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處理機模件的保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器,特別是裝到電路板的元件。
在計算機和其它電子設備中,許多電元件和電子元件裝在電路板上。通過以可拆卸和可脫離連接的方式將插件邊緣插入插接連接器中,較小的電路插件用于形成與較大電路板的連接;插接連接器固定在電路板板上并包含一排連接到電路板的線路上的觸點;觸點的接觸部在連接器的插件接納槽中暴露;插件插入時,觸點的接觸部與插件表面的線路接點接合。有用的是在較大的模件中固定某些插件,從而在工作時固定在插件上的元件被模件蓋保護。與插接連接器配合時,這樣的模件需要準確地引導以便封閉的插件前端準確地裝在連接器的插件接納槽中,這是因為模件蓋防礙插件與槽視覺地準確對準。已知提供從電路板和插接連接器的端部凸出的細長導向件以便于在類似的情況下配合。配合時,這樣的細長導向件大體在實際使用之前可安裝在電路板上。
理想的是提供一種與插接連接器配合時引導模件的裝置。提供一種模件導向裝置也是理想的,該導向裝置在模件配合前保持較低的外形。
在國際專利申請公布WO98/53654中公開了一種組件,它包括一支架,該支架圍繞插接連接器或者選擇地作為連接器外殼的整體部分固定在電路板上。相應的導向件裝在支架的對置端,導向件包含面向內(nèi)并與連接器的插件接納槽精確對準的槽。導向件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到支架上,當模件沒有裝到連接器上時該導向件可轉(zhuǎn)動到平行于電路板的伏臥位置,并且其可轉(zhuǎn)動到使用的直立位置。
理想的是提供保持導向裝置,它可鎖定不同類型的處理機模件。
理想的是在保持導向裝置上提供手工操作脫開的鎖緊裝置。
導向裝置或組件的保持件在插件連接器的端部裝到電路板上,或者,成為圍繞連接器周邊的支架整體端部,以便將處理機模件端部裝在其導向槽中。每一保持件在其之間包括可向外偏移的鎖緊件,它可操作地鎖定插在一對保持件之間并與插接連接器配合的一種類型的處理機模件,模件沿其側(cè)向端的表面在前后端之間具有相應的鎖緊部。鎖緊件包括手動接合的操作部并可偏移脫開。
上部可轉(zhuǎn)動地裝在保持件頂部并其延伸有模件導向槽,上部有相鄰于該頂部的鎖緊孔,以便鎖緊另一種類型的模件;該模件有相鄰于其遠端的相應鎖緊凸起,由此保持件組件可適應任一種類型的模件。
在另一實施例中,保持件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限定可偏移的鎖緊部以鎖緊具有相應中間鎖緊部的模件。
現(xiàn)參考附圖以舉例方式說明本發(fā)明各實施例,其中,
圖1是組件的等角視圖,該組件包括一對裝在電路板上的保持件,處理機模件被插入其間并被鎖定;圖2是圖1的支架的等角視圖,不使用時,保持件轉(zhuǎn)到伏臥位置;圖3和4是保持件放大的等角視圖;圖5至7是圖3和4的保持件的上部和下部的等角視圖;圖8是圖3和4的保持件在豎直位置的剖視圖;圖9是圖1的模件的剖視圖,它在一對保持件之間鎖緊就位;圖10是另一種處理機模件的等角視圖;圖11是圖10的模件的剖視圖,它在一對保持件之間鎖緊就位;圖12和13是保持件第二實施例的等角視圖;圖14和15是圖12和13保持件的上部和下部的等角視圖;和圖16和17是圖12和13的保持件分別在豎直位置的剖視圖。
如圖1至4所示,保持裝置10包括一對保持件組件12,它們裝在電路板14上并分隔開以便在其間接納處理機模件16,該處理機模件與插座連接裝置(未示出)配合,該插座連接裝置固定到在保持件組件12間的電路板上。每個保持件組件12有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到下固定部分22的轉(zhuǎn)動上部20;如圖2所示,處理機沒有固定在其間時,組件12處在其伏臥位置,以便于電路板的裝卸和運輸。
