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氣工程領域的開關磁阻電機控制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
技術背景
開關磁阻電機結構簡單堅固,工作可靠,效率高,由其構成的開關磁阻電動機驅動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交直流調速系統(tǒng)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點,如:起動轉矩大,調速范圍寬,控制靈活,可方便實現(xiàn)四象限運行,具有較強的再生制動能力,在寬廣的轉速和功率范圍內都具有高效率,有利于節(jié)能降耗;可工作于極高轉速;可缺相運行,容錯能力強等。目前,包括開關磁阻電機控制技術在內的各種開關磁阻電機技術已經(jīng)受到了各國政策的大力支持。
雖然開關磁阻電機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但是由于其的雙凸極結構,及磁場非線性原因,轉矩脈動較大,震動、噪音問題突出。為了減小轉矩脈動,從控制角度通常大致分為兩種:直接轉矩控制和間接轉矩控制。而間接轉矩控制方法中常采用電流斬波控制(CCC),CCC方法通常都是利用專用硬件斬波電路實現(xiàn)斬波控制,即在控制器的功率變換器中串聯(lián)電流傳感器后進行相電流信號的采樣和放大,并利用滯緩放大電路實現(xiàn)相電流斬波上限和下限控制。如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斬波控制裝置》(CN 202940765 U).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說明書(CN 202940765 U)于2013年5月15日公開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斬波控制裝置》,設定電流控制的上下限,當相電流超過上限時關斷功率開關管,電流降至下限以下導通功率開關管,使電流保持在電流滯環(huán)設定范圍之內,從而降低開關磁阻電機電流脈動,降低電機轉矩脈動,提高功率開關管的電流利用率從而降低斬波功率開關管的發(fā)熱量。但此電流斬波控制裝置存在以下不足:
(1)硬件斬波動作會受到前級采樣信號中毛刺的影響,可能會發(fā)生誤斬波的現(xiàn)象,即在電機相電流未達到斬波上限而管子誤關閉,或者電流達到斬波上限后而開關管拒絕關閉,前者會導致開關管開關頻率比正常增加,并減小輸出轉矩,后者會導致電機相電流超出開關管的承受范圍,從而對開關管的壽命和系統(tǒng)的功耗造成影響;
(2)電流斬波控制采用滯環(huán)控制即bang-bang控制,滯環(huán)控制采用的是一種容錯控制,不可避免的存在跟蹤誤差。
另一種常用的斬波方式是軟件斬波,即通過軟件濾波算法濾除前級采樣放大信號中的毛刺,更加準確判斷相電流值,從而實現(xiàn)準確的斬波控制。如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一種開關磁阻電機使用二維電流斬波的精確電流控制方法》(CN 105227037 A)。
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 105227037 A)于2016年1月6日公開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使用二維電流斬波的精確電流控制方法》,公開了一種開關磁阻電機使用二維電流斬波的精確電流控制方法,該電流控制方法為通過轉子的位置信息,計算出轉子的當前瞬時轉速;核心處理單元調取當前轉速下的數(shù)據(jù)褲A、數(shù)據(jù)褲B,組合出電機每相電流導通和關閉期間的上下限曲線值“I限值”并暫存在存儲器中,核心處理單元通過A/D進行連續(xù)電流采樣,操作功率拓撲單元,使得電機相電流的變化,在每相的電流導通和關閉期間,都在“I限值”的范圍之內。但是此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在軟件斬波控制方法中處理器的控制過程是離散的,在一個周期內控制器的輸出不能和電機的反饋同步,采樣時刻與控制時刻之間存在一個采樣周期的延遲,在第k個采樣點計算獲得的數(shù)值在第(k+1)個周期才作用。
(2)電流斬波控制采用滯環(huán)控制即bang-bang控制,滯環(huán)控制采用的是一種容錯控制,不可避免的存在跟蹤誤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該方法在控制頻率比較低時,綜合考慮了電流斬波控制的優(yōu)缺點,在保證開關磁阻電機可靠運行的情況下,在低速、中速和高速下都可以精確有效的對電機實際電流進行調節(jié)控制,克服了滯環(huán)控制是一種容錯控制,不可避免的存在跟蹤誤差問題;解決了軟件電流控制方法因運行需要一定時間,控制周期長而引起的電流波動大,跟蹤電流給定值性能差的缺點;同時減弱了滯環(huán)控制因一個采樣周期的延遲而引起的潛在電流波動問題,并精確地彌補電流參考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偏差,提高電流實際值跟蹤電流參考值的性能,從而減小開關磁阻電機的轉矩脈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建立開關磁阻電機模型
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本體設計參數(shù)建立電機模型,包括:
將開關磁阻電機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均分為F份,得到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B={θm|θm=m*l,m=0,1,…F},0°≤θm≤360°,其中l(wèi)為將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均分的轉子電角度差值,F(xiàn)為將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按照l差值均分得到的轉子電角度個數(shù),將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的F個轉子電角度記為θm,m為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轉子電角度θm按從小到大排序所對應的轉子電角度序列號,m=0,1,…F;
將開關磁阻電機磁鏈范圍均分為G份,得到磁鏈數(shù)組R,R={ψn|ψn=n*p,n=0,1,…G},0≤ψn≤ψmax,其中p為磁鏈均分的磁鏈差值,G為磁鏈按照p差值均分得到的磁鏈個數(shù),將磁鏈數(shù)組R中的G個磁鏈記為ψn,n為磁鏈數(shù)組R中的磁鏈ψn按從小到大排序所對應的磁鏈序列號,n=0,1,…G,ψmax為開關磁阻電機所允許的最大磁鏈;
根據(jù)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和磁鏈數(shù)組R獲取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A={im,n|m=0,1,…F;n=0,1,…G},im,n為轉子電角度θm和磁鏈ψn所對應的相電流;
步驟2,采樣與設定
設定開關磁阻電機的開通角θon、關斷角θoff和參考電流Iref;
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運轉時位置傳感器采集得到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電流傳感器采集得到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x=a,b,c,記錄當前k時刻輸出三相PWM占空比τx(k),x=a,b,c;記錄前一控制周期(k-1)時刻得到的(k-1)時刻三相磁鏈ψx(k-1),x=a,b,c;記錄前一控制周期(k-1)時刻采樣得到的相電流ix(k-1),x=a,b,c;記錄當前k時刻驅動狀態(tài)Qx,x=a,b,c,
Qx=1,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勵磁狀態(tài);
Qx=0,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零電壓續(xù)流;
Qx=-1,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退磁狀態(tài);
其中x表示開關磁阻電機三相電路,即a相,b相,c相;
步驟3,利用步驟2中得到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以及設定的開通角θon和設定的關斷角θoff,經(jīng)過換相控制單元確定開關磁阻電機的導通相,具體的,換相控制單元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對應的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判斷此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是否處于導通區(qū)間: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位于開通角θon和關斷角θoff之間時,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導通區(qū)間,即第x相為導通相,記為導通相x,x=a,b,c,否則為關斷區(qū)間,并記錄導通區(qū)間信號Mx,x=a,b,c;
如果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導通區(qū)間,Mx=1,
如果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關斷區(qū)間,Mx=0,
步驟4、利用步驟2中得到的當前k時刻三相PWM占空比τx(k)、(k-1)時刻三相磁鏈ψx(k-1)、(k-1)時刻相電流ix(k-1),當前k時刻驅動狀態(tài)Qx,計算由步驟3所確定的開關磁阻電機導通相x所對應的當前k時刻反饋磁鏈ψx(k),x=a,b,c,
ψx(k)=ψx(k-1)+[QxUdc-Rxix(k-1)]τx(k)Ts,
其中Udc為直流母線電壓,Ts為控制周期,Rx為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的電阻值;
步驟5、先根據(jù)步驟3中確定的導通相x的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與步驟2中設定的參考電流Iref,得到導通相x的當前k時刻相電流偏差Δix(k),Δix(k)=Iref-ix(k),x=a,b,c,然后由導通相x當前k時刻相電流偏差Δix(k)判斷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勵磁,D=1;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零電壓續(xù)流,D=0;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退磁,D=-1;
步驟6,在導通相x的PWM占空比0到1范圍內取Z個互異的值,得到PWM占空比數(shù)組J,J={Jh|h=0,1,2…(Z-1)},0≤Jh≤1,Z為PWM占空比0到1范圍內取值的個數(shù),將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每一個PWM占空比定義為Jh,h表示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PWM占空比Jh的占空比序列號,h=0,1,2…(z-1);
