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將多個數據連接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上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涉及在無線接口上發(fā)送和接收分組數據的方法和裝置,更具體而言,涉及在數字蜂窩電信系統(tǒng)中,在無線用戶終端與網絡運營者之間發(fā)送和接收分組數據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代無線電信系統(tǒng)正朝著為移動設備用戶提供高速分組數據業(yè)務的方向發(fā)展。一個實例是為移動設備用戶提供因特網接入的能力。在此方向上快速發(fā)展的無線系統(tǒng)是被稱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GSM)的時分多址(TDMA)系統(tǒng),尤其是被稱為GSM+,GPRS(通用分組無線電業(yè)務)以及EGPRS(增強型通用分組無線電業(yè)務)的GSM增強版本。
GPRS’97版本是提供(有限的)分組數據業(yè)務的第一個標準。然而,該標準沒有為用戶提供控制比特率和分組數據連接延遲的能力。在發(fā)展中的通用移動電信系統(tǒng)(UMTS)中,分組域允許以不同的服務質量同時保持若干個分組數據連接。盡管目前已經存在有自’97版本起的隨后的兩種GPRS版本,但服務質量的概念仍保持相同。
第2階段的增強型GPRS(EGPRS)預期將成為下一個GPRS版本(’00版本),它提供一種到UMTS核心網絡的新的無線電接入網絡,以及將采用與現有UMTS中使用的相同的服務質量屬性。
因此引發(fā)一個問題,即有關基本的GPRS服務質量規(guī)定可以如何被增強以滿足存在于UMTS中的相同的靈活性需求。
在UMTS系統(tǒng)中,利用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來標識核心網與移動站之間的數據連接,同樣它也標識無線電接入承載。在先前的GPRS(先前版本’00)版本中,通過NSAPI和邏輯鏈路控制(LLC)協(xié)議SAPI來標識一個連接。然而,在UMTS中,以及因此在’00版本GPRS中,LLC協(xié)議不再被使用。
更具體地講,在UMTS中,通過使用與被請求服務質量參數相關聯(lián)的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來標識在諸如蜂窩電話這樣的移動站(MS)和第三代(3G)服務GPRS支持節(jié)點(SGSN)或3G-SGSN之間的數據連接。通過由3G-SGSN建立的到無線電接入網絡的無線電接入承載來實現數據連接。無線電接入承載標識與NSAPI是相同的。在無線電接口中,無線電接入承載是通過一個或多個各自含有它們自己標識的無線電承載來實現的。在無線電承載建立期間,NSAPI與無線電承載相關聯(lián)以及無線電承載與信道相關聯(lián)。同樣,在UMTS無線電接入網絡中,信道號/標識符明確地標識數據連接以及其服務質量參數,因此,沒有必要在協(xié)議首部攜帶NSAPI或無線電承載標識。
然而,在’00版本的GPRS中,沒有規(guī)定將數據連接與(物理)信道相關聯(lián)。這樣,引發(fā)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無線電接口中標識一個數據連接。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改善GPRS無線電鏈路控制/媒體接入控制(RLC/MAC)層的靈活性。在基本GPRS和UMTS無線電接入網絡(URAN)之間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GPRS MAC復用邏輯鏈路(LL)協(xié)議數據單元(PDU),而UMTS復用傳輸(無線電鏈路控制或RLC)塊。通常,GPRS多路復用是不靈活的,而且對于有不同服務質量需求的連接是不適合的。例如,在圖2中無論來自SAPI5的LL PDU的尺寸是多少(最大長度是1520個八位字節(jié)),它都必須在來自SAPI1的第3層消息能被發(fā)送之前被完全發(fā)送。如果由SAPI5使用的RLC模式不同于用于信令的那一個,那么當前的臨時塊流(TBF)必須被釋放,以及一個新的TBF在第3層消息能被發(fā)送之前建立。在發(fā)送新的LL PDU之前,一個分組資源請求消息必須被發(fā)送到網絡,以指明新LL PDU的特性(無線電優(yōu)先級,峰值吞吐量等級,RLC模式)。
在BGPRS中,與GPRS中相同的接入類型被支持,以便在上行鏈路方向(即,從移動設備到網絡)建立臨時塊流(TBF)。為做到這一點,一個GPRS移動設備所使用的請求分組信道(分組信道請求,11比特)的控制消息被重新用于EGPRS。
簡而言之,在’97GPRS中,通過在SNDCP(子網相關會聚協(xié)議)首部中攜帶的NSAPI和在LLC協(xié)議首部中攜帶的LLC SAPI來標識一個數據連接。然而,在’00版本GPRS中,SNDCP被協(xié)議首部中沒有NSAPI的分組數據會聚協(xié)議(PDCP)所取代,而且LLC協(xié)議被去除。同樣,’97版本GPRS的標識類型不能被直接使用,而在UMTS中,未要求在協(xié)議首部攜帶NSAPI,因為NSAPI/無線電承載/信道映射是被明確處理的。
