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科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0002]吻合器是對生理組織進行外科手術時經常使用的一種醫(yī)療器械,它是醫(yī)學上使用的替代傳統(tǒng)手工縫合的設備,由于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和制作技術的改進,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質量可靠,使用方便,嚴密、松緊合適,尤其是其縫合快速、操作簡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術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有時還使得過去無法切除的腫瘤手術得以病灶切除,很受國內外臨床外科醫(yī)生的青睞和推崇。
[0003]在腔鏡外科手術中,腔鏡外科切割吻合器通常被用于消化道中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直腸、闌尾、膽、胰和脾等切割吻合手術,也被用于呼吸道中肺和氣管等切割吻合手術,還被用于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中膀胱和子宮等切割吻合手術,可以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手術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科手術器械。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外科手術器械,包括:
[0006]器械本體、與所述器械本體配接的旋圈,樞軸連接所述器械本體的擊發(fā)把手;
[0007]及與所述擊發(fā)把手配合的齒條,所述齒條可在所述擊發(fā)把的作用下沿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近端朝遠端方向移動,其中,
[0008]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還包括一旋圈作用件;且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旋圈被設置為允許繞其軸線轉動狀態(tài),所述齒條與所述旋圈作用件接觸,并給所述旋圈作用件施加一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近端的作用力;
[0009]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及擊發(fā)狀態(tài)下,所述齒條與所述旋圈作用件分離,且所述旋圈作用件接觸所述旋圈內壁面,并至少在所述旋圈的徑向上對所述旋圈施加一張緊力。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旋圈作用件與所述旋圈內壁面之間設有間隙。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器械本體內還設有配合所述旋圈作用件的彈性件,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彈性件對所述旋圈作用件始終施加一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遠端的作用力。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齒條的遠端設有第一抵觸面,所述旋圈作用件的近端設有第二抵觸面,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抵觸面和所述第二抵觸面相抵觸。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器械本體內設有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遠端的第三抵觸面,所述旋圈作用件設有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近端的第四抵觸面,所述彈性件夾持于所述第三抵觸面和第四抵觸面之間。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圈作用件在所述旋圈徑向上延伸設有至少兩個作用部,所述器械殼體設有配合所述作用部的限位孔,所述作用部可在所述限位孔中移動,并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及擊發(fā)狀態(tài)下,在所述旋圈徑向上穿過所述限位孔,與所述旋圈的內壁面相抵觸。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圈作用件的遠端端面與所述限位孔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近端的端面平行,所述旋圈作用件的近端端面與所述限位孔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遠端的端面平行。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個作用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作用部與所述旋圈內壁面的接觸面被設置為所述接觸面的各部分同時與所述旋圈內壁面接觸或分離。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器械本體內還設有一齒條阻擋塊,所述齒條上設有與所述齒條阻擋塊配合的止擋塊,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齒條阻擋塊位于所述止擋塊的遠端,并限制所述齒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遠端移動;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下,所述齒條阻擋塊位于所述止擋塊的近端,并限制所述齒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近端移動。
[001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科手術器械在閉合狀態(tài)和擊發(fā)狀態(tài)時,可緊固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旋圈在其圓周方向上的相對位置,防止旋圈在外科手術器械閉合和擊發(fā)狀態(tài)下的誤轉動,避免傷害人體組織,減少手術風險。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外科手術器械的局部正視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的圖1 A-A剖視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及擊發(fā)狀態(tài)下的圖1A-A #lj 視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及擊發(fā)狀態(tài)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6]本實用新型內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為參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為近端,遠離操作者的一端為遠端。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以腔鏡外科切割吻合器為示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外科手術器械做具體的闡釋,但應當說明的是,在下述的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藝精神可以被替換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吻合器上。
[0028]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科手術器械包括器械本體10、與所述器械本體10配接的旋圈20,以及樞軸連接所述器械本體10的擊發(fā)把手30。
[0029]所述器械本體10的遠端還設有釘倉組件,所述釘倉組件包括釘砧和釘倉,以及切刀。
[003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釘砧和釘倉呈打開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釘倉組件的近端;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釘砧和釘倉閉合,其間可夾緊待生理組織,所述切刀相對于所述初始狀態(tài)而言,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遠端移動了一定距離,但總體而言仍然位于所述釘倉組件的近端;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擊發(fā)狀態(tài)時,所述釘砧和釘倉仍然保持閉合,所述切刀由所述釘倉組件的近端向遠端移動,切割縫合被夾緊的組織,并可在所述釘倉組件的遠端受到限位停止移動。
[0031]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器械本體10內設有齒條102,所述齒條102可在所述擊發(fā)把手30的作用下,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近端朝遠端方向移動。
[0032]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還包括一旋圈作用件104。
[0033]參圖2、圖3,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旋圈20被設置為允許繞其軸線轉動狀態(tài),所述齒條102與所述旋圈作用件104接觸,并給所述旋圈作用件104施加一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近端的作用力;此時,所述旋圈作用件104可與所述旋圈內壁面202之間設有間隙,以保證所述旋圈20可繞其軸線轉動,當然,所述旋圈作用件104也可與所述旋圈內壁面202輕微接觸,但并不會影響所述旋圈20繞其軸線轉動,僅是轉動所需要的作用力略大于所述旋圈作用件104與所述旋圈內壁面之間設有間隙的情況。
[0034]進一步地,所述齒條102的遠端設有第一抵觸面1022,所述旋圈作用件104的近端設有第二抵觸面1042,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抵觸面1022和所述第二抵觸面1042相抵觸。
[0035]其中,所述第一抵觸面1022朝向于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近端設置,所述第二抵觸面1042朝向于所述外科手術器械的遠端設置。
[0036]所述第一抵觸面1022和所述第二抵觸面1042平行,且所述第一抵觸面1022和所述第二抵觸面1042均與所述旋圈20的軸線垂直。
[0037]參圖4、圖5,在所述外科手術器械處于閉合狀態(tài)及擊發(fā)狀態(tài)下,所述齒條102與所述旋圈作用件104分離,且所述旋圈作用件104接觸所述旋圈內壁面202,并至少在所述旋圈20的徑向上對所述旋圈20施加一張緊力。
[0038]所述張緊力可保持所述旋圈2不能順利的繞其軸線轉動,或者是相對于初始狀態(tài),需要較大的外力作用,以克服所述旋圈20和旋圈作用件104之間的摩擦力才能使其轉動,可以理解的是,這里的張緊力至少到達誤操作時不能轉動所述旋圈即可。
[0039]繼續(xù)參圖2至圖5,在所述器械本體10內還設有配合所述旋圈作用件104的彈性件106,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件106為壓簧。
[0040]所述器械本體10內設有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械遠端的第三抵觸面108,所述旋圈作用件104設有朝向所述外科手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