步驟7、由步驟3中確定的導通相x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步驟4得到的導通相x當前k時刻的磁鏈ψx(k)、步驟5得到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6中得到的PWM占空比數(shù)組J,預測下一控制周期導通相x在驅動狀態(tài)D狀態(tài)下,每一個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PWM占空比Jh對應的磁鏈ψx(h,D)(k+1)和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轉子電角度θx(k+1);
ψx(h,D)(k+1)=ψx(k)+[DUdc-Rxix(k)]JhTs
θx(k+1)=θx(k)+Δθ
其中,D=1,0,-1,h=0,1,…,Z-1,x=a,b,c,Δθ為一個控制周期內轉子轉過的電角度,即兩次轉子電角度采樣值之差;
步驟8、根據(jù)步驟5得到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7得到的PWM占空比Jh下的磁鏈ψx(h,D)(k+1)和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轉子電角度θx(k+1),使用步驟1中得到的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和磁鏈數(shù)組R確定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然后通過公式Δix(h,D)(k+1)=|Iref-ix(h,D)(k+1)|求得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偏差Δix(h,D)(k+1),其中D=1,0,-1,h=0,1,…,Z-1,x=a,b,c;找出最小相電流偏差,并記為Δix(h,D)(k+1)min;
步驟9、根據(jù)步驟8得到最小電流偏差Δix(h,D)(k+1)min,最小的電流偏差Δix(h,D)(k+1)min對應的PWM占空比Jh即為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的最優(yōu)PWM占空比,記為最優(yōu)PWM占空比τ;
步驟10、根據(jù)步驟5確定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9所確定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最優(yōu)PWM占空比τ以及步驟3所確定的導通相x,經(jīng)過PWM脈沖信號模塊輸出對應的脈沖信號Sx,x=a,b,c,并實施對功率變換器的控制。
優(yōu)選的,步驟8所述的根據(jù)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磁鏈ψx(h,D)(k+1)和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轉子電角度θx(k+1),使用步驟1中得到的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和磁鏈數(shù)組R確定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其方法如下:
(1)確定轉子電角度θx(k+1)在步驟1中得到的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所處的區(qū)間,即確定轉子電角度序列號m,使得θm≤θx(k+1)<θm+1;
(2)確定磁鏈ψx(h,D)(k+1)在步驟1中得到的磁鏈數(shù)組R中所處的區(qū)間,即確定磁鏈序列號n,使得ψn≤ψx(h,D)(k+1)<ψn+1;
(3)確定步驟1中得到的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中的相電流im,n,im+1,n,im,n+1,im+1,n+1,m為上述(1)中所確定的轉子電角度序列號,n上述(2)中所確定的磁鏈序列號;
(4)通過下式(1),式(2),式(3)計算得到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
將式(1),式(2)帶入式(3)即可求得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其中i1為轉子電角度為θx(k+1)且磁鏈為ψn所對應的相電流,i2為轉子電角度為θx(k+1)且磁鏈為ψn+1所對應的相電流。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該方法在控制頻率比較低時,開關磁阻電機在低速、中速和高速下都可以精確有效的對電機實際電流進行調節(jié)控制,精確地彌補電流參考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偏差,提高電流實際值跟蹤電流參考值的性能,從而減小開關磁阻電機的轉矩脈動。其有益效果具體體現(xiàn)在:
(1)克服了傳統(tǒng)電流斬波控制是一種容錯控制,不可避免的存在跟蹤誤差問題;
(2)解決傳統(tǒng)電流控制方法因控制周期長而引起的電流波動大,可以在開關頻率較低的情況下很好的控制實際電流跟蹤給定電流,減小開關損耗;