至于UMTS中的多路復用,存在兩個級別的數據多路復用。首先,MAC將邏輯信道復用到傳輸信道上?;镜亩嗦窂陀脝卧荘DCP PDU,因此,MAC多路復用與在GPRS RLC中的LLC PDU多路復用具有相同的屬性。例如,參考圖3,如果無線電承載X比無線電承載Y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而且如果它們被復用到相同的傳輸信道2上(專用傳輸信道或DCH),那么在來自無線電承載Y的先前的分組數據會聚協(xié)議(PDCP)協(xié)議數據單元(PDU)被發(fā)送之前,來自無線電承載X的PDCP PDU不能被發(fā)送。傳輸信道被連接到第1層編碼和多路復用單元,該單元處理并且將若干專用傳輸信道復用到一個編碼合成傳輸信道(CCTrCH)上。如圖3所示,來自CCTrCH的比特能被映射到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唯一的限制是傳輸信道應當有相同的載波干擾比(C/I)要求,因此語音和數據不能被映射到相同的物理信道上。每個傳輸信道有其自己的傳輸格式集合。在物理信道上,不能支持傳輸格式的所有組合,而僅支持在傳輸格式組合集合中定義的一個子集。當將數據映射到物理信道上時,MAC在傳輸格式組合集合中給出的不同傳輸格式組合間選擇。這種選擇被迅速做出而且利用物理層的靈活可變的比特率方案而不要求額外的信令。在圖3中,如果無線電承載X和Y被映射到不同的傳輸信道DCH2和DCH3上,那么來自DCH2的RLC PDU能與來自DCH3的RLC PDU同時發(fā)送,或者在它之前,這取決于MAC傳送到第1層的傳輸格式組合。然而,不同傳輸信道的總的比特率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超過CCTrCH設置的最大比特率。
總的來說,利用熟知的技術,使數據連接隱含地與無線電鏈路控制(RLC)臨時塊流(TBF)相關聯(lián)。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以前曾建議允許一個以上的臨時塊流(TBF)同時存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方法不是最佳的。
發(fā)明目的和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和優(yōu)點是提供一種以靈活的方式,將多個數據連接復用到一個無線電鏈路控制(RLC)臨時塊流(TBF)的方法和裝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和優(yōu)點是使用一個無線電承載標識來進行快速的分組信道資源請求。
發(fā)明概述通過依照本發(fā)明實施方案的方法和裝置,來克服前述的和其它的問題以及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
正如上文明顯提到的,在UMTS中,利用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來標識數據連接,該標識符同樣也標識無線電接入承載。在先前的GPRS版本(’00在前版本)中,通過NSAPI和邏輯鏈路控制(LLC)協(xié)議SAPI來標識連接。然而,在UMTS中,以及因而在’00 GPRS版本中,LLC協(xié)議不再被使用。同樣,為了在無線電接口中標識一個數據連接,NSAPI或UMTS無線電承載需要與GPRS RLC TBF相關聯(lián)。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GPRS無線電接口中,通過利用無線電承載標識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TBF上的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和裝置同樣提供允許快速信道分配請求出現的益處。
該方法明確地將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以及因而是服務質量參數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并且為一個移動站僅使用一次無線電承載標識。即,在同一個移動站中,相同的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數值不與兩個NSAPI相關聯(lián)。在該方法中,無線電承載標識在臨時塊流(TFB)開頭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被攜帶,而且在每次無線電承載變化時被攜帶。如果一個新的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請求與先前的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請求不同,那么已改變的無線電承載標識同樣起到與新的信道請求一樣的功能。此外,無線電承載標識在從接收機到分組數據的發(fā)射機或發(fā)送器的RLC確認消息中被傳送。
因此,該方法提供用于在每個RLC數據塊,或在TBF的開頭被攜帶的無線電承載標識或RB_id。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利用為’99版本GPRS引入的分組流標識符比特能夠實現這一點。
這里公開了一種在無線鏈路上發(fā)送分組數據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對第一無線電承載執(zhí)行在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第一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的步驟,而將多個無線電承載順序地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TBF)上;一旦發(fā)生從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相同TBF的至少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以及,在接收機端,通過首先檢測在已接收的RLC塊中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出現,而從這一個臨時塊流(TBF)順序地去復用多個無線電承載。
