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無線通信系統、基站、管理服務器和無線通信方法

文檔序號:7885771閱讀:30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基站、管理服務器和無線通信方法
技術領域
與示例性實施例一致的裝置和方法涉及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一種基站、一種管理服務器和一種無線通信方法。
背景技術
近來,隨著對于移動電話的普及所帶來的室內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的需求的增力口,正在研發(fā)可以在房屋(例如用戶的房子以及小規(guī)模辦公室)中安裝的基站。與安裝在室外的現有基站(宏基站)所覆蓋的范圍(宏小區(qū))相比,可以安裝在室內的該基站所覆蓋的范圍非常小,因此其被稱為毫微微小區(qū)。下文中,形成毫微微小區(qū)的基站被稱為毫微微
基站O現有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毫微微基站和宏基站發(fā)送公共導頻信號。移動臺執(zhí)行同步建立、信道估計等,并且通過接收上述公共導頻信號來將數據發(fā)送到基站/從基站接收數據。為此,必須進行配置,從而移動臺可以通過優(yōu)異接收質量來接收公共導頻信號,以提供優(yōu)異通信質量。在現有移動通信網絡的宏基站中以固定方式來安排待由每個小區(qū)發(fā)送的公共導頻信號的發(fā)送功率。另一方面,正研究的是,毫微微基站自主地設置在毫微微小區(qū)中毫微微基站發(fā)送的公共導頻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例如,在英國專利未決公開N0.2428937中公開了這種方法。將通過采用圖15來解釋在英國專利未決公開N0.2428937中公開的設置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的方法的具體示例。在圖15中,宏基站811形成宏小區(qū)801,發(fā)送具有恒定發(fā)送功率的公共導頻信號CP1,并且與移動臺(圖中未示出)進行通信。毫微微基站812A和812B形成毫微微小區(qū)802A和802B,并且分別進行與移動臺700A和700B的通信。毫微微基站812A和812B中的每一個測量宏基站811的公共導頻信號CPl的接收功率Pmacro [dBm],并且通過采用與宏基站811相同的無線頻帶來發(fā)送以Pmarco+Pof f set [dBm]作為發(fā)送功率的公共導頻信號CP2A和CP2B。在此,作為功率偏移的Poffset是對于所有毫微微小區(qū)802A和802B共用的恒定值。正在研究,將上述毫微微基站用在符合移動電話無線通信標準的系統中(如W-CDMA (寬帶碼分多址)和E-UTRAN (演進全球地面無線電接入網,或其又稱為LTE:長期演進)),以及用在符合無線MAN(無線城域網)無線通信標準的系統中(如IEEE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802.16m)。在W-CDMA中,執(zhí)行采用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經受發(fā)送功率控制的專用信道的數據發(fā)送以及采用在下行鏈路中的公共信道的數據發(fā)送。此外,在E-UTRAN中,射頻帶劃分為多個資源塊(PRB:物理資源塊)。具體地說,E-UTRAN的基站中安裝的調度器分配PRB,基站通過采用所分配的PRB來進行與移動臺的數據通信。此外,在IEEE802.16m中,對于通信標準采用0FDMA(正交頻分多址),射頻帶劃分為多個子載波,基站中安裝的調度器分配子載波,采用所分配的子載波的數據通信得以進行。此外,通過綁定子載波所獲得的等同于E-UTRAN中所說的資源塊。此外,JP-P1997-163435A中公開了將在特定基站匯聚的業(yè)務發(fā)布到其它基站的業(yè)務負載發(fā)布技術。在JP-P1997-163435A的技術中,如圖16所示,基站1000和1001中的每一個配備有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檢測裝置1002和發(fā)送輸出控制裝置1003。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檢測裝置1002檢測終端設備1011至1013匯聚到其自身基站1001的話音區(qū)域1100所導致的超過指定話音使能信道的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發(fā)送輸出控制裝置1003在該檢測之時降低其自身基站1001的控制信道信號電平,命令外圍基站1000提升信號電平,并且進一步響應于來自外圍基站1000的指令而提升信號電平。在基站1001中,當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檢測裝置1002檢測到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時,發(fā)送輸出控制裝置1003降低處于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下的基站1001的信號電平,并且將話音區(qū)域1100減小為話音區(qū)域1101。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基站1001的業(yè)務匯聚狀態(tài)時,基站1000提升發(fā)送輸出電平,并且將話音區(qū)域1102增大到話音區(qū)域1103。此外,此刻已經接收到基站1001的控制信道信號的終端設備1011進入話音區(qū)域1103,以接收基站1000的信號。此外,話音區(qū)域和包括語音和數據通信的通信區(qū)域通常被稱為覆蓋范圍。如上所述,當在特定基站處匯聚的業(yè)務發(fā)布到外圍基站時,上述基站的信號電平降低,外圍基站的信號電平提升。結果,其自身基站的話音區(qū)域變小,外圍基站的話音區(qū)域變大,由此將在特定基站處匯聚的業(yè)務發(fā)布到其它基站。引文列表專利文獻NPLl:英國專利未決公開N0.2428937NPL2 JP-P1997-163435A

發(fā)明內容
技術問題順便地,毫微微基站的利用頻率隨用戶而不同。例如,存在并不太多使用毫微微基站的用戶(輕用戶)以及頻繁使用毫微微基站的用戶(重用戶)。毫微微基站針對輕用戶的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發(fā)送功率變大是不常見的。另一方面,針對重用戶的移動臺的下行鏈路發(fā)送功率變大是常見的。在考慮上述內容的同時研究專利文獻I中宏基站811和暈微微基站812A中的每一個與移動臺進行通信的情況。如圖17所示,假設移動臺900進行對宏基站811的連接以及與宏基站811的通信,移動臺700A進行對毫微微基站812A的連接以及與毫微微基站812A的通信,并且進行通信。在此,當毫微微基站812A具有僅將連接許可給予預先注冊的移動臺的功能時,移動臺700A是注冊到毫微微基站812A的注冊移動臺。另一方面,移動臺900是未注冊到毫微微基站812A的非注冊移動臺。在圖17所示的情況下,例如,當進行對毫微微基站812A的連接的移動臺700A的用戶是輕用戶時,即使宏基站811和毫微微基站812A分別通過采用相同頻帶來進行與移動臺900和移動臺700A的通信,下行鏈路發(fā)送功率變大也是不常見的,在待從宏基站811發(fā)送到移動臺900的下行鏈路信號DSl上所施加的待從毫微微基站812A發(fā)送到移動臺700A的下行鏈路信號DS2的影響很小。然而,當進行對毫微微基站812A的連接的移動臺700A的用戶是重用戶時,下行鏈路發(fā)送功率變大是常見的。結果,當宏基站811和毫微微基站812A分別通過采用相同頻帶來進行與移動臺900和移動臺700A的通信時,待從毫微微基站812A發(fā)送到移動臺700A的下行鏈路信號DS2變?yōu)閷τ诖龔暮昊?11發(fā)送到移動臺900的下行鏈路信號DSl的干擾,因此,下行鏈路信號DSl的質量惡化。此外,當宏基站811增加下行鏈路信號DSl的發(fā)送功率以避免下行鏈路信號DSl的質量惡化時,宏基站811的下行鏈路容量減少,這使得宏小區(qū)801的吞吐量惡化。然而,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設置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的方法通過將固定功率偏移PofTset與來自宏基站的公共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相加來判斷毫微微基站的公共導頻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也就是說,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設置方法響應于來自宏基站的公共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而判斷毫微微基站的公共導頻信號的發(fā)送功率。因此,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設置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的方法沒有考慮源于下行鏈路發(fā)送功率變大的時間變長的事實的對微小區(qū)的影響,這是關于頻繁使用毫微微基站812A的重用戶的情況。也就是說,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方法不考慮響應于用戶利用毫微微基站的利用程度的發(fā)送功率的改變,并且一點也不考慮源于該情況的對于宏小區(qū)的干擾的所有差異。