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動推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式直線推桿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對家具用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重點在造型以及功能要求方面。
需進一步解釋,對于現(xiàn)有的家具產品而言,其一般采用固定式結構設計,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其不能夠根據(jù)使用者的需要而進行調節(jié)。為滿足人們對多功能家具的要求,現(xiàn)在很多家具都通過電動推桿來實現(xiàn)造型變化,以滿足多功能使用的需求。
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形式各樣的電動推桿產品;然而,對于現(xiàn)有的電動推桿產品而言,其普遍存在設計不合理、定位準確性較差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式直線推桿結構,該新式直線推桿結構設計新穎、結構緊湊、定位準確性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新式直線推桿結構,包括有推桿安裝座,推桿安裝座包括有呈長方體形狀的鋁型材主體,鋁型材主體的內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貫穿的主體容置腔,鋁型材主體的上表面開設有朝上開口且與主體容置腔連通的主體通槽,主體通槽前后完全貫穿;鋁型材主體的前端側裝設有主體前端固定座,主體前端固定座通過鎖緊螺絲螺裝于鋁型材主體的前端面,鋁型材主體的后端側裝設有主體后端固定座;
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內嵌裝有沿著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驅動絲桿,主體前端固定座對應驅動絲桿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前端通孔,主體后端固定座對應驅動絲桿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后端通孔,驅動絲桿的前端部通過軸承固定于主體前端固定座的前端通孔內,驅動絲桿的后端部通過軸承固定于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通孔內;
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側裝設有驅動馬達,驅動馬達通過鎖緊螺絲螺裝于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面,驅動馬達的動力輸出軸伸入至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通孔內,驅動馬達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驅動絲桿的后端部連接;
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內于主體前端固定座與主體后端固定座之間嵌裝有呈矩形狀的絲桿螺母,絲桿螺母套裝于驅動絲桿外圍且絲桿螺母與驅動絲桿相配合,絲桿螺母的上端面設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推桿驅動塊,推桿驅動塊從下往上穿過鋁型材主體的主體通槽并延伸至鋁型材主體的上端側;
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的內壁于絲桿螺母的旁側裝設有行程開關。
其中,所述主體容置腔內還嵌裝有沿著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位于所述驅動絲桿旁側的導柱,所述主體前端固定座的后端面對應導柱開設有朝后開口的前端定位孔,所述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前表面對應導柱開設有朝前開口的后端定位孔,導柱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別嵌卡于相應側的前端定位孔、后端定位孔內;
所述絲桿螺母對應導柱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導向孔,導向孔內嵌裝有導套,導柱嵌插于導套的中心孔內。
其中,所述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前表面開設有形狀與所述鋁型材主體后端面形狀相適配的定位卡槽,鋁型材主體的后端部嵌插于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定位卡槽內,鋁型材主體的左端面、右端面分別裝設有將鋁型材主體鎖止于定位卡槽內的鎖止螺絲。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式直線推桿結構,其推桿安裝座包括有呈長方體形狀的鋁型材主體,鋁型材主體的內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貫穿的主體容置腔,鋁型材主體的上表面開設有朝上開口且與主體容置腔連通的主體通槽,主體通槽前后完全貫穿;鋁型材主體的前端側裝設有主體前端固定座,主體前端固定座通過鎖緊螺絲螺裝于鋁型材主體的前端面,鋁型材主體的后端側裝設有主體后端固定座;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內嵌裝有沿著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驅動絲桿,主體前端固定座對應驅動絲桿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前端通孔,主體后端固定座對應驅動絲桿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后端通孔,驅動絲桿的前端部通過軸承固定于主體前端固定座的前端通孔內,驅動絲桿的后端部通過軸承固定于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通孔內;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側裝設有驅動馬達,驅動馬達通過鎖緊螺絲螺裝于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面,驅動馬達的動力輸出軸伸入至主體后端固定座的后端通孔內,驅動馬達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驅動絲桿的后端部連接;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內于主體前端固定座與主體后端固定座之間嵌裝有呈矩形狀的絲桿螺母,絲桿螺母套裝于驅動絲桿外圍且絲桿螺母與驅動絲桿相配合,絲桿螺母的上端面設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推桿驅動塊,推桿驅動塊從下往上穿過鋁型材主體的主體通槽并延伸至鋁型材主體的上端側;鋁型材主體的主體容置腔的內壁于絲桿螺母的旁側裝設有行程開關。