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本底屏蔽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包括屏蔽體及支撐屏蔽體的支撐骨架(7),所述屏蔽體為多層復合結構,其包括兩端固定層(1)、設置在兩端固定層之間的屏蔽層(3),屏蔽層(3)與兩端固定層(1)之間通過膠粘接,屏蔽體的四周設有扣板(8),該扣板(8)固接在固定層(1)固接。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屏蔽裝置,能夠保證裝置的屏蔽形能及穩(wěn)定性能;安裝方便;以滿足輻射防護領域的使用要求。
【專利說明】
低本底屏蔽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輻射防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低本底屏蔽裝置作為建設低本底實驗室的最后一道屏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低本底屏蔽裝置的結構件作為屏蔽裝置的核心,決定著屏蔽性能、結構穩(wěn)定性、安裝以及外觀。現(xiàn)有的屏蔽室,存在以下幾個技術問題:
[0003]在屏蔽性能方面:低本底屏蔽裝置對結構件的屏蔽性能要求較高,特別是屏蔽層中各種屏蔽材料的放置順序與厚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因現(xiàn)有的屏蔽室在安裝時未考慮上述因素,所以在使用時不能很好的滿足要求。
[0004]在結構穩(wěn)定性方面:由于低本底屏蔽裝置防護要求高,所需采用的屏蔽鉛板厚,屏蔽裝置六面的重量都比較重,此外放置于屏蔽裝置內部的儀器多數(shù)也超過I噸,此外鑒于鉛較為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因自重下沉,需要進行固定;因現(xiàn)有的屏蔽體兩端及四周均未采用固定結構,所以會導致鉛層下沉,進而結構性能不穩(wěn)定。
[0005]在安裝方面:屏蔽裝置屏蔽體安裝也是決定屏蔽系統(tǒng)屏蔽性能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類似裝置由于沒有采取標準化、模塊化結構設計技術,安裝接口縱橫交錯,不僅影響了屏蔽效果,還影響了屏蔽裝置的外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屏蔽性能好、穩(wěn)定性強、安裝方便。
[0007]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包括屏蔽體及支撐屏蔽體的支撐骨架,所述屏蔽體為多層復合結構,其包括兩端固定層、設置在兩端固定層之間的屏蔽層,所述屏蔽層與兩端固定層之間通過膠層粘接,屏蔽體的四周覆有扣板,該扣板與屏蔽體固接。
[0008]進一步,所述屏蔽體與支撐骨架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在螺栓的頭部外圍設有對螺栓孔起補充防護作用的鉛帽,該鉛帽與支撐骨架固接。
[0009]進一步,所述屏蔽體上設有上缺口或下缺口,相鄰的屏蔽體之間采用錯位搭接,構成所需要的屏蔽空間。
[0010]進一步,所述支撐骨架為槽鋼結構,其開口部覆蓋碳鋼板,使之形成空腔,該空腔可作為補充防護層。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0012](I)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屏蔽層的上下兩端設有固定層,四周固定扣板,由此,保證了屏蔽層結構的穩(wěn)定性,有效解決了屏蔽層在使用過程中下沉問題;
[0013](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連接螺栓的頭部設有鉛帽,可對螺栓孔起補充防護作用,避免射線漏出。
[0014](3)在屏蔽體上設有上缺口或下缺口,相鄰兩個屏蔽體采用錯位搭接的方式,滿足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的要求,避免接口處出現(xiàn)射線漏出;
[0015](4)支撐骨架采用槽鋼結構,在槽鋼開口部覆蓋碳鋼板,使之形成空腔,可作為補充防護層。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低本底屏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屏蔽體的對接圖;
[0018]圖3是支撐骨架與屏蔽層的固定圖。
[0019]圖中:
[0020]1-碳鋼壓板2-膠層3-鉛板 4-銅板 5-螺栓6_鉛帽
[0021]7-支撐骨架8-扣板9-屏蔽體10-上缺口 11-下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23]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本底屏蔽裝置,包括屏蔽體9及支撐屏蔽體的支撐骨架7,屏蔽體9為多層復合結構,包括上下兩端固定層及設置在上下兩端固定層之間的屏蔽層。其中上下兩端固定層采用碳鋼壓板I,屏蔽層采用上下設置的鉛板3和銅板4,上述材料以及厚度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上碳鋼壓板I與鉛板3之間、鉛板3與銅板4之間、銅板4與下碳鋼壓板I之間均設有膠層2,膠層2將相鄰的兩層粘接在一起。屏蔽體9四周設有碳鋼扣板8,該碳鋼扣板8與屏蔽層之間通過膠粘接,碳鋼扣板8與上下碳鋼壓板I之間通過焊接固定。
