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帶肋h型鋼和帶肋h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20483閱讀:243來源:國知局
帶肋h型鋼和帶肋h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肋H型鋼和帶肋H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帶肋H型鋼包括:腹板、上翼緣和下翼緣;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之間且分別與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連接,還包括在由所述腹板與所述上翼緣連接形成的上夾角內(nèi)設置的上肋;和在由所述腹板與所述下翼緣連接形成的下夾角內(nèi)設置的下肋;其中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與所述腹板、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通過熱軋一體形成。帶肋H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包括:鋼筋、混凝土和帶肋H型鋼,所述帶肋H型鋼周圍布置有所述鋼筋,所述混凝土澆筑于所述帶肋H型鋼和所述鋼筋間,所述帶肋H型鋼為前述的帶肋H型鋼。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提高帶肋H型鋼與混凝土的結(jié)合緊密度。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材料工程和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肋Η型鋼和帶肋Η型 鋼混凝土結(jié)構。 帶肋Η型鋼和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

【背景技術】
[0002] 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是在鋼筋混凝土內(nèi)部埋置型鋼或焊接鋼構件而形成的結(jié)構,所配 型鋼的種類有Η型鋼、工字鋼、角鋼、槽鋼等,這種結(jié)構可大幅度提高構件承載能力、剛度, 從而減少構件的截面尺寸;此外,其具備良好的延性,可以提高構件的抗震性能,尤其適合 于抗震要求較高的高層建筑、地鐵站臺、地下通道等場所。與鋼結(jié)構相比,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 還具有防火性能好、結(jié)構局部和整體穩(wěn)定性好、節(jié)省鋼材的優(yōu)點。
[0003] 然而,由于混凝土為非勻質(zhì)材料,當采用Η型鋼時,其與混凝土的結(jié)合部位容易出 現(xiàn)裂縫,在載荷的作用下,裂縫會隨機擴展,從而影響整個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強度和剛度, 進而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帶肋Η型鋼,其包括:腹板、上 翼緣和下翼緣;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之間且分別與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 翼緣連接,還包括:在由所述腹板與所述上翼緣連接形成的上夾角內(nèi)設置的上肋;和在由 所述腹板與所述下翼緣連接形成的下夾角內(nèi)設置的下肋;其中,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與所 述腹板、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通過熱軋一體形成。
[0005]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所述上肋自所述上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上 夾角的頂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下肋自所述下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下夾角的頂部的方向延 伸。
[0006]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在所述腹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上肋的底端距 離所述上翼緣的高度小于所述腹板高度的一半,所述下肋的頂端距離所述下翼緣的高度小 于所述腹板高度的一半。
[0007]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自所述上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上夾角的頂 部的方向,所述上肋在所述帶肋Η型鋼的長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漸變?。蛔运鱿聤A角的頂 部向遠離所述下夾角的頂部的方向,所述下肋在所述帶肋Η型鋼的長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漸 變薄。
