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玩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拼接式積木構件。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各種拼接式的積木玩具,如樂高積木等,由于該類型積木有利于兒童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而廣受歡迎。
現(xiàn)有技術中的拼接式積木構件有如圖1所示,拼接式積木構件10’為正方體結構,其中一連接面11’上設有兩個倒圓角正方形凸起12’和兩個正方形凹槽13’,倒圓角正方形凸起12’和正方形凹槽13’對角交錯設置,其余連接面上設有四個正方形凹槽,連接面11’上的倒圓角正方形的凸起不僅與連接面11’上的正方形凹槽13’相適配且與其余連接面上的正方形凹槽也相適配。該種結構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能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組合性能佳,造型豐富,組合的自由度高,造型的效果佳。
但是,在實踐中卻發(fā)現(xiàn)上述積木構件壓塑冷卻后會產生縮膠的問題,導致積木構件變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拼接式積木構件,該積木構件通過特定的設計,不會產生縮膠變形的問題。
一種拼接式積木構件,整體為方形體,具有邊框和多個連接面,其中一連接面定義為第一連接面,其余連接面定義為第二連接面;
所述第一連接面上設有兩個第一大凹槽和兩個凸起,兩個所述凸起與兩個所述第一大凹槽可對應相適配,所述第二連接面上設有四個能與所述凸起相適配的第二大凹槽,所述兩個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一連接面上的其中一對角線上,所述兩個第一大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一連接面上的其中另一對角線上,所述四個第二大凹槽在其所在的第二連接面上兩兩呈對角線分布;
所述第一連接面上設有第一挖槽,所述第一挖槽位于兩個所述第一大凹槽和兩個所述凸起之間,呈十字形分布;
所述第二連接面上設有第二挖槽,所述第二挖槽位于四個所述第二大凹槽之間,呈十字形分布。
本實用新型人在實踐工作中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技術中積木構件產生縮膠的問題,是由于為了使積木構件上的方形凸起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則需確保兩個方形凸起之間的距離與邊框之間的距離滿足一定條件,而這樣會致使該積木構件中部的膠層過厚,過厚的膠層就容易產生縮膠現(xiàn)象。
再經(jīng)過反復摸索和實驗,本實用新型人發(fā)現(xiàn),可以設置第一挖槽和第二挖槽,通過在積木構件中部挖槽,以減少膠層的厚度,從而避免產生縮膠現(xiàn)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拼接式積木構件還包括小凹槽,每四個所述小凹槽組成一個小凹槽組;
每個所述第一大凹槽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環(huán)繞該第一大凹槽均勻設置;
每個所述第二大凹槽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環(huán)繞該第二大凹槽均勻設置;
和/或
每個所述凸起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環(huán)繞該凸起均勻設置。
通過小凹槽的設置,能夠將該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配合使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組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的四個中心點組成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將該正方形的邊長定義為W6,并將該正方形靠近邊框的一邊與邊框的距離定義為W7,則W6、W7之間的關系為W6∶W7=2∶1。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配合使用時,依然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起由基部向頂部分為連接部和延伸部,所述連接部可與所述第一大凹槽或第二大凹槽緊配合,且所述連接部的高度不大于第一連接面邊緣到所述第一大凹槽所形成的框部的寬度,所述延伸部上由所述連接部延伸的外側面為臨接面,所述臨接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面之間的角度≤45度。通過上述控制,才能實現(xiàn)靈活多變的跨接方式,如當某一個頂點相鄰的兩個或者三個凹槽同時插接兩個或者三個凸起時,能保證緊密配合且兩個或者三個凸起相互不干涉,且實現(xiàn)多種跨接方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高度為零。也即是所述凸起僅包括所述連接部,使該拼接式積木具有簡潔、美觀和生產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和延伸部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所述第一大凹槽和第二大凹槽的截面形狀均為正方形。將連接部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狀設為正方形,能夠避免積木之間實現(xiàn)跨接時產生相對轉動的問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設有接觸框和接觸筋,所述接觸框與所述接觸筋的高度相同,所述接觸框設于所述第一連接面和所述第二連接面邊緣,所述接觸筋設于所述第一挖槽和第二挖槽邊緣;當所述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二連接面連接時,所述接觸框和/或所述接觸筋相互接觸??