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拉鏈的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750610閱讀:496來源:國知局
拉鏈的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結構更簡單的拉鏈的回收裝置。所述拉鏈的回收裝置包括:用于輸送拉鏈(50)的輸送機構(140);在拉鏈的輸送方向上比輸送機構靠下游側設置的、在與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件(110);以至少一部分與第一部件相對的方式設置的第二部件(120);以及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位移以便減小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的間隙(SP5)的至少1個驅動機構(130)。至少1個驅動機構以將拉鏈的一部分(53)夾持在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的方式進行動作。在拉鏈的一部分夾持在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輸送機構(140)繼續(xù)輸送拉鏈,由此能夠將拉鏈卷掛于第一部件。
【專利說明】
拉鏈的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將拉鏈帶、拉鏈鏈條等長條狀帶折疊收納的裝置。該裝置中設置有在該文獻的圖1的箭頭BC方向上旋轉的一對輥6、7,并且設置有在雙箭頭D方向上進行往復運動的導向件8。一對輥6、7和導向件8安裝于框架9??蚣?在雙箭頭E方向上進行往復運動,并且如箭頭F所示那樣逐漸向上方上升。這樣,將重復折疊的長帶I收納在收納箱2內(nèi)。在該文獻中,設置有用于將長帶I壓向收納箱2的底側的按壓板24。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昭62 — 8969號公報【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的拉鏈的回收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一方式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包括:
[0007]輸送機構140,其用于輸送拉鏈50;
[0008]第一部件110,其在上述拉鏈50的輸送方向上比上述輸送機構140靠下游側設置,在與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0009]第二部件120,其以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一部件110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
[0010]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其使上述第一部件110和上述第二部件120中的至少一方位移,以便減小上述第一部件110與上述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
[0011]上述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以將上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上述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方式進行動作,
[0012]在上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上述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上述輸送機構140繼續(xù)輸送上述拉鏈50,由此能夠使上述拉鏈50卷掛于上述第一部件HO。
[0013]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部件110包括在與上述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狀部件,
[0014]上述第二部件120包括與上述軸狀部件相對的下垂部121,
[0015]上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上述軸狀部件與上述下垂部121之間。
[0016]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部件120具有下降傾斜部122,該下降傾斜部122從在上述鉛垂方向上配置得更高的上述輸送機構140側向在上述鉛垂方向上配置更較低的上述第一部件110下降傾斜。
[0017]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裝置還具有能夠沿著上述第一部件110位移的按壓片150,通過上述按壓片150沿著上述第一部件110的位移,能夠使卷掛于上述第一部件110的上述拉鏈50沿著上述第一部件110位移。
[0018]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裝置還具有殼體170,該殼體170包括容許在與上述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上述第一部件110從殼體內(nèi)向殼體外延伸的開口部171,
[0019]基于上述按壓片150沿著上述第一部件110的位移,促進卷掛于上述第一部件110的上述拉鏈50從殼體內(nèi)向殼體外的送出。
[002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裝置還具有對上述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提供動作指令的控制部180,
