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包進一步包括散熱板5,散熱板5安裝于殼體4的內(nèi)部,各電芯組件的底部抵靠于散熱板5的上表面。具體地,電芯組件在電池包中的定位可以為:各電芯組件組裝后通過鋼帶8對電芯組件完成二維平面定位,即X、Y方向的定位與固定;沿豎直方向(Z方向),可以通過螺栓鎖緊于散熱板5上表面。散熱板5的下表面具有散熱結構,即下表面為散熱表面,一般為了增大散熱表面積,散熱結構可以設置為單獨的散熱裝置,也可以為多片散熱翅片,散熱翅片的設置可以參考現(xiàn)有技術。散熱板5可以選擇完全置于殼體4內(nèi)部,當然散熱板5也可以為殼體4的一部分,散熱結構可以置于外部空間。
[0043]本領域內(nèi)技術人員通過以上描述必然可以得出,隔板2等部件必然也安裝于散熱板5的上表面。
[0044]本文中將電芯組件安裝于散熱板5的上表面,在散熱板5的下表面設計散熱結構,在工作過程中,電芯1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散熱板5傳遞至下表面的散熱結構,由散熱結構散發(fā)至外界環(huán)境中。在裝配時,因散熱結構與電芯組件分別分居于散熱板5的兩側,兩者分別處于不同的空間,散熱結構和電芯組件的安裝相對獨立,互不干涉,即散熱結構對電芯組件的安裝基本不會產(chǎn)生影響,大大降低了電池包組裝工藝,并且裝配工藝相對比較簡單,提高電池包工作穩(wěn)定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該散熱結構能夠滿足電池包的基本散熱需求。
[0045]因金屬的散熱效果比較佳,散熱板5可以使用鋁板等金屬板制作,則電芯1與散熱板5、殼體4之間的絕緣性是非常必要的,即安全性設計是電池包在設計使用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0046]具體地,上述各實施例中的鎖緊部件可以為螺栓,走線板3本體的四角位置、與走線板3本體的四角位置相對的隔板2、所述散熱板5三者上設置有同軸螺栓孔3a,與走線板3的四角位置相對的隔板2為絕緣體、所述散熱板5與所述螺栓連接位置設置有絕緣結構,螺栓穿過走線板3的螺栓孔固定連接走線板3、各電芯組件、散熱板5。
[0047]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連接銅排作為匯流板6時,連接銅排一般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與電芯1焊接聯(lián)接?,F(xiàn)有技術中的電池包在使用過程中,電芯1與連接銅排的焊點分離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
[0048]本文通過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導致現(xiàn)有技術中電芯1與連接銅排焊點分離的主要原因在于:電芯1在充放電過程中,其溫度都是非恒定的,也就是說,電芯1在充放電過程中溫度都會升高,電芯1溫度升高,電芯1將會在橫向和豎向產(chǎn)生一定量的形變量,尤其是沿橫向電芯1的形變量比較大。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連接銅排為平板結構,其很難在橫向產(chǎn)生形變,即連接銅排不能隨電芯1同步發(fā)生形變,故電芯1形變量產(chǎn)生的應變力將焊點拉裂。
[0049]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將電芯組件中電芯排列的方向定義為橫向。
[0050]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0051]請參考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匯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0052]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匯流板6的板體上設置有與電芯組件中各電芯1對應的聯(lián)接結構,聯(lián)接結構可以為預留的焊接點,焊接點與電芯1極耳對應焊接。匯流板6除焊點的表面可以預噴絕緣涂層,絕緣涂層可以為樹脂一類非導電材料。并且,匯流板6的相鄰兩聯(lián)接結構之間的板體61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一空腔結構。具體地,相鄰兩聯(lián)接結構之間的板體61向上凸起,且凸起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圓拱形或矩形或三角形;該類結構的加工比較簡單易行。
[0053]上述實施例中,匯流板6的相鄰聯(lián)接結構之間設置有空腔結構,當電芯1因溫度升高發(fā)生形變時,因空腔結構比較容易變形,兩側的聯(lián)接焊點可以擠壓空腔結構形變,進而達到焊點隨電芯1 一起同步運動的目的,避免焊點與電芯1分離導致電芯組件工作能力下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0054]本領域內(nèi)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匯流板6橫截面積的設計必然符合過流要求。匯流板6上還可以焊接有螺柱62,螺柱62用于連接外部導線。
[0055]走線板3本體上還進一步設置有通孔3b,通孔3b與匯流板6 —一對應開設。
[0056]為了進一步提高電芯1的散熱能力,尤其對于容量比較大的電池包散熱要求更加高。本文進一步設置有強制散熱通道。
[0057]這樣,盡量保證電芯組件與殼體4的絕緣,滿足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要求。
[0058]對于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殼體4,其上蓋板43、所述下蓋板41、各所述側板42圍成所述殼體4的內(nèi)腔,并且側板42為U型結構,所述U型結構的開口向外,U型結構包括兩橫臂以及連接兩橫臂的立臂,上蓋板43、下蓋板41連接立臂,兩橫臂開設有電池包的安裝結構。如圖所示,本文將兩橫臂定義為上橫臂421、下橫臂422,上橫臂421和下橫臂422上均設置有安裝孔42a,該安裝孔42a為上述安裝結構,當電池包安裝于車輛或其他部件上時,螺釘可以穿過上橫臂421、下橫臂422上的安裝孔42a連接車輛或其他部件的相應結構。當然,上、下橫臂上的安裝結構還可以為其他形式。
