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增扭增力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磁能增扭增力裝置由增力永磁塊和固定盤所組成,四根等距的滑動軸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母分別與前、后固定座的四角部連成一體,傳動軸部分別通過軸承與前、后固定座的中部軸接,位于前、后固定座之間的傳動軸上呈間隔距離固定有數(shù)個動盤,數(shù)個固定盤的外周壁與對應的數(shù)個固定盤座連成一體,每個固定盤座的四個角部設有滑動軸孔,數(shù)個固定盤座呈間隔距離通過連接軸套連成一體且滑配在四根滑動軸上,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的外側面上設有離合磁盤裝置或增力調整裝置。本發(fā)明能利用兩塊磁體之間的斥力作為對傳動軸的輔助動力,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能離合及調整增力和節(jié)約能源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磁能増扭増力裝置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磁能增扭增力裝置。
【背景技術】
[0003]目前,生產制造的釹鐵硼永久磁鐵已具有很強的磁力,磁力是磁鐵塊本身固有的物理特性,它在很長時間不會自然消退,退磁后的磁鐵塊亦可充磁,重新使用。通常磁鐵塊呈圓柱體形,磁力線是從上端的N極向四面放射向下回環(huán)到下部S極,這些磁力線不會相交也不會中斷,是一種閉合的曲線。
[0004]有人試圖封閉其中一極,那另一極磁力也會減弱和失去磁力,所以磁場的N、S兩極是共存不可分割。這樣在同一有限空間里同時存在N、S兩極,對兩塊磁體之間是斥力和吸力同時存在,明確地說是在同一空間存在著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對力。有很多科技工作者想用這磁力來設計做功機械設備,但成功少。其原因是不能使磁力相對集中,亦不能采用簡單的結構設計。
【發(fā)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磁能增扭增力裝置,能利用兩塊磁體之間的斥力作為對傳動軸的輔助動力,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能離合及調整增力和節(jié)約能源的優(yōu)點。
[0006]為此,本發(fā)明由增力永磁塊和固定盤所組成:
四根等距的滑動軸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母分別與前、后固定座的四角部連成一體,對應前、后固定座的傳動軸部分別通過軸承與前、后固定座的中部軸接,位于前、后固定座之間的傳動軸上呈間隔距離固定有數(shù)個動盤,數(shù)個固定盤的外周壁與對應的數(shù)個固定盤座連成一體,每個固定盤座的四個角部設有滑動軸孔,數(shù)個固定盤座呈間隔距離通過連接軸套連成一體且滑配在四根滑動軸上,位于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外的傳動軸與發(fā)電機的軸連接,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上設有離合磁盤裝置或增力調整裝置;其中:
增力永磁塊,由大增力永磁塊和小增力永磁塊所構成,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為N極呈斜面的方形體,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的體積比為3:1,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夾角為38°?45°,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夾角為38°?45°,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數(shù)個增力貫通孔,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后側S極面內側的磁塊體中部設有I個增力貫通孔,增力貫通孔內填充有非磁性材料。
[0007]固定盤,固定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固定盤為圓環(huán)形盤,固定盤中部設有置動盤孔,置動盤孔周邊的固定盤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6個大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固定在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前部,位于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內的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后部及相鄰面前部上設有隔磁板,大增力永磁塊和隔磁板通過連接卡固定在對應部的固定盤上。
[0008]動盤,動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動盤為圓形盤,動盤中部設有傳動軸固定孔,各動盤通過傳動軸固定孔呈間隔距離固定在傳動軸上,動盤能位于固定盤中部的置動盤孔內,動盤的外周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4個小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固定在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后部。
