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便攜裝置,包括一接地元件和一天線結構。該天線結構包括:一接地支路、一饋入支路、一低頻輻射支路,以及一高頻輻射支路。該饋入支路經由該接地支路耦接至該接地元件。該低頻輻射支路耦接至該饋入支路。該高頻輻射支路耦接至該饋入支路。該低頻輻射支路具有一蜿蜒結構,以降低該天線結構的特定吸收率。蜿蜒結構朝便攜裝置的內部延伸,可使得熱點電流遠離便攜裝置的邊緣,即讓低頻輻射支路上的電流最大值點處更遠離人體。因此,通過蜿蜒結構可以有效地降低天線結構于高頻頻帶的一特定吸收率,使得本發(fā)明的便攜裝置和天線結構可符合法定規(guī)范。
【專利說明】
便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一種便攜裝置,特別設及包括一種具有天線結構的便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便攜裝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見的例如:手提式電腦、 便攜式電話、多媒體播放器W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便 攜裝置通常具有無線通信的功能。有些涵蓋長距離的無線通信范圍,例如:便攜式電話使 用 2G、3G、LTE 化ong Term Evolution)系統(tǒng)及其所使用 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 1900MHz、2100MHz、2300MHz W及2500MHz的頻帶進行通信,而有些則涵蓋短距離的無線通 信范圍,例如:Wi-Fi、Bluetooth系統(tǒng)使用2. 4細z、5. 2細Z和5. 8細Z的頻帶進行通信。
[0003] 天線為支援無線通信功能的便攜裝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為避免天線發(fā)射的電 磁波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現行法令都針對便攜裝置的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有嚴格規(guī)范。如何設計出兼顧通信品質及符合法規(guī)的天線元件,已成為現今設 計者的一大挑戰(zhàn)。
【發(fā)明內容】
[000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便攜裝置,包括:一接地 元件;W及一天線結構,包括:一接地支路;一饋入支路,具有一饋入點,其中該饋入支路經 由該接地支路禪接至該接地元件;一低頻福射支路,禪接至該饋入支路;W及一高頻福射 支路,禪接至該饋入支路;其中該低頻福射支路具有一婉艇結構。
[0005]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婉艇結構用于降低該天線結構的一特定吸收率。
[0006]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低頻福射支路的一電流最大值點位于該婉艇結構上。
[0007]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天線結構鄰近于該便攜裝置的一邊緣處,而該婉艇結構朝遠 離該便攜裝置的該邊緣的方向作延伸。
[0008]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婉艇結構朝靠近該接地支路的方向作延伸。
[0009]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婉艇結構為一 U字形、一 W字形、一 N字形、一 S字形或一 Z字 形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組合。
[0010]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饋入支路的一第一端經由該接地支路禪接至該接地元件,該 低頻福射支路的一第一端禪接至該饋入支路的一第二端,該低頻福射支路的一第二端為一 開路端,該高頻福射支路的一第一端是禪接至該饋入支路的該第二端,而該高頻福射支路 的一第二端為一開路端。
[0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低頻福射支路的該第二端和該高頻福射支路的該第二端朝相 反方向作延伸。
[001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便攜裝置還包括:一顯示器,其中該天線結構介于該顯示器和 該便攜裝置的一邊緣之間。
[001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饋入支路和該低頻福射支路激發(fā)產生一低頻頻帶,該饋入支 路和該高頻福射支路激發(fā)產生一高頻頻帶,該低頻頻帶介于2400MHz至2484MHz之間,而該 高頻頻帶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間。
[0014] 本發(fā)明中的便攜裝置,由于其低頻福射支路具有一婉艇結構,W降低天線結構的 特定吸收率。婉艇結構朝便攜裝置的內部延伸,可使得熱點電流遠離便攜裝置的邊緣,即讓 低頻福射支路上的電流最大值點處更遠離人體。因此,通過婉艇結構可W有效地降低天線 結構于高頻頻帶的一特定吸收率,使得本發(fā)明的便攜裝置和天線結構可符合法定規(guī)范。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便攜裝置的示意圖;
[0016] 圖2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的示意圖;
[0017] 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的示意圖;
[0018] 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的特定吸收率量測的示意圖。
[0019] 附圖標記說明:
[0020] 100~便攜裝置;
[0021] 101、102、103~便攜裝置的邊緣; 陽02引 110~接地元件;
[0023] 120~顯示器;
[0024] 200、300~天線結構 陽0巧]220~接地支路;
