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領域,涉及一種針灸用的藥艾條,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
【背景技術】
[0002]子宮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宮平滑肌組織和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為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腫瘤。子宮肌瘤的患者絕大多數無癥狀,往往在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剖腹探查及尸檢中發(fā)現。其主要癥狀有:月經改變,壓迫癥狀,陰道分泌物增多,不孕等。子宮肌瘤發(fā)生年齡多在30歲?50歲之間,尤多見于不孕的婦女。
[0003]西醫(yī)角度講,子宮肌瘤發(fā)生原因不明,由于:(I)肌瘤絕大多數見于青春期后而在絕經后逐漸萎縮。(2)肌瘤常因妊娠或應用雌激素而增大。(3)常并發(fā)子宮內膜增生過長。
[4]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5)肌瘤細胞與雌二醇的結合力較正常肌細胞高20%,故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生長與雌激素關系密切。子宮肌瘤多數長于子宮體部,少數長于子宮頸部。
[0004]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的形成,多與正氣虛弱,血氣失調有關?;蛴山浧诋a后,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恚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所致。常以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因素結聚而成。且正氣虛弱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機,一旦形成,邪氣愈甚,正氣愈傷,故后期則形成正氣虛,邪氣實,虛實錯雜之痼疾。
[0005]根據中醫(yī)辨證分型,主要分為氣滯、血淤、痰濕、濕熱四種證型,各種證型相同的表現是子宮有積塊,質硬,較小者常于婦科檢查及B超時發(fā)現,不同的表現如下:(I)氣滯證:主要表現為伴小腹疼痛,痛無定處,小腹脹滿,苔薄潤,脈沉弦。(2)血淤證:主要表現為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膚乏潤,月經量多或夾血塊,口干不欲飲,舌紫黯或邊有淤點,脈沉澀。(3)痰濕證:主要表現為小腹時或作痛,或伴月經不調,帶多色白,胸脘滿悶,舌質淡暗苔白膩,脈弦細而滑。(4)濕熱證:主要表現為帶多色黃或臭穢,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而脹,經期加重,尿少色黃,可伴有經期延長或月經過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0006]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艾炷等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yī)療法(包括懸灸和直接接觸),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對于由風寒濕及血瘀所致的疾病效果十分明顯。
[0007]將傳統(tǒng)的艾灸療法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當中,已經有少許報道,但是基本上所用的都是清艾條,對于選用合適的藥艾條來治療子宮肌瘤還未見報道。
【發(fā)明內容】
[0008]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特別適用于治療痰濕型子宮肌瘤,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0009]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種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所述的艾條為柱狀體結構,由填充物和用來包裝填充物的卷紙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艾絨200?300份、柴胡10?15份、香附10?15份、白蘇10?15份、斑茅10?15份、川芎10?15份、莪術5?10份、浙貝母15?20份、桉葉15?20份、白芍5?10份、鳳尾七5?10份、桂枝4?5份、荊芥4?5份。
[0011]其中,優(yōu)選方案如下:
[0012]可以是所述的填充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艾絨200份、柴胡10份、香附1份、白蘇1份、斑茅1份、川芎10份、莪術5份、浙貝母15份、桉葉15份、白芍5份、鳳尾七5份、桂枝4份、荊芥4份。
[0013]也可以是所述的填充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艾絨300份、柴胡15份、香附15份、白蘇15份、斑茅15份、川;15份、莪術10份、浙貝母20份、桉葉20份、白芍10份、鳳尾七10份、桂枝5份、荊芥5份。
[0014]也可以是所述的填充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艾絨250份、柴胡12份、香附12份、白蘇12份、斑茅12份、川;12份、莪術8份、浙貝母18份、桉葉18份、白芍8份、鳳尾七8份、桂枝4份、荊芥5份。
[0015]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按照以下方法制備:將除艾絨以外的藥物研成細末并過100目篩,混合均勻。將卷紙鋪平,將艾絨和藥末均勻鋪在紙上,然后卷緊如爆竹狀,外用雞蛋清涂抹,再糊上卷紙一層,兩頭分別留空紙3厘米許,卷緊即成。
[0016]針對子宮肌瘤的施灸:針對中極、三陰交、內庭、關元穴施灸。每日I次,10次為I療程。施灸時要小心燙傷。
[0017]藥理分析:
[0018]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0019]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0020]白蘇:辛,溫。散寒解表,理氣寬中。用于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
[0021 ]斑茅:甘,淡。通竅利水,破血通經。治跌打損傷,筋骨風痛,婦人閉經,水腫盅脹。
[0022]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钛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23]莪術:辛、苦,溫。歸肝、脾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于憚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
[0024]浙貝母:苦,寒。歸肺、心經。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于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
[0025]桉葉:味辛,苦,性寒。歸肺,胃,脾,肝經。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痰理氣,殺蟲止癢。主感冒,高熱喘咳,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瘧疾,風濕痛,濕疹,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0026]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0027]鳳尾七:甘、微苦、澀,溫。補血調經,養(yǎng)陰。用于月經不調,陰虛潮熱,頭暈目眩,婦女虛勞。
[0028]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29]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溫。入肺、肝經。主感冒發(fā)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疫;癰腫;瘡擠;衄■血;吐血;便血;崩漏;廣后血暈。
[0030]本發(fā)明所述的藥艾條,組方合理,柴胡、香附、白蘇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斑茅、川芎、莪術活血,軟堅散結;浙貝母、桉葉化痰消癥;白芍、鳳尾七養(yǎng)血調經;桂枝、荊芥擴張周圍血管,增強體表循環(huán)、促進汗腺分泌,從而增加熱的散發(fā),并且促使所有藥物更好的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huán)。
[0031]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子宮肌瘤的藥艾條,按照中醫(yī)理論配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