該方法的初始步驟將一個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且因此是服務質量參數,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中。
另一個步驟是響應接收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服務質量參數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則從接收機發(fā)送一個分組上行鏈路指定消息(或某種其它適合的信道指定消息)到發(fā)射機。作為選擇,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沒有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則對來自第二無線電承載的第一已接收RLC塊的接收確認被發(fā)送到該發(fā)射機。
在當前優(yōu)選的但并非限制的GPRS的實施方案中,無線電承載標識優(yōu)選地被包含在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中,而且通過使用一個PFI指示(PI)比特指明在PFI比特中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出現。
一旦發(fā)生從第二無線電承載到第一或到別的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通過在相同TBF的另一個隨后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或該別的無線電承載的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給接收機來執(zhí)行該方法的另一個步驟。通過從接收機發(fā)送一個分組上行鏈路確認消息或分組下行鏈路確認消息到發(fā)射機,接收機可以執(zhí)行確認該另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的接收的步驟。
因此,應當指出一個事實即本發(fā)明的示教同樣可以應用于下行鏈路,盡管在下行鏈路方向上信道分配過程與當前的分配過程不同。無論如何,優(yōu)選地利用從移動站到網絡的分組下行鏈路確認消息來確認無線電承載的改變。
附圖簡述結合附圖閱讀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上面闡述的和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更加清楚,其中
圖1是適合于實踐本發(fā)明的電信系統(tǒng)的簡化框圖;圖2示出了常規(guī)的GPRS多路復用原理,其中GMM為GPRS移動管理協(xié)議;圖3示出了常規(guī)的UMTS多路復用原理;圖4是一個描述了在發(fā)射機端,將兩個無線電承載映射或多路復用到相同的臨時塊流(TBF)上的邏輯框圖;圖5是一個描述了在接收機端,利用無線電承載標識(RB_id),而去復用來自于相同臨時塊流(TBF)的兩個無線電承載的邏輯框圖;圖6示出了利用無線電承載標識去進行快速分組信道資源請求的方法;以及圖7A-7E描述了各種上行鏈路RLC數據塊的格式。
發(fā)明詳述為了改善媒體接入控制(MAC)層,GPRS無線電鏈路控制(RLC)的多路復用能力,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必須能在RLC塊中被標識。同樣,NSAPI與無線電承載標識相關聯(lián)。利用無線電資源控制協(xié)議在網絡和移動站之間執(zhí)行這種關聯(lián)。
參考圖4,每一個無線電承載都有一個管理控制功能的RLC實體10,該控制功能是與無線電承載相關的功能,諸如分段,重組和確認。MAC12被配備有將不同的無線電承載復用到相同的TBF上的多路復用功能單元(FE)14。在發(fā)射機1中,或發(fā)送側,多路復用FE14將無線電承載標識(RB_id)加到每一個RLC塊,或者加到TBF的第一RLC塊。如果當前僅有一個無線電承載在使用,那么RB-id僅被加到TBF的第一RLC。多路復用FE14根據無線電承載優(yōu)先級,或者更一般地,根據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屬性,將來自不同無線電承載的RLC協(xié)議數據單元(PDU)復用到TBF上。同樣如圖4所示,與每個RLC10相關聯(lián)的是各個分組數據會聚協(xié)議(PDCP)單元18,IP核心協(xié)議20,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單元22,以及一個用于控制平面(RLC-C)的無線電鏈路控制單元24。
在圖5中描述的接收機2處,或接收側,不同的無線電承載由一個去復用無線電鏈路控制單元28,利用已接收的無線電承載標識(RB-id)而被去復用。利用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能夠定義RB_id,以及利用PFI指示(PI)比特可以指明無線電承載的存在。RB標識字段定義了與RLC塊相關聯(lián)的無線電承載。如果在RLC數據塊中不存在RB_id,那么RLC-U(RLC用戶平面部分)多路信號分離器功能塊30就假設TBF內的所有RLC塊都屬于由RB_id標識的先前的無線電承載。
在EGPRS的實例中,無線電承載標識也能用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來定義,以及利用PFI指示(PI)比特可以指明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出現。