[0024]屏蔽體9與支撐骨架7通過螺栓5連接,在螺栓5的頭部外圍設有鉛帽6,該鉛帽6固定在支撐骨架7,用于對螺栓貫穿孔起補充防護。
[°°25]如圖2所示,屏蔽體9設有標準化上缺口 10或標準化下缺口 11,相鄰屏蔽體采用錯位搭接,構成所需要屏蔽空間,該錯位搭接的方式符合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的要求。
[0026]如圖3所示,支撐骨架7為槽鋼結構,在槽鋼結構開口部覆碳鋼板,槽鋼結構與碳鋼板之間形成一個空腔,作為補充防護層。
[0027]下面對屏蔽體的連接方法及裝配方式進行具體介紹:
[0028]1.屏蔽層固定形式
[0029]屏蔽層設置為鋼鉛銅鐵等多層復合的形式,鑒于鉛較為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因自重下沉,本結構件第一步在將鉛板、銅板等主屏蔽層與上下兩塊碳鋼壓板用特種膠粘接在一起,然后在四周粘接碳鋼扣板,并將扣板與壓板焊接在一起;第二步在屏蔽層上打貫穿孔,用螺栓將屏蔽層與支撐骨架進行固定,每個螺栓上都蓋有鉛帽,用于貫穿孔的補充防護,同時應用多種鉛板固定手段,有效解決鉛板使用過程中的下沉問題。
[0030]2.模塊化結構:
[0031 ] 將屏蔽體制作成寬幅為300mm、500mm、1000mm的標準化的模塊,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需要拼裝成不同規(guī)格的空間,模塊之間采用錯位搭接的方式,滿足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的要求,避免接口處出現(xiàn)射線漏入。此外通過嚴格控制生產(chǎn)尺寸公差,將結構件制作成標準模塊,保證了相同規(guī)格結構件的互換性。
[0032]3.補充防護空腔
[0033]在支撐骨架上覆碳鋼板,使得支撐骨架與碳鋼板之間形成空腔,該空腔作為預留補充防護層,可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需要在空腔內填充不同種類的屏蔽材料,用以增加屏蔽層種類和厚度。當設計和實際發(fā)生偏差時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在空腔內增加鋼、鉛、銅、鐵等屏蔽材料以滿足總體設計屏蔽要求。
[003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低本底屏蔽裝置采用特定的加工手段進行加工,外觀齊整、結構可靠、具備良好互換性,有效地解決了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下沉變形問題,為低本底屏蔽裝置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實施技術。
[0035]本實用新型的低本底屏蔽裝置并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得出其他的實施方式,同樣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創(chuàng)新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屏蔽體(9)及支撐屏蔽體的支撐骨架(7),所述屏蔽體(9)為多層復合結構,其包括兩端固定層(I)、設置在兩端固定層之間的屏蔽層(3),所述屏蔽層(3)與兩端固定層(I)之間通過膠層(2)粘接,屏蔽體(9)的四周覆有扣板(8),該扣板(8)與屏蔽體(9)固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屏蔽體(9)與支撐骨架(7)之間通過螺栓(5)連接,在螺栓(5)的頭部外圍設有對螺栓孔起補充防護作用的鉛帽(6),該鉛帽(6)與支撐骨架(7)固接。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屏蔽體(9)上設有上缺口(10)或下缺口(11),相鄰的屏蔽體之間采用錯位搭接,構成所需要的屏蔽空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低本底屏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撐骨架(7)為槽鋼結構,其開口部覆蓋碳鋼板,使之形成空腔,該空腔可作為補充防護層。
【文檔編號】G21F3/00GK205451796SQ201521060866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
【發(fā)明人】羅曉渭, 李小明, 郭俊, 郭朝選, 張
【申請人】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