[0021]上述控制部180在輸入至上述控制部180的判定信號表示良好判定時生成上述動作指令。
[002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方式,能夠提供結構更簡單的拉鏈的回收裝置。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本說明書中參照的拉鏈的一個示例的概略示意圖。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拉鏈的回收裝置能夠用于回收其他各種不同種類的拉鏈。
[0024]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拉鏈的下游端和拉頭穿過第一與第二部件之間之后的狀態(tài)。
[0025]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第一與第二部件之間的間隙減小而將拉鏈的下游端側的被夾持部夾持在第一與第二部件之間的狀態(tài)。
[0026]圖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在拉鏈的下游端側的被夾持部夾持在第一與第二部件之間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輸送拉鏈而使與被夾持部相比靠拉鏈的上游端側的剩余部卷掛于第一部件的狀態(tài)。
[0027]圖5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拉鏈卷掛于第一部件之后還繼續(xù)輸送拉鏈從而將拉鏈的剩余部進一步向以第一部件為中心而與第二部件相反的一側供給的狀態(tài)。
[0028]圖6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I個拉鏈相對于第一部件的卷掛結束后的狀態(tài)。
[0029]圖7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第二部件的下垂部配置在第一部件的軸狀部件的外周面的附近的狀
??τ O
[0030]圖8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該圖示意性地表示第二部件的下垂部與第一部件的軸狀部件的外周面分離配置的狀態(tài)。該圖表示按壓片位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
[0031]圖9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立體圖。該圖表示按壓片位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
[0032]圖10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表示按壓片位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
[0033]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的概略示意圖。該圖表示按壓片位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
[0034]圖12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動作的概略流程圖。
[0035]圖13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動作的概略流程圖。
[0036]圖1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例涉及的拉鏈的回收裝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結構的概略圖。
[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50 拉鏈
[0039]51 下游端
[0040]52 上游端
[0041 ] 53 被夾持部(拉鏈的一部分)
[0042]100拉鏈的回收裝置
[0043]HO第一部件
[0044]120 第二部件
[0045]130驅動機構
[0046]140輸送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參照圖1至圖14,對本實用新型的非限定的例示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所公開的I個以上的實施方式和包含在實施方式中的各特征并非彼此獨立。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過多說明就能夠組合各實施方式和/或各特征。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也能夠理解通過該組合帶來的協(xié)同効果。對于實施方式間的重復說明原則上進行省略。附圖以說明實用新型為主要目的,有時為了便于作圖而將其進行了簡化。
[0048]圖1表示本說明書中參照的拉鏈的一個示例。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拉鏈的回收裝置能夠用于回收其他各種不同種類的拉鏈。如圖1所示,僅作為一個示例提出的拉鏈50是可彎曲的長條部件,包括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0、用于開閉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0的可移動的拉頭20、以及用于制止拉頭20移動的止件30。各拉鏈牙鏈帶10包括拉鏈帶12和設置于拉鏈帶12的側緣部的多個拉鏈鏈牙14。