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發(fā)明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緊湊、定位準確性好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下面利用附圖來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是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任何限制。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另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又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圖。
在圖1至圖4中包括有:
1——推桿安裝座11——鋁型材主體
111——主體容置腔112——主體通槽
12——主體前端固定座121——前端通孔
122——前端定位孔13——主體后端固定座
131——后端通孔132——后端定位孔
133——定位卡槽2——驅動絲桿
3——軸承4——驅動馬達
5——聯(lián)軸器6——絲桿螺母
61——推桿驅動塊62——導向孔
71——導柱72——導套
81——鎖緊螺絲82——鎖止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新式直線推桿結構,包括有推桿安裝座1,推桿安裝座1包括有呈長方體形狀的鋁型材主體11,鋁型材主體11的內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貫穿的主體容置腔111,鋁型材主體11的上表面開設有朝上開口且與主體容置腔111連通的主體通槽112,主體通槽112前后完全貫穿;鋁型材主體11的前端側裝設有主體前端固定座12,主體前端固定座12通過鎖緊螺絲81螺裝于鋁型材主體11的前端面,鋁型材主體11的后端側裝設有主體后端固定座13。
進一步的,鋁型材主體11的主體容置腔111內嵌裝有沿著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驅動絲桿2,主體前端固定座12對應驅動絲桿2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前端通孔121,主體后端固定座13對應驅動絲桿2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后端通孔131,驅動絲桿2的前端部通過軸承3固定于主體前端固定座12的前端通孔121內,驅動絲桿2的后端部通過軸承3固定于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后端通孔131內。
更進一步的,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后端側裝設有驅動馬達4,驅動馬達4通過鎖緊螺絲81螺裝于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后端面,驅動馬達4的動力輸出軸伸入至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后端通孔131內,驅動馬達4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5與驅動絲桿2的后端部連接。
另外,鋁型材主體11的主體容置腔111內于主體前端固定座12與主體后端固定座13之間嵌裝有呈矩形狀的絲桿螺母6,絲桿螺母6套裝于驅動絲桿2外圍且絲桿螺母6與驅動絲桿2相配合,絲桿螺母6的上端面設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推桿驅動塊61,推桿驅動塊61從下往上穿過鋁型材主體11的主體通槽112并延伸至鋁型材主體11的上端側。
其中,鋁型材主體11的主體容置腔111的內壁于絲桿螺母6的旁側裝設有行程開關。
在本發(fā)明工作過程中,驅動馬達4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5帶動驅動絲桿2同步轉動,驅動絲桿2再驅動絲桿2螺母前后移動,前后移動的絲桿螺母6帶動推桿驅動塊61前后移動,推桿驅動塊61驅動相應的執(zhí)行件動作。其中,為保證絲桿螺母6平穩(wěn)可靠地前后移動,本發(fā)明可以采用下述結構設計,具體的:主體容置腔111內還嵌裝有沿著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位于驅動絲桿2旁側的導柱71,主體前端固定座12的后端面對應導柱71開設有朝后開口的前端定位孔122,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前表面對應導柱71開設有朝前開口的后端定位孔132,導柱71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別嵌卡于相應側的前端定位孔122、后端定位孔132內;絲桿螺母6對應導柱71開設有前后完全貫穿的導向孔62,導向孔62內嵌裝有導套72,導柱71嵌插于導套72的中心孔內。
需進一步指出,在本發(fā)明使用過程中,驅動馬達4以及行程開關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工作時,當絲桿螺母6觸碰到行程開關時,控制器立即控制驅動馬達4停止動作,以實現(xiàn)準確定位。
綜合上述情況可知,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發(fā)明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緊湊、定位準確性好的優(yōu)點。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至圖4所示,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前表面開設有形狀與鋁型材主體11后端面形狀相適配的定位卡槽133,鋁型材主體11的后端部嵌插于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定位卡槽133內,鋁型材主體11的左端面、右端面分別裝設有將鋁型材主體11鎖止于定位卡槽133內的鎖止螺絲82。
在鋁型材主體11與主體后端固定座13裝配連接的過程中,只需將鋁型材主體11的后端插入至主體后端固定座13的定位卡槽133內即可實現(xiàn)準確定位;待鋁型材主體11定位后,通過鎖止螺絲82進行鎖止即可實現(xiàn)裝配,安裝方便快捷。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