此外,估計專利文獻2的無線通信系統被配置有覆蓋寬恒定范圍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宏基站形成的話音區(qū)域的一部分交疊其它宏基站的話音區(qū)域,終端設備可以通過進行對任一基站的連接來進行通信。因此,專利文獻2的技術應用于無線通信系統,從而其被配置有宏基站和毫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的話音區(qū)域與宏基站的話音區(qū)域重疊包括內含(connotative)關系,并且僅特定終端設備可以進行對毫微微基站的連接產生以下問題。例如,當毫微微基站的業(yè)務量很高時,減小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并且增大宏基站的發(fā)送功率允許將連接到毫微微基站的終端設備切換到宏基站。然而,因為很多終端設備進行對宏基站的連接,并且宏基站相對遠離終端設備而定位(首先,因為與宏基站的通信較差,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安裝毫微微基站),所以相比于與毫微微基站的通信,與宏基站的通信一般很差。因此,發(fā)生這樣的問題:連接到宏基站的終端設備的吞吐量惡化。另一方面,當宏基站的業(yè)務量很高時,通過增大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并且減小宏基站的發(fā)送功率,進行用于將連接到宏基站的終端設備切換到毫微微基站的嘗試。然而,上述終端設備不能進行對毫微微基站的連接,結果,產生這樣的問題:毫微微基站對宏基站的干擾簡單地增加。一個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一種基站、一種管理服務器以及一種無線通信方法,所述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其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其中,基于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來減小所述第二基站對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的干擾。問題的解決方案根據示例性實施例一方面,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其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其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基于前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前述第二基站的前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方面,一種基站,其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其它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其自身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基于前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前述其自身基站的前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方面,在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無線通信系統中提供一種管理服務器,所述第二基站的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前述第一基站經由網絡連接到前述第二基站,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命令前述第二基站基于前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前述第二基站的前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方面,在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無線通信方法中提供一種無線通信方法,所述第二基站的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所述方法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基于前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前述第二基站的前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本發(fā)明的有利效果一個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使得可以減少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第二基站對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的干擾,所述第二基站的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范圍重疊。


圖1是用于解釋示例性實施例所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的視圖。圖2是示例性實施例的框圖。圖3是用于解釋示例性實施例的視圖。圖4是用于解釋示例性實施例的視圖。圖5是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圖6是毫微微基站20的框圖。圖7是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流程圖。圖8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圖9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毫微微基站20和管理服務器50的框圖。圖10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管理服務器50的操作流程圖。圖11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毫微微基站20的操作流程圖。圖12是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毫微微基站20和管理服務器50的框圖。圖13是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管理服務器50的操作流程圖。圖14是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管理服務器50的操作流程圖。圖15是用于解釋現有技術的視圖。圖16是用于解釋現有技術的視圖。圖17是用于解釋現有技術問題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將解釋示例性實施例。圖1是用于解釋示例性實施例所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的視圖。如圖1所示,示例性實施例應用于的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I和第二基站2,第二基站2的覆蓋范圍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基站I的覆蓋范圍重疊。此外,移動臺S1進行對第二基站2的連接,并且進行通信,移動臺32進行對第一基站I的連接,并且進行通信。此外,當第二基站2具有僅將連接許可給予預先注冊的移動臺的功能時,移動臺S1是注冊到第二基站2的注冊移動臺。另一方面,移動臺32是未注冊到第二基站2的非注冊移動臺。在此,雖然第一基站是例如宏基站并且第二基站是毫微微基站,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限于此,并且任何種類的基站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其是承擔相似功能的基站。此外,當第一基站是宏基站時,第一基站I的覆蓋范圍是宏小區(qū),當第二基站是毫微微基站時,第二基站2的覆蓋范圍是毫微微小區(qū)。在上述無線通信系統中,如圖2所示,該示例性實施例包括:測量器5,其測量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調整器6,其基于前述利用程度來調整待分配給連接到第二基站2的移動臺S1的無線資源。此外,第二基站2可以配備有測量器5和調整器6,網絡側中存在的管理服務器可以配備有測量器5和調整器6。測量器5測量的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指示移動臺S1利用第二基站2的利用程度。利用程度是基于例如以下的指數值:經由第二基站2進行通信的移動臺S1的資源使用率、指示第二基站2發(fā)送到移動臺S1的按預定觀測時間的數據量的發(fā)送業(yè)務量(或吞吐量)、發(fā)送時間比率(例如在預定時段內實際上已經發(fā)送數據的時間比率)、資源使用時間比率(例如資源使用率已經在預定時段內超過預定閾值(例如90%等)的時間比率)等。然而,此處所說的資源表示無線通信中的發(fā)送功率、頻帶和發(fā)送時隙中的至少一個。此外,當多個移動臺S1連接到第二基站2時,測量器5針對每個移動臺S1來測量利用程度。