大幅度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預制構件的生產(chǎn)效率。

通用邊模被分割為上下兩部分,且暗梁與暗柱鋼筋固定板都是通過螺栓固定在邊模上,極大的提高了現(xiàn)場鋼筋工人綁扎鋼筋的效率。

螺紋孔桿的螺紋孔可以單獨在鋼條上加工,不在邊模單元上直接切割,降低了工作難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通用邊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通用邊模的下邊模結構示意圖。

圖3是通用邊模的上邊模結構示意圖。

圖4是是通用邊模的下邊模上安裝箍筋擋板和鋼筋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下邊模上鋪設鋼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澆筑前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和鋼筋分布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側下邊模的半邊模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頂部下邊模的半邊模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螺紋孔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暗梁鋼筋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箍筋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開口箍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吊環(huán)安裝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個標號的含義為:1-下邊模,2-上邊模,3-連接板,4-暗柱鋼筋固定板,5-暗梁鋼筋固定板,6-箍筋擋板,7-螺紋孔,8-螺紋孔,9-螺紋孔,10-螺紋孔;11-暗柱鋼筋,12-暗梁鋼筋,13-開口箍筋或箍筋,14-鋼筋套筒,15吊環(huán),16-夾緊連接耳板,17-鋼筋網(wǎng)片;

(1-1)-頂部下邊模單元、(1-2)-底部下邊模單元,(1-3)-側下邊模單元,(1-4)-側下邊模單元,(1-5)-半邊模單元,(1-6)-固定連接槽,(1-7)-螺紋孔桿,(1-8)-搭接平臺;

(2-1)-頂部上邊模單元、(2-2)-底部上邊模單元,(2-3)-側上邊模單元,(2-4)-側上邊模單元;

(4-1)-第一鋼板,(4-2)-第二鋼板,(4-3)-第三鋼板,(4-4)-固定孔,(4-5)-吊環(huán)固定孔;

(5-1)-第一鋼板,(5-2)-第二鋼板,(5-3)-第三鋼板,(5-4)-固定孔。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解釋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凡在本申請技術方案基礎上做的等同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至圖14所示,本實施例給出一種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包括相互蓋合在一起的下邊模1和上邊模2,所述的下邊模1包括四個結構相同的下邊模單元,所述的下邊模單元分為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其中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1-1和底部下邊模單元1-2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之間通過連接板3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所述的每個下邊模單元包括一對半邊模單元1-5,半邊模單元1-5上加工有一端貫通的固定連接槽1-6,一對半邊模單元1-5被固定連接槽1-6貫通的端部相互搭接或對接在一起,在固定連接槽1-6內固定連接有一根帶有螺紋孔7的螺紋孔桿1-7,螺紋孔桿1-7的兩端各自頂在固定連接槽1-6的盲端;一對半邊模單元1-5未被固定連接槽1-6貫通的兩端各自設置有連接板3;

所述的上邊模2包括四個結構相同的上邊模單元,所述的上邊模單元分為頂部上邊模單元2-1、底部上邊模單元2-2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其中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平行設置,頂部上邊模單元2-1和底部上邊模單元2-2平行設置;頂部上邊模單元2-4、底部上邊模單元2-2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之間通過連接板3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所述的上邊模單元的結構與下邊模單元的結構相同;

頂部下邊模單元1-1和頂部上邊模單元2-1之間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連接,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底部上邊模單元2-2之間也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連接;所述的暗柱鋼筋固定板4包括由第一鋼板4-1、第二鋼板4-2和第三鋼板4-3連接形成的U型鋼板,第一鋼板4-1上加工有固定孔4-4和吊環(huán)固定孔4-5,在第二鋼板4-2和第三鋼板4-3上加工有螺紋孔8;

頂部下邊模單元1-1的螺紋孔7與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二鋼板4-2的螺紋孔8通過螺栓連接,頂部上邊模單元2-1的螺紋孔7與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三鋼板4-3的螺紋孔8通過螺栓連接;

底部下邊模單元1-2的螺紋孔7與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二鋼板4-2的螺紋孔8通過螺栓連接,底部上邊模單元2-2的螺紋孔與暗柱鋼筋固定板的第三鋼板的螺紋孔通過螺栓連接;

側下邊模單元1-3、1-4和側上邊模單元2-3、2-4之間通過設置在兩端的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5連接,所述的暗梁鋼筋固定板5包括由第一鋼板5-1、第二鋼板5-2和第三鋼板5-3連接形成的U型鋼板,第一鋼板5-1上加工有固定孔5-4,第二鋼板5-2和第三鋼板5-3上加工有螺紋孔9;側下邊模單元1-3、1-4的螺紋孔7與暗梁鋼筋固定板5的第二鋼板5-2的螺紋孔9 通過螺栓連接,側上邊模單元2-3、2-4的螺紋孔7與暗梁鋼筋固定板5的第三鋼板5-3的螺紋孔9通過螺栓連接;

在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之間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和底部下邊模單元1-2上,將箍筋擋板6的螺紋孔10與頂部下邊模單元1-1和底部下邊模單元1-2上的螺紋孔7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5之間的側下邊模單元1-3、1-4上,將箍筋擋板6的螺紋孔10與側下邊模單元1-3、1-4的螺紋孔7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螺紋孔桿1-7的截面為矩形,便于焊接后保持邊模的平整性。

所述的半邊模單元1-5被固定連接槽1-6貫通的端部各自設置有搭接平臺1-8,用于調整搭接的長度并且保持邊模的平整性。

所述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頂部上邊模單元2-1和底部下邊模單元2-2的端部各自設置有一個夾緊連接耳板16并通過螺栓連接。