[0008]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所述上肋前表面和后表面均為光滑表面,所述 上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遠離所述上夾角的頂部的方向相交;所述下肋前表面和后表面均 為光滑表面,所述下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遠離所述下夾角的頂部的方向相交。。
[0009]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關于垂直于所述腹板的 中部的平面不對稱。
[0010]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沿所述上翼緣的長度方向等間隔分布有多個 所述上肋;沿所述下翼緣的長度方向等間隔分布有多個所述下肋。
[0011] 在如上所述的帶肋Η型鋼中,優(yōu)選,所述上夾角和所述下夾角的頂部均為圓弧角; 所述上翼緣以與所述下翼緣平行的方式設置;所述腹板分別與所述上翼緣的中部和所述下 翼緣的中部連接。
[0012]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其包括鋼筋、混凝 土和帶肋Η型鋼,所述帶肋Η型鋼周圍布置有所述鋼筋,所述混凝土澆筑于所述帶肋Η型鋼 和所述鋼筋間,所述帶肋Η型鋼為上述帶肋Η型鋼中的任一種。
[0013]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4] 通過在腹板分別與上翼緣和下翼緣連接形成的夾角內(nèi)設置肋,可以提高帶肋Η型 鋼與混凝土的結(jié)合緊密度,進而提高整個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剛度、承載能力且其具 備良好的延性,還可以提高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抗震性能。由于上肋或下肋與腹板、上 翼緣或下翼緣通過熱軋一次成型,因此可以減少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周期,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 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含有3對上肋和3對下肋的帶肋Η型鋼的 立體示意圖;
[0016]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帶肋Η型鋼的剖面示意圖;
[0017]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帶肋Η型鋼本體的剖面示意圖;
[0018]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剝離于帶肋Η型鋼的形狀呈V型的上肋或 下肋的立體示意圖;
[0019]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含有1對上肋和1對下肋的帶肋Η型鋼的 立體示意圖;
[0020] 圖6為圖5的爆炸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 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2] 在建造建筑物時,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多采用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即在鋼筋 混凝土內(nèi)部埋置型鋼而形成的結(jié)構,該型鋼的種類有Η型鋼等。為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 提供了一種帶肋Η型鋼,參見圖1-圖2,其包括:腹板1、上翼緣21、下翼緣22、上肋31和下 肋32。
[0023] 具體地,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設置,腹板1位于上翼緣21和 下翼緣22之間,且分別與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連接,如此連接構成斷面呈Η的帶肋Η型 鋼本體。優(yōu)選,腹板1分別與上翼緣21的中部和下翼緣22的中部垂直連接。
[0024] 腹板1與上翼緣21連接形成兩個上夾角41,在兩個上夾角41內(nèi)均形成有上肋31 ; 下肋32形成于由腹板1和下翼緣22連接形成的下夾角42內(nèi),下夾角42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 個下夾角42內(nèi)均形成有下肋32。在該帶肋Η型鋼與混凝土結(jié)合時,上肋31和下肋32可 以使帶肋Η型鋼和混凝土牢固結(jié)合,提高帶肋Η型鋼與混凝土的結(jié)合緊密度;還可以使上肋 31、下肋32、腹板1、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共同承載載荷,從而降低了帶肋Η型鋼與混凝土 結(jié)合部位裂縫擴展的風險,延長了帶肋Η型鋼與混凝土結(jié)合后的使用壽命。參見圖3,優(yōu)選 上夾角41的頂部410和下夾角42的頂部420均為圓弧角,即R角。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 僅在兩個上夾角41中的一個設置上肋31,僅在兩個下夾角42中的一個設置下肋32,也可 以在兩個上夾角41內(nèi)均設置上肋31,兩個下夾角42內(nèi)不設置下肋32,還可以在兩個下夾 角42內(nèi)均設置下肋32,兩個上夾角41內(nèi)不設置上肋31,本實施例不對此進行限定。在兩 個上夾角41內(nèi)形成兩個上肋31時,兩個上肋可以關于腹板對稱,也可以關于腹板不對稱; 在兩個下夾角42內(nèi)形成兩個下肋32時,兩個下肋可以關于腹板對稱,也可以關于腹板不對 稱。在兩個上夾角41內(nèi)形成兩個上肋31,兩個下夾角42內(nèi)形成兩個下肋32時,上肋31和 下肋32可以關于垂直于腹板中部的平面對稱,也可以關于垂直于腹板中部的平面不對稱。