也就是說,待稍后描述的調整器6通過測量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來調整用于每個移動臺S1的無線資源。調整器6基于測量器5所測量的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來調整移動臺S1的無線資源,從而避免第二基站2對第一基站I的覆蓋產生的干擾。具體地說,如圖3所示,當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很高時(例如,當利用程度的指數值超過預定第一閾值等時),第二基站2的發(fā)送功率很高的狀態(tài)繼續(xù),第二基站2的信號變?yōu)閷σ苿优_32的干擾信號,這使得吞吐量惡化。隨后,如圖4所示,調整器6調整第二基站2的無線資源。作為調整無線資源的具體示例,存在減小第二基站2的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調整、減小發(fā)送頻帶的調整、減少發(fā)送時隙的調整等。在圖4中,在圖中作為示例示出減少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調整。作為減少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調整,不僅每個信道(基準或導頻信號、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可以均勻地減小相同值(例如IdB等),而且利用程度很高的移動臺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單獨也可以減小預定量(例如IdB等),并且最大發(fā)送功率也可以減小預定量(例如IdB等)。此外,當執(zhí)行降低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調整時,調整器6考慮歸因于每個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減小而導致的每資源塊的發(fā)送功率的改變來執(zhí)行調度。此外,通過減小發(fā)送頻帶的調整,可用的帶可以限制為所有頻帶中的預定帶(例如IOMHz被限制為5MHz)等。當通過減小頻帶來執(zhí)行資源的調整時,調整器6從所減小的頻帶中存在的資源塊當中執(zhí)行調度。此外,可以通過將可發(fā)送時隙限制為I個子幀內的預定時隙等來執(zhí)行減少發(fā)送時隙的調整(例如,在每I子幀2個時隙的情況下,兩個時隙被限制為一個時隙)。當通過減少發(fā)送時隙來執(zhí)行資源的調整時,調整器6對于具有在I個子幀內不進行發(fā)送的時間區(qū)域的資源塊執(zhí)行調度。此外,通過調整器6進行無線資源的調整,資源以移動臺S1不切換到其它基站(例如第一基站I)的程度而減少。例如,可以僅減小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此時,因為用于導頻信號的發(fā)送功率不改變,所以不對覆蓋施加影響?;蛘撸瑴y量移動臺S1中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并且可以在第二基站2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超過第一基站I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預定量的條件下減小每個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此外,當多個用戶利用第二基站2時,也就是說,當多個移動臺S1利用第二基站2時,調整器6響應于每個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而單獨調整移動臺S1的無線資源。例如,調整器6基于測量器5所測量的每個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來減少無線資源對于利用程度很高的移動臺S1的分配,并且增加上述基站未使用的無線資源的量(例如,調整器6減少利用程度高的移動臺S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此外,當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低時(例如當利用程度的指數值等于或小于預定第二閾值(〈第一閾值)等時),調整器6可以逐漸增加第二基站2的已減少無線資源(例如,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基準信號、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和最大值)),從而其返回到初始值。在除此之外的情況下(例如,利用程度的指數值等于或大于第二閾值,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等),調整器6可以不改變無線資源。如上所述,基于連接到第二基站2的移動臺S1的利用程度來調整待分配給連接到第二基站2的移動臺S1的無線資源,由此減少第二基站2的信號變?yōu)閷σ苿优_32的干擾信號的可能性,對于第一基站I的覆蓋范圍的干擾大的第二基站2的影響得以緩和,并且可以避免第一基站I的覆蓋范圍中的吞吐量的惡化。下文中,將解釋具體示例性實施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將解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圖5是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將解釋這樣的示例:第一基站是宏基站10,第二基站是毫微微基站20,毫微微基站20自主地測量毫微微小區(qū)內存在的移動臺SO1的利用程度,并且調整待分配給移動臺SO1的無線資源。此外,以下,假設利用程度是移動臺SO1的資源使用率,并且將解釋這樣的情況:調整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作為無線資源的調整。連接到網絡40的宏基站10形成宏小區(qū),宏小區(qū)內存在的移動臺302連接到宏基站10。此外,連接到網絡40的毫微微基站20形成毫微微小區(qū),毫微微小區(qū)內存在的多個移動臺SO1連接到毫微微基站20。圖6是毫微微基站20的框圖。毫微微基站20配備有接收上行鏈路的信號的無線接收器100、無線質量獲取器101、資源調度器102、利用程度測量器103、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以及發(fā)送下行鏈路的信號的無線發(fā)送器105。無線質量獲取器101獲取包括指示毫微微小區(qū)內的移動臺SO1所測量的毫微微基站20的下行鏈路信號的接收質量的質量信息的測量報告。在W-CDMA的情況下,例如,在接收到通過采用所有頻帶而發(fā)送的導頻信號的時刻的接收功率(RSCP:接收信號碼功率)或接收質量(SINR:信號對干擾加上噪聲功率比率Ec/No等)可以用作下行鏈路信號的接收質量。在E-UTRA的情況下,例如,在接收到通過采用預定下行鏈路資源單元來發(fā)送的基準信號的時刻的接收功率(RSRP:基準信號接收功率)或接收質量(RSRQ:基準信號接收質量)可以用作下行鏈路信號的接收質量。網絡40可以將待實際測量的項以及報告周期的設置等通知給毫微微基站20。測量報告離散(discretize)為CQI (信道質量指示符),并且通過采用上行鏈路控制信道而從移動臺SO1發(fā)送到毫微微基站20。作為準備CQI的方法,可以在多種方法(例如在所有帶中準備CQI的方法以及對于每個分頻單元準備CQI的方法)當中選擇任何方法。資源調度器102對于移動臺SO1與毫微微基站20之間的無線通信執(zhí)行無線資源的調度。無線質量獲取器101所獲取的下行鏈路接收質量的質量信息以及稍后描述的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的調整結果反映到該調度中。通過進行對下行鏈路接收質量的參考,資源調度器102判斷可以通過采用每個頻分/時分資源單元(例如E-UTRA的資源塊)進行發(fā)送的通信速率。當多個移動臺SO1連接到毫微微基站20時,資源調度器102基于從多個移動臺SO1報告的質量信息來判斷待分配給移動臺SO1中的每一個的資源。
利用程度測量器103通過進行對資源調度器102的調度結果的參考來測量移動臺SO1的資源使用率。具體地說,利用程度測量器103計算用于每個移動臺SO1的資源塊的數量對于預定發(fā)送時間間隔(TTI)中的所有資源塊(對應于頻帶)的數量的比率(資源使用率)。例如,當所有資源塊的數量是50,并且特定移動臺SO1所使用的資源塊的數量是40時,以上TTI中的以上移動臺SO1的資源使用率是0.8( = 40/50)。獲取該值達到預定測量間隔(例如一秒),所有采樣被平均達到預定平均時間(例如一小時),并且對于每個移動臺3(^獲得平均資源使用率。此外,因為資源使用率與調度器的操作有關系,所以時間比例可以是短的。此外,資源調度器102通過采用每個移動臺SO1的ID來識別每個移動臺301;并且執(zhí)行調度。因此,作為調度的結果,可以掌握有多少資源塊分配給哪個移動臺301;由此通過對分配給移動臺SO1的資源塊進行參考來操作上述計算使得可以獲取用于每個移動臺SO1的利用程度。此外,作為利用程度測量器103測量的利用程度的指數,發(fā)送業(yè)務量也是可能的。具體地說,假設連接到毫微微基站20的移動臺SO1每預定觀測時間所發(fā)送的數據量是發(fā)送業(yè)務量。例如,當某一天已經發(fā)送了 IG字節(jié)的數據量時,發(fā)送業(yè)務量為IG字節(jié)/天。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確定是否需要通過利用程度測量器103采用測量結果來調整每個移動臺SO1的無線資源分配,并且當確定需要調整時調整分配給每個移動臺SO1的無線資源。