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吊裝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19273閱讀:999來源:國知局
一種吊裝工具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吊裝工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吊裝定子的吊裝工具。



背景技術:

緊湊型電機通常采用內壓裝的方式制造定子,即在機座內完成疊片、嵌線,然后帶著機座一起進行浸漆、烘焙。這種方式有諸多不利因素,其一:機座需要加工定位鍵槽,需要專用設備且要求增加機座的壁厚;其二:繞組定子鐵心的制造不能與機座并行加工生產,導致生產節(jié)奏慢;其三:在機座內進行嵌線,操作困難;其四:連同機座一起進行浸漆,占用浸烘設備且容易對絕緣漆造成污染和浪費。所以,很多電機制造廠家都希望將內壓裝改為外壓裝,即以將有繞組的定子鐵芯制造完畢后壓入機座的方式進行生產,但受定子結構影響,往往因無法吊裝定子而不能成功的將內壓裝定子改為外壓裝定子的生產方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安全、平穩(wěn)地將緊湊型外壓裝定子吊入機座內的吊裝工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吊裝工具,用于在吊裝定子時裝設在定子的內圈中,所述吊裝工具包括:

驅動桿;

兩個支架,均套設在所述驅動桿上并能夠在所述驅動桿的驅動下沿所述驅動桿運動以相互靠近或遠離;

至少兩個頂緊部,分別轉動設于兩所述支架間;

當兩所述支架相靠近時,各所述頂緊部均沿所述定子的徑向向外移動以與所述定子的內圈相抵頂,當兩所述支架相遠離時,各所述頂緊部均沿所述定子的徑向向內移動以與所述定子的內圈相分離。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桿為絲桿,其具有螺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紋段和第 二螺紋段,兩所述支架分別螺紋連接于所述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架具有用于套設在所述驅動桿上的通孔,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上均布有與所述頂緊部數(shù)量相等的連接座;各所述頂緊部均包括一個頂緊件和兩塊連接板,所述頂緊件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塊所述連接板鉸接于兩所述支架在所述驅動桿長度方向上位置對應的兩個所述連接座間,當兩所述支架相向移動時帶動所述連接板頂推所述頂緊件以使各所述頂緊件與所述定子的內圈相抵頂。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板為條形板;所述頂緊件為立方體狀,其頂面及底面分別設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同時與和所述頂面及底面相鄰的其中一面相貫通,所述連接板一端伸入與其位置對應的所述缺口內并通過銷軸鉸接于所述缺口中。

作為優(yōu)選,兩所述支架相靠近時,所述頂緊件用于與所述定子的內圈相抵頂?shù)囊幻鏋闂l形面,所述條形面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定子的軸向平行。

作為優(yōu)選,所述頂緊件上設有彈力墊以用于增大其與所述定子的內圈間摩擦力,所述彈力墊設于所述頂緊件朝向所述定子的內圈的一面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頂緊件至少一端設有用于限制所述彈力墊位置的彈力墊限位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頂緊部為均布于所述驅動桿外的三個。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桿的一端設有吊攀。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桿與所述吊攀之間設有連接頭,所述連接頭具有頂面、底面及至少兩個相對設置且均與所述驅動桿的軸向平行的側面,所述吊攀設于所述連接頭的頂面上。

本發(fā)明的吊裝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夠將定子吊裝于機座內,且吊裝平穩(wěn)可靠,操作簡單方便。另外,在進行定子吊裝時由于吊裝工具設置在定子的內圈中,因此避開了定子線圈的端部位置,故不會產生損傷線圈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吊裝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吊裝工具的結構剖視圖(圖中未示出彈力墊)。

圖3為本發(fā)明的吊裝工具的頂緊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驅動桿;2-支架;3-頂緊件;4-連接板;5-連接座;6-缺口;7-彈力墊;8-彈力墊限位板;9-連接頭;10-吊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吊裝工具,該吊裝工具在應用時裝設在定子的內圈中。如圖1所示,該吊裝工具包括:驅動桿1、兩個支架2以及至少兩個頂緊部,具體地:

驅動桿1,本實施例中的驅動桿1為絲桿,其上具有螺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

兩個支架2,均具有一用于套設在驅動桿1上的通孔,本實施例中的通孔為螺紋孔,以使兩支架2能夠分別螺紋連接于驅動桿1的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上,這樣當轉動驅動桿1時,兩支架2便能夠沿驅動桿1運動以相互靠近或遠離。