[0025] 上肋31和下肋32均通過熱軋的方式分別形成于上夾角41內(nèi)和下夾角42內(nèi),即 上肋31和下肋32與由腹板1、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形成的帶肋Η型鋼本體一體形成,也 就是說,腹板1、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通過熱軋形成帶肋Η型鋼本體,然后上肋31和下肋 32均通過設置有與上肋31和下肋32形狀對應的凹槽的軋輥熱軋帶肋Η型鋼本體形成,進 而形成帶肋Η型鋼,換句話說,在由腹板1、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形成帶肋Η型鋼本體后, 通過熱軋形成上肋31和下肋32,由此通過熱軋一體地形成帶肋Η型鋼(當然根據(jù)需要也可 以通過多道次形成上肋和下肋)。在施工時,該帶肋Η型鋼由于是通過熱軋使得肋與帶肋Η 型鋼本體成形為一體,相比于通過焊接方式設置的肋,減少了勞動強度,縮短了施工周期, 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在生產(chǎn)帶肋Η型鋼時,通過在軋輥上設置與上肋或下 肋形狀相對應的凹槽來形成上肋或下肋。
[0026] 其中,上肋31自上夾角41的頂部410向遠離上夾角頂部410的方向延伸。下肋 32自下夾角42的頂部420向遠離下夾角頂部420的方向延伸,如此便于上肋31和下肋32 的熱軋。以圖3所示帶肋Η型鋼本體為例對遠離上夾角頂部的方向或下夾角頂部的方向進 行說明,位于腹板1左方的上夾角內(nèi)形成的上肋,自上夾角的頂部向左下方向(位于〇Α箭 頭方向和〇Α箭頭方向之間的方向)、左方向(〇Λ箭頭方向)或下方向(〇化箭頭方向)延 伸;位于腹板1右方的上夾角內(nèi)形成的上肋,自上夾角的頂部向右下方向(位于〇 2Α2箭頭方 向和02Β2箭頭方向之間的方向)、右方向(0 2Α2箭頭方向)或下方向(02Β2箭頭方向)延伸。位 于腹板1左方的下夾角內(nèi)形成的下肋,自下夾角的頂部向左上方向(位于〇 3Α3箭頭方向和 〇3Β3箭頭方向之間的方向)、左方向(0 3Α3箭頭方向)或上方向(03Β3箭頭方向)延伸;位于腹 板1右方的下夾角內(nèi)形成的下肋,自下夾角的頂部向右上方向(位于〇 4Α4箭頭方向和04Β4箭 頭方向之間的方向)、右方向(〇 4Α4箭頭方向)或上方向(04Β4箭頭方向)延伸。
[0027] 為了進一步便于通過熱軋形成上肋31和下肋32,如圖2所示,在腹板1的高度方 向Η上,上肋31的底端311距離上翼緣21的高度Β小于腹板1高度的一半,下肋32的頂 端321距離下翼緣22的高度C小于腹板1高度的一半。
[0028] 上肋31的厚度自上夾角41的頂部410向遠離上夾角頂部410的方向逐漸變薄; 下肋32的厚度自下夾角42的頂部420向遠離下夾角頂部420的方向逐漸變薄,其中,上肋 或下肋的厚度均是指上肋31或下肋32在帶肋Η型鋼的長度方向L上的尺寸,在圖2中指 的是垂直于紙面方向上的尺寸,以在圖2中的上夾角內(nèi)形成上肋對上肋的厚度為例進行說 明,上肋31的與上翼緣21相接的表面,沿遠離上翼緣與腹板相接的點的方向(圖3中 箭頭方向),其厚度越來越?。簧侠?1的與腹板1相接的面,沿著遠離上翼緣與腹板相接的 點的方向(圖3中0化箭頭方向),其厚度越來越?。簧侠?1的斷面(圖2中以垂直于紙面 方向且包含上翼緣與腹板相接的點的截面),沿著遠離上翼緣與腹板相接的點的方向(位于 〇A箭頭方向和0A箭頭方向之間的方向),其厚度越來越小。關于下肋厚度的描述可參見 關于前述關于上肋厚度的描述,此處不再一一贅述。如此便于通過熱軋形成上肋31和下肋 32且增強上肋31與腹板1和上翼緣21的連接強度,下肋32與腹板1和下翼緣22的連接 強度。優(yōu)選地,上肋31或下肋32分別垂直于腹板1和上翼緣21或下翼緣22。
[0029] 下面就上肋31與腹板1和上翼緣21的連接關系進行說明,為了便于說明上肋的 前表面和后表面與腹板和上翼緣的連接關系,以剝離于帶肋Η型鋼的上肋舉例說明,參見 圖4,上肋31的形狀呈V型,其包括前表面312、后表面(與前表面相對的一表面)、上部表面 314、下部表面313、中部表面315。上肋31的中部表面315對應貼合于腹板1和上翼緣21 形成的上夾角的頂部,上肋31的下部表面313與腹板2 -體連接,上肋的上部表面314與 上翼緣21 -體連接。如果上肋的形狀呈V型,前表面312和后表面在遠離上夾角頂部的方 向相交于一線,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不相交而在圖4的左側(cè)形成一個兩 端與腹板和翼緣分別相接的平面或者曲面。實際中,由于上肋31是通過熱軋與腹板、翼緣 形成為一體,在實際產(chǎn)品中,上部表面、下部表面和中部表面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僅僅是為 了便于說明上肋與腹板1和上翼緣的連接關系而將實為一體的上肋與腹板和翼緣三者中 的上肋剝離出來,而且在腹板分別與上、下翼緣形成的上、下夾角為光滑過渡圓角時,上部 表面314、下部表面313和中部表面315之間的分界線就不會存在。關于下肋的前表面和后 表面與腹板和下翼緣的連接關系的描述可參見前述關于上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別與腹 板和上翼緣的連接關系的描述內(nèi)容,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0030] 換句話說,上肋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自上夾角41的頂部以連接于腹板1和上 翼緣21的平面或曲面的方式向遠離上夾角頂部的方向延伸。