(3)減弱了滯環(huán)控制因一個采樣周期的延遲而引起的潛在電流波動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對應的步驟流程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系統(tǒng)對應的電路原理例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驅動拓撲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勵磁、退磁、零電壓續(xù)流狀態(tài)下PWM占空比轉驅動脈沖信號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部分,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獲得的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本發(fā)明的實例提供了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電流控制方法缺點,精確地彌補電流參考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偏差,提高電流實際值跟蹤電流參考值的性能,從而減小開關磁阻電機的轉矩脈動。
本發(fā)明的硬件電路應包括提供直流母線電壓的直流源、電流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電機控制器、功率變換器和開關磁阻電機。
圖2為實施本發(fā)明的一種電路方案。該電路方案包括電流傳感器-霍爾元件、轉子位置傳感器-旋轉變壓器、功率變換器-三相非對稱橋變換器、控制器-無差拍控制器和開關磁阻電機。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根據(jù)對開關磁阻電機參數(shù)辨識得到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磁鏈數(shù)組R和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以及在線檢測的轉子電角度θ(k)、當前時刻相電流值ix(k)、和計算得到的當前時刻的反饋磁鏈ψx(k)經(jīng)過無差拍運算確定下以控制周期最優(yōu)PWM占空比和驅動狀態(tài),以控制開關磁阻電機,使實際電流精確跟蹤參考電流。
圖4為實施本發(fā)明的一種功率變換器,為三相非對稱橋變換器。該變換器包括六個開關管:Ta1、Ta2、Tb1、Tb2、Tc1、Tc2;六個二極管:D1、D2、D3、D4、D5、D6;一個母線電容C;La為a相電機繞組,Lb為b相電機繞組,Lc為c相電機繞組。Ta1和Ta2為控制a相的開關管,其對應的控制脈沖信號分別為Sa1和Sa2,D1和D2為a相續(xù)流二極管,其中開關管Ta1的發(fā)射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a相電機繞組La的一端,開關管Ta2的集電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1的陽極和a相電機繞組La的另一端;Tb1和Tb2為控制b相的開關管,其對應的控制信號分別為Sb1和Sb2,D3和D4為b相續(xù)流二極管,其中開關管Tb1的發(fā)射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4的陰極和b相電機繞組Lb的一端,開關管Tb2的集電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和b相電機繞組Lb的另一端;Tc1和Tc2為控制c相的開關管,其對應的控制信號分別為Sc1和Sc2,D5和D6為c相續(xù)流二極管,其中開關管Tc1的發(fā)射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6的陰極和c相電機繞組Lc的一端,開關管Tc2的集電極同時連接二極管D5的陽極和c相電機繞組Lc的另一端;直流母線電壓Udc的正極同時連接母線電容C的正極、開關管Ta1的集電極、二極管D1的陰極、開關管Tb1的集電極、二極管D3的陰極、開關管Tc1的集電極、二極管D5的陰極;直流母線電壓Udc的負極同時連接母線電容C的負極、開關管Ta2的發(fā)射極、二極管D2的陽極、開關管Tb2的發(fā)射極、二極管D4的陽極、開關管Tc2的發(fā)射極、二極管D6的陽極。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對應的步驟流程例圖,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圖,即為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圖。
參見圖1和圖3,實施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開關磁阻電機電流無差拍PWM占空比控制方法的基本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開關磁阻電機模型
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本體設計參數(shù)建立電機模型,包括:
將開關磁阻電機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均分為F份,得到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B={θm|θm=m*l,m=0,1,…F},0°≤θm≤360°,其中l(wèi)為將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均分的轉子電角度差值,F(xiàn)為將一個轉子電周期對應的轉子電角度0°到360°區(qū)間按照l差值均分得到的轉子電角度個數(shù),將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的F個轉子電角度記為θm,m為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轉子電角度θm按從小到大排序所對應的轉子電角度序列號,m=0,1,…F;
