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制造凝膠基復合材料的方法
用于制造凝膠基復合材料的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制造凝膠基復合材料的方法、通過此方法所獲得的材料以及其在若干應用中的用途。復合材料基本上為各自保持其自身不同性質的兩種或更多種材料之組合。所得材料具有并非組份之單獨特性的特性。最普遍地,復合材料具有體相,其為連續(xù)的,被稱作基質;且具有分散的、非連續(xù)的相,被稱作增強體?;緩秃衔锏末`些其他實例包括混凝土 (與砂及骨料混合的水泥)、增強的混凝土 (混凝土中有鋼筋)及玻璃纖維(樹脂基質中有玻璃絲束)。以下各原因是某些應用選擇復合物的原因中的ー些原因
-高強度/重量比(低密度高拉伸強度)-高抗蠕變力-高溫下的高拉伸強度-高韌度典型地,增強材料為堅固的,而基質通常為延性或韌性之材料。若復合物被正確地設計并制造,則其會將增強體的強度與基質之韌度組合以達成在任何単一常規(guī)材料中不可得到之合乎需要之性質的組合。舉例而言聚合物/陶瓷復合物具有大于聚合物組份之模數,但并不如陶瓷般易碎。由于增強材料在復合物之強化機制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根據增強體之特性對復合物進行分類為便利的。以下三個類別為常用的a) “纖維增強”,其中纖維為主要承受載荷組份。b) “顆粒增強”,其中載荷由基質及顆粒分攤。c) “分散體強化”,其中基質為主要承受載荷組份。d) “結構復合物”,其中性質取決于成分及幾何設計。一般而言,復合物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樹脂中的纖維(或顆粒)增強體的量、配置及類型。另外,復合物常常用改變加工或性能參數之填料及添加劑來調配。先進復合物利用樹脂與纖維通常為碳/石墨、凱夫拉爾之組合,或纖維玻璃與環(huán)氧樹脂之組合。纖維提供高勁度,而周圍聚合樹脂基質將結構固持于一起。復合物之基本設計概念為體相接受大表面積上之載荷,且將其轉移至增強材料,增強材料可承載更大之載荷。這些材料起初是為了用在航天工業(yè)中而開發(fā)的,因為對于某一應用而言,其具有比金屬高之勁度/重量比或強度/重量比。這意味著金屬零件可被由先進復合物所制造的重量更輕之零件替換。因此,在先前技術中,在復合物中使用聚合物及其類似者為所熟知的,然而,此相對昂貴且不環(huán)保。此外,如所提及之填料之添加一般需要表面處理,此暗示著高的加工成本。因此,仍需要提供有成本效益且環(huán)保之復合材料。為了尋找此目標之解決方案,研究了若干材料,尤其是纖維素及碳酸鈣。纖維素為綠色植物之主細胞壁的結構組份且為地球上最常見的有機化合物。其在許多應用及エ業(yè)中具有高的重要性。作為原材料的纖維素漿由木材或植物(諸如,大麻、亞麻及馬尼拉麻)之莖加工而成。漿纖維主要由纖維素及其他有機組份(半纖維素及木質素)構成。纖維素巨分子(由1-4糖苷連接的3 -D-葡萄糖分子構成)通過氫鍵聯(lián)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謂之初級原纖維(微胞),其具有晶型和無定形域。若干初級原纖維(約55個)形成所謂之微原纖維。約250個這些微原纖維形成一個原纖維。所述原纖維以不同層排列(其可含有木質素和/或半纖維素)以形成纖維。個別纖維亦通過木質素結合在一起。當纖維在所施加能量下被細化吋,隨著細胞壁破裂且被撕成經附著條帶,其被原纖化,亦即,撕成原纖維。若此破裂繼續(xù)以將原纖維與纖維本體分離,則其釋放原纖維。纖維破裂成微原纖維被稱作“微原纖化”。此過程可繼續(xù),直至不留下纖維且僅保留納米尺寸(厚度)之原纖維為止。 若過程繼續(xù)進行且將這些原纖維分裂成愈來愈小之原纖維,則所述原纖維最終變成纖維素片段或納米原纖維凝膠。取決于此最后步驟進行的程度,一些納米原纖維可能保留在納米原纖維凝膠當中。分裂成初級原纖維可被稱作“納米原纖化”,其中可存在該兩個狀態(tài)之間的平滑過渡。初級原纖維在水相環(huán)境中形成凝膠(初級原纖維之亞穩(wěn)網絡),該凝膠可被稱作“納米原纖維凝膠”??烧J為由納米原纖維所形成的凝膠含有納米纖維素。納米原纖維凝膠為合乎需要的,這是因為其通常含有極細之原纖維,被認為部分由納米纖維素構成,向其自身或所存在之任何其他材料展示出比并不如此細或不展現納米纖維素結構之原纖維更強的結合勢。自未出版之歐洲專利申請案第09156 703. 2號,得知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然而,不存在關于復合材料之形成的教示。