下肋3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 自下夾角42的頂部以連接于腹板1和下翼緣22的平面或曲面的方式向遠離下夾角頂部的 方向延伸。以圖3所示的帶肋Η型鋼本體為例進行說明:位于腹板1左方的上夾角內(nèi)形成 的上肋,自上夾角的頂部向左下方向、左方向和下方向延伸;位于腹板1右方的上夾角內(nèi)形 成的上肋,自上夾角的頂部向右下方向、右方向和下方向延伸。位于腹板1左方的下夾角內(nèi) 形成的下肋,自下夾角的頂部向左上方向、左方向和上方向延伸;位于腹板1右方的下夾角 內(nèi)形成的下肋,自下夾角的頂部向右上方向、右方向和上方向延伸。為了更進一步便于通過 熱軋形成上肋31和下肋32,分別與腹板1和上翼緣21連接的上肋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均為光滑表面;分別與腹板1和下翼緣22連接的下肋3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為光滑表面。 優(yōu)選地,上肋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遠離上夾角41的頂部的方向相交,下肋32的前表面 和后表面在遠離下夾角42的頂部的方向相交,即上肋31的厚度自上夾角41的頂部向遠離 上夾角頂部的方向逐漸變薄至成為上肋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相交線,下肋32的厚度自 下夾角42的頂部向遠離下夾角42頂部的方向逐漸變薄至成為下肋3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的相交線。進一步地,上肋31和下肋32均呈V型(或者說是楔形或者說是與上部表面和下 部表面對應相交的斷面呈Λ形,與中部表面對應相交的斷面呈扇形)或Π型。以上肋31呈 V型為例說明,參見圖4,上肋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為平面,在遠離上夾角頂部的方向相交, 以平行于截面的平面截上肋31,得到的輪廓線呈V型,其中,該截面可以為平行于上翼緣的 平面,還可以為由上夾角的角分線、以及腹板與上翼緣相交的交線形成的平面。
[0031] 由于上肋31和下肋32與腹板1、上翼緣21和下翼緣22形成為一體,大大提高了 帶肋Η型鋼與混凝土混合的牢固程度。為了進一步提高其牢固程度,優(yōu)選上肋31和下肋32 關于垂直于腹板1的中部的平面對稱。
[0032] 多個上肋31沿上翼緣21的長度方向(或稱為帶肋Η型鋼的長度方向)L或多個下 肋32沿下翼緣22的長度方向(或稱為帶肋Η型鋼的長度方向)L以一定間隔均勻分布,也 就是說等間隔形成有多個上肋31或下肋32,如此,可更進一步提高上肋3與腹板1和上翼 緣21連接后的強度和承載力或下肋3與腹板1和下翼緣22連接后的強度和承載力。
[0033] 在圖1中,示出了沿上翼緣的長度方向L等間隔形成有3對上肋31,每對上肋31 含兩個上肋31,形成于兩個上夾角內(nèi),任一對中的兩個上肋31關于腹板對稱;沿下翼緣的 長度方向L等間隔形成有3對下肋32,每對下肋32含兩個下肋32,形成于兩個下夾角內(nèi), 任一對中的兩個下肋32關于腹板對稱。3對上肋31之間的間隔與3對下肋32之間的間隔 相等,且上肋31和下肋32關于垂直于腹板中部的平面對稱。
[0034] 圖5示出了沿上翼緣的長度方向L形成有1對上肋31,每對上肋31含兩個上肋 31,形成于兩個上夾角內(nèi);沿下翼緣的長度方向L形成有1對下肋32,每對下肋32含兩個 下肋32,形成于兩個下夾角內(nèi),兩個上肋31關于腹板對稱,兩個下肋31關于腹板對稱,上肋 31和下肋32關于垂直于腹板中部的平面對稱。圖6為圖5中的帶肋Η型鋼本體與1對上 肋和1對下肋的爆炸分解示意圖。
[0035] 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其包括鋼筋、混凝土 和帶肋Η型鋼,帶肋Η型鋼周圍布置有鋼筋,混凝土澆筑于帶肋Η型鋼和鋼筋間,換句話說 帶肋Η型鋼內(nèi)置于混凝土內(nèi),該帶肋Η型鋼為前述一實施例中提供的帶肋Η型鋼。
[0036] 下面以建筑實腹式鋼筋混凝土柱為例,對該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施工工藝流 程進行說明。
[0037] 施工工藝流程為:鋼筋混凝土梁柱結(jié)構支撐的施工一組合梁梁底模板的安裝一型 鋼梁的安裝一鋼筋綁扎一梁側(cè)模板安裝一混凝土澆筑一混凝土養(yǎng)護一拆模一清理。為了提 高混凝土與帶肋Η型鋼(熱軋帶肋Η型鋼)的密實性,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先單側(cè)下料后再兩 側(cè)對稱同時澆筑,然后在用插頭振動器對澆注的混凝土進行振搗的同時,再在大梁兩側(cè)加 掛附著式振動器進行振搗,如此可提高混凝土的充滿度,尤其是混凝土在肋部分的充滿度, 從而提高整個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剛度和承載力,進而提高了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 的抗震性能,確保了建筑物的安全。鑒于此,該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尤其適用于抗震要求 較高的高層建筑、地鐵站臺、地下通道等場所。在使用由帶肋Η型鋼構成的簡支組合梁時, 由于其設置有肋,因此提高了簡支組合梁的剛度、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尤其是在構件跨度 大或承擔載荷較大時,可減少簡支組合梁出現(xiàn)裂縫的風險,延長其使用壽命。