[0049]從后述的關于拉鏈的回收裝置100的說明中可知,拉鏈50從上游側被輸送至下游側。從該觀點出發(fā),作為包含在拉鏈50中的部分或一部分,拉鏈50具有下游端51、以及在拉鏈50的長度方向上位于與下游端51相反一側的上游端52。進而,在后述的關于回收裝置100的說明中作為包含在拉鏈50中的部分或一部分來參照的被夾持部53設置在下游端51與上游端52之間,某些情況下設置在下游端51的附近。另外,在圖示例中,拉頭20配置在下游端51的附近。在某些情況下,拉頭20作為“重物”發(fā)揮功能。這一點可以基于后述的說明具體地理解。在其他方式中,能夠將下游端51與上游端52反轉,拉頭20配置在上游端52的附近。另外,下游端51與上游端52的邊界能夠與被回收的拉鏈50的全長的一半一致。
[0050]從圖示例中可知,通過拉頭20向下游端51側行進移動,來閉鎖左右拉鏈牙鏈帶10。通過拉頭20向上游端52側行進移動,來打開左右拉鏈牙鏈帶10。止件30具有上游端側的第一止件31和下游端側的第二止件32。在另一示例中,可省略第一和第二止件31、32中的任一方或雙方。[0051 ] 對于拉鏈帶12、拉鏈鏈牙14、拉頭20和止件30,能夠選擇各種結構、種類和/或材料。在某些情況下,拉鏈帶12是織物、編織物或它們的復合物。在某些情況下,拉鏈帶12是樹脂制片材。在某些情況下,拉鏈帶12是單層或多層的可彎曲部件。拉鏈鏈牙14是金屬制鏈牙、樹脂制鏈牙或螺旋鏈牙、或者除此以外的種類的鏈牙。拉頭20是金屬制拉頭或樹脂制拉頭、或者它們的復合部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立即領會其他不同種類的拉鏈50也能夠由后述的回收裝置100回收。
[0052]如圖2至圖6所示,拉鏈50由回收裝置100回收。如圖2所示,回收裝置100包括:用于輸送拉鏈50的輸送機構140、在拉鏈50的輸送方向上比輸送機構140靠下游側設置的第一部件110、以至少一部分與第一部件110相對(面對面)的方式設置的第二部件120、以及為了減小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而使第二部件120位移的驅動機構130。第一部件110在與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0053]從后述的說明可知,驅動機構130進行動作以便將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在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輸送機構140繼續(xù)輸送拉鏈50,由此將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更明確而言,驅動機構130進行動作以便將拉鏈50的下游端51側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在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輸送機構140繼續(xù)輸送拉鏈50,由此將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采用這種方式,可使回收裝置100的結構簡化。而且,由回收裝置100回收的拉鏈50的取出變得簡單?;厥昭b置100對于通過這種方式回收的拉鏈50的長度沒有特別的選擇性,能夠處理各種長度的拉鏈50。拉鏈50的下游端51側的被夾持部53是拉鏈50的一部分的一個示例。
[0054]圖2示意性地表示拉鏈50的下游端51穿過第一與第二部件110、120之間后的狀態(tài)。圖3示意性地表示第一與第二部件110、120之間的間隙SP5減小而將拉鏈50的下游端51側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與第二部件110、120之間的狀態(tài)。圖4示意性地表示在拉鏈50的下游端51側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與第二部件110、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輸送拉鏈50而使與被夾持部53相比靠拉鏈50的上游端52側的剩余部卷掛于第一部件110的狀態(tài)。圖5示意性地表示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之后還繼續(xù)輸送拉鏈50從而將拉鏈50的剩余部進一步向以第一部件110為中心而與第二部件120相反的一側供給的狀態(tài)。圖6示意性地表示拉鏈50相對于第一部件110的卷掛結束后的狀態(tài)。
[0055]如圖2所示,輸送機構140具有輸送輥141、加壓輥142、輥支承部143和驅動缸(cylinder)144,不過不限定于該結構。輸送輥141基于來自未圖示的驅動源例如電動馬達的動力旋轉。加壓輥142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并保持于輥支承部143。輥支承部143固定于驅動缸144的桿前端部。在缸桿從缸主體突出時,加壓輥142從由圖2的虛線所示的初始位置位移至由實線所示的工作位置。拉鏈50被夾在輸送輥141與位于工作位置的加壓輥142之間,基于輸送輥141的旋轉從上游側輸送至下游側。
[0056]在某些情況下,驅動缸144是電動缸,根據(jù)來自后述的控制部180的動作指令,缸桿相對于缸主體進退。加壓輥142經(jīng)由輥支承部143固定于缸桿的前端部。作為驅動缸種類,可例示液壓缸、氣缸、除此以外的種類的驅動缸。以下所述的驅動缸也同樣。
[0057]在某些特定的方式中,輸送輥141和/或加壓輥142是橡膠等彈性輥,能夠避免或減少伴隨輸送拉鏈50而對拉鏈50造成損傷。另外,在圖示例中,拉鏈50的拉頭20穿過輸送輥141與加壓輥142之間時,加壓輥142被推向鉛垂方向上方,因此不會阻止拉鏈50的輸送。
[0058]在另一示例中,輸送機構140能夠包括夾持拉鏈50進行移動的夾持部件。在又一示例中,可采用除此以外的方式的輸送機構140。