將開關磁阻電機磁鏈范圍均分為G份,得到磁鏈數(shù)組R,R={ψn|ψn=n*p,n=0,1,…G},0≤ψn≤ψmax,其中p為磁鏈均分的磁鏈差值,G為磁鏈按照p差值均分得到的磁鏈個數(shù),將磁鏈數(shù)組R中的G個磁鏈記為ψn,n為磁鏈數(shù)組R中的磁鏈ψn按從小到大排序所對應的磁鏈序列號,n=0,1,…G,ψmax為開關磁阻電機所允許的最大磁鏈;
根據(jù)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和磁鏈數(shù)組R獲取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A={im,n|m=0,1,…F;n=0,1,…G},im,n為轉子電角度θm和磁鏈ψn所對應的相電流;
步驟2,采樣與設定
設定開關磁阻電機的開通角θon、關斷角θoff和參考電流Iref;
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運轉時位置傳感器采集得到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電流傳感器采集得到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x=a,b,c,記錄當前k時刻輸出三相PWM占空比τx(k),x=a,b,c;記錄前一控制周期(k-1)時刻得到的(k-1)時刻三相磁鏈ψx(k-1),x=a,b,c;記錄前一控制周期(k-1)時刻采樣得到的相電流ix(k-1),x=a,b,c;記錄當前k時刻驅動狀態(tài)Qx,x=a,b,c,
Qx=1,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勵磁狀態(tài);
Qx=0,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零電壓續(xù)流;
Qx=-1,表示當前k時刻電機第x相驅動狀態(tài)為退磁狀態(tài);
其中x表示開關磁阻電機三相電路,即a相,b相,c相;
作為具體實例,步驟2中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通過旋轉變壓器獲得;當前k時刻三相電流值ix(k)通過霍爾元件采樣獲得,x=a,b,c,x表示開關磁阻電機三相電路,即a相,b相,c相。
步驟3,導通相判斷
利用步驟2中得到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以及設定的開通角θon和設定的關斷角θoff,經(jīng)過換相控制單元確定開關磁阻電機的導通相,具體的,換相控制單元根據(jù)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對應的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判斷此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是否處于導通區(qū)間:當前k時刻電機轉子電角度θ(k)位于開通角θon和關斷角θoff之間時,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導通區(qū)間,即第x相為導通相,記為導通相x,x=a,b,c,否則為關斷區(qū)間,并記錄導通區(qū)間信號Mx,x=a,b,c;
如果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導通區(qū)間,Mx=1,
如果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處于關斷區(qū)間,Mx=0。
步驟4,計算當前時刻磁鏈
利用步驟2中得到的當前k時刻三相PWM占空比τx(k)、(k-1)時刻三相磁鏈ψx(k-1)、(k-1)時刻相電流ix(k-1),當前k時刻驅動狀態(tài)Qx,計算由步驟3所確定的開關磁阻電機導通相x所對應的當前k時刻反饋磁鏈ψx(k),x=a,b,c,
ψx(k)=ψx(k-1)+[QxUdc-Rxix(k-1)]τx(k)Ts,
其中Udc為直流母線電壓,Ts為控制周期,Rx為開關磁阻電機第x相的電阻值。
步驟5,確定下一控制周期驅動狀態(tài)
先根據(jù)步驟3中確定的導通相x的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與步驟2中設定的參考電流Iref,得到導通相x的當前k時刻相電流偏差Δix(k),Δix(k)=Iref-ix(k),x=a,b,c,然后由導通相x當前k時刻相電流偏差Δix(k)判斷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勵磁,D=1;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零電壓續(xù)流,D=0;
Δix(k)<0,則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需要退磁,D=-1。
步驟6,PWM占空比劃分
在導通相x的PWM占空比0到1范圍內取Z個互異的值,得到PWM占空比數(shù)組J,J={Jh|h=0,1,2…(Z-1)},0≤Jh≤1,Z為PWM占空比0到1范圍內取值的個數(shù),將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每一個PWM占空比定義為Jh,h表示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PWM占空比Jh的占空比序列號,h=0,1,2…(z-1)。步驟6導通相x的PWM占空比0到1范圍中可以任意取Z個值,作為具體實例,導通相x的PWM占空比0到1范圍內等差取11個值,則得到PWM占空比數(shù)組J,J={Jh|h=0,1,2…10},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J0=0,J1=0.1,J2=0.2,J3=0.3,J4=0.4,J5=0.5,J6=0.6,J7=0.7,J8=0.8,J9=0.9,J10=1。
