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絕緣體套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涉及絕緣保護罩,尤其涉及電絕緣體套的絕緣保護罩。
背景技術:
電能可以通過懸掛于塔或桿之間的高架導線從發(fā)電源傳輸給用戶。電能通常采用多導體以相位傳輸。一種或多種這樣的導體可以是“熱”導體,它承載一定量的交流電能。如果兩熱導體之間或熱導體跟地之間接觸即可能產生飛弧。跟熱導體的非接地接觸,如鳥兒站在熱導體上,通常不會產生飛弧。
電能從發(fā)電源傳輸到居民區(qū)一般涉及構成傳輸系統的傳輸裝置的結合。在一般的傳輸系統中,電能在諸如水力發(fā)電裝置、蒸汽發(fā)電裝置或核電等發(fā)電廠產生。從電廠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通常為25千伏(kv)。從電廠發(fā)電機輸出的電能通常傳輸到升壓變電站,在此電壓增至230kv以上的傳輸線電壓。下一變電站一般為傳輸變電站,在此傳輸電壓從傳輸線電壓降為大約69kv的分傳輸電壓。然后一般用配電站將電壓從傳輸電壓分步降至約為5-35kv的配電電壓。該配電電壓就是通過高架線或地下配電系統傳輸到居民區(qū)。在居民區(qū)通常有單相變壓器將電壓降至240-120伏、單相、三線居民電源接入線。
變電站一般包括各種電能傳輸和配電設備,如斷路器、變壓器、電容器、調壓器及掛鉤開關等。非絕緣的導體通常在變電站的設備間沿各個方向與各種構形延伸。為防止電孤,在導體從電傳輸與配電設備外罩延伸的點處通常繞著導體配備電絕緣體套。
但是,電絕緣體套可能為在導體從其延伸的非絕緣導體與設備間移動的動物搭橋。盡管電絕緣體套可防止動物同時接觸非絕緣導體和設備,但有些絕緣體套的長度不足以防止導體延伸處非絕緣導體和設備間同時接觸。結果,動物爬行或棲息在電源傳輸和配電設備上會使非絕緣導體延伸處的非絕緣導體和接地設備間產生短路或“飛孤”。飛弧可導致斷電,這是電力供應商和用電戶所不希望發(fā)生的。從而,有人研制了防止動物同時接觸帶電與接地物體的裝置。例如,Williams等人的美國專利No 5864096描述了一碟形防護裝置,有幾個相互隔開的電絕緣材料同心圓環(huán)部件,該電絕緣材料成形為可裝到電能傳輸和配電設備的絕緣套上。Urnovitz的美國專利No.5650594描述了一扁平部件,其被構形為可松開地嚙合在從變壓器上端延伸的絕緣體套上。Anderson的美國專利No.5794495描述了一種動物防護裝置,其有一對半圓形體部分,成形為可連接到變壓器絕緣體套。
可惜,這些現有的裝置的設計都不覆蓋從絕緣體套延伸的非絕緣導體的任何部分。因為有些野生生物,特別是大的野生生物也許能繞過這些裝置,所以理想的是要覆蓋從絕緣體套延伸的非絕緣導體的部分。
已經有導體的絕緣保護套。這些保護套通常包括厚橡膠管、熱塑帶和纏繞的保護套。但是,安裝每一種這樣的保護套有其不利點。厚橡膠管有點龐大而難以安裝。而且,管形保護套還要求導體切斷服務以便導體插過管子。這樣中斷電源服務從經濟上說對電力供應商和用電戶來說都是不利的。
Spillyards的美國專利No.6005196描述了一種彈簧加載的保護套,成形為可固定在電絕緣體套及從中延伸的電導體部分周圍。Cumming等人的美國專利No.4845307描述了一種單片保護套,其有一開口以使保護套可在電絕緣體套上推進或拉出。
遺憾的是,上述每種保護套的缺點是電導體從此延伸的開口會讓有害動物進入,如蛇、嚙齒動物及其他小動物。以后保護套需拆除時又得對付這些有害動物。此外,每種這樣的保護套有點難以由技術員在偏遠地帶用手動工具安裝。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原因,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它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的部分及由此延伸的電導體部分,包括由不受天氣影響的電絕緣材料組成的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第一防護罩部分包括相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分間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細長的邊緣部分。第一防護罩部分的第一端部分包括一延伸過第一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一杠桿臂。第二防護罩部分包括相對的第三和第四端部分,以及在第三和第四端部分間延伸的第三和第四細長邊緣部分。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三端部分包括一延伸出第三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二杠桿臂。
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在第一和第二杠桿臂的中間位置樞軸地連接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三端部分,這樣,當力由電絕緣體套的部分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杠桿臂時,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一起樞軸轉動而嚙合成一閉合位置,從而確定一中空體,它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及從電絕緣體套延伸的電導體部分。各自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一和第三端成形為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環(huán)繞鄰近裙部間的電絕緣體套。
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包括多個從中伸出的撓性指狀物。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撓性指狀物為鄰接的接觸關系。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電導體伸出撓性指狀物。
可以設一個閂鎖,成形為可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保持在閉合位置。此外,可在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設一個或多個安裝工具附著點。附著點做成易被用以在電絕緣體套周圍安裝野生生物防護罩的操作工具夾住。
根據本發(fā)明的野生生物防護罩因其輕量易于安裝而特別便利。而且,電力技術員可用絕緣棒很快在帶電導線及套周圍安裝好野生生物防護罩,而無需把導線從服務中去除。本發(fā)明的野生生物防護罩可防止各種野生生物造成非絕緣導線和接地物之間的飛孤,這些野生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鳥類、松鼠、沅熊,蛇類、負鼠科動物和猛禽等。
附圖簡述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開放位置;圖2為圖1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開放位置,并正在電絕緣體套和從電絕緣體套延伸的細長的電導體周圍安裝;圖3為圖1的安裝在圖2的電絕緣體套和電導體周圍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透視圖;以及圖4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第一和第二保擴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
本發(fā)明詳述以下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可表現為多種不同形式,而不應理解為局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例,提供這些實施例僅是為了使公開的內容更完全徹底,并將本發(fā)明的范圍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貫穿附圖始終的同樣的序號指稱同樣的部件。
現參閱圖1-3,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描述了覆蓋電絕緣體套40(圖2)和從電絕緣體套40延伸的細長的帶電導體42(圖2)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10。本領域技術人員明白,電絕緣體套防護從中伸出的帶電電導體,一般由瓷器或其他電絕緣材料組成。