[0059]第一部件110在拉鏈50的輸送方向上比輸送機構140靠下游側設置,在與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圖示例中,第一部件110在與鉛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部件110可在與鉛垂方向傾斜交叉的非水平方向上延伸。參照圖7可知,第一部件110是軸狀部件。在某些情況下,在軸狀部件的外周面設置有螺旋狀的螺紋槽。在另一示例中,在軸狀部件的外周面并沒有設置螺旋狀的螺紋槽,而軸狀部件的外周面是光滑的彎曲面。從后述的說明可知,軸狀部件的光滑的外周面使卷掛于軸狀部件的拉鏈50沿軸狀部件的移動變得容易。
[0060]從圖7可容易地知曉,第二部件120以與第一部件110相對的方式設置。由于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相對、換言之即相向配置,所以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形成間隙SP5。該間隙SP5由于第二部件120向第一部件110側靠近而減小,由于第二部件120向遠離第一部件110的方向移動而增加。
[0061]在圖示例中,第二部件120包括與第一部件110即軸狀部件相對的下垂部121。圖示例中的下垂部121與第一部件110的軸狀部件的軸向平行地配置。此外,下垂部121與鉛垂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從圖7能夠明確地知曉,下垂部121具有與第一部件110即軸狀部件相對的主面125。下垂部121的主面125也與第一部件110即軸狀部件、以及鉛垂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圖示例的情況下,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軸狀部件與下垂部121之間。
[0062]在圖示例中,第二部件120還具有下降傾斜部122,該下降傾斜部122以從鉛垂方向上配置得更高的輸送機構140側向鉛垂方向上配置得更低的第一部件110傾斜的方式下降傾斜。下降傾斜部122輔助拉鏈50的輸送,或者還起到除此以外的作用。第二部件120不用必須是如圖示那樣由下垂部121和下降傾斜部經(jīng)由彎折部結合而成的板材。第二部件120能夠追加具有用于決定拉鏈50的輸送路徑的結構。進一步地,第二部件120還能夠追加具有有助于使第二部件120自身的移動穩(wěn)定化的結構。
[0063]回收裝置100還具有使第二部件120位移以便減小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的驅動機構130 ο驅動機構130使第二部件120位移,以便使第二部件120靠近第一部件110側或者使第二部件120遠離第一部件110側。第二部件120能夠基于驅動機構130的動作在圖2所示的第一位置與圖3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往復運動。在第二部件120處于第一位置時,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形成間隙SP5,使拉鏈50的下游端51和拉頭20能夠穿過。在第二部件120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減小,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能夠夾持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被夾持部53包括拉鏈50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嚙合了的拉鏈鏈條部分。
[0064I 在圖示例中,驅動機構130包括驅動缸。圖示例的驅動機構130的驅動缸是電動缸,根據(jù)與來自后述的控制部180的動作指令,使缸桿132相對于缸主體131進退。第二部件120的下垂部121直接或間接地固定于缸桿132的前端部。為了使第二部件120相對于第一部件110相對位移,驅動機構130能夠使用其他裝置或機構。
[0065]從圖8和圖9直接可知,回收裝置100還具有能夠沿著第一部件110位移的按壓片150。回收裝置100還具有用于使按壓片150沿著第一部件110位移的驅動機構160。按壓片150基于驅動機構160的動作,能夠在圖8和圖10所示的第一位置與圖9和圖11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往復運動。由此,能夠將卷掛于第一部件110的拉鏈50沿著第一部件110輸送。
[0066]圖示例中的按壓片150包括:具有使第一部件110更明確而言是軸狀部件穿過的插通孔的筒部151和設置在筒部151的外周的環(huán)部152。按壓片150能夠適當?shù)貙⒕頀煊诘谝徊考?10的軸狀部件的拉鏈50沿著該軸狀部件按壓。在另一示例中可采用其他形狀的按壓片。按壓片150也可以不與第一部件110卡合。在另一示例中,按壓片150是隔開間隔地配置在第一部件110的軸狀部件周圍的部件。
[0067]圖示例中的驅動機構160與驅動機構130—樣包括驅動缸。在圖示例中,驅動機構160的驅動缸是電動缸,根據(jù)來自后述的控制部180的動作指令使缸桿162相對于缸主體161進退。按壓片150固定在缸桿162的前端部。為了使按壓片150沿著第一部件110移動,驅動機構160能夠使用其他裝置或機構。
[0068]在圖示例中,回收裝置100具有殼體170,該殼體170包括容許第一部件110從殼體內(nèi)延伸到殼體外的開口部171。如圖10和圖11所示,按壓片150在殼體170內(nèi)進行往復運動,促進拉鏈50從殼體內(nèi)向殼體外的送出。通過按壓片150向遠離缸主體161的方向或向殼體170的開口部171的位移,卷掛于第一部件110的拉鏈50沿著第一部件110向開口部171側位移。在圖10和圖11中,為了提高回收裝置100的安全性,按壓片150在殼體170內(nèi)進行往復運動。即,按壓片150不會穿過開口部171移動至殼體外。但是,在另一示例中,按壓片150穿過開口部171移動至殼體外。