現已發(fā)現,這些纖維素凝膠可形成為復合材料,所述復合材料可通過向這些凝膠添加填料和/或顏料而更容易/更快地制造,且產生改良之性能(runnability),且其與許多其他復合材料相比為更環(huán)保。因此,上述問題通過用于制造復合材料的方法來解決,所述復合材料包含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該方法之特征在于以下步驟a)提供纖維素纖維;b)提供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c)將步驟a)之纖維素纖維與步驟b)之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組合;d)在存在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的情況下使纖維素纖維原纖化,直至形成凝膠;e)提供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顔料;f)將步驟d)之凝膠與步驟e)之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顏料組合。本發(fā)明之上下文中的納米原纖纖維素意味著纖維,其至少部分分裂成初級原纖維。若這些初級原纖維處在水相環(huán)境中,則形成凝膠(細度極限被視為基本上為納米纖維素的初級原纖維之亞穩(wěn)網絡),其被命名為“納米原纖維凝膠”,其中納米纖維與納米原纖維凝膠之間存在平滑過渡,包括含有變化程度的納米原纖維的納米原纖維凝膠,其皆由根據本發(fā)明的術語“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所包括。
就此而言,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的原纖化意味著主要沿著纖維及原纖維之長軸來分裂纖維及原纖維從而分別導致纖維及原纖維之直徑減小的任何過程。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纖維素纖維在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存在的情況下的原纖化提供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執(zhí)行原纖化,直至形成凝膠,其中凝膠的形成通過監(jiān)視依賴于剪切速率的粘度來加以驗證。在剪切速率逐步增加后,即獲得反映出粘度減小之某一曲線。若隨后剪切速率逐步減小,則粘度再次増加,但在剪切速率范圍之至少一部分內的相應值隨著剪切逼近零而低于在増加剪切速率時的相應值,在對照剪切速率標繪粘度時通過滯后顯示來用圖形表達。一觀測到此行為,就形成根據本發(fā)明之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關于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之制造的其他細節(jié)可自未出版的歐洲專利申請案第09 156 703號得至IJ??捎迷诒景l(fā)明的方法中的纖維素纖維可為天然漿、化學漿、機械漿、化學機械漿、熱機械漿中所含有的纖維素纖維。尤其有用的漿是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的漿桉木漿、云杉木漿、松木漿、山毛櫸木漿、麻漿、棉漿、竹漿、蔗渣及其混合物。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此 纖維素纖維之全部或部分可自回收包含纖維素纖維之材料的步驟流出。因此,漿亦可為經回收和/或經脫墨之漿。纖維素纖維之大小原則上并非關鍵的。本發(fā)明中有用之纖維一般為市售的且在用于其原纖化的裝置中可加工的任何纖維。取決于其來源,纖維素纖維可具有50_至0. I y m之長度。這些纖維以及具有優(yōu)選20mm至0. 5 ii m、更優(yōu)選IOmm至Imm且典型地2mm至5mm之長度的這些纖維可有利地用在本發(fā)明中,其中更長及更短之纖維亦可為有用的。在本發(fā)明的使用中有利的是,纖維素纖維以懸浮液、尤其以水懸浮液之形式提供。優(yōu)選地,這些懸浮液具有0. 2至35wt%、更優(yōu)選0. 25至10wt%、甚至更優(yōu)選0. 5至5wt%、尤其I至4wt%、最優(yōu)選I. 3至3wt% (例如,I. 5wt%)之固體含量。