所描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10包括一對樞軸連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保護罩部分12、14。第一和第二罩部分12、14實際上可具有任何形狀和結構,沒有限制,也不限于所描述的半圓筒形結構。第一罩部分12包括相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12a、12b以及從第一和第二端部分12a、12b之間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細長邊緣部分16a、16b。如圖所示,第一防護罩部分12的第一端部分12a包括一伸出第一細長邊緣部分16a的第一杠桿臂18。
同樣,第二罩部分14包括相對的第三和第四端部分14a、14b以及從第三和第四端部分14a、14b之間延伸的第三和第四細長邊緣部分20a、20b。如圖所示,第二防護罩部分14的第三端部分14a包括一伸出第三細長邊緣部分20a的第二杠桿臂22。
如圖所示,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在第一和第二杠桿臂18、22的中間位置P1分別樞軸地連接到第一和第三端部分12a、14a。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也在如圖所示地位置P2分別樞軸地連接到第二和第四端部分12b、14b。杠桿臂18,22的結構如下,當電絕緣體套部分對第一和第二杠桿臂18、22施加一外力,鑒于野生生物防護裝置10正繞電絕緣體套安裝(圖2),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一起樞軸轉動而嚙合成閉合位置(見圖3)。可以理解,杠桿臂18、22可以有各種結構與形狀,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結構。
如圖3所示,當處于閉合位置,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構成一中空體24,它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部分40及伸出該電絕緣體套40的電導體部分42。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的結構如下,第二防護罩部分14跟第一防護罩部分12緊密重疊,從而在閉合位置時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之間無間隙存在。
如圖2所示,電絕緣體套40包括一細長的,一般為圓柱的本體44,有多個徑向向外伸出的軸向隔開裙部46。相應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的第一和第三端12a、14a的結構是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處于閉合位置,緊密環(huán)繞鄰接裙部46(由47表示)間的絕緣體套40。結果,就可防止野生生物進入絕緣體套40和第一與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的第一與第三端12a、14a之間。
如圖2所示,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處于開放位置,電絕緣體套和導體插入野生生物防護裝置10,鄰接裙部46間的絕緣體套的部分47壓向第一和第二杠桿臂18、22,并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移動至閉合位置(見圖3)。
如圖1-3所示,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的第二和第四細長邊緣部分16b、20b,每個部分各自包括從中伸出的多個撓性指狀物30。參閱圖3,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處于閉合位置,撓性指狀物30為鄰接的接觸關系。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處于閉合位置,撓性指狀物30容許電導體42穿過。另外,撓性指狀物30防止了野生生物在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處于閉合位置時從電導體伸出中空體24的位置進入中空體24。最好,撓性指狀物30跟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整體模制在一起。
更可取地,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及撓性指狀物30由不受氣候影響的電絕緣材料構成,如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稀和橡膠。如圖1-3所述的實施例中,第一防護罩部分12的第二端部分12b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4的第四端部分14b均堿液錐形結構。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可以有各種形狀和結構而沒有限制。
根據圖4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撓性指狀物30’可以一角度各自向外伸出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在所示的圖4的實施例中,各自向外伸出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的撓性指狀物30’形成各自的細長的帶尖峰的結構50,電導體由此穿過。
由圖4所示,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可包括一閂鎖機構,做成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保持在閉合位置。最好將閂鎖機構70作成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移動至閉合位置時嚙合。在所示實施例中,閂鎖機構70包括一接于第二防護罩部分14’的撓性舌片72和一個作成如圖所示的嚙合撓性舌片72的束套74,以便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保持在閉合位置。根據本發(fā)明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可采用各種閂鎖機構。本發(fā)明不限于所述的閂鎖機構70。
示于圖1-3和4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分別包括一個伸出第二防護罩部分14連接結構。每一個連接結構60作成當在電絕緣體套周圍安裝野生生物防護裝置10、10’時,被技術員所使用的操作工具夾住。示例性的操作工具是指電力工業(yè)中的“熱棒”。熱棒由美國密執(zhí)安州Hastings市玻璃纖維產品公司及密蘇里州Centralia市,A.B.Chance公司供應??梢岳斫膺B接結構60可以伸出第一或第二防護罩部分12、14(圖1-3),12’、14’(圖4),并可有各種結構而無限制。
上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說,而不能理解為對此的限制。盡管對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作了描述,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會明白,只要不實質上偏離本發(fā)明的教導和優(yōu)點,對實施例可做多種改進。