圖7A-7E描述了展示出PFI位置和PI比特字段的各種上行鏈路RLC數據塊格式。可以采用類似的、用于在下行鏈路中編碼RB_id的方案。在圖7C,7D和7E中,縮略語“MCS”代表調制和編碼方案。
由于有了用于每個無線電承載的RLC實體,故確認消息也要根據在’97GPRS中原始定義的那些來修改。與特殊確認相關聯(lián)的無線電承載可以利用在分組下行鏈路Ack/Nack消息和分組上行鏈路Ack/Nack消息中的擴展比特信息元素來定義。
圖6示出了一種說明如何利用無線電承載標識來進行快速分組信道資源請求的方法。在步驟A,以一個TBF發(fā)送第一個RLC塊。在這種情況下,RLC塊屬于無線電承載1。在后面的RLC塊(步驟B)中,無線電承載標識未被包括,直到來自別的無線電承載的RLC塊被要求發(fā)送為止(步驟C)。為了避免確認中的故障,網絡確認在無線電承載中的變化。在步驟D中,無線電承載2的服務質量參數被假定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因此一個分組上行鏈路指定消息向發(fā)送端證實該無線電承載已成功改變。如果一個新的信道分配未被要求,那么網絡改而確認來自新的無線電承載(無線電承載2)的第一個已接收RLC塊。在步驟E中,來自無線電承載2的RLC塊被發(fā)送,以及沒有要求包含RB_id。在步驟F中,無線電承載又被改變(到無線電承載1),而且這一次網絡通過立即確認來自于無線電承載1的第一個已接收RLC塊來證實該變化。
參考圖1,示出了適合于實踐本發(fā)明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5的實施方案的簡化框圖,其包括多個移動站100。在圖1中示出了兩個移動站(MS),其中一個被指定為MS#1以及另一個為MS#2。圖1同樣示出了一個示例性網絡運營者,其具有例如用于連接諸如公共分組數據網絡或PDN電信網絡的一個GPRS支持節(jié)點(GSN)30,至少一個基站控制器(BSC)40,以及多個按照預先確定的空中接口標準在前向或下行鏈路方向的物理和邏輯信道上發(fā)送到移動站100的基站收發(fā)信臺(BTS)50。一個從移動站100到網絡運營者的反向或上行鏈路通信路徑同樣存在,其傳送移動始發(fā)的接入請求和業(yè)務,包括按照在這里的示教的RLC數據塊。
在這些示教的一個優(yōu)選而非限制的實施方案中,空中接口標準可符合任何允許與移動終端100的進行分組數據傳輸發(fā)生的標準,諸如因特網70接入以及網頁下載。在本發(fā)明當前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空中接口標準是支持在這里公開的增強型GPRS能力的一個時分多址(TDMA)空中接口。
網絡運營者也可以包括一個為移動站100接收和前向傳送消息的消息業(yè)務中心(MSC)60,盡管可以使用任何能夠使用分組數據的無線消息傳送技術。其它消息傳送業(yè)務的類型可以包括補充數據業(yè)務以及當前正在發(fā)展且稱為多媒體消息傳送業(yè)務(MMS)的業(yè)務,其中圖像消息,視頻消息,音頻消息,文本消息,可執(zhí)行(消息)等,以及其組合,都能在網絡和移動站之間傳輸。
移動站100典型地包括微控制單元(MCU)120,其具有一個與顯示器140的輸入相耦合的輸出以及一個與鍵盤或小鍵盤160的輸出相耦合的輸入。移動站100可以認為是手持無線電話,諸如蜂窩電話或個人通信裝置。移動站100同樣能被包括在一個卡或模塊中,它在使用期間與別的裝置連接。例如,移動站10能被包含在一個PCMCIA或類似類型的卡或者模塊中,它在使用期間被安裝在便攜式數據處理器中,諸如膝上型或筆記本電腦,或者甚至是一臺用戶可穿戴的電腦。
假設MCU120包括或被耦合到某種類型的存儲器130。其包括一個用于存儲操作程序的只讀存儲器(ROM),以及一個用于臨時存儲被請求數據,暫存器,已接收的分組數據,要被發(fā)送的分組數據等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一個單獨的可移動的SIM(未示出)也能被提供,該SIM存儲例如優(yōu)選的公共陸地移動網絡(PLMN)列表和其它的與用戶相關的信息。為了本發(fā)明的目的,假定ROM存儲一個程序,使MCU120能按照這里的示教去執(zhí)行實現分組數據的傳輸和接收所要求的軟件例程、層以及協(xié)議,以及經過顯示器140和小鍵盤160給用戶提供一個合適的用戶接口(UI)。盡管沒有示出,但一般提供麥克風和揚聲器以使用戶能以傳統(tǒng)的方式實施話音呼叫。
移動站100同樣包括一個無線部分,它含有數字信號處理器(DSP)180,或等同的高速處理器,以及一個包括發(fā)射機200和接收機220的無線收發(fā)信機,它們都與天線240相耦合以便與網絡運營者通信。根據在這里的示教,分組數據通過天線240發(fā)送和接收。
基于上面的描述,能夠理解發(fā)明人提供了一種在GPRS無線電接口中,利用無線電承載標識(RB-id)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TBF上的方法和裝置。公開的方法和裝置同樣給出了使快速信道分配請求能夠發(fā)生的益處。
在這里的示教的引導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導出對這些技術的各種修改。例如,期望在多RLC塊中包括RB-id,直到接收端要么確認要么發(fā)送一個信道分配為止。當改變無線電承載時,該技術能被實施以改善整體的可靠性。
