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烹飪器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線圈盤及電磁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電磁烹飪器具,諸如電磁爐、電飯煲和壓力鍋等,通常是依靠安裝于線圈盤上的線圈繞組產(chǎn)生變化的磁場,從而使鍋底產(chǎn)生渦流而發(fā)熱,達到烹飪食物的目的。
在電磁烹飪器具中,繞組線圈設置于線圈盤上。在繞設繞組線圈時,多個繞組線圈由同一根漆包線依次盤繞形成。
然而,在繞完前一組繞組線圈后到繞設下一個繞組線圈時,漆包線不易固定,容易從前一組繞組線圈上松散而脫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線圈盤,旨在避免繞設繞組線圈時脫線的情況發(fā)生,以提高裝配效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線圈盤包括線圈盤座和多個繞組線圈,所述多個繞組線圈安裝于所述線圈盤座,所述多個繞組線圈均具有進線端和出線端,所述多個繞組線圈通過所述進線端與所述出線端二次連接而串聯(lián)。
優(yōu)選的,所述多個繞組線圈沿所述線圈盤座的周向間隔排布。
優(yōu)選的,所述多個繞組線圈在所述線圈盤座的周向上依次串聯(lián)。
優(yōu)選的,所述出線端與所述進線端焊接或者通過鉚接件鉚接而使所述多個繞組線圈相串聯(lián)。
優(yōu)選的,所述鉚接件包括套接所述出線端和所述進線端的鉚接環(huán),以及包覆所述鉚接環(huán)的絕緣套。
優(yōu)選的,所述線圈盤座上設置有用以供所述進線端與所述出線端二次連接而讓位的凹槽。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將所述線圈盤座的底面貫通。
優(yōu)選的,所述線圈盤座上凹設有多個供所述繞組線圈安裝的繞線槽,所述凹槽將相鄰的兩所述繞線槽連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磁烹飪器具,包括線圈盤,所述線圈盤包括線圈盤座和多個繞組線圈,所述多個繞組線圈安裝于所述線圈盤座,每個所述繞組線圈均具有進線端和出線端,所述多個繞組線圈通過所述進線端與所述出線端二次連接而串聯(lián)。
優(yōu)選的,所述電磁烹飪器具為電磁爐、電飯煲或壓力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所述多個繞組線圈通過進線端與出線端二次連接而串聯(lián),避免了在繞完前一組繞組線圈后到繞設下一個繞組線圈時,漆包線從前一組繞組線圈松散而脫出的情況發(fā)生,從而可以提高裝配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線圈盤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單個線圈繞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線圈繞組串聯(lián)后的結構示意圖(背面圖);
圖4為本圖3中A處放大圖;
圖5為圖1中線圈繞組串聯(lián)后的結構示意圖(正面圖);
圖6為圖5中B處放大圖;
圖7為圖1中線圈盤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線圈盤、設置有該線圈盤的電磁烹飪器具。該烹飪器具可以是電磁爐、電飯煲或壓力鍋。為了方便表述,下述內(nèi)容中將具體以電磁爐為例進行闡述。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線圈盤10包括線圈盤座11和多個繞組線圈12,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安裝于所述線圈盤座11,每個所述繞組線圈12均具有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通過所述進線端121與所述出線端122二次連接而串聯(lián)。
具體而言,線圈盤座11上設置有多個繞組線圈12,例如3個、5個、8個、10個或更多;多個繞組線圈12在線圈盤10上的排布方式可以是有規(guī)律的排布,也可以是無規(guī)律的散亂排布。線圈盤座11上可以設置多個供繞組線圈12安裝的繞線槽110,該繞線槽110可以是密繞槽也可以是疏繞槽(參照圖7,圖7中的繞線槽110為疏繞槽)。當然,線圈盤座11上也可以不設置繞線槽110,例如在線圈盤座11上設置固定繞組線圈12的固定結構。
在繞設繞組線圈12時,先分別在線圈盤座11上單獨繞設多個繞組線圈12,從而,每個繞組線圈12均具有一個進線端121和一個出線端122。待所有繞組線圈12繞設完畢后,將其中一繞組線圈12的出線端122與下一繞組線圈12的進線端121二次連接,并依照這種方式將多個繞組線圈12串聯(lián)起來。在此,二次連接是區(qū)別于一體成型的連接方式,也就是將繞出線端122與進線端121通過焊接、鉚接、捆綁式連接或卡接的方式,使出線端122與進線端121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通過進線端121與出線端122二次連接而串聯(lián),避免了在繞完前一組繞組線圈12后到繞設下一個繞組線圈12時,漆包線從前一組繞組線圈12松散而脫出的情況發(fā)生,從而提高裝配效率。
