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側(cè)有公切面,使帶式輸送機的皮帶沿該公切面布置,能夠使減少帶式輸送機8、9方向的變化,方向變化的減少能夠減少阻力,節(jié)省能源。
[0060]實施例4
[0061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行走機構(gòu)包括滾輪和驅(qū)動裝置2、21、2a、21a,驅(qū)動裝置2、21或2a、21a與車架3或3a連接;兩行走機構(gòu)的滾輪分別與兩條行走軌道10、10a配合。
[0062]滾輪與行走軌道10、1a配合作為驅(qū)動帶式卸料車的行走機構(gòu),能夠保證帶式卸料車和帶式分料車的平穩(wěn)運行,同時,還能夠?qū)叫读宪嚭蛶椒至宪嚽斑M或后退的摩擦力轉(zhuǎn)化為滾動摩擦,能夠節(jié)省驅(qū)動帶式卸料車行走的動力。
[0063]實施例5
[0064]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子車架包括水平設置的底部支架、在底部支架后部設置的豎直支架、以及連接底部支架前端和豎直支架頂端的斜撐支架;托輥組7、71、7a、7 Ia設置在斜撐支架上,第一滾筒設置在斜撐支架的頂端,第二滾筒設置在斜撐支架下方的水平支架上。
[0065]將子車架按照托輥組7、71、7a、7 Ia需要的形狀設置,能夠為托輥組7、71、7a、7 Ia和改向滾筒組6、61、6a、6Ia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空間,能夠方便托輥組7、71、7a、7Ia和改向滾筒組6、61、6a、61a的安裝,同時,將車架設置成需要的形狀可以直接在車架上設置托輥組7、71、7&、71&和改向滾筒組6、61、6&、61&,無需單獨設置支架。
[0066]實施例6
[0067]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礦倉帶式卸料系統(tǒng)的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兩端下方均設置有二次卸料漏斗,二次卸料漏斗與車架3、3a連接。
[0068]在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下方設置二次卸料漏斗,能夠?qū)赡鎺捷斔蜋C4、4a卸下的物料進行導流,使卸下的散料能夠卸到指定位置,同時,利用二次卸料漏斗進行卸料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揚塵。
[0069]實施例7
[0070]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改向滾筒組6、61、6a、61a的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之間的皮帶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60°。
[0071]15°?60°的夾角能夠保證物料經(jīng)過第一滾筒后成功卸下,同時,還能該角度能夠不占用過多的空間,使托輥組7、71、7a、71a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不至于過大。托輥組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過大將導致散料向前滑落,使散料不能成功卸入卸料漏斗內(nèi)。
[0072]實施例8
[0073]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皮帶的寬度與運行速度的乘積為可逆輸送量,帶式輸送機皮帶8、9的寬度與速度乘積為運載輸送量,可逆輸送量不小于兩帶式輸送機的運載輸送量之和。
[0074]可逆帶式輸送機4、4a有可能會承接兩帶式輸送機8、9的全部物料,因此需要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運載量至少不小于兩帶式輸送機8、9運載量之和。如果可逆帶式輸送機
4、4a的運載量不夠,就會導致其上的物料堆積,甚至阻礙其運動,導致設備的損壞。
[0075]實施例9
[0076]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皮帶的寬度不小于帶式輸送機皮帶8、9的寬度。
[0077]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運行速度如果過快的話會導致?lián)P塵嚴重,同時也可能導致物料在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灑落,造成浪費,因此需要保證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運行速度不至于過快。由于可逆帶式輸送機4、4a的運載量與其運行速度和皮帶寬度有關(guān)系,因此,限定了皮帶寬度就間接限定了運行速度。
[0078]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quán)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quán)項】
1.一種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排礦倉、設置在兩排礦倉兩端的兩個通廊、分別與所述兩個通廊連接的兩個帶式輸送機以及與兩個帶式輸送機配合的兩雙向分料卸料車;所述兩帶式輸送機平行設置,所述兩帶式輸送機運行方向相反; 所述雙向分料卸料車包括車架、設置在車架上的分料裝置和卸料裝置和可逆帶式輸送機;所述車架底部兩側(cè)設置有兩行走機構(gòu);所述車架包括朝向相反的兩子車架,所述兩子車架的尾部相互連接;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分料漏斗、托輥組和改向滾筒組,所述分料漏斗包括第一卸料出口和第二卸料出口,所述第一卸料出口與第二卸料出口相交處設置有分料板,當所述分料板向第一卸料出口方向轉(zhuǎn)動到極限位置時,所述第二卸料出口出料,當所述分料板向第二卸料出口方向轉(zhuǎn)動到極限位置時,所述第一卸料出口出料;所述兩卸料裝置的兩個第一卸料口的連線與所述兩子車架前后方向垂直;所述卸料裝置包括托輥組、改向滾筒組和卸料漏斗;所述卸料漏斗的出口和所述分料漏斗的第一卸料出口對齊設置;所述可逆帶式輸送機設置在所述第一卸料出口和卸料漏斗的出口下方;所述分料裝置和所述卸料裝置朝向相反,所述分料裝置和所述卸料裝置分別與兩帶式輸送機配合; 所述帶式輸送機與一個分料裝置和一個卸料裝置配合,所述分料裝置設置在所述卸料裝置前方。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滾筒組包括設置在卸料漏斗內(nèi)的第一滾筒和設置在第一滾筒前下方的第二滾筒;所述托輥組包括由前向后、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若干托輥。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輥組的各托輥和所述第一滾筒有一個公切面,所述公切面在所述各托輥和所述第一滾筒的上方。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gòu)包括滾輪和驅(qū)動裝置,所述驅(qū)動裝置與所述車架連接;所述兩行走機構(gòu)的滾輪分別與兩條行走軌道配合。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車架包括水平設置的底部支架、在所述底部支架后部設置的豎直支架、以及連接所述底部支架前端和所述豎直支架頂端的斜撐支架;所述托輥組設置在所述斜撐支架上,所述第一滾筒設置在所述斜撐支架的頂端,所述第二滾筒設置在所述斜撐支架下方的水平支架上。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帶式輸送機的兩端下方均設置有二次卸料漏斗,所述二次卸料漏斗與所述車架連接。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滾筒組的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之間的皮帶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60°。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帶式輸送機皮帶的寬度與運行速度的乘積為可逆輸送量,所述帶式輸送機皮帶的寬度與速度乘積為運載輸送量,所述可逆輸送量不小于所述兩帶式輸送機的運載輸送量之和。9.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帶式輸送機皮帶的寬度不小于所述帶式輸送機皮帶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主要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下雙向進料礦倉結(jié)構(gòu)松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雙向進料礦倉卸料系統(tǒng),包括帶式輸送機和與帶式輸送機配合的兩分料卸料車,所述分料卸料車包括車架、朝向相反的分料裝置與卸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分料漏斗,所述分料漏斗包括兩卸料出口和設置在兩卸料出口相交處的分料板,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漏斗,所述分料漏斗和所述卸料漏斗對齊設置,所述分料漏斗和所述卸料漏斗的下方設置有可逆帶式輸送機;所述帶式輸送機與一個分料裝置和一個卸料裝置配合,所述分料裝置設置在所述卸料裝置的前方。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緊湊、生產(chǎn)互換性好、生產(chǎn)安全性高、一次性投資少、運行維護成本低。
【IPC分類】B65G47/34, B65G47/18
【公開號】CN105600377
【申請?zhí)枴緾N201610103999
【發(fā)明人】張立功
【申請人】中冶華天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