通過確定調整無線資源,例如,當特定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已經超過第一閾值(例如0.8)時,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確定需要調整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此外,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的情況下,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對發(fā)送業(yè)務量與閾值進行比較達到每個預定觀測時間,并且當上述發(fā)送業(yè)務量超過閾值時確定需要調整毫微微基站20的發(fā)送功率,直到下一觀測時間。當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確定需要調整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時,其調整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在調整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情況下,僅平均資源使用率已經超過第一閾值(例如0.8)的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減小預定量(IdB)。僅將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減小預定量(IdB)允許其它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保持不變,由此不存在移動臺SO1從毫微微基站20切換到基站(例如宏基站10)的可能性。此外,通過調整發(fā)送功率,在某些情況下,每個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可以均勻地減小相同值(IdB等),并且在某些情況下最大發(fā)送功率可以減小預定量(IdB)。然而,以移動臺SO1不從毫微微基站20切換到基站(例如宏基站10)的程度來執(zhí)行減少。在此情況下,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測量移動臺SO1中的 宏基站10和毫微微基站20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在毫微微基站20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超過宏基站10的導頻信號的接收功率預定量的情況下減小每個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此外,在因為特定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高所以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減小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之后,其逐漸增加(例如IdB)已減小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從而當平均資源使用率降低時(例如,當利用程度的指數值等于或小于預定第二閾值(〈第一閾值)時),其返回到初始值。在除此之外的情況下,例如,在平均資源使用率等于或大于第二閾值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等的情況下,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不執(zhí)行改變發(fā)送功率的調整。此外,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給出用于調整后的發(fā)送功率值以及對于資源調度器102的減少或增加的值的指令。資源調度器102通過反映來自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的新發(fā)送功率值等的通知來調度每個移動臺SO1的無線資源。具體地說,資源調度器102考慮歸因于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減小而導致的按資源塊的改變后的發(fā)送功率來執(zhí)行調度。接下來,將解釋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 圖7是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流程圖。首先,利用程度測量器103基于資源調度器102的調度結果來測量每個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操作10)。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根據利用程度測量器103的測量結果來將每個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與第一閾值進行比較(操作11)。當存在平均資源使用率超過第一閾值的移動臺SO1時(操作12),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命令資源調度器102減小上述移動臺3(^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13)。在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接收到用于小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指令時,資源調度器102考慮按資源塊的改變后的發(fā)送功率來執(zhí)行調度,并且減小所命令的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14)。另一方面,當不存在平均資源使用率超過第一閾值的移動臺SO1時(操作12),操作進入操作15。繼續(xù)地,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將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與第二閾值進行比較(操作15)。當存在平均資源使用率等于或小于第二閾值的移動臺SO1時(操作16),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命令資源調度器102增加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17)。此外,當移動臺SO1的平均資源使用率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并且超過第二閾值時,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并不特定地給出任何指令,并且保持數據信道的當前發(fā)送功率。在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4接收到用于增加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的指令時,資源調度器102考慮按資源塊的改變后的發(fā)送功率來執(zhí)行調度,并且增加所命令的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18)。如上所述,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基于連接到毫微微基站的每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來調整分配給連接到毫微微基站的每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由此來自對宏基站的信號施加大影響的重用戶的毫微微基站的信號得以減小,由此使得可以避免宏小區(qū)中的吞吐量的惡化。此外,也是在因為存在高利用程度所以已經減少分配無線資源的移動臺的情況下,當上述移動臺的利用程度降低時,所減少的無線資源得以增加,由此不存在發(fā)生無線資源的分配永久不足的狀態(tài)的可能性。(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將解釋外部管理服務器測量每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并且將用于發(fā)送功率的指令給予毫微微基站的示例。圖8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宏基站10形成宏小區(qū),并且經由網絡40連接到管理服務器50。此外,宏小區(qū)內存在的移動臺302連接到宏基站10。此外,毫微微基站20形成毫微微小區(qū),并且經由網絡40連接到管理服務器50。此夕卜,毫微微小區(qū)內存在的多個移動臺SO1連接到毫微微基站20。圖9是毫微微基站20和管理服務器50的框圖。此外,相同標號用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同的要素,并且省略其詳細描述。管理服務器50配備有利用程度測量器200、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和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利用程度測量器200測量作為發(fā)送到連接到毫微微基站20的移動臺SO1的按預定觀測時間的數據量的發(fā)送業(yè)務量,作為每個移動臺SO1的利用程度。