[0069]回收裝置100還包括對驅動缸144、驅動機構130和驅動機構160生成動作指令的控制部180。在控制部180向驅動缸144提供動作指令時,驅動缸144動作,缸桿相對于缸主體進退。例如,在動作指令為高電平時,形成驅動缸144伸長的狀態(tài),缸桿從缸主體延伸出來。在動作指令為低電平時,形成驅動缸144收縮的狀態(tài),缸桿從缸主體稍稍突出。也能夠使用其他模擬信號或數(shù)字信號來替代高電平和低電平的信號狀態(tài)的切換。
[0070]在控制部180向驅動機構130提供動作指令時,驅動機構130的驅動缸動作。在驅動缸收縮的狀態(tài)時,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形成間隙SP5,使拉鏈50的下游端51和拉頭20能夠穿過。在驅動缸伸長的狀態(tài)時,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
[0071 ]在控制部180向驅動機構160提供動作指令時,驅動機構160的驅動缸動作。在驅動缸收縮的狀態(tài)時,按壓片150處于第一位置,在驅動缸延伸的狀態(tài)時,按壓片150處于第二位置。
[0072]控制部180能夠適當?shù)貙︱寗痈?44、驅動機構130和驅動機構160進行時序控制。在某些情況下,控制部180可以是如后述那樣安裝有用于對驅動缸144、驅動機構130和驅動機構160進行時序控制的程序的半導體電路裝置。在某些情況下,控制部180由計算機具體實現(xiàn)。計算機包括CHJ和存儲器。計算機利用CPU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中的程序,具體實現(xiàn)后述的時序控制。
[0073]以下,參照圖2至圖6以及圖8至圖11,對回收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控制部180對驅動缸144提供動作指令。驅動缸144響應該動作指令而處于伸長的狀態(tài)。控制部180還指示輸送輥141的旋轉。當拉鏈50的下游端51被供給到輸送輥141與加壓輥142之間時,拉鏈50的下游端51穿過輸送棍141與加壓棍142之間。這樣,輸送機構140開始輸送拉鏈50 ο
[0074]如圖2所示,當開始輸送拉鏈50時,拉鏈50的下游端51進入到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中。設置于拉鏈50的下游端51附近的拉頭20穿過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 ο控制部180對驅動機構130提供動作指令,其驅動缸形成伸長的狀態(tài)。設置于缸桿前端的第二部件120靠近第一部件110,如圖3所示那樣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的下垂部121之間。
[0075]僅限在輸入至控制部180的I個以上的判定信號表示良好判定時,控制部180才對驅動機構130生成上述的動作指令,然后將生成的動作指令提供給驅動機構130。判定信號表示拉鏈50是良品還是不良品。更優(yōu)選使用多個判定信號S:\Sn。多個判定信號S1-Sn分別表示良好或不良,例如表示有無拉頭20、拉鏈50有無污垢、有無止件30、止件30的安裝狀態(tài)是否良好等。
[0076]在某些情況下,僅在多個判定信號S1-Sn全都表示良好判定時,生成對驅動機構130的上述動作指令,并將生成的動作指令提供給驅動機構130。即,在多個判定信號Si?SN中的任一個表示不良判定時,驅動機構130不進行動作,保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形成有間隙SP5的狀態(tài)。從外部輸入至控制部180的判定信號S1-Sn表示此次由回收裝置100處理的拉鏈50是良品還是不良品。在任一個判定信號表示該拉鏈的不良時,不需要回收該拉鏈。將作為不良品的拉鏈與作為良品的拉鏈一起回收,需要之后進行復雜或實質(zhì)上很困難的分選作業(yè)。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回收裝置100并非簡單地回收拉鏈,而是根據(jù)良品判定有選擇地回收作為良品的拉鏈。不過,在另一示例中,在回收裝置100的上游側有選擇地除去作為不良品的拉鏈。在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在回收裝置100中進行拉鏈的分選。
[0077]如圖3所示,如果在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輸送機構140進一步繼續(xù)輸送拉鏈50,則如圖4所示那樣將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比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靠上游端52側的剩余部沿著第一部件110的周面被供給。如圖5所示,伴隨進一步繼續(xù)輸送拉鏈50,將拉鏈50的剩余部供給到以第一部件110為中心而與第二部件120相反的一側。最后,如圖6所示那樣將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
[0078]當拉鏈50相對于第一部件110的卷掛結束時,控制部180指示輸送機構140的輸送輥141停止。此外,控制部180對輸送機構140的驅動缸和驅動機構130的驅動缸發(fā)出指令來使其成為收縮的狀態(tài)。
[0079]接著,控制部180對驅動機構160的驅動缸發(fā)出指令來使其成為伸長的狀態(tài)。固定于驅動機構160的驅動缸的缸桿的前端部的按壓片150將卷掛于第一部件110的拉鏈50壓向殼體170的開口部171側。接著,控制部180對驅動機構160的驅動缸發(fā)出指令來使其成為收縮的狀態(tài)。這樣,將第一根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的工序結束。對于第二根以后的拉鏈50,也反復進行同樣的處理。
