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傘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
一般的雨傘在收合之后仍非常長,不易放置于手提袋中,收藏起來十分麻煩,且一般的雨傘只能自動開傘,不能自動收合,若要將傘完全收合,須雙手并用才可實現。在雨天要進入汽車內時,由于須先用雙手將雨傘收合后,才可入汽車內,造成上半身被雨淋濕,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若能將雨傘設計成用單手就可將傘收合和展開,且收合之后傘的體積小,便于收藏,是雨傘業(yè)者希望達到的目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占用空間小、用單手就可方便的將傘收合展開的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主要由中棒、彈性驅動件和安裝在握把內的控制組件構成。中棒插入握把內,所述的中棒是由外管、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及內管構成,外管、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及內管依序套置在一起;所述彈性驅動件包括繞線、彈簧VI、彈簧VII、彈簧VIII和扣頭,彈簧VI、彈簧VII、扣頭皆安裝在中棒內,彈簧VIII安裝在傘骨的骨架上。所述的控制組件包括一主體,該主體為開口向上的中空實體,該中空實體是由兩側壁、兩端壁和一底面構成,兩側壁緣中間設有滑軌,主體后部裝有卡環(huán),在主體上設有一貫穿兩端壁的通孔;一呈月牙形的卡環(huán),該卡環(huán)的兩端部設有勾腳,在靠近兩勾腳處各凸設一垂直于卡環(huán)平面的卡環(huán)芯子,卡環(huán)通過其兩端部勾腳卡合在主體后部的臺階上;一呈“門”字形的弓片,該弓片的中部設有鉤部,該弓片自主體以下往上插置;一呈階梯狀的頂塊,該頂塊中部設有頂部,該頂塊自主體以下往上插置;一將弓片和頂塊蓋合于主體的下蓋;一按鈕,該按鈕是由一底板和自該底板兩邊垂直向上延伸的側壁構成,在兩側壁邊上各設有一向外凸起的抵壓塊,在延底板中線的后端部設有一向下凸起的按壓部,該按鈕可自上而向下套置于主體兩側壁內;一控制環(huán)置于主體滑軌上,其通孔與主體通孔位于同一軸線,該控制環(huán)兩側設有凸塊并設有兩平行向上延伸的延伸塊;彈簧III裝在控制環(huán)兩側的凸塊與卡環(huán)芯子之間;一呈倒L狀的彎折塊,它位于控制環(huán)延伸塊的上方;一彈簧IV裝在兩平行延伸塊之間且上端頂靠在彎折塊上;一控制器,先將內管一起插入主體通孔,再將該控制器裝入內管并由主體釘將內管和控制器固定在主體上;兩彈簧I安裝在主體兩側壁頂部與按鈕抵壓塊之間;彈簧V位于下蓋與弓片之間;彈簧II位于下蓋與頂塊之間;所述的握把上設有供按鈕穿出的孔,該孔的大小與按鈕大小相配。
由于本實用新型將雨傘的控制組件安裝在握把內,通過按壓握把上的按鈕,借助控制組件與彈性驅動件的配合,就可實現雨傘的收合和展開。這樣,在雨天上汽車時,可待身體完全進入車內,而僅先將雨傘撐在車外,再用單手將雨傘略為收合后,再將雨傘收入車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控制組件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控制組件的裝配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控制組件的收傘狀態(tài)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控制組件的開傘動作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控制組件的收傘動作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傘骨張開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傘骨收合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中棒內部結構圖。
如
圖1、圖6、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主要由中棒3、彈性驅動件6和安裝在握把5內的控制組件1構成。中棒3插入握把5內,所述的中棒3是由外管31、第一中管32、第二中管33及內管34構成,外管31、第一中管32、第二中管33及內管34依序套置在一起。所述彈性驅動件6包括繞線64、彈簧VI65、彈簧VII66、彈簧VIII62、扣頭61,彈簧VI65、彈簧VII66、扣頭61皆安裝在中棒3內。
如
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的控制組件1包括一主體10,該主體10為開口向上的中空實體,該中空實體是由兩側壁101、兩端壁102和一底面103構成。兩側壁101緣中間設有滑軌104,在主體10的上設有一貫穿兩端壁102的通孔105;一呈月牙形的卡環(huán)11,該卡環(huán)11的兩端部設有勾腳111,在靠近兩勾腳111處各凸設一垂直于卡環(huán)11平面的卡環(huán)芯子112,卡環(huán)11通過其兩端部勾腳111卡合在主體10后部的臺階106上;一呈“門”字形的弓片12,該弓片12的中部設有鉤部121,該弓片12自主體10以下往上插置;一呈階梯狀的頂塊13,該頂塊13中部設有頂部131,該頂塊13自主體10以下往上插置;一將弓片12和頂塊13蓋含于主體10的下蓋14;一按鈕15,該按鈕15是由一底板151和自該底板151兩邊垂直向下延伸的側壁152構成,在兩側壁152邊上各設有一向外凸起的抵壓塊153,在延底板151中線的后端部設有一向下凸起的按壓部154,該按鈕15可自上而向下套置于主體10兩側壁102內;一控制環(huán)16置于主體10滑軌104上,其通孔161與主體10通孔105位于同一軸線,該控制環(huán)16設有兩平行向上延伸的延伸塊163且兩側對稱設置有凸塊162;彈簧III18裝在控制環(huán)16兩側的凸塊162與卡環(huán)芯子112之間,借用該彈簧III18的彈力,可使控制環(huán)16沿主體10滑軌104中滑動;一呈倒L狀的彎折塊17,它位于控制環(huán)16延伸塊163的上方;一彈簧IV19裝在兩平行延伸塊163之間且上端頂靠在彎折塊17上,使彎折塊17可沿兩平行延伸塊163之間形成的槽上下移動,實現快速復位;一控制器20,先將內管34一起插入主體10通孔105,再將該控制器20裝入內管34并由主體釘24將內管34和控制器20固定在主體10上;兩彈簧I21安裝在主體10兩側壁101頂部與按鈕15抵壓塊153之間;彈簧V22位于下蓋14與弓片12之間;彈簧II 