例如,當某一天已經發(fā)送了 IG字節(jié)的數據量時,發(fā)送業(yè)務量是IG字節(jié)/天。此外,利用程度測量器200將所測量的發(fā)送業(yè)務量通知給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將利用程度測量器200所通知的每個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一閾值(例如IG字節(jié)/天)進行比較達到每個預定觀測時間,并且關于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第一閾值的移動臺3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降低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調整,直到下一觀測時間。此外,在該示例的情況下,僅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減小預定量(IdB),其它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不改變,由此不存在移動臺SO1從毫微微基站20切換到其它基站(例如宏基站10)的可能性,并且當所有信道的發(fā)送功率降低時,以移動臺SO1不從毫微微基站20切換到其它基站(例如宏基站10)的程度來執(zhí)行減小。此外,當在因為特定移動臺30i的發(fā)送業(yè)務量高所以減小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之后減少發(fā)送業(yè)務量時(例如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預定第二閾值(〈第一閾值)等),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逐漸增加(例如IdB接IdB)數據信道的已減小發(fā)送功率,從而其返回到初始值。在除此之外的情況下(例如,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大于第二閾值,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等),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不執(zhí)行改變發(fā)送功率的調整。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每個移動臺30i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的設置值、減小或增加的值等,并且將它們通知給毫微微基站20的資源調度器102。此外,管理服務器50還可以管理多個毫微微基站。在此情況下,每個毫微微基站獲取連接到上述毫微微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并且對于每個毫微微基站調整用于移動臺的無線資源。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似,毫微微基站20的資源調度器102通過基于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的通知而減少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來調整無線資源。接下來,將解釋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圖10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管理服務器50的操作流程圖。首先,利用程度測量器200對于每個毫微微基站測量連接到毫微微基站的每個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操作20)。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通過利用程度測量器200的測量結果來將每個毫微微基站的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一閾值進行比較達到每個預定觀測時間(操作21)。當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超過第一閾值的移動臺SO1時(操作22),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減小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23)。此外,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向存在上述移動臺SO1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到的用于減小移動臺SO1的發(fā)送功率的指令(操作24)。另一方面,當發(fā)送業(yè)務量超過第一閾值的移動臺SO1不存在時(操作22),操作進入操作25。繼續(xù)地,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將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二閾值進行比較(操作25)。當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二閾值的移動臺301時(操作26),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增加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27)。此外,當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并且超過第二閾值時,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并不特定地給出任何指令,并且保持數據信道的當前發(fā)送功率。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向存在上述移動臺SO1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到的用于增加移動臺SO1的發(fā)送功率的指令(操作28)。接下來,將解釋毫微微基站20的操作。圖11是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毫微微基站20的操作流程圖。首先,資源調度器102從管理服務器50接收指令(操作30)。接下來,當來自管理服務器50的指令聲明減小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時(操作31),資源調度器102考慮按資源塊的改變后的發(fā)送功率來執(zhí)行調度,并且按管理服務器50命令,減小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32)。另一方面,當來自管理服務器50的指令未聲明減小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時(操作31),操作進入操作33。當來自管理服務器50的指令聲明增加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時(操作33),資源調度器102考慮按資源塊的改變后的發(fā)送功率來執(zhí)行調度,并且增加管理服務器50所命令的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操作34)。另一方面,當從管理服務器50接收到的指令未聲明增加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時(操作33),操作完成,除非另外命令。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如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那樣,因為管理服務器調整無線資源,所以毫微微基站上的處理負載得以緩和。(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將解釋第三示例性實施例。圖12是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毫微微基站20和管理服務器50的框圖。此外,相同標號用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和第二示例性相同的要素,并且省略其詳細描述。在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同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配置,如圖12所示,管理服務器50配備有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300,其獲取宏基站側的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300從宏基站10經由網絡40獲取從宏基站10發(fā)送到移動臺302的業(yè)務的擁塞狀態(tài)。當確定宏基站側的網絡比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300所獲取的擁塞狀態(tài)更加擁塞時(例如宏基站側的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預定閾值),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響應于移動臺SO1的利用程度而改變移動臺SO1的無線資源分配。