[0009]離合磁盤裝置,用于帶動固定盤座從而帶動各固定盤座內的各固定盤同時與對應的各動盤相錯開或使各置動盤孔同時套設在對應的各動盤外周上,由連接耳板、連桿、支桿和操作桿所組成,連接耳板固定在端面的固定盤座上,支桿的一端與對應部的前或后固定座連接,支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通過軸栓軸接,連桿的一端穿過對應前或后固定座部上的通槽與連接耳板軸接,連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軸接。
[0010]增力調整裝置,用于調整增扭增力且同時具有離合磁盤裝置的作用,由電動伸縮缸和伸縮桿所組成,電動伸縮缸固定在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的外側面上,伸縮桿的前端通過軸栓與固定在端面固定盤座上的連接耳板軸接。
[0011]所述的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的增力貫通孔的數(shù)量分別為4個。所述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所述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所述的置動盤孔的內周壁與動盤的外周壁的間距為2?8mmο所述的固定盤座和固定盤與動盤數(shù)量相同,相鄰的固定盤與動盤的間距相同,固定盤與動盤的厚度相同,連接軸套的長度大于動盤的厚度。所述的固定盤上的大增力永磁塊與動盤上相鄰面的小增力永磁塊的磁極相同設置。所述的增力貫通孔內填充的非磁性材料為鉛棒、或鋁棒、或銅棒。所述的隔磁板為鋁板、或銅板。所述的連接板為銅板,連接卡為銅卡或招合金卡,傳動軸為銅軸或招合金軸。
[0012]上述結構設計達到了本發(fā)明的目的。
[0013]本發(fā)明能利用兩塊磁體之間的斥力作為對傳動軸的輔助動力,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能離合及調整增力和節(jié)約能源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fā)明的大增力永磁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的小增力永磁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發(fā)明的固定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發(fā)明的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本發(fā)明的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圖5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7是本發(fā)明的停止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0021 ]圖8是本發(fā)明的增力調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案
[0022]如圖1至圖8所示,一種磁能增扭增力裝置,由增力永磁塊和固定盤所組成。
[0023]四根等距的滑動軸16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母15分別與前固定座28和后固定座26的四角部連成一體。對應前、后固定座的傳動軸部分別通過軸承25、29與前、后固定座的中部軸接,從而使傳動軸17能在前、后固定座的中部轉動。
[0024]位于前、后固定座之間的傳動軸上呈間隔距離固定有數(shù)個動盤11。數(shù)個固定盤8的外周壁與對應的數(shù)個固定盤座18連成一體。每個固定盤座的四個角部設有滑動軸孔31。數(shù)個固定盤座呈間隔距離通過連接軸套24連成一體且滑配在四根滑動軸上,即相鄰的連接軸套之間卡設一固定盤座,兩端的定盤座由緊固螺母套27與連接軸套固定,從而使數(shù)個固定盤座連接成呈間隔距離分布的一體結構,可在四根滑動軸上同時運動。
[0025]位于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外的傳動軸與發(fā)電機14的軸連接,用磁扭力輔助帶動傳動軸轉動使發(fā)電機軸轉動發(fā)電。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上設有離合磁盤裝置或增力調整裝置。其中:
增力永磁塊,由大增力永磁塊2和小增力永磁塊6所構成。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為N極呈斜面的方形體。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的體積比為3:1。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3夾角為38°?45°。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7夾角為38°?45°。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數(shù)個增力貫通孔4,增力貫通孔內填充有非磁性材料。所述的增力貫通孔內填充的非磁性材料為鉛棒、或鋁棒、或銅棒。增力貫通孔的作用是使N極斜面的磁力相對向N極斜面的尖部集中,以集中大、小增力永磁塊的同極相斥力。同時,大增力永磁塊或小增力永磁塊為N極呈斜面也利于磁塊的N極磁場沿磁極斜面向尖部集中,并在N極磁場斜面形成磁場遞度,也利于克服磁極間相互運動的阻力。
[0026]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后側S極面1、5內側的磁塊體中部設有I個增力貫通孔,該孔除具備上述作用外,還具有固定大、小增力永磁塊的功能。