[0038]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帶來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9] 通過在腹板分別與上翼緣和下翼緣連接形成的夾角內(nèi)設置肋,可以提高帶肋Η型 鋼與混凝土的結(jié)合緊密度,進而提高整個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剛度、承載能力且其具 備良好的延性,可以提高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的抗震性能。由于上肋或下肋與腹板、上翼 緣或下翼緣通過熱軋一次成型,因此可以減少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周期,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 的。
[0040]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zhì)或必要特征的實 施方案來實現(xiàn)。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 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 含。
【權利要求】
1. 一種帶肋Η型鋼,包括腹板、上翼緣和下翼緣;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 緣之間且分別與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由所述腹板與所述上翼緣連接形成的上夾角內(nèi)設置的上肋;和 在由所述腹板與所述下翼緣連接形成的下夾角內(nèi)設置的下肋; 其中,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與所述腹板、所述上翼緣和所述下翼緣通過熱軋一體形成。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肋自所述上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上夾角的頂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下肋自所述下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下夾角的頂部的方向延伸。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腹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上肋的底端距離所述上翼緣的高度小于所述腹板高度 的一半,所述下肋的頂端距離所述下翼緣的高度小于所述腹板高度的一半。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上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上夾角的頂部的方向,所述上肋在所述帶肋Η型鋼的 長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漸變??; 自所述下夾角的頂部向遠離所述下夾角的頂部的方向,所述下肋在所述帶肋Η型鋼的 長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漸變薄。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為光滑表面,所述上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遠離所述上 夾角的頂部的方向相交; 所述下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為光滑表面,所述下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遠離所述下 夾角的頂部的方向相交。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肋和所述下肋關于垂直于所述腹板的中部的平面不對稱。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翼緣的長度方向等間隔分布有多個所述上肋; 沿所述下翼緣的長度方向等間隔分布有多個所述下肋。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肋Η型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夾角和所述下夾角的頂部均為圓弧角; 所述上翼緣以與所述下翼緣平行的方式設置; 所述腹板分別與所述上翼緣的中部和所述下翼緣的中部連接。
9. 一種帶肋Η型鋼混凝土結(jié)構,包括鋼筋、混凝土和帶肋Η型鋼,所述帶肋Η型鋼周圍 布置有所述鋼筋,所述混凝土澆筑于所述帶肋Η型鋼和所述鋼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肋 Η型鋼為上述權利要求1-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帶肋Η型鋼。
【文檔編號】E04C3/06GK203867059SQ201420141540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7日
【發(fā)明者】趙新華, 王中學, 袁鵬舉, 紀進立, 李超, 付常偉, 霍喜偉, 宋玉卿, 孔令坤, 任偉杰, 郭秀輝, 劉春偉 申請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