具體地說,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布置用于確定利用程度為高的多個第一閾值,并且隨著移動臺SO1的利用程度越高,而更加增大毫微微基站的發(fā)送功率的減少量。例如,在確定宏基站側的網絡不擁塞的情況下,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似,在第一閾值取作IG字節(jié)/天的情況下,當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IG字節(jié)/天時,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將發(fā)送功率減小ldB。另一方面,在確定宏基站側的網絡擁塞的情況下,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以多個量(例如第一閾值A (例如0.5G字節(jié)/天)、第一閾值B (例如IG字節(jié)/天)以及第一閾值C(例如1.5G字節(jié)/天))來布置第一閾值,當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第一閾值A(例如0.5G字節(jié)/天)時將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X(例如IdB),當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第一閾值B (例如IG字節(jié)/天)時將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Y(例如2dB),當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已經超過第一閾值C(例如1.5G字節(jié)/天)時將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Z (例如3dB)。以此方式,干擾對宏基站側的影響越大,發(fā)送功率就減小得越多,由此使得可以在逐步保持移動臺SO1的通信質量的同時快速恢復宏基站側的擁塞。此外,在以上例示了布置三個第一閾值的情況,但第一閾值的量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量。接下來,將解釋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此外,將以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不同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點為中心來解釋這些點。圖13和圖14中的每一個是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管理服務器50的操作流程圖。首先,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300獲取宏基站側的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操作40)。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300基于宏基站側的所獲取的擁塞狀態(tài)來確定宏基站側的網絡是否擁塞,當宏基站側的網絡不擁塞時(操作41),操作進入圖10的操作20,以執(zhí)行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似的處理。另一方面,當宏基站側的網絡擁塞時(操作41),利用程度測量器200對于每個毫微微基站測量連接到毫微微基站的每個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操作42)。
繼續(xù)地,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通過利用程度測量器200的測量結果,按照每個預定觀測時間,將每個毫微微基站的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一閾值C(例如1.5G字節(jié)/天)進行比較(操作43)。當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超過第一閾值C的移動臺301時(操作44),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上述移動臺SO1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Z (例如3dB)的效果。此外,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向存在上述移動臺SO1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到的用于減小移動臺SO1的發(fā)送功率的指令(操作 46)。另一方面,當不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超過第一閾值C的移動臺SO1時(操作44),操作進入操作47。繼續(xù)地,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將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一閾值C (例如1.5G字節(jié)/天)和第一閾值B(例如IG字節(jié)/天)進行比較(操作47)。當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C(例如1.5G字節(jié)/天)并且超過第一閾值B(例如IG字節(jié)/天)的移動臺SO1時(操作48),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上述移動臺3(^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Y(例如2dB)的效果(操作49)。此外,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向存在上述移動臺SO1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到的用于減小移動臺SO1的發(fā)送功率的指令(操作50)。另一方面,當不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C(例如1.5G字節(jié)/天)并且超過第一閾值B (例如I G字節(jié)/天)的移動臺SO1時(操作48),操作進入操作51。繼續(xù)地,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對移動臺SO1的發(fā)送業(yè)務量與第一閾值B (例如IG字節(jié)/天)和第一閾值A(例如0.5G字節(jié)/天)進行比較(操作51)。當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B (例如IG字節(jié)/天)并且超過第一閾值A (例如0.5G字節(jié)/天)的移動臺SO1時(操作52),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向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通知上述移動臺3(^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從基準值減小X(例如IdB)的效果(操作53)。此外,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202向存在上述移動臺SO1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從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1接收到的用于減小移動臺SO1的發(fā)送功率的指令(操作54)。此后,操作進入圖10中的操作25,以執(zhí)行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似的處理。另一方面,當不存在發(fā)送業(yè)務量等于或小于第一閾值B (例如IG字節(jié)/天)并且超過第一閾值A (例如0.5G字節(jié)/天)的移動臺SO1時(操作52),此后,操作進入圖10的操作25,以執(zhí)行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似的處理。已經從管理服務器50接收到用于改變發(fā)送功率的通知的每個毫微微基站20的操作與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相似,因此省略其解釋。此外,在上述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不僅可以確定在宏基站側的網絡是否擁塞的兩件事情之間的選取,而且還可以通過以多個量來布置宏基站側的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的程度并且對于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的每個程度以多個量來布置第一閾值而采取控制。