步驟b)及e)之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顔料獨立地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沉淀碳酸鈣(PCC);天然研磨碳酸鈣(GCC);表面改性碳酸鈣;白云石;滑石;膨潤土 ;粘土 ;菱鎂礦;緞光白;海泡石、碳酸鈣鎂石、硅藻土 ;硅酸鹽;及其混合物。尤其優(yōu)選沉淀碳酸鈣(其可具有球文石、石灰質或文石質結晶結構)和/或天然研磨碳酸鈣(其可選自大理石、石灰石和/或白堊)。在具體實施方案中,使用超細離散棱柱形、偏三角面或菱形沉淀碳酸鈣是有利的。該填料和/或顔料可以粉末形式提供,但其優(yōu)選以懸浮液(諸如,水懸浮液)之形式添加。在此情況下,懸浮液之固體含量并非關鍵的,只要其為可泵送液體便可。在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步驟b)的填料和/或顏料顆粒具有0. 01至15 ii m、優(yōu)選0. I至10 ii m、更優(yōu)選0. 3至5 ii m、尤其0. 5至4m且最優(yōu)選0. 7至3. 2 y m (例如,2 u m)之中值粒徑。對于具有大于0. 5iim之d5(l的顆粒,為了測定重量中值粒徑d5(l,使用來自Micromeritics 公司(USA)之 Sedigraph 5100 裝置。測量在 0. lwt% Na4P2O7 之水溶液中執(zhí)行。樣品使用高速攪拌器及超音波來分散。對于d5(l< 500nm之顆粒,為了測定體積中值粒徑,使用來自 Malvern 公司(UK)的 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測量在 0. lwt% Na4P2O7之水溶液中執(zhí)行。樣品使用高速攪拌器及超音波來分散。若在步驟e)中所添加之填料和/或顔料在粒徑方面為相當細之產品,且尤其優(yōu)選包含具有在納米范圍中的中值直徑d5(l(與凝膠形成中所使用的相當粗的顔料和/或填料相反)的顆粒之至少一部分,則變成尤其有利的。因此,進ー步優(yōu)選的是,步驟e)的填料和/或顏料顆粒具有0. 01至5 y m、優(yōu)選
0.05至1.511111、更優(yōu)選0. I至0.8 iim且最優(yōu)選0.2至0.5 iim(例如,0.3 iim)的中值粒徑,
其中粒徑如上文所提及進行測定。填料和/或顏料可與諸如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之分散劑的分散劑相伴 聚羧酸之均聚物或共聚物和/或其鹽或衍生物,諸如基于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ニ酸、反丁烯ニ酸、衣康酸的酯;例如丙烯酰胺或丙烯酸酯諸如甲基丙烯酸甲酷,或其混合物;堿性聚磷酸鹽、膦酸、檸檬酸及酒石酸及其鹽或酯;或其混合物。纖維與步驟b)和/或e)的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的組合可通過在ー個或若干 步驟中將填料和/或顔料添加至纖維來執(zhí)行。同樣,可在ー個或若干步驟中將纖維添加至填料和/或顔料。在原纖化步驟之前或期間,步驟b)的填料和/或顏料以及纖維可完全或部分地添加。然而,在原纖化之前添加為優(yōu)選的。在原纖化過程期間,填料和/或顔料之大小以及纖維之大小可改變。優(yōu)選地,在干重基礎上的纖維對步驟b)的填料和/或顔料的重量比為1:33至10: I、更優(yōu)選1:10至7: I、甚至更優(yōu)選1:5至5: I、典型地1:3至3: I、尤其為1:2至2:1,且最優(yōu)選1:1. 5至1.5:1 (例如,I: I)。步驟b)中的填料和/或顔料之劑量可為關鍵的。若存在過多之填料和/或顔料,則此可能會影響凝膠之形成。因此,若在特定組合中觀測不到凝膠形成,則可能有必要減少填料和/或顔料的量。此外,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該組合在原纖化之前要儲存2至12小時、優(yōu)選3至10小吋、更優(yōu)選4至8小時(例如,6小吋),因為這理想地造成促進原纖化的纖維膨脹。纖維膨脹可通過在增加之pH下儲存來促迸,以及通過添加纖維素溶劑例如銅