[0026] 221~接地支路的第一端;
[0027] 222~接地支路的第二端;
[0028] 230~饋入支路;
[0029] 231~饋入支路的第一端;
[0030] 232~饋入支路的第二端;
[0031] 240、340~低頻福射支路;
[0032] 241、341~低頻福射支路的第一端;
[0033] 242、342~低頻福射支路的第二端;
[0034] 250~高頻福射支路;
[0035] 251~高頻福射支路的第一端;
[0036] 252~高頻福射支路的第二端;
[0037] 260、360~婉艇結構; 陽03引 290~信號源;
[0039] FP~饋入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40] 為讓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 并配合【附圖說明】書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0041]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便攜裝置100的示意圖。便攜裝置100可 W是一智能智能手機(Smart Phone)、一平板電腦(T油let Computer),或是一筆記本電腦 (Notebook Computer)。如圖I所示,便攜裝置100包括一接地元件110、一天線結構200, W及一顯示器120。接地元件110可W是一金屬平面,其可設置于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天線結構200可W用金屬制成,例如:銅、銀、侶、鐵,或是其合金。 天線結構200介于顯示器120和便攜裝置100的一邊緣101之間。顯示器120可W是任意 種類的電子顯示裝置,例如:一液晶屏幕化iquid化ystal Display)或一有機電激發(fā)光顯 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LED)。在圖 1 的實施例中,天線結構 200 位 于便攜裝置100的頂部,而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天線結構200可改為位 于便攜裝置100的側邊,例如,可介于顯示器120和便攜裝置100的另一邊緣102 (或邊緣 103)之間。必須理解的是,便攜裝置100還可包括其他元件,例如:一處理器、一揚聲器、一 電池、一觸控模塊、一聲控模塊,或是一外殼(未顯示)。
[0042] 圖2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200的示意圖。圖2用于說明圖 1的天線結構200的詳細特征。如圖2所示,天線結構200包括:一接地支路220、一饋入支 路230、一低頻福射支路240, W及一高頻福射支路250。W上支路皆W金屬制成,例如:銅、 銀、侶、鐵,或是其合金。饋入支路230具有一饋入點FP,饋入支路230經由接地支路220禪 接至接地元件110。低頻福射支路240和高頻福射支路250皆禪接至饋入支路230,低頻福 射支路240的長度較高頻福射支路250的長度更長。
[0043] 接地支路220可大致為一 L字形。饋入支路230可大致為一直條形。低頻福射支 路240可具有一婉艇結構260。高頻福射支路250可大致為一直條形。饋入點FP位于饋入 支路230的一第一端231上。饋入點FP可經由一同軸電纜線(Coaxial C油Ie)(未顯示) 禪接至一信號源290。信號源290可W是一射頻(Radio化equen巧,R巧模塊,其用于激發(fā) 天線結構200。饋入支路230的第一端231禪接至接地支路220的一第一端221,而接地支 路220的一第二端222禪接至接地元件110。低頻福射支路240的一第一端241禪接至饋 入支路230的一第二端232,而低頻福射支路240的一第二端242為一開路端的pen化d)。 高頻福射支路250的一第一端251禪接至饋入支路230的第二端232,而高頻福射支路250 的一第二端252為一開路端。低頻福射支路240的第二端242和高頻福射支路250的第二 端252可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0044] 天線結構200鄰近于便攜裝置100之邊緣101處。在天線結構200中,低頻福射 支路240的婉艇結構260朝遠離便攜裝置100的邊緣101的方向作延伸。換言之,婉艇結 構260朝靠近接地支路220的方向作延伸。婉艇結構260大致為一 U字形。在其他實施例 中,婉艇結構260亦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一 N字形、一 S字形,或是一 Z字形。
[0045] 請一并參考第1、2圖。天線結構200的操作原理可如下列所述。饋入支路230和 低頻福射支路240可共同激發(fā)產生一低頻頻帶,而饋入支路230和高頻福射支路250可共 同激發(fā)產生一高頻頻帶。饋入支路230和低頻福射支路240的總長度可約等于低頻頻帶 的四分之一波長。饋入支路230和高頻福射支路250的總長度可約等于高頻頻帶的四分 之一波長。舉例而言,前述低頻頻帶可介于2400MHz至2484MHz之間,而前述高頻頻帶可 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間。因此,便攜裝置100和天線結構200至少可支援Wi-Fi和 Bluetooth等移動通信的操作頻帶。
[0046] 必須注意的是,由于有倍頻效應,饋入支路230和低頻福射支路240更會激發(fā)產 生位于前述高頻頻帶(例如:5GHz頻帶)內的另一高階共振模態(tài)。此高階共振模態(tài)是造 成傳統(tǒng)平面倒F形天線(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 PIFA)于高頻頻帶的特定吸收率 (Specific Abso巧tion Rate, SAR)無法符合法定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本發(fā)明中于低頻福射支 路240上增加一婉艇結構260的設計用于克服現有技術所面臨的問題。在較佳實施例中,低 頻福射支路240的一電流最大值點(化rrent Maximum化int)恰好位于婉艇結構260上, 而該電流的倍頻落在5G附近。更詳細而言,由饋入點FP至低頻福射支路240的婉艇結構 260兩位置之間的一共振路徑,其長度可約等于前述低頻頻帶的八分之一波長,或是前述高 頻頻帶的四分之一波長。因為婉艇結構260上會使電流方向相反進而互相抵消,降低電流 強度及福射場強,因此降低前述高階共振模態(tài)針對特定吸收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 面,婉艇結構260朝便攜裝置100的內部延伸,此亦可使得熱點電流遠離便攜裝置100的邊 緣101,即讓低頻福射支路240上的電流最大值點處更遠離人體。因此,婉艇結構260可W 有效地降低天線結構200于高頻頻帶的一特定吸收率,所W本發(fā)明的便攜裝置100和天線 結構200可符合法定規(guī)范。