繼續(xù)參照圖1和圖3,在上一實施例的基礎上,為了使上述線圈盤10的加熱效果更均勻,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沿所述線圈盤座11的周向間隔排布。在此,繞組線圈12在周向上依次編號為①、②、③、④、⑤、⑥,多個繞組線圈12的串聯(lián)方式可以是沿線圈盤座11的周向依次串聯(lián),也就是串聯(lián)順序為①、②、③、④、⑤、⑥;也可以是間隔式串聯(lián),也就是串聯(lián)順序為①、③、②、④、⑥、⑤,還可以是其它錯亂式排布。但是為了簡化多個繞組線圈12的串聯(lián)方式,優(yōu)選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在所述線圈盤座11的周向上依次串聯(lián)。
圖3和圖4,上述多個繞組線圈12的二次連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式連接,還可以是固定式連接。對于固定式連接,進線端121與出線端122電連接穩(wěn)定,不易出現(xiàn)斷路的情況,但是工作人員需要針對的焊接工作較多,工作量相對較大。對于可拆式連接,安裝簡潔,后期維護也方便。
鑒于上述情況,在所有繞組線圈12繞設完畢后,上述二次連接的出線端122與進線端12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焊接時,由于高溫,漆包線表面的絕緣層融化,從而可使出線端122與進線端121電連接的穩(wěn)定強。
多個繞組線圈12串聯(lián)后,還需要經(jīng)過加電測試,以驗證多個繞組線圈12是否能導通。在驗證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斷路的情況,所以需要逐個對繞組線圈12進線排查,找到斷路的繞組線圈12后就需要維修(將有問題的繞組線圈12更換或重新二次連接)。在此,為了便于工作人員對故障的排查,二次連接的出線端122與進線端121還可以通過鉚接件13鉚接而使所述多個繞組線圈12相串聯(lián)。當多個繞組線圈12安裝到位后,去除漆包線表面的絕緣層,然后通過鉚接件13將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固定。當用戶對故障排查時,可隨時將鉚接件13拆除,以更換繞組線圈12或重新連接。
參照圖4、圖5和圖6,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鉚接件13包括套接所述出線端122和所述進線端121的鉚接環(huán)131,以及包覆所述鉚接環(huán)131的絕緣套132。鉚接環(huán)131一般是金屬件,鉚接環(huán)131將出線端122和進線端121鉚接后,如果進線端121或出線端122的引線較長,那么鉚接環(huán)131自身可能與靠近鉚接環(huán)131的繞組線圈12電連接,從而導致局部短路,影響加熱效果。所以,在此為了避免該情況的發(fā)生,所述鉚接件13上設置有絕緣套132,該結緣套132的材料可以是橡膠,硅膠或其他絕緣塑料。
參照圖3、圖4和圖7,繞組線圈12的進線端121引線與出線端122引線可以置放于線盤(繞組線圈的主體部分)的上表面,也可以置放于線盤的下表面。在此,一方面為了保持繞組線圈12安裝的整潔性,另一方面為了避免進線端121與出線端122對線盤上表面的其他結構(例如電磁爐的面板)造成干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線圈盤座11上設置有用以供所述進線端121與所述出線端122二次連接而讓位的凹槽111。在繞組線圈12安裝到位后,可以將出線端122和進線端121均置放于該凹槽111中,從而使繞組線圈12的放置更平穩(wěn);另外也便于工作人員對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進行二次連接。
參照圖3、圖4和圖7,上一實施例中,凹槽111可以是盲槽,也可以是將所述線圈盤座11的底面貫通??紤]到當繞組線圈12之間的距離較小時,不便于工作人員對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的二次連接。所以在此,優(yōu)選凹槽111將線圈案座的底面貫通,如此,可以將出線端122引線和進線端121引線均布置于線盤的下表面,然后將引線端和出線端122均置放于該凹槽111中,工作人員可以線盤下方對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進線二次連接。
參照圖3、圖4和圖7,上述內(nèi)容述及了線圈盤座11上可以設置繞線槽110,也可以不設置繞線槽110的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繞組線圈12的布設,所述線圈盤座11上凹設有多個供所述繞組線圈12安裝的繞線槽110,所述凹槽111將相鄰的兩所述繞線槽110連通。當繞組線圈12設置于繞線槽110時,每個繞組線圈12的進線端121和出線端122均可置放于對應的凹槽111中,無論是焊接還是鉚接,該凹槽111可以為進線端121與出線端122的二次連接提供足夠的空間,從而便于工作人員的操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