(II)こニ胺、鐵-鈉-酒石酸鹽或鋰-氯/ ニ甲基こ酰胺來促迸,或通過本領域中已知的任何其他方法來促迸。原纖化通過可用于此之任何裝置來執(zhí)行。優(yōu)選地,該裝置為均化機。其亦可為超細摩擦磨機,諸如來自Masuko Sangyo Co. Ltd (日本)之超微粒膠體化機或如US 6, 214, 163或US 6,183,596中所描述之超細摩擦磨機。適合用于本發(fā)明中的均化機為任何市售均化機,尤其高壓均化機,其中懸浮液在高壓下經由受限開ロ而加壓,該開ロ可包含ー閥,且所述懸浮液在高壓下對著在受限開ロ正前方之硬沖擊表面自受限開ロ排出。壓カ可通過泵(諸如,活塞泵)產生,且沖擊表面可包含在環(huán)形閥開ロ周圍延伸之沖擊環(huán)??捎糜诒景l(fā)明中的均化機的實例為GEANiro Soavi之Ariete NS2006L。然而,其中,亦可使用諸如APV Gaulin系列、HST HL系列或Alfa LavalSHL系列之均化機。此外,諸如超細摩擦磨機之裝置(例如,超微粒融碎機)可有利地用在本發(fā)明中。此外優(yōu)選地,以干重為基礎的纖維對步驟e)的填料和/或顔料的重量比為1:9至99: I、優(yōu)選1:3至9: I、更優(yōu)選1:2至3:1 (例如,2:1)。關于填料和/或顔料之總含量,尤其優(yōu)選的是,基于復合材料之干重,步驟b)及e)的填料和/或顏料以10wt%至95wt%、優(yōu)選15wt%至90wt%、更優(yōu)選20至75wt%、甚至更優(yōu)選25wt%至67wt%、尤其33至50wt%的量存在。步驟d)之凝膠與步驟e)之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顔料的組合可僅通過混合該組合(例如,通過抹刀)來執(zhí)行。此外,通過安裝有溶解器圓盤之攪拌器混合所述組份可為有利的。隨后,可使所得組合脫水。就此而言,一般而言,可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任何常用脫水方法,諸如加熱干燥、壓カ干燥、真空干燥、冷凍干燥,或在超臨界條件下干燥。脫水步驟可在熟知裝置中執(zhí)行,諸如在壓濾機中執(zhí)行,例如如實施例中所描述。一般而言,可應用水體系之模制領域中所熟知的其他方法以獲得本發(fā)明之復合物。將上文所定義的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用于生產壓實復合材料是本發(fā)明之另一方面,其中凝膠與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顏料組合,且所得組合經脫水,如上文詳細描述。本發(fā)明之另一方面為通過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或通過將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用于 制造如所提及之復合材料所獲得的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可宜用在諸多應用中,諸如塑料、油漆、橡膠、混凝土、陶瓷、面板、夕卜殼、箔片、薄膜、涂層、擠壓型材、粘著剤、食物或用在傷ロ愈合應用中,且可容易地替換用作例如構造材料、包裝等的諸如塑料之某些材料。
實施例
材料0C-GCC :可購自Omya AG之Omyacarb 10-AV ;由高純度、白色大理石所制造的細碳酸I丐粉末;重量中值粒徑d5(l為通過Malvern Mastersizer X所測量之10 U m。HO-ME :可購自Omya AG之Hydrocarb H0_ME ;選定的、天然研磨碳酸韓(大理石),為呈預先分散之漿料形式的高細度之微晶質、菱形顆粒形狀(固體含量62wt%);重量中值粒徑d50為通過Sedigraph 5100所測量之0. 8 u m0納米-GCC :天然研磨碳酸I丐(來自Vermont之大理石);分散的衆(zhòng)料(固體含量50wt%);體積中值粒徑為通過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所測量之246nm的d5(l。漿具有25° SR之桉木漿。凝膠形成將呈干式紙型原紙(dry mat)形式之120g桉木衆(zhòng)撕成片且與5880g自來水混合,且添加各種量之OC-GCC (見表I)。使用Pendraulik (溶解器圓盤)以4000rpm來攪拌所得混合物至少15分鐘。調配物之原纖維含量為3wt%。隨后,在超細摩擦磨機(來自Masuko Sangyo Co. Ltd (日本)之超微粒膠體化機(型號MKCA 6-2))中在單程中于約50i!m之“間隙”(動態(tài)0點)下按以下設置來原纖化所得混合物在2500rpm 下 5 程,在2000rpm 下 2 程,在1500rpm 下 2 程,在IOOOrpm 下 2 程,在750rpm 下 2 程,在500rpm 下 2 程。
