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機載天線采用刀天線,這種天線具有較寬的帶寬,并且也具有較大的體積,不符合機載天線的要求,為了解決天線體積大的缺陷,現(xiàn)有技術中一方面采用折疊天線的方法,即將平面結構的單級子天線在三維空間上進行折疊以滿足對天線尺寸的要求,另一方面采用高介電常數(shù)或大磁導率的基片,以降低諧振頻率,達到減小天線尺寸的目的,但是采用折疊天線的方案使天線性能產(chǎn)生巨大變化,采用高介電常數(shù)或大磁導率的基片將引起大表面損耗、增益小以及成本高。
[0003]綜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為了減少天線體積采用折疊天線影響天線的性能,以及在天線中采用高介電常數(shù)或大磁導率的基片導致大表面損耗和增益小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旨在解決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為了減少天線體積采用折疊天線影響天線的性能,以及在天線中采用高介電常數(shù)或大磁導率的基片導致大表面損耗和增益小的缺陷。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所述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包括平面單極部、蛇形單極部以及短路部;
[0006]所述蛇形單極部連接所述平面單極部,所述蛇形單極部通過所述短路部接地;
[0007]所述蛇形單極部包括多個金屬體和多個阻抗匹配元件,相鄰兩個金屬體之間設有間距并通過一阻抗匹配元件連接成蛇形電流路徑。
[0008]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蛇形單極部中的多個阻抗匹配元件的阻抗值各不相同,并隨著遠離所述平面單級部的距離增加而逐漸增大。
[0009]結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一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平面單級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呈矩形,所述第二分部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邊與所述矩形的短邊相連。
[0010]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短路部包括第一短路支部和第二短路支部,所述第一短路支部和所述第二短路支部均呈細長線形并分別位于所述平面單極部的兩側(cè)。
[0011]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短路支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短路支部的一端均分別與一個阻抗匹配元件相連,所述第一短路支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短路支部的另一端均分別接地。
[001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金屬體相互之間平行設置。
[0013]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蛇形單極部包括第一金屬體、第二金屬體、第三金屬體、第四金屬體、第五金屬體、第一阻抗匹配元件、第二阻抗匹配元件、第三阻抗匹配元件、第四阻抗匹配元件以及第五阻抗匹配元件;
[0014]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金屬體,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金屬體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一金屬體與所述第二金屬體共同形成第一蛇形折彎;
[0015]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金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三金屬體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二金屬體與所述第三金屬體共同形成第二蛇形折彎;
[0016]所述第三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金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金屬體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三金屬體與所述第四金屬體共同形成第三蛇形折彎;
[0017]所述第四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金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五金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四金屬體與所述第五金屬體共同形成第四蛇形折彎;
[0018]所述第五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金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阻抗匹配元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平面單極部的端部,所述第五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五金屬體與所述平面單極部共同形成第五蛇形折彎。
[001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實施方式中,第一短路支部第二短路支部所述第一短路支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一短路支部的第二端接地;
[0020]所述第二短路支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阻抗匹配元件,所述第二短路支部的第二端接地。
[0021]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還包括第六阻抗匹配元件和第七阻抗匹配元件;
[0022]所述第一短路支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阻抗匹配元件,并通過所述第六阻抗匹配元件接地;
[0023]所述第二短路支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七阻抗匹配元件,并通過所述第七阻抗匹配元件接地。
[0024]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阻抗匹配元件為貼片電阻。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通過在天線中設計蛇形單極部,使單極天線呈曲折蜿蜒的結構來增加天線表面的電流路徑長度,減小了天線整體的物理尺寸,并通過在蛇形單極部中使多個金屬體和多個阻抗匹配元件形成交替連接的結構,提高了天線的帶寬。
【附圖說明】
[002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的頻率特性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0031]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一種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包括平面單極部20、蛇形單極部以及短路部;
[0032]蛇形單極部連接平面單極部20,蛇形單極部通過短路部接地;
[0033]蛇形單極部包括多個金屬體和多個阻抗匹配元件,相鄰兩個金屬體之間設有間距并通過一阻抗匹配元件連接成蛇形電流路徑。
[0034]其中,上述平面單極子全向天線通過在天線中設計蛇形單極部,使單極天線呈曲折蜿蜒的結構來增加天線表面的電流路徑長度,減小了天線整體的物理尺寸,并通過在蛇形單極部中使多個金屬體和多個阻抗匹配元件形成交替連接的結構,提高了天線的帶寬。
[0035]進一步的,蛇形單極部中的多個阻抗匹配元件的阻抗值各不相同,并隨著遠離平面單級部20的距離增加而逐漸增大,通過設置阻抗逐漸變大,擴寬了天線的工作帶寬,實現(xiàn)了良好的阻抗匹配。
[0036]對于平面單極部20,具體的,平面單級部2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呈矩形,第二分部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邊與矩形的短邊相連。
[0037]進一步的,短路部包括第一短路支部121和第二短路支部122,第一短路支部121和第二短路支部122均呈細長線形并分別位于平面單極部20的兩側(cè)。
[0038]具體的,第一短路支部121的一端和第二短路支部122的一端均分別與一個阻抗匹配元件相連,第一短路支部121的另一端和第二短路支部122的另一端均分別接地。
[0039]進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