23位于下蓋14與頂塊13之間;所述的握把5上設有供按鈕15穿出的孔51,該孔51的大小與按鈕15大小相配,將傘收放控制裝置裝入握把5后,可用緊固件將其固定成一體。
如圖6、圖7所示,該傘骨4具有數根骨架41,該骨架41中具有彈簧VIII62,借用彈簧VIII62的彈力可使傘骨4快速收傘,且該骨架41另一端連接于上巢43和下巢44,且在上巢43及下巢44之間設有一繞線64,該繞線64一端設有扣頭61(如圖3所示),利用該繞線64令上巢43與下巢44形成相對移動(如圖7所示)。
如圖8所示,中棒3是由外管31與第一中管32、第二中管33及內管34構成。該外管31具有掛孔311,供弓片12的鉤部121(如
圖1所示)掛住,另在中棒3中的彈簧VI65(如圖6所示)和彈簧VII66,彈簧VI65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成品傘在運輸途中無意按壓按鈕15后開傘,不致于同時收傘;彈簧VII66為開傘彈簧,且在第一中管32上端裝有固定端321,第二中管33上端裝有固定端331,使彈簧VII66在第一中管32內部不致于扭曲太厲害而影響繞線64的伸縮。
如圖3、圖8所示,在開傘時,在按壓按鈕15使弓片12被壓下,令弓片12的鉤部121脫離該外管1的掛孔311,籍由該彈簧VII66在繞線64的作用下,使下巢44彈回至上巢43,骨架41被撐開,完成開傘動作,且同時控制環(huán)16在彈簧III18的作用下被彈至按壓部154之下。
如圖5、圖7所示,在使用后收傘時,再次按壓按鈕15,使彎折塊17抵壓扣頭61及頂塊13,令扣頭61脫離控制器20上孔的卡固,而使繞線64松弛,該骨架41呈收回狀(如圖7所示),在彈簧V62的作用下,完成收傘,再用一只手輕易將傘的頂端壓回,以使下巢44讓握把5靠近,供外管31重新插回主體10中(如圖3所示),同時利用弓片12的鉤部121再次卡固于外管31掛孔311,彈簧VI65將控制器20壓回原位,并再次由銅管37將扣頭61壓入控制器20的窗口,使雨傘收成不占空間狀,放置于包內,以便下次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主要由中棒、彈性驅動件和安裝在握把內的控制組件構成的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中棒插入握把內,所述的中棒是由外管、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及內管構成,外管、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及內管依序套置在一起;所述彈性驅動件包括繞線、彈簧VI、彈簧VII、彈簧VIII和扣頭,彈簧VI、彈簧VII、扣頭皆安裝在中棒內,彈簧VIII安裝在傘骨的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組件包括一主體,該主體為開口向上的中空實體,該中空實體是由兩側壁、兩端壁和一底面構成,兩側壁緣中間設有滑軌,主體后部裝有卡環(huán),在主體上設有一貫穿兩端壁的通孔;一呈月牙形的卡環(huán),該卡環(huán)的兩端部設有勾腳,在靠近兩勾腳處各凸設一垂直于卡環(huán)平面的卡環(huán)芯子,卡環(huán)通過其兩端部勾腳卡合在主體后部的臺階上;一呈“門”字形的弓片,該弓片的中部設有鉤部,該弓片自主體以下往上插置;一呈階梯狀的頂塊,該頂塊中部設有頂部,該頂塊自主體以下往上插置;一將弓片和頂塊蓋合于主體的下蓋;一按鈕,該按鈕是由一底板和自該底板兩邊垂直向下延伸的側壁構成,在兩側壁邊上各設有一向外凸起的抵壓塊,在延底板中線的后端部設有一向下凸起的按壓部,該按鈕可自上而向下套置于主體兩例壁內;一控制環(huán)置于主體滑軌上,其通孔與主體通孔位于同一軸線,該控制環(huán)兩側設有凸塊并設有兩平行向上延伸的延伸塊;彈簧III裝在控制環(huán)兩側的凸塊與卡環(huán)芯子之間;一呈倒L狀的彎折塊,它位于控制環(huán)延伸塊的上方;一彈簧IV裝在兩平行延伸塊之間且上端頂靠在彎折塊上;一控制器,先將內管一起插入主體通孔,再將該控制器裝入內管并由主體釘將內管和控制器固定在主體上;兩彈簧I安裝在主體兩側壁頂部與按鈕抵壓塊之間;彈簧V位于下蓋與弓片之間;彈簧II位于下蓋與頂塊之間;所述的握把上設有供按鈕穿出的孔,該孔的大小與按鈕大小相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主要由中棒、彈性驅動件和安裝在握把內的控制組件構成的自動傘的收放控制裝置。所述的控制組件包括一主體、卡環(huán)、弓片、頂塊、下蓋、按鈕、控制環(huán)、彈簧、彎折塊、控制器等部件。通過按壓握把上的按鈕,借助控制組件與彈性驅動件的配合,就可實現雨傘的收合和展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A45B25/14GK2482842SQ012176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2月26日
發(fā)明者陳添成 申請人:廈門明和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