[0059]上述實施例中風扇18、采集盒控制器19、高壓接插件16、低壓接插件17等部件可以安裝于U型結構的開口內(nèi)部,使風扇18等部件盡量不突出于電池包殼體4,并且又不占據(jù)殼體4內(nèi)部空間,使整體空間更加緊湊,節(jié)約空間。對于公交車而言,電池包安裝于行李艙內(nèi)部,電池包結構緊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電動車行李艙的空間利用率。
[0060]并且,為了增強殼體4的使用強度,上蓋板43、下蓋板41至少一者通過沖壓工藝成型,并且沖壓件的表面具有沖壓形成的加強結構。加強結構一般為通過沖壓成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的結構,例如圖中的X結構。
[0061]這樣,在不增加結構的同時,完成了上蓋板43、下蓋板41的結構強度的增加以及振動變形量的控制,提升電池包系統(tǒng)的振動頻率,避免與電動車車體共振。
[0062]電動車的使用環(huán)境比較廣,對于應用于嚴寒地區(qū)或者溫度比較低的季節(jié),電動車的電池包雖然無需散熱,但是由于溫度比較低,電動車的啟動比較困難。
[0063]電池包其他部分的結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請參考現(xiàn)有技術相關資料。
[006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走線板及具有該走線板的電池包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走線板,設于電池包內(nèi)部電芯組件的上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板(3)本體的上表面設置有走線槽,并且所述走線板(3)本體的下表面具有若干凹槽,各所述凹槽用于與所述電芯組件的上表面配合形成風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走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板(3)本體對應各電芯防爆閥的位置還開設有防爆排泄口(33)。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走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板(3)本體的四角位置設置有螺栓孔,當所述走線板(3)安裝時,螺栓穿過所述走線板(3)的螺栓孔以及隔板、散熱板上的螺栓孔,將所述走線板(3)、所述隔板、所述散熱板三者固定。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走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板(3)本體還開設有至少一個通孔(3b),各所述通孔(3b)與各電芯組件頂部安裝的匯流板一一對應。5.一種電池包,包括殼體(4)、至少一組電芯組件;所述殼體(4)具有內(nèi)腔,各所述電芯組件定位于所述殼體(4)的內(nèi)腔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走線板,所述走線板(3)壓設于各所述電芯組件的上端部。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熱板(5),所述散熱板(5)安裝于所述殼體(4),各所述電芯組件的底部抵靠于所述散熱板(5)的上表面,所述散熱板(5)的下表面具有散熱結構,并沿豎直方向,所述走線板(3)通過鎖緊部件與所述散熱板(5)鎖緊。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匯流板¢),所述匯流板(6)的板體¢1)上設置有與所述電芯組件中各電芯(1)對應的聯(lián)接結構,并且相鄰兩聯(lián)接結構之間的板體(61)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一空腔結構(6a)。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鄰兩聯(lián)接結構之間的板體¢1)向上凸起,且凸起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圓拱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梯形。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4)包括上蓋板(43)、下蓋板(41)以及設置于所述上蓋板(43)和所述下蓋板(41)之間的側板(42),所述上蓋板(43)、所述下蓋板(41)、各所述側板(42)圍成所述殼體(4)的內(nèi)腔,并且所述側板(42)為U型結構,所述U型結構的開口向外,所述U型結構包括兩橫臂以及連接所述兩橫臂的立臂,所述上蓋板(43)、所述下蓋板(41)連接所述立臂,兩所述橫臂開設有電池包的安裝結構。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43)、所述下蓋板(41)至少一者通過沖壓工藝成型,并且沖壓件的表面具有沖壓形成的加強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走線板及具有該走線板的電池包,該走線板,設于電池包內(nèi)部的電芯組件的上端部,所述走線板(3)本體的上表面設置有走線槽,并且所述走線板(3)本體的下表面具有若干凹槽,各所述凹槽用于與所述電芯組件的上表面配合形成風道;本實用新型的風道形成于走線板與電芯上部,裝配時,電池包內(nèi)零部件安裝后,直接將走線板安裝于電芯組件的上端部即可形成散熱風道,這樣,散熱風道的設置無需考慮電池包內(nèi)部零部件的布置,不影響電池包內(nèi)部其他部件的布置,組裝工藝相對簡單,并且占據(jù)殼體內(nèi)部空間比較小,提高電池包工作穩(wěn)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IPC分類】H01M10/6554, H01M10/625, H01M10/613, H01M10/6563, H01M2/10, H01M10/6556
【公開號】CN20500436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62765
【發(fā)明人】柴源, 劉博淵, 張達, 劉琦, 孫鳳明, 田瑞生
【申請人】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