磨石為具有46之磨粒等級(磨粒大小297至420 U m)的碳化硅。表I :用于致密調配物的凝膠之組成及特性
r 口 I i于漿纖維之Ga 「能量輸入 12 wt%固體含量下的布氏粘度 份數(干/干)[MWh/dmt] CMPa s]
I [I} 5. 38 J1612調配物之制造為了獲得并測試納米纖維素凝膠之致密物,根據表2來制造用于標本制造之以下調配物。 表2 :致密調配物之組成
凝肢調配物中的GCC「 額外GCC I調配物中的總GCC
Q[基于干纖維之千份[基于干纖維之千份[基于干纖維之干份
數](基于整個調配物數](基于整個調配數](基于整個調配 之Wt% )物之Wt% )物之Wt% )
IIp (50 wt% )Op ( 0 WtH)Ip ( 50 wt%)
I2p納米GCC
fIp (25 wt%); 7 ハ3p (75 wt%)
(樣品 I + 2p 納米)(50 wt%)'
3
.,,t.2p HO-MB,、
(樣品 I + 2p HO-ME Ip ( 25 wrt)ふれ3p ( 75 wt%)將樣品I之凝膠與如表2中所提及的相應量之額外GCC混合且用抹刀人工摻合。隨后,將調配物放入至小型壓濾機中(Whatman Schleicher & Schuell的濾紙,589/2,白色絲帶;壓濾機fann壓濾機,系列3000, Fann儀器公司,Houston Texas, USA),其放入量使得達成約3mm之最終標本厚度(經由密度計算)。PMMA圓盤(厚度10mm,直徑78mm (配合壓濾機之內徑)置放于調配物之頂部上,該調配物再次由相同調配物之額外材料覆蓋(約已存在之調配物的量的10至20wt%)。接著關閉壓濾機且施加以下壓カ輪廓I巴下15分鐘,4巴下120分鐘,6巴下45分鐘。隨后,將“半干”圓盤(固體含量約50wt%)取出壓濾機且切成五個相同之矩形(40mmX 10mm)。將這些矩形置放于兩張濾紙與用鋼球加重之兩塊鋁板(約3000g)之間,且在烘箱中在約80°C下干燥整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制造復合材料的方法,該復合材料包含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該方法之特征在于以下步驟 a)提供纖維素纖維; b)提供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顔料; c)將步驟a)之纖維素纖維與步驟b)之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顏料組合; d)在存在該至少一種填料和/或顔料的情況下使所述纖維素纖維原纖化,直至形成凝膠; e)提供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顔料; f )將步驟d)之凝膠與步驟e)之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顏料組合。
2.根據權利要求I的方法, 其特征在干,將步驟f)之該組合在脫水步驟g)中脫水。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素纖維為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的漿中所含有的纖維素纖維桉木漿、云杉木漿、松木漿、山毛櫸木漿、麻漿、棉漿、竹漿、蔗渣,以及經回收和/或經脫墨之漿,和其混合物。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素纖維以懸浮液形式提供,優(yōu)選地,該懸浮液具有0. 2至35wt%、更優(yōu)選0. 25至10wt%、甚至更優(yōu)選0. 5至5wt%、尤其I至4wt%、最優(yōu)選I. 3至3wt% (例如,I.5wt%)的固體含量。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驟b)及e)的填料和/或顔料獨立地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沉淀碳酸鈣(PCC);表面改性碳酸鈣;天然研磨碳酸鈣(PCC);白云石;滑石;膨潤土 ;粘土 ;菱鎂礦;緞光白;海泡石、碳酸鈣鎂石、硅藻土 ;硅酸鹽;及其混合物;且優(yōu)選選自以下各者的集合具有球文石、石灰質或文石質結晶結構的沉淀碳酸鈣,尤其超細離散棱柱形、偏三角面或菱形沉淀碳酸鈣;選自大理石、石灰石和/或白堊的天然研磨碳酸鈣;及其混合物。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驟b)的填料和/或顏料顆粒具有0. 