因此,盡管本發(fā)明已相對其優(yōu)選實施方案被具體地示出和描述,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可以對其中形式和細節(jié)進行改變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TBF)上的方法,包括步驟對于第一無線電承載,在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以及一旦發(fā)生從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相同TBF的至少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
2.如權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將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以及因此是服務質量參數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初始步驟。
3.如權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另外一個步驟響應于接收到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那么接收機將發(fā)送一個信道指定消息到發(fā)射機。
4.如權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另外一個步驟響應于接收到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未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那么接收機將發(fā)送對來自第二無線電承載的第一已接收RLC塊的接收確認。
5.如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無線電承載標識被包含在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中,以及通過使用PFI指示(PI)比特用信號通知PFI比特中的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存在。
6.如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信道指定消息包括分組上行鏈路指定消息。
7.用于發(fā)送分組數據的裝置,包括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TBF)上的多路復用器,以及進一步包括,對于第一無線電承載,在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分組數據接收機的單元,該單元響應從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發(fā)生的改變,而在相同TBF的至少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
8.如權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以及因此是服務質量參數被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
9.如權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機包括一個響應所述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接收而去復用來自TBF的RLC塊的多路信號分離器,以及進一步包括一個單元,該單元響應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接收,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則給發(fā)射機發(fā)送一個信道指定消息。
10.如權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機包括一個響應所述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接收而去復用來自TBF的RLC塊的多路信號分離器,以及進一步包括一個單元,該單元響應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的接收,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未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則將對來自第二無線電承載的第一已接收RLC塊的接收確認發(fā)送到發(fā)射機。
11.如權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無線電承載標識被包含在RLC數據塊的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中,以及其中通過使用PFI指示(PI)比特用信號通知在PFI比特中的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存在。
12.如權利要求9的裝置,其中信道指定消息包括一個分組上行鏈路指定消息。
13.一種在無線鏈路上發(fā)送分組數據的方法,包括通過執(zhí)行以下步驟而順序地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TBF)上對于第一無線電承載,在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一旦發(fā)生從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該相同TBF的至少一個隨后的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該接收機;以及在接收機端,通過首先檢測在已接收RLC塊中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存在,而從該一個臨時塊流(TBF)順序地去復用該多個無線電承載。