如上所述,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毫微微側的干擾對宏基站側的影響越大,毫微微側的發(fā)送功率就減少得越多,由此使得可以在逐步保持連接到毫微微的移動臺的通信質量的同時快速恢復宏基站側的擁塞。此外,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和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根據毫微微基站的安裝位置來改變基于利用程度的無線資源分配。此時,毫微微基站20配備有用于接收從宏基站10以及其它發(fā)送源(例如由GPS (全球定位系統)典型化的定位衛(wèi)星系統等)發(fā)送的無線電波的配置,并且基于無線電波的接收功率來確定其自身安裝位置。作為規(guī)則,因為毫微微基站安裝在建筑物內部,所以在毫微微基站與無線電波的發(fā)送源之間存在建筑物的墻壁和窗口。當存在建筑物的墻壁時,與存在窗口的情況相比,無線電波的穿透損失變得較大。此外,與墻壁的附近的穿透損失相比,無線電波的穿透損失隨著進入建筑物內部越深而變得越大。因此,例如,當毫微微基站安裝在窗口附近時,穿透損失很小,無線電波的接收功率變得相對大,由此可以在某程度上確定毫微微基站安裝在窗口附近。當毫微微基站安裝在窗口附近時,反之,因為進入建筑物外部的穿透損失也很小,所以即使發(fā)送功率相同,干擾的影響也變大。為此,當確定毫微微基站安裝在窗口附近時,與確定毫微微基站安裝在建筑物的后面房間中的情況相比,響應于利用程度,使發(fā)送功率減小得更多。進行該操作使得可以更加減少干擾對宏基站側的影響。此外,這些示例性實施例應用于的無線通信并非特別地受限,這些示例性實施例可應用于例如各種無線通信技術,包括LTE、W-CDMA、WLAN(無線局域網)和IEEE802.16m所指定的規(guī)范等。此外,從上述解釋顯見,雖然每個單元可以被配置有硬件,但其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而得以實現。在此情況下,通過在程序存儲器中存儲的程序下操作的處理器來實現與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相似的功能和操作。此外,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來實現上述實施例的僅一部分功能。以上所公開的全部或部分示例性實施例可以描述為以下附帶聲明,但不限于此。(附帶聲明I)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附帶聲明2)如附帶聲明I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測量器單獨測量經由所述第二基站進行通信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其中,所述調整器基于所述移動臺中的每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來調整所述移動臺中的每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附帶聲明3)如附帶聲明I或附帶聲明2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調整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從而避免對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擾。(附帶聲明4)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3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當所述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超過預定閾值時,所述調整器減少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附帶聲明5)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4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以所述移動臺不切換到所述第一基站的方式來減少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附帶聲明6)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5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當多個所述移動臺進行連接時,所述調整器減少待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已經超過預定閾值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并且增加所述第二基站中未使用的無線資源量。(附帶聲明7)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6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布置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減少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已經超過所述第一閾值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并且增加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閾值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附帶聲明8)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7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響應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安裝位置來調整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的減少量。(附帶聲明9)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8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獲取裝置,其獲取第一基站的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其中,所述調整器響應于所獲取的擁塞狀態(tài)來調整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的減少量。(附帶聲明10)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9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測量器測量以下中的至少一個作為所述移動臺的利用程度:經由所述第二基站進行通信的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使用率、指示每預定觀測時間發(fā)送的數據量的發(fā)送業(yè)務量或吞吐量、預定時段內實際用于發(fā)送數據的時間比率、以及預定時段內資源使用率已經超過預定閾值的時間比率、或其組合。(附帶聲明11)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10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執(zhí)行以下中的至少一個作為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調整:減小所述第二基站的發(fā)送功率的調整、減小頻帶的調整、以及減少發(fā)送時隙的調整、或其組合。(附帶聲明12)如附帶聲明1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調整器減小移動臺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作為調整無線資源的目標。(附帶聲明13)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12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包括所述測量器和所述調整器。(附帶聲明14)如附帶聲明I至附帶聲明12之一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經由網絡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管理服務器包括所述測量器和所述調整器;其中,所述調整器命令所述第二基站調整無線資源分配。(附帶聲明15)—種基站,其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另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其自身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其自身基站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附帶聲明16)—種在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管理服務器,所述第二基站的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所述管理服務器經由網絡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命令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附帶聲明17)—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無線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所述方法包括: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以上,雖然已經具體示出并且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構思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構思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中進行形式和詳細方面的各種改變。本發(fā)明基于并且要求于2010年10月2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0-237039的優(yōu)先權利益,其公開通過其完整引用而合并到此。標號列表I 第一基站;2 第二基站;3! 移動臺;32 移動臺;5 測量器;6 調整器;10 宏基站;20 毫微微基站;30!移動臺;