[0027]固定盤8,固定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固定盤為圓環(huán)形盤,固定盤中部設有置動盤孔10。置動盤孔周邊的固定盤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9。6個大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33固定在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前部。位于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內的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后部及相鄰面前部上設有隔磁板30,隔磁板的作用是使大增力永磁塊N極斜面的磁力相對向N極斜面的尖部集中。大增力永磁塊和隔磁板通過連接卡32固定在對應部的固定盤上。所述的隔磁板為鋁板、或銅板。所述的連接板為銅板,連接卡為銅卡或招合金卡,傳動軸為銅軸或招合金軸。
[0028]動盤11,動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動盤為圓形盤,動盤中部設有傳動軸固定孔13。各動盤通過傳動軸固定孔呈間隔距離固定在傳動軸17上。動盤能位于固定盤中部的置動盤孔內,或在離合磁盤裝置及增力調整裝置的作用下位于置動盤孔外。
[0029]動盤的外周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12。4個小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固定在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后部。
[0030]顯然,在動盤位于固定盤中部的置動盤孔時,只有固定盤和動盤上相對的一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與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處于相斥作功于傳動軸狀態(tài),為保持傳動軸的轉動力,相鄰動盤上的小增力永磁塊應保持不在同一直線上。
[0031]離合磁盤裝置,用于帶動固定盤座從而帶動各固定盤座內的各固定盤同時與對應的各動盤相錯開或使各置動盤孔同時套設在對應的各動盤外周上。由連接耳板19、連桿20、支桿21和操作桿22所組成。連接耳板固定在端面的固定盤座上。支桿的一端與對應部的前或后固定座連接,支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通過軸栓23軸接。連桿的一端穿過對應前或后固定座部上的通槽與連接耳板軸接,連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軸接。
[0032]增力調整裝置,用于調整增扭增力且同時具有離合磁盤裝置的作用。由電動伸縮缸35和伸縮桿34所組成。電動伸縮缸固定在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的外側面上,伸縮桿的前端通過軸栓與固定在端面固定盤座上的連接耳板軸接。
[0033]所述的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的增力貫通孔的數(shù)量分別為4個。所述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所述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所述的置動盤孔的內周壁與動盤的外周壁的間距為2?8mmο所述的固定盤座和固定盤與動盤數(shù)量相同,相鄰的固定盤與動盤的間距相同,固定盤與動盤的厚度相同,連接軸套的長度大于動盤的厚度。所述的固定盤上的大增力永磁塊與動盤上相鄰面的小增力永磁塊的磁極相同設置。
[0034]如圖5和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此時,各動盤位于對應的固定盤中部的置動盤孔中,每個固定盤和動盤上相對的一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與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處于相斥狀態(tài),兩者產生斥力矩,作功于傳動軸。這樣,7個固定盤和動盤上共有14個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與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處于相斥狀態(tài),作功于與各小增力永磁塊中部固定的傳動軸使其轉動,依次遞進,帶動傳動軸旋轉且亦使發(fā)電機軸轉動發(fā)電,轉動的動盤亦使各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磁力線不斷循環(huán)與各固定座連成一體的各固定盤上的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磁力線處于相斥狀態(tài),從而使傳動軸不斷增扭增力旋轉作功。
[0035]如圖7所示,需止動時(如停車、停止發(fā)電時),則用手拉動離合磁盤裝置的操作桿,帶動連桿及連接耳板使固定盤座整體在四根滑動軸上同時向外移動,亦帶動使各固定盤座上的各固定盤與對應的各動盤錯開,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與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不在同一平面上,兩者不產生斥力矩。傳動軸停止工作。反之,則傳動軸處于工作狀態(tài)。
[0036]如圖8所示,可以通過增力調整裝置,調整固定盤與動盤在同一平面上的數(shù)量,以控制兩者產生斥力矩的大小,達到調整傳動軸輸出力的大小的目的。電動伸縮缸通過伸縮桿使固定盤座整體在四根滑動軸上同時移動,圖8所示為4個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與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處于相斥狀態(tài),作功于與各小增力永磁塊中部固定的傳動軸轉動。
[0037]總之,本發(fā)明能利用兩塊磁體之間的斥力作為對傳動軸的輔助動力,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能離合及調整增力和節(jié)約能源的優(yōu)點。
【主權項】