14.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包括將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以及因此是服務質量參數,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初始步驟。
15.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包括另外一個步驟響應于接收到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那么從該接收機發(fā)送信道指定消息到發(fā)射機。
16.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步驟響應于接收到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該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未要求新的信道分配,那么從該接收機發(fā)送一個對來自第二無線電承載的第一已接收RLC塊的接收確認。
17.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無線電承載標識被包含在分組流標識符(PFI)比特中,以及其中通過使用PFI指示(PI)比特指明PFI比特中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存在。
18.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在媒體接入控制(MAC)層中出現多路復用的步驟。
19.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步驟一旦發(fā)生從第二無線電承載到第一或別的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該相同TBF的至少另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或該別的無線電承載的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該接收機。
20.如權利要求19的方法,進一步包括通過從接收機發(fā)送確認消息到發(fā)射機,而確認該至少另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的接收的步驟。
21.一種在無線電信道上發(fā)送分組數據的方法,包括步驟建立移動站和網絡運營者之間的臨時塊流(TBF);以及,對于移動站的第一無線電承載,在已建立的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網絡運營者的接收機。
22.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步驟一旦發(fā)生從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該相同TBF的隨后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該接收機。
全文摘要
描述了一種在無線鏈路上發(fā)送分組數據的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步驟通過對第一無線電承載執(zhí)行在臨時塊流(TBF)的至少一個第一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一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的步驟,而順序地將多個無線電承載復用到一個臨時塊流(TBF)上;一旦發(fā)生從該第一無線電承載到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改變,就在該相同TBF的至少一個隨后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塊中將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發(fā)送到接收機;以及,在接收機端,通過首先檢測在已接收RLC塊中無線電承載標識的出現,而從這一個臨時塊流(TBF)中順序地去復用該多個無線電承載。該方法的初始步驟將網絡業(yè)務接入點標識符(NSAPI)以及因此是服務質量參數映射到無線電承載標識。另外一個步驟是響應正接收第二無線電承載標識以及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則從接收機發(fā)送一個信道指定消息(例如分組上行鏈路指定消息)到發(fā)射機。作為選擇,如果第二無線電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未要求一個新的信道分配,那么來自第二無線電承載的第一已接收RLC塊的接收確認將被發(fā)送到該發(fā)射機。
文檔編號H04W36/06GK1429459SQ01809537
公開日2003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R·林圖拉姆皮 申請人:諾基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