赏ㄟ^接觸框和接觸筋的設置,進一步減少膠層厚度,以避免產生縮膠問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起由基部向頂部分為連接部和延伸部,所述連接部可與所述第一大凹槽或第二大凹槽緊配合,且所述連接部的高度不大于第一連接面邊緣到所述第一大凹槽所形成的框部的寬度與所述接觸框的高度之和,所述延伸部上由所述連接部延伸的外側面為臨接面,所述臨接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面之間的角度≤45度。由于設置了接觸框和接觸筋,因此需考慮接觸框和接觸筋的高度,連接部的高度可適當加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將一凸起的中心與對應其最近的邊框的外側邊之間的距離定義為W1,另一凸起的中心與對應其最近的邊框的外側邊之間的距離定義為W2,上述兩個凸起的中心分別與同一邊框的距離之差定義為W3,則W1、W2、W3之間的關系為:W1∶W2∶W3=1∶1∶2。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在相互配合使用時,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面上設有的四個所述第二大凹槽的四個中心點組成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將該正方形的邊長定義為W4,并將該正方形的一邊與邊框的距離定義為W5,則W4、W5之間的關系為W4∶W5=2∶1。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在相互配合使用時,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拼接式積木構件,通過第一挖槽和第二挖槽的設置,達到了減少膠層的厚度,從而避免產生縮膠現(xiàn)象的目的。
進一步的,還可通過接觸框和接觸筋的設置,進一步減少膠層厚度,以避免產生縮膠問題。
并且,該拼接式積木構件還包括小凹槽,能夠將該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配合使用,再通過對小凹槽、進行位置、比例關系的限制,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配合使用時,依然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
以及,該拼接式積木構件還通過對凸起的高度與邊框的寬度之間的配合和若干個凸起之間中心距離的比例關系等的精確控制,當某一個頂點相鄰的兩個或者三個凹槽同時插接兩個或者三個凸起時,能保證緊密配合且兩個或者三個凸起相互不干涉,且實現(xiàn)多種跨接方式。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的常規(guī)拼接式積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的俯視圖;
圖4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的側視圖;
圖5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一);
圖6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二);
圖7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三);
圖8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四);
圖9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五);
圖10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六);
圖11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七);
圖12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八);
圖13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九);
圖14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十);
圖15為實施例1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十一);
圖16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一);
圖18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二);
圖19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三);
圖20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四);
圖21為實施例2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五);
圖22為實施例3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結構示意圖;
圖23為實施例3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相互拼接方式的示意圖;
圖24為實施例4的拼接式積木構件結構示意圖。
其中:100.邊框;200.第一連接面;210.第一大凹槽;220.凸起;221.連接部;222.延伸部 230.第一挖槽;300.第二連接面;310.第二大凹槽;320.第二挖槽;400.小凹槽;500.接觸框;600.接觸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實施例1
一種拼接式積木構件,如圖2所示,整體為方形體,具有邊框100和多個連接面,其中一連接面定義為第一連接面200,其余連接面定義為第二連接面300。
所述第一連接面200上設有兩個第一大凹槽210和兩個凸起220,兩個所述凸起220與兩個所述第一大凹槽210可對應相適配,所述第二連接面300上設有四個能與所述凸起相適配的第二大凹槽310,所述兩個凸起220分布在所述第一連接面200上的其中一對角線上,所述兩個第一大凹槽210分布在所述第一連接面200上的其中另一對角線上,所述四個第二大凹槽310在其所在的第二連接面300上兩兩呈對角線分布。
所述第一連接面200上設有第一挖槽230,所述第一挖槽230位于兩個所述第一大凹槽210和兩個所述凸起220之間,呈十字形分布;