至少兩個頂緊部,分別轉動設于兩支架2間,本實施例中的頂緊部為均布于驅動桿1外的三個。當兩支架2相靠近時,各頂緊部沿定子的徑向向外移動以與定子的內圈相抵頂,也就是自定子的內側撐住定子,此時可吊裝定子;當兩支架2相遠離時,各頂緊部沿定子的徑向向內移動以與定子的內圈分離,此時可將吊裝工具自定子的內圈中取出。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支架2呈圓環(huán)狀,其外周面上設有與頂緊部數(shù)量相等的連接座5。該連接座5具體形狀不固定,本實施例中的連接座5為沿支架2的徑向相對設于支架2的外圈上的兩個耳板,該兩個耳板的板面與支架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垂直。繼續(xù)結合圖1,各頂緊部均包括一個頂緊件3和兩塊連接板4,頂緊件3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塊連接板4鉸接于兩支架2在驅動桿1長度方向上位置對應的兩個連接座5間,也就是各連接座5上均鉸接有一塊連接板4,頂緊件3的兩端分別與鉸接在兩支架2在驅動桿1長度方向上位置對應的兩個連接座5上的連接板4相鉸接。當兩支架2相向移動時會帶動連接板4轉動以頂推頂緊件3向靠近定子的內圈的方向移動,進而使各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相抵頂。本實施例中的連接板4為條形板(當然也可為其它形狀的板件,如長圓形板件等),頂緊件 3為長方體狀(當然也可為正方體,即頂緊件3為立方體狀)。如圖3所示,為了方便各連接板4與頂緊件3的鉸接,各頂緊件3的頂面及底面分別設有一缺口6,該缺口6同時與和頂緊件3的頂面及底面相鄰的其中一面相貫通,這樣不僅方便頂緊件3與連接板4的鉸接,同時可保證連接板4鉸接在缺口6中后的轉動范圍大,進而保證各連接板4能夠順利推動頂緊件3向定子的內圈方向移動并能夠使其與定子的內圈緊密抵頂。

繼續(xù)結合圖2,本實施例中的頂緊件3用于與定子的內圈相抵頂?shù)囊幻鏋闂l形面,該條形面的長度方向與定子的軸向平行,且其長度優(yōu)選與定子的軸向長度相等。這樣可在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相抵頂時,使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間的接觸面積最大化,使各頂緊件3的頂緊力可全部作用于定子的內圈上,進而使定子能夠通過本實施例的吊裝工具進行穩(wěn)定的吊裝。

進一步地,頂緊件3朝向定子的內圈的一面設有表面粗糙的彈力墊7,本實施例中的彈力墊7優(yōu)選為剎車墊,當然也可選擇其它材質制成的彈力墊7。該彈力墊7的設置可增加各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間的接觸摩擦力,同時由于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均由金屬材料制成,故二者間的接觸為剛性接觸,而定子的內圈又呈圓弧狀,這就使得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間很難達到面面貼合的程度。而設置了上述彈力墊7后,由于其具有一定彈性,這就使得頂緊件3與定子的內圈未能接觸的部分均能夠通過彈力墊7實現(xiàn)接觸。當頂緊件3向定子的內圈施加頂緊力時,該頂緊力即可通過彈力墊7傳遞至定子的內圈上,使各頂緊件3均能夠與定子的內圈穩(wěn)定而緊密的抵頂在一起。另外,為了限制各彈力墊7的位置,使其不滑脫出頂緊件3,本實施例中的各頂緊件3至少一端設有彈力墊限位板8,該彈力墊限位板8與頂緊件3設有彈力墊7的一面形成L型(為了使彈力墊7能夠與定子的內圈全接觸,該彈力墊限位板8在垂直頂緊件3長度方向上的高度必然小于彈力墊7的厚度)。彈力墊限位板8的數(shù)量和設置位置不唯一,也可在頂緊件3的四周或兩端均設置彈力墊限位板8,本實施例中的彈力墊限位板8設置在頂緊件3朝下(即圖2中頂緊件3的下方)的一端。

繼續(xù)結合圖1和圖2,驅動桿1的上端(即圖1中驅動桿1的上端)設有吊攀10。另外,優(yōu)選地,由于在日常工作中,驅動桿1的轉動有時較為費力,需要工作人員通過扳手對其進行轉動,為了方便扳手與驅動桿1接觸作用,本實施例中特于驅動桿1的上端和吊攀10之間設置一連接頭9,該連接 頭9具有頂面、底面及至少一對相對設置且均與驅動桿1的軸向相平行的側面,該側面即用于與扳手相互作用。吊攀10設于該連接頭9的頂面上。本實施例中的連接頭9為一矩形塊,當然,也可不設置該矩形塊,僅將驅動桿1的上端于徑向上相對的兩處進行打磨,使該兩處均形成一平面亦可。

本發(fā)明的吊裝工具能夠將定子吊裝于機座內,且吊裝平穩(wěn)可靠,操作簡單方便。另外,在對定子進行吊裝時吊裝工具設置在定子的內圈中,避開了定子線圈的端部位置,因此不會產生損傷線圈的問題。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fā)明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