采用本實施例的用于制備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通用邊模進行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生產(chǎn),具體的生產(chǎn)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一種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生產(chǎn)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jù)目標裝配式預制剪力墻構件的邊長確定邊模的長度,根據(jù)邊模的長度確定鋼條的長度;根據(jù)目標裝配式預制剪力墻構件中暗柱鋼筋11的外露部分的位置、暗梁鋼筋12的外露部分的位置、開口箍筋或箍筋13的外露部分的位置、鋼筋套筒14的位置和吊環(huán)15的位置,在的鋼條上開設與鋼筋位置對應的螺紋孔7,得到螺紋孔桿1-7;

步驟二,將螺紋孔桿1-7放置在一對半邊模單元1-5的固定連接槽1-6中,螺紋孔桿1-7的兩端各自頂在固定連接槽1-6的盲端,使得一對半邊模單元1-5相互搭接或對接,然后將螺紋孔桿1-7固定連接在一對半邊模單元1-5上,形成一個下邊模單元;

制備四個下邊模單元,分別作為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再制備四個上邊模單元,分別作為頂部上邊模單元2-1、底部上邊模單元2-2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

步驟三,根據(jù)目標裝配式預制剪力墻構件中的暗柱鋼筋11的位置、鋼筋套筒14的位置和吊環(huán)15的位置,在U型鋼板的第一鋼板4-1上加工固定孔4-4和吊環(huán)固定孔4-5,在U型鋼板的第二鋼板4-2和第三鋼板4-3上加工螺紋孔8,得到暗柱鋼筋固定板4;

根據(jù)目標裝配式預制剪力墻構件中的暗梁鋼筋12的位置,在U型鋼板的第一鋼板5-1上加工固定孔5-4,在U型鋼板的第二鋼板5-2和第三鋼板5-3上加工螺紋孔9,得到暗梁鋼筋固定板5;

步驟四,將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二鋼板4-2上的螺紋孔8與頂部下邊模單元1-1兩端的螺紋孔7各自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之間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上,將箍筋擋板6的螺紋孔10與頂部下邊模單元1-1上的螺紋孔7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將另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二鋼板4-2上的螺紋孔8與底部下邊模單元1-2兩端的螺紋孔7各自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對暗柱鋼筋固定板4之間的底部下邊模單元1-2上,將箍筋擋板6的螺紋孔10與底部下邊模單元1-2上的螺紋孔7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將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5的第二鋼板5-2上的螺紋孔9與一個側下邊模單元1-3兩端部的螺紋孔7各自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5之間的側下邊模單元1-3上,將箍筋擋板6的螺紋孔10與側下邊模單元1-3上的螺紋孔7一一對齊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另一個側下邊模單元1-4采用同樣的安裝方法安裝另一對暗梁鋼筋固定板5和箍筋擋板6;

步驟五,將步驟四得到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組成一個矩形的下邊模1,其中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1-1和底部下邊模單元1-2平行設置;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之間通過連接板3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步驟六,在下邊模1的底部下邊模單元1-2的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固定孔4-4上安裝鋼筋套筒14;在下邊模1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2的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固定孔4-4上放置暗柱鋼筋12;在下邊模1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的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吊環(huán)固定孔4-5上放置吊環(huán)15;在下邊模1的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的暗梁鋼筋固定板5的固定孔5-4上安裝暗梁鋼筋12;然后綁扎暗柱鋼筋11、暗梁鋼筋12、開口箍筋或箍筋13和鋼筋網(wǎng)片17;

步驟七,與下邊模1的頂部下邊模單元1-1、底部下邊模單元1-2和一對側下邊模單元1-3、1-4相對應,放置上邊模2中對應的頂部上邊模單元2-1、底部上邊模單元2-2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

頂部上邊模單元2-1和底部上邊模單元2-2均通過螺栓和螺紋孔7的配合與暗柱鋼筋固定板4的第三鋼板4-3的螺紋孔8以及箍筋擋板6連接,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通過螺栓和螺紋孔7的配合與暗梁鋼筋固定板5的第三鋼板5-3的螺紋孔9以及箍筋擋板6連接;

頂部上邊模單元2-1、底部上邊模單元2-2和一對側上邊模單元2-3、2-4之間通過連接板3和螺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步驟八,檢查后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及振搗程序;

步驟九,待裝配式剪力墻構件制備完成后,利用火焰切割或激光切割方法將固定連接在上邊模單元和下邊模單元中的螺紋孔桿1-7切割下來,在切割過程中不可破壞的固定連接槽1-6的完整性,在下一個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生產(chǎn)過程中重復使用上邊模單元和下邊模單元中的半邊模單元1-5。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經(jīng)濟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預支剪力墻構件生產(chǎn)方法,該方法采用了一種尺寸可調節(jié)的通用邊模,減少了預制構件生產(chǎn)過程中在鋼材方面的消耗量,大幅度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預制構件的生產(chǎn)效率。

由于通用邊模可以根據(jù)預制構件生產(chǎn)需求改變自身長短,因而可以對應不同預制構件周轉使用,廠家只需在工廠內部自行加工對應的螺紋孔桿以及暗柱與暗梁鋼筋固定板,即可將模具投入使用。該模具分為上下兩部分,有利于提升鋼筋綁扎的效率,提高了構件的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生產(chǎn)方法在脫模時只需要破壞螺紋孔桿即可,其他邊模單元保持其完整性,可重復利用。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