所述第二連接面300上設有第二挖槽320,所述第二挖槽320位于四個所述第二大凹槽310之間,呈十字形分布。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挖槽230和第二挖槽320所起到的作用是減少膠層厚度,以達到避免產生膠縮現(xiàn)象的目的。因此,該第一挖槽230應分布于第一大凹槽和凸起之間的厚膠層處,以及第二挖槽320應分布于第二大凹槽310之間的厚膠層處,基本呈十字形分布,而對于該第一挖槽230和第二挖槽320的邊緣形狀和長度、寬度等均不做限制,僅需能夠起到減少膠層厚度的作用即可。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將一凸起的中心與對應其最近的邊框的外側邊之間的距離定義為W1,另一凸起的中心與對應其最近的邊框的外側邊之間的距離定義為W2,上述兩個凸起的中心分別與同一邊框的距離之差定義為W3,則W1、W2、W3之間的關系為:W1∶W2∶W3=1∶1∶2,如圖3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面上設有的四個所述第二大凹槽的四個中心點組成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如圖4中虛線所示,如將該正方形的邊長定義為W4,并將該正方形的一邊與邊框的距離定義為W5,則W4、W5之間的關系為W4∶W5=2∶1,如圖4所示。
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在相互配合使用時,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拼接和跨接,如圖5-15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該拼接式積木構件還包括小凹槽400,每四個所述小凹槽400組成一個小凹槽組。
每個所述第一大凹槽210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400環(huán)繞該第一大凹槽210均勻設置。
每個所述第二大凹槽310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400環(huán)繞該第二大凹槽310均勻設置。
優(yōu)選的,上述每組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400的四個中心點組成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如圖4中虛線所示,將該正方形的邊長定義為W6,并將該正方形靠近邊框的一邊與邊框的距離定義為W7,則W6、W7之間的關系為W6∶W7=2∶1,如圖4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220僅包括連接部221,所述連接部221可與所述第一大凹槽210或第二大凹槽310緊配合,通常來說,所述連接部221的高度H不大于第一連接面邊緣到所述第一大凹槽所形成的框部的寬度W,如圖3-4所示。
為了進一步減少膠層厚度,以避免產生縮膠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積木構件還設有接觸框500和接觸筋600,如圖2所示,所述接觸框500與所述接觸筋600的高度相同,所述接觸框500設于所述第一連接面200和所述第二連接面300邊緣,所述接觸筋600設于所述第一挖槽230和第二挖槽320邊緣;當所述第一連接面200與所述第二連接面300連接時,所述接觸框500和/或所述接觸筋600相互接觸,進行限位。
并且,由于設置了接觸框500和接觸筋600,因此需考慮接觸框500和接觸筋600的高度,連接部221的高度可適當加高。如連接部221的高度H不大于第一連接面邊緣到所述第一大凹槽所形成的框部的寬度W與所述接觸框的高度之和。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221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所述第一大凹槽210和第二大凹槽310的截面形狀均為正方形。將連接部221、第一大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的截面形狀設為正方形,能夠避免積木之間實現(xiàn)跨接時產生相對轉動的問題。
但是,可以理解的,所述連接部和第一大凹槽及第二大凹槽的形狀不受限制,僅需能夠相互緊配,達到連接固定的作用即可。例如,所述連接部的截面形狀可以為圓形或具有兩條相互垂直對稱軸的對稱圖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具有兩條相互垂直對稱軸的對稱圖形等。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實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16所示,該拼接式積木構件的每個所述凸起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環(huán)繞該凸起均勻設置。
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該拼接式積木構件與更小的積木構件配合使用時,依然能夠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跨接,如圖17-21所示。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實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22所示,所述凸起220由基部向頂部分為連接部221和延伸部222,所述連接部可與所述第一大凹槽或第二大凹槽緊配合,且所述連接部的高度不大于第一連接面邊緣到所述第一大凹槽所形成的框部的寬度,所述延伸部上由所述連接部延伸的外側面為臨接面,所述臨接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面之間的角度≤45度。
通過上述控制,才能實現(xiàn)靈活多變的跨接方式,如當某一個頂點相鄰的兩個或者三個凹槽同時插接兩個或者三個凸起時,能保證緊密配合且兩個或者三個凸起相互不干涉,如圖23所示,且實現(xiàn)多種跨接方式。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拼接式積木構件與實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24所示,所述第一連接面上不設有接觸框和接觸筋。并且,該拼接式積木構件的每個所述凸起周圍均設有一組小凹槽組,該小凹槽組中的四個所述小凹槽環(huán)繞該凸起均勻設置。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