1.一種磁能增扭增力裝置,由增力永磁塊和固定盤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四根等距的滑動軸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母分別與前、后固定座的四角部連成一體,對應前、后固定座的傳動軸部分別通過軸承與前、后固定座的中部軸接,位于前、后固定座之間的傳動軸上呈間隔距離固定有數(shù)個動盤,數(shù)個固定盤的外周壁與對應的數(shù)個固定盤座連成一體,每個固定盤座的四個角部設有滑動軸孔,數(shù)個固定盤座呈間隔距離通過連接軸套連成一體且滑配在四根滑動軸上,位于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外的傳動軸與發(fā)電機的軸連接,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的外側面上設有離合磁盤裝置或增力調整裝置;其中: 增力永磁塊,由大增力永磁塊和小增力永磁塊所構成,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為N極呈斜面的方形體,大增力永磁塊與小增力永磁塊的體積比為3:1,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夾角為38°?45°,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夾角為38°?45°,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數(shù)個增力貫通孔,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后側S極面內側的磁塊體中部設有I個增力貫通孔,增力貫通孔內填充有非磁性材料; 固定盤,固定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固定盤為圓環(huán)形盤,固定盤中部設有置動盤孔,置動盤孔周邊的固定盤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6個大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固定在6個斜向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大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前部,位于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內的各大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后部及相鄰面前部上設有隔磁板,大增力永磁塊和隔磁板通過連接卡固定在對應部的固定盤上; 動盤,動盤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動盤為圓形盤,動盤中部設有傳動軸固定孔,各動盤通過傳動軸固定孔呈間隔距離固定在傳動軸上,動盤能位于固定盤中部的置動盤孔內,動盤的外周壁上呈間隔距離設有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4個小增力永磁塊的S極面分別通過連接板固定在4個斜向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內端,小增力永磁塊的N極斜面尖部位于置小增力永磁塊槽的開口端后部; 離合磁盤裝置,用于帶動固定盤座從而帶動各固定盤座內的各固定盤同時與對應的各動盤相錯開或使各置動盤孔同時套設在對應的各動盤外周上,由連接耳板、連桿、支桿和操作桿所組成,連接耳板固定在端面的固定盤座上,支桿的一端與對應部的前或后固定座連接,支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通過軸栓軸接,連桿的一端穿過對應前或后固定座部上的通槽與連接耳板軸接,連桿的另一端與操作桿的前部軸接; 增力調整裝置,用于調整增扭增力且同時具有離合磁盤裝置的作用,由電動伸縮缸和伸縮桿所組成,電動伸縮缸固定在前固定座或后固定座的外側面上,伸縮桿的前端通過軸栓與固定在端面固定盤座上的連接耳板軸接。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大、小增力永磁塊的上端面與N極斜面的上部橫向并排設有的增力貫通孔的數(shù)量分別為4個。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大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小增力永磁塊槽軸線的銳角為40°?42°。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動盤孔的內周壁與動盤的外周壁的間距為2?8mm。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盤座和固定盤與動盤數(shù)量相同,相鄰的固定盤與動盤的間距相同,固定盤與動盤的厚度相同,連接軸套的長度大于動盤的厚度。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盤上的大增力永磁塊與動盤上相鄰面的小增力永磁塊的磁極相同設置。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力貫通孔內填充的非磁性材料為鉛棒、或鋁棒、或銅棒。9.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磁板為鋁板、或銅板。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增扭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板為銅板,連接卡為銅卡或招合金卡,傳動軸為銅軸或招合金軸。
【文檔編號】H02K49/10GK105827097SQ201610380966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日
【發(fā)明人】劉樹海, 劉光起, 劉煜, 李鳳霞
【申請人】濰坊新馳汽車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