302 移動臺;40 網絡;50 管理服務器;100無線接收器;101無線質量獲取器;102資源調度器;103利用程度測量器;104發(fā)送功率調整器;105無線發(fā)送器;200利用程度測量器;201發(fā)送功率調整器;202發(fā)送功率改變請求通知器;300網絡擁塞狀態(tài)獲取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 其中,所述系統包括: 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至少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調整器,其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包括多個移動臺; 其中,所述測量器單獨測量所述多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其中,所述調整器基于所述多個移動臺中的每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來調整所述多個移動臺中的每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調整器調整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從而避免對所述第一基站的干擾。
4.如權利要求1所 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當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超過預定閾值時,所述調整器減少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調整器在保持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的同時減少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當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包括多個移動臺時,所述調整器減少待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已經超過預定閾值的所述多個移動臺之一的無線資源,并且增加所述第二基站中未使用的無線資源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包括第一移動臺和第二移動臺; 其中,所述調整器布置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減少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已經超過所述第一閾值的所述第一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并且增加分配給所述利用程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閾值的所述第二移動臺的無線資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調整器基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安裝位置來調整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的減少量。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還包括:獲取器,其獲取第一基站的網絡的擁塞狀態(tài), 其中,所述調整器基于所獲取的擁塞狀態(tài)來調整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的分配的減少量。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所述利用程度是以下中的至少一個: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資源使用率、指示每預定觀測時間發(fā)送的數據量的發(fā)送業(yè)務量或吞吐量、預定時段內實際用于發(fā)送數據的時間比率、以及預定時段內資源使用率超過預定閾值的時間比率。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無線資源分配是以下中的至少一個:減小所述第二基站的發(fā)送功率、減小頻帶、以及減少發(fā)送時隙。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無線資源分配是減小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數據信道的發(fā)送功率。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包括所述測量器和所述調整器。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 還包括:管理服務器,經由網絡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管理服務器包括所述測量器和所述調整器; 其中,所述調整器命令所述第二基站調整無線資源分配。
15.一種基站,其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另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包括: 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基站的至少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調整器,其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基站的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
16.一種在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管理服務器,所述第二基站的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所述管理服務器經由網絡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包括: 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至少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調整器,其命令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
17.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無線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 其中,所述系統包括: 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移動臺的利用程度; 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具有覆蓋區(qū)域,所述覆蓋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基站的覆蓋區(qū)域重疊。所述通信系統包括測量器,其測量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至少一個移動臺的利用程度;調整器,其基于所述利用程度來調整連接到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臺的無線資源分配。
文檔編號H04W72/04GK103181212SQ20118005091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森田基樹, 濱邊孝二郎 申請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