[0047] 該婉艇結構為一 U字形、一 W字形、一 N字形、一 S字形或一 Z字形中的任意一種 或幾種的組合。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300的示意圖。圖3和 圖2相似,兩者的差異在于,天線結構300的一低頻福射支路340具有一婉艇結構360,其大 致為一 W字形。婉艇結構360的任二條相鄰平行支路,其間距可約等于0.5mm。另外,為了 節(jié)省設計空間,婉艇結構360的寬度可W較低頻福射支路340的其余部分的寬度更細。圖3 的天線結構300的其余特征皆與圖2的天線結構200相同,故此二實施例均可實現相似的 操作效果。
[0048] 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天線結構300的特定吸收率量測的示意 圖。圖4用于說明由便攜裝置100的上方和底部實際量測特定吸收率的結果。請一并參考 圖4和下列表一。
[0049]
陽化0] 表一:買際重測的特足吸收準(取大線增益問刃-2. 95dBi時)
[0051] 表一為實際量測的特定吸收率的比較表。根據量測結果可知,與傳統(tǒng)平面倒F型 天線相比,在同樣天線增益的情況(例如:同為-2.95地i)下,本發(fā)明所測得的特定吸收率 可顯著地降低,特別是上方特定吸收率可達傳統(tǒng)設計的六成左右,因此,本發(fā)明的天線系統(tǒng) 將更容易符合法定的特定吸收率規(guī)范。
[0052] 值得注意的是,W上所述的元件尺寸、元件形狀,W及頻率范圍皆非為本發(fā)明的限 制條件。天線設計者可W根據不同需要調整運些設定值。本發(fā)明的便攜裝置和天線結構并 不僅限于圖1-4所示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可W僅包括圖1-4的任何一或多個實施例的任何一或 多項特征。換言之,并非所有圖示的特征均須同時實施于本發(fā)明的便攜裝置和天線結構當 中。
[0053] 在本說明書W及權利要求中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第等等,彼此之間 并沒有順序上的先后關系,其僅用于標示區(qū)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0054] 本發(fā)明雖W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W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 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做些許的變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 范圍當W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接地元件;以及 一天線結構,包括: 一接地支路; 一饋入支路,具有一饋入點,其中該饋入支路經由該接地支路親接至該接地元件; 一低頻輻射支路,耦接至該饋入支路;以及 一高頻福射支路,親接至該饋入支路; 其中該低頻輻射支路具有一蜿蜒結構。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蜿蜒結構用于降低該天線結構的一特定吸收 率。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低頻輻射支路的一電流最大值點位于該蜿蜒 結構上。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天線結構鄰近于該便攜裝置的一邊緣處,而 該蜿蜒結構朝遠離該便攜裝置的該邊緣的方向作延伸。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蜿蜒結構朝靠近該接地支路的方向作延伸。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蜿蜒結構為一 U字形、一 W字形、一 N字形、一 S字形或一 Z字形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組合。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饋入支路的一第一端經由該接地支路耦接至 該接地元件,該低頻福射支路的一第一端親接至該饋入支路的一第二端,該低頻福射支路 的一第二端為一開路端,該高頻輻射支路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饋入支路的該第二端,而該 高頻輻射支路的一第二端為一開路端。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低頻輻射支路的該第二端和該高頻輻射支路 的該第二端朝相反方向作延伸。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還包括: 一顯示器,其中該天線結構介于該顯示器和該便攜裝置的一邊緣之間。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裝置,其中該饋入支路和該低頻輻射支路激發(fā)產生一低 頻頻帶,該饋入支路和該高頻福射支路激發(fā)產生一高頻頻帶,該低頻頻帶介于2400MHz至 2484MHz之間,而該高頻頻帶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間。
【文檔編號】H01Q1/52GK105846053SQ201510013862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月12日
【發(fā)明人】楊崇文, 王傳駿, 林敬基, 張琨盛, 鍾寬仁
【申請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