同樣,所有這些改進都包含在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因此,應當理解,上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說,而不能理解為對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及其改進、和其他實施例的限制,而是旨在于包含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本發(fā)明由如下權利要求所限定,權利要求的等同內容也包括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絕緣體套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電導體由此向外伸出,所述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包括一第一防護罩部分,其包括相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分之間伸出的第一和第二細長的邊緣部分;以及一第二防護罩部分,其包括相對的第三和第四端部分,以及在第三和第四端部分間伸出的第三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樞軸地連接,以便一起樞軸轉動而嚙合成一閉合位置,從而確定一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及從電絕緣體套伸出的電導體部分的中空體,并樞軸轉動離開嚙合成開放位置;以及其中,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包括多個從中伸出的撓性指狀物;其中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時,從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伸出的撓性指狀物為鄰接的接觸關系;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電導體伸出撓性指狀物,而撓性指狀物又伸出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防護罩部分的第一端部分包括伸出第一防護罩部分的第一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一杠桿臂;其中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三端部分包括伸出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三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二杠桿臂;以及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在第一和第二杠桿臂的中間位置分別樞軸地連接到第一和第三端部分,這樣,當對第一和第二杠桿臂施加力時,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移動至閉合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電絕緣體套包括具有多個軸向間隔裙部的細長體,相應的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一和第三端作成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時環(huán)繞鄰接裙部間細長體的一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包括不受氣侯影響的電絕緣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閂鎖,其被構形為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保持在閉合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從至少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之一延伸的連接結構,其中至少一個連接結構作成被所使用來安裝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操作工具夾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從第二和第四細長邊緣部分延伸的撓性指狀物從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向外伸出。
8.一種電絕緣體套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電導體由此向外伸出,所述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包括一第一防護罩部分,其包括相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分間伸出的第一和第二細長的邊緣部分;以及其中第一防護罩部分的第一端部分包括一伸出第一防護罩部分的第一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一杠桿臂;以及一第二防護罩部分,其包括相對的第三和第四端部分,在第三和第四端部分間伸出的第三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以及其中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三端部分包括一伸出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三細長邊緣部分的第二杠桿臂;以及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三端、第一和第二杠桿臂的中間位置樞軸地連接,從而當由電絕緣體套部分給第一和第二杠桿臂施加一力時,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一起樞軸轉動而嚙合成一閉合位置,從而確定一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部分及從電絕緣體套伸出的電導體部分的中空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包括多個從中伸出的撓性指狀物;其中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從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伸出的撓性指狀物為鄰接的接觸關系;其中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電導體伸出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的撓性指狀物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伸出第二和第四細長的邊緣部分的撓性指狀物各自從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伸出。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電絕緣體套包括具有多個軸向間隔裙部的細長體,其中相應的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的第一和第三端作成當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處于閉合位置時環(huán)繞鄰接裙部間細長體的一部分。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包括不受氣侯影響的電絕緣材料。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閂鎖,其被構形為使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保持在閉合位置。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伸出至少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之一的連接結構,其中至少一個連接結構作成被所使用來安裝野生生物防護裝置的操作工具夾住。
全文摘要
一種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及由此伸出的電導體的野生生物防護裝置包括樞軸連接的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每一防護罩部分包括各自的杠桿臂,結構為當力由電絕緣體套的部分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杠桿臂時,第一和第二防護罩部分一起樞軸轉動環(huán)繞電絕緣體套及從電絕緣體套伸出的電導體部分而嚙合成一閉合位置。多個從防護罩部分的鄰接邊緣部分的的撓性指狀物使電導體可穿過但可防止動物進入。
文檔編號H02G7/00GK1411603SQ01805543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D·E·博林, L·J·希勒 申請人:泰科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