01至15 ii m、優(yōu)選0. I至10 ii m、更優(yōu)選0. 3至5 ii m、尤其0. 5至4 ii m且最優(yōu)選0. 7至3. 2 y m、例如2 y m的中值粒徑。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驟e)的填料和/或顏料顆粒具有0. 01至5 ii m、優(yōu)選0. 05至I. 5 y m、更優(yōu)選0. I至0. 8 ii m且最優(yōu)選0. 2至0. 5 ii m、例如0. 3 y m的中值粒徑。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干,步驟b)和/或e)的填料和/或顔料與選自包含以下各者的集合的分散劑相伴聚羧酸之均聚物或共聚物和/或其鹽或衍生物,諸如基于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ニ酸、反丁烯ニ酸、衣康酸的酷;例如丙烯酰胺或丙烯酸酯諸如甲基丙烯酸甲酷,或其混合物;堿性聚磷酸鹽、膦酸、檸檬酸及酒石酸及其鹽或酯;或其混合物。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干,纖維與步驟b)和/或e)的至少ー種填料和/或顔料的組合通過在ー個或若干步驟中將該填料和/或顔料添加至所述纖維或將所述纖維添加至該填料和/或顔料來執(zhí)行。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該原纖化步驟(d)之前或期間,優(yōu)選在該原纖化步驟(d)之前,完全或部分地添加步驟b)的填料和/或顔料和/或所述纖維。
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干重基礎上的纖維對步驟b)的填料和/或顔料的重量比為1:33至10: I、更優(yōu)選1:10至7: I、甚至更優(yōu)選1:5至5: I、典型地1:3至3: I、尤其為1:2至2:1,且最優(yōu)選1:1. 5至I. 5:1,例如,I: I。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干,該原纖化通過均化機或超細摩擦磨機來執(zhí)行。
1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干,以干重為基礎的纖維對步驟e)的填料和/或顔料的重量比為1:9至99: I、優(yōu)選1:3至9: I、更優(yōu)選1:2至3:1,例如,2: I。
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ー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基于該復合材料之干重,步驟b)及e)的填料和/或顔料的總含量為10wt%至95wt%、優(yōu)選15wt%至90wt%、更優(yōu)選20至75wt%、甚至更優(yōu)選25wt%至67wt%、尤其33至50wt%o
15.ー種根據權利要求I至14中任ー項中所定義的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用于制造復合材料的用途,該復合材料通過將該凝膠與至少ー種其它填料和/或顔料組合并對此組合物脫水來進行制造。
16.一種通過根據權利要求I至14中任ー項的方法或根據權利要求15的用途所獲得的復合材料。
17.ー種根據權利要求16的復合材料在諸如例如作為構造或包裝材料的塑料、油漆、橡膠、混凝土、陶瓷、面板、外殼、箔片、薄膜、涂層、擠壓型材、粘著剤、食物或傷ロ愈合應用的諸多應用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一種通過以下步驟制造包含納米原纖纖維素凝膠之復合材料的方法提供纖維素纖維及至少一種填料和/或顏料;將所述纖維素纖維與該至少一種填料和/或顏料組合;在存在該至少一種填料和/或顏料的情況下使所述纖維素纖維原纖化,直至形成凝膠;隨后提供至少一種其它填料和/或顏料;及將該凝膠與該至少一種其它填料和/或顏料組合。
文檔編號D21C9/00GK102869831SQ201180020949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P·A·C·甘恩, M·申克爾, R·薩伯拉瑪尼安, J·舍爾科普夫 申請人:Omya發(fā)展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