[0080]圖12概略地表示在回收裝置100中進行拉鏈50的分選的步驟。首先,控制部180接收判定信號Si?SN。在任一個判定信號表示此次處理的拉鏈50為不良品時,控制部180不進行使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減小的指示。在全部判定信號都表示此次處理的拉鏈50為良品時,控制部180進行使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減小的指示。
[0081]在拉鏈50相對于第一部件110的卷掛動作中,以圖13所示的方式回收裝置100進行動作。首先,回收裝置100進行拉鏈50的輸送。接著,回收裝置100使第二部件120移動至第一部件110的附近。由此,將拉鏈50的被夾持部53夾持在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將拉鏈50卷掛于第一部件110。接著,作為選擇(opt1n),回收裝置100使按壓片150沿著第一部件110移動。適當?shù)貙崿F(xiàn)將拉鏈從殼體內(nèi)送出到殼體外。
[0082]在某些情況下,在回收裝置100中組裝有I個以上的傳感器系統(tǒng)。例如,設置有用于檢測拉鏈50的拉頭20穿過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情況的檢測器??刂撇?80參照該檢測器的輸出,能夠更可靠地決定使第二部件120移動的時刻。不過,在另一示例中,省略這樣的傳感器系統(tǒng),基于預先設定的時間間隔來決定使驅動缸144、驅動機構130、160動作的時刻。
[0083]圖14表示驅動機構130使第一部件110移動而非使第二部件120移動的示例。只要能使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減小,也可以使第一部件110相對于第二部件120移動。在某些情況下,驅動機構130使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雙方以相互靠近的方式移動。
[0084]基于上述的教示,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對各實施方式追加各種變更。記載在權利要求中的附圖標記僅用于參考,并非以限定解釋權利要求范圍為目的來參照。
【主權項】
1.一種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輸送機構(140),其用于輸送拉鏈(50); 第一部件(110),其在所述拉鏈(50)的輸送方向上比所述輸送機構(140)靠下游側設置,在與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部件(120),其以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部件(110)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其使所述第一部件(110)和所述第二部件(120)中的至少一方位移,以便減小所述第一部件(110)與所述第二部件(120)之間的間隙(SP5), 所述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以將所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所述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方式進行動作, 在所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所述第一部件(110)與第二部件(120)之間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輸送機構(140)繼續(xù)輸送所述拉鏈(50),由此能夠使所述拉鏈(50)卷掛于所述第一部件(11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110)包括在與所述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狀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120)包括與所述軸狀部件相對的下垂部(121), 所述拉鏈(50)的一部分(53)夾持在所述軸狀部件與所述下垂部(121)之間。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120)具有下降傾斜部(122),該下降傾斜部(122)從在所述鉛垂方向上配置得更高的所述輸送機構(140)側向在所述鉛垂方向上配置得更低的所述第一部件(110)下降傾斜。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能夠沿著所述第一部件(110)位移的按壓片(150),通過所述按壓片(150)沿著所述第一部件(110)的位移,能夠使卷掛于所述第一部件(110)的所述拉鏈(50)沿著所述第一部件(110)位移。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殼體(170),該殼體(170)包括容許在與所述鉛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部件(110)從殼體內(nèi)向殼體外延伸的開口部(171), 基于所述按壓片(150)沿著所述第一部件(110)的位移,促進卷掛于所述第一部件(110)的所述拉鏈(50)從殼體內(nèi)向殼體外的送出。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對所述至少I個驅動機構(130)提供動作指令的控制部(180), 所述控制部(180)在輸入至所述控制部(180)的判定信號表示良好判定時生成所述動作指令。
【文檔編號】A44B19/42GK205432421SQ201620257389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fā)明人】袖山雄, 辻村仁邦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