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線充電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申請涉及電子產(chǎn)品充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線充電底座。
【背景技術】
[0002]無線充電技術,又稱作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源于無線電力輸送技術,是利用近場感應,即電感耦合,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設備,該設備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并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使用。由于充電器與用電設備之間以電感耦合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設備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同時,在相同的充電標準下,多部電子設備可以共同使用同一個無線充電器,避免了有線充電時數(shù)據(jù)線接口不兼容的問題。
[0003]現(xiàn)有的無線充電底座多為平板狀,充電時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然后將電子設備置于充電底座上,這種無線充電底座表面容易積累灰塵,導致充電效率降低,同時,充電時不能調整屏幕角度因而造成使用不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申請?zhí)峁┮环N能在充電時調整充電面板角度的無線充電底座。
[000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申請的無線充電底座,包括本體、充電面板、線纜、充電接口及調節(jié)機構,充電面板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上,充電面板內設有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充電面板通過線纜電連接至充電接口。
[0006]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上設置有容納充電面板的凹區(qū)。
[0007]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包括限制待充電設備位置的放置槽。
[0008]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充電面板還包括磁性元件。
[0009]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機構包括轉軸,轉軸安裝于本體,充電面板的底部固定于轉軸。
[0010]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以及設置于充電面板底部的第二齒輪。
[0011]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背面設置有內凹的繞線區(qū),繞線區(qū)內設置有繞線柱。
[0012]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繞線柱頂部包括限位片。
[0013]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背面還設有放置充電接口的容置區(qū),容置區(qū)與繞線區(qū)聯(lián)通。
[0014]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本體還包括出線槽,出線槽設置于容置區(qū)與本體邊緣之間。
[0015]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無線充電底座包括本體、充電面板,充電面板內設有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充電面板通過線纜電連接至充電接口,充電面板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上。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以調整充電面板和本體之間的夾角,進而可以在無線充電時調整電子設備的屏幕角度,方便了用戶使用;同時,充電面板傾斜時,可以減少多塵環(huán)境中充電面板表面灰塵的積累。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無線充電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無線充電底座的主視圖;
[0020]圖4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無線充電底座的后視圖;
[0021]圖5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繞線柱處的縱切面圖;
[0022]圖6為本申請一種實施例中無線充電底座使用狀態(tài)下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請參考圖1-圖6,本申請的無線充電底座,包括本體130、充電面板110、線纜112、充電接口 114及調節(jié)機構,充電面板110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130上,充電面板110內設有用于完成無線充電的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充電面板110通過線纜112電連接至充電接口 114。
[0025]本申請中,充電面板110通過其內部的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為電子設備充電,其可以為圓形、橢圓形、矩形等常見形狀;充電接口 114可以為常用的USB接口、DC接口等,充電時將充電接口 114連接到適配器插頭上,然后將待充電電子設備置于本體130上即可。本申請的無線充電底座,充電面板110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130上。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以調整充電面板110和本體130間的夾角,進而可以在無線充電時調整電子設備的屏幕角度,方便了用戶使用;同時,充電面板110傾斜時,可以減少多塵環(huán)境中充電面板110表面灰塵的積累。
[0026]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130上設置有容納充電面板110的凹區(qū)131,凹區(qū)131的深度與充電面板110的厚度相同。這樣,當調節(jié)平放充電面板110時,充電面板110可完全位于凹區(qū)131內,減小了無線充電底座的體積,同時由于形狀規(guī)則,便于攜帶。
[0027]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130還包括限制待充電設備位置的放置槽131。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時,產(chǎn)品的背面斜靠在充電面板110的表面,產(chǎn)品的一邊放入放置槽131內,使得產(chǎn)品放置時更穩(wěn)定,不容易發(fā)生位置移動。
[0028]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充電面板110包括磁性兀件116。充電面板11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磁性元件116,通過磁性元件116與待充電電子產(chǎn)品的磁吸作用,進一步固定電子產(chǎn)品O
[0029]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機構包括轉軸,轉軸安裝于本體130,充電面板110底部固定于轉軸。為了使得充電面板110能固定于不同的角度,轉軸和本體130之間可以通過過盈配合安裝。
[0030]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122以及設置于充電面板110底部的第二齒輪,通過第一齒輪122和第二齒輪的配合,完成對充電面板110傾斜角度的調整。
[0031]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機構還可以包括旋鈕124,旋鈕124設置在轉軸的一端,方便用戶調整充電面板110的角度。
[0032]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130背面設置有內凹的繞線區(qū)133,繞線區(qū)133內設置有繞線柱134。線纜112穿過本體130進入背面的繞線區(qū)133,纏繞在繞線柱134上。作為一種實施方式,繞線區(qū)133為圓形或矩形區(qū)域,繞線柱134優(yōu)選設置在繞線區(qū)133的中間位置。
[0033]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繞線柱134頂部包括限位片135。通常,線纜的長度都比較長,為了防止線纜112纏繞在繞線柱134后發(fā)生散亂,可在繞線柱134頂部設置面積比繞線柱134橫截面積大的限位片135。
[003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背面還設有放置充電接口 114的容置區(qū)136,容置區(qū)136與繞線區(qū)133聯(lián)通。在不使用無線充電底座時,可以將充電接口 114放入容置區(qū)136內,此時,整個無線充電底座正面放置在平面上時,外觀整齊規(guī)則,占用空間小。
[003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本體還包括出線槽137,出線槽137設置于容置區(qū)136與本體130邊緣之間。請參考圖6,當使用無線充電底座為電子產(chǎn)品充電時,將充電接口 114伸出本體130外,與電源適配器相連,將無線充電底座正放于桌面上,調整充電面板110的角度,將電子產(chǎn)品背靠充電面板110,即可以對電子產(chǎn)品進行充電操作。
[0036]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申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申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
【主權項】
1.一種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充電面板、線纜、充電接口及調節(jié)機構,所述充電面板通過所述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本體上,所述充電面板內設有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所述充電面板通過所述線纜電連接至所述充電接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容納所述充電面板的凹區(qū)。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限制待充電設備位置的放置槽。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面板還包括磁性元件。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包括轉軸,所述轉軸安裝于所述本體,所述充電面板底部固定于所述轉軸。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于轉軸上的第一齒輪以及設置于所述充電面板底部的第二齒輪。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背面設置有內凹的繞線區(qū),所述繞線區(qū)內設置有繞線柱。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柱頂部包括限位片。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背面還設有放置所述充電接口的容置區(qū),所述容置區(qū)與所述繞線區(qū)聯(lián)通。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充電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還包括出線槽,所述出線槽設置于所述容置區(qū)與所述本體邊緣之間。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無線充電底座,包括本體、充電面板、線纜、充電接口及調節(jié)機構,充電面板通過調節(jié)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上,充電面板內設有充電電路及無線充電線圈,充電面板通過線纜電連接至充電接口。本申請的無線充電底座,可用于為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充電時可通過調節(jié)機構調整充電面板和本體之間的夾角,進而調整電子設備的屏幕角度,方便了用戶使用;同時,充電面板傾斜時,可以減少多塵環(huán)境中充電面板表面灰塵的積累。
【IPC分類】H02J17/00, H02J7/02
【公開號】CN20469677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27108
【發(fā)明人】趙武
【申請人】四川品勝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