步驟7,預測下一控制周期轉子位置和不同PWM占空比下對應磁鏈
由步驟3中確定的導通相x當前k時刻相電流ix(k)、步驟4得到的導通相x當前k時刻的磁鏈ψx(k)、步驟5得到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6中得到的PWM占空比數(shù)組J,預測下一控制周期導通相x在驅動狀態(tài)D狀態(tài)下,每一個PWM占空比數(shù)組J中的PWM占空比Jh對應的磁鏈ψx(h,D)(k+1)和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轉子電角度θx(k+1);
ψx(h,D)(k+1)=ψx(k)+[DUdc-Rx ix(k)]JhTs
θx(k+1)=θx(k)+Δθ
其中,D=1,0,-1,h=0,1,…,Z-1,x=a,b,c,Δθ為一個控制周期內轉子轉過的電角度,即兩次轉子電角度采樣值之差。
步驟8,找出不同PWM占空比對應的下一控制周期電流的最小相電流偏差
根據(jù)步驟5得到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7得到的PWM占空比Jh下的磁鏈ψx(h,D)(k+1)和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轉子電角度θx(k+1),使用步驟1中得到的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和磁鏈數(shù)組R確定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然后通過公式Δix(h,D)(k+1)=|Iref-ix(h,D)(k+1)|求得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偏差Δix(h,D)(k+1),其中D=1,0,-1,h=0,1,…,Z-1,x=a,b,c;找出最小相電流偏差,并記為Δix(h,D)(k+1)min。
其中,確定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轉子電角度θx(k+1)在步驟1中得到的轉子電角度數(shù)組B中所處的區(qū)間,即確定轉子電角度序列號m,使得θm≤θx(k+1)<θm+1;
(2)確定磁鏈ψx(h,D)(k+1)在步驟1中得到的磁鏈數(shù)組R中所處的區(qū)間,即確定磁鏈序列號n,使得ψn≤ψx(h,D)(k+1)<ψn+1;
(3)確定步驟1中得到的開關磁阻電機相電流數(shù)組A中的相電流im,n,im+1,n,im,n+1,im+1,n+1,m為上述(1)中所確定的轉子電角度序列號,n上述(2)中所確定的磁鏈序列號;
(4)通過下式(1),式(2),式(3)計算得到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
將式(1),式(2)帶入式(3)即可求得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PWM占空比Jh下的相電流ix(h,D)(k+1);其中i1為轉子電角度為θx(k+1)且磁鏈為ψn所對應的相電流,i2為轉子電角度為θx(k+1)且磁鏈為ψn+1所對應的相電流。
步驟9,確定下一控制周期最優(yōu)PWM占空比
根據(jù)步驟8得到最小相電流偏差Δix(h,D)(k+1)min,最小相電流偏差Δix(h,D)(k+1)min對應的PWM占空比Jh即為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的最優(yōu)PWM占空比,記為最優(yōu)PWM占空比τ。
步驟10,輸出最優(yōu)PWM占空比和驅動狀態(tài)對應的脈沖信號,控制開關磁阻電機
根據(jù)步驟5確定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9所確定的下一控制周期(k+1)時刻最優(yōu)PWM占空比τ以及步驟3所確定的導通相x,經(jīng)過PWM占空比轉脈沖信號模塊輸出對應的脈沖信號Sx,x=a,b,c,并實施對功率變換器的控制。
進一步的,作為具體實例,脈沖信號Sx代表三相開關磁阻電機每相開關管對應的脈沖驅動信號,x=a,b,c,如圖4所示,三相開關磁阻的非對稱橋變換器每相對應兩個開關管,控制每相的兩個開關管對應兩個脈沖信號,即脈沖信號Sx1和Sx2,所以三相開關磁阻電機的非對稱橋變換器總計有6個脈沖信號,分別為Sa1、Sa2、Sb1、Sb2、Sc1、Sc2。根據(jù)步驟5所確定的驅動狀態(tài)和步驟9獲得的最優(yōu)PWM占空比τ以及步驟3所確定的導通相x經(jīng)過PWM占空比轉脈沖信號模塊輸出對應的脈沖信號Sx1、Sx2,其方法如下:
(1)根據(jù)步驟5所確定的驅動狀態(tài)和步驟9獲得的最優(yōu)PWM占空比τ以及步驟3所確定的導通相x,確定6個開關管Ta1、Ta2、Tb1、Tb2、Tc1、Tc2對應的PWM占空比,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2)將上述(1)中確定的6個開關管Ta1、Ta2、Tb1、Tb2、Tc1、Tc2對應的PWM占空比轉成對應的脈沖信號Sa1、Sa2、Sb1、Sb2、Sc1、Sc2,且非導通相對應的開關管保持關斷。以a相為例,若a相為導通相,根據(jù)步驟5所確定的驅動狀態(tài)D和步驟9獲得的最優(yōu)PWM占空比τ,經(jīng)過占空比轉脈沖信號模塊輸出對應的脈沖信號Sa1、Sa2,。,圖5給出了本實施例中的三相非對稱橋變換器a相在勵磁、退磁和零電壓續(xù)流三種驅動狀態(tài)下,a相兩個開關管Ta1和Ta2對應的PWM占空比轉脈沖控制信號Sa1和Sa2的示意圖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對本發(fā)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