如圖3和4所示,保持件組件12具有相對于下部22豎直的上部20,其內(nèi)側(cè)和外側(cè)。在每一安裝凸緣32上限定固定裝置30以便將保持件沿安裝面34固定到電路板14上,固定裝置30有整體的腿36和鎖定銷38。隨著腿36穿過電路板的固定孔,當保持件12置于電路板上時,除腿34外,鎖定銷38被迫向下通過固定孔,從而腿橫向偏移,以便于腿的鎖定部40在電路板的下面鎖緊。
如所示,上部20有平行地懸垂并且從導向槽52的側(cè)面向外偏離的翼部50,導向槽52自上部20的頂部垂直延伸。圓柱形轉(zhuǎn)動凸起54互相向內(nèi)伸出并限定第一轉(zhuǎn)動部。下部有穿過側(cè)壁58的孔56,孔56限定與轉(zhuǎn)動凸起54相互配合的第二轉(zhuǎn)動部。通過翼部50暫時向外偏移,靠側(cè)壁58的外表面?zhèn)韧ㄟ^直到凸起54裝在孔56中。上部20還有凸起或止動部60,它們裝在下部22的凹槽62中以相對下部22保持上部20豎直,如圖3和8所示。止動部60有前后斜面以便于上部20相對下部22轉(zhuǎn)動。由于有關(guān)圖10和11所述的理由,上部20最好以自垂直方向向內(nèi)的角度α設置。角度α可以是,例如大約2度。沿翼部50限定圓頂狀止動部64以便將上部維持在完全伏臥的位置(見圖2),其沿下部22的相應側(cè)壁58的外表面與槽66相互配合。
在第一鎖定裝置中,下部22限定可偏移的鎖緊部70,其在可偏移的彈性臂74的自由端處有可手動接合的凸板72。凸板72從彈性臂74的端部水平伸出并限定相鄰于彈性臂74的面向下的鎖緊面76,鎖緊面76在處理機模件16的配合鎖緊面78之上鎖緊,如圖9所示。當不偏移時,鎖緊部70的彈性臂74的自由端突出到導向槽52中。彈性臂74可手動向外偏移以便與模件脫開。圖1和9所示處理機模件16是一種具有處理機插件板80和實心散熱片82。在側(cè)向凸起84的凹槽中限定鎖緊面78,側(cè)向凸起84從散熱片的每一端伸出并在模件的前后端的中間。由于鎖緊部是在下部22上,如需要,下部其本身可用于固定模件。
導向槽52的進口有斜面以便于處理機模件的進入。一對孔88沿槽底部位于鄰近進口處?,F(xiàn)參考圖10和11,第二種處理機模件100有封閉處理機插件板的罩,該罩的端壁102有相鄰于模件后端外凸的鎖緊凸起104,該鎖緊凸起104偏離端壁102的中心。本發(fā)明保持件12提供第二鎖定裝置以便鎖定模件100,其中,不論豎直模件的取向,每一保持件的成對孔88的其中之一與偏心的鎖緊凸起104鎖緊。因此,本發(fā)明保持裝置適用于兩種類型的模件。
另外,插入模件100時上部20逐漸增加地向外偏移,同時保持壓靠在端壁102上,以便保證維持鎖緊狀態(tài)。翼部50的底面90是貼靠面,組裝時貼靠下部22的角板94的上面92,從而,與孔56中的凸起54相配合維持上部20的微小角度;當上部由處理機模件向外偏移時,表面90,92被壓,從而產(chǎn)生偏壓迫使上部向內(nèi)靠緊模件端壁。因此,為保證維持鎖緊狀態(tài),相鄰沿導向槽52的側(cè)壁98的進口86限定一對凸出部96。凸出部96位于凸起106之后以便將模件固定到上部20。模件100屬于這樣一種類型,它具有鎖緊凸起104,鎖緊凸起104設置在模件罩端壁102的槽內(nèi)側(cè)中保持的可移動臂108上,如圖11所示;鎖緊凸起104延伸穿過端壁102的窗口;模件插入直到鎖緊凸起裝在上部20的孔88中時,鎖緊凸起104向內(nèi)偏移。在臂108的自由端有手動接合操作裝置110以便允許模件100從保持件脫開鎖緊。
圖12至17表示另一實施例保持件200。類似于圖3至7的保持件12,上部202在轉(zhuǎn)動部206,208處可樞軸轉(zhuǎn)動地裝到下部204上。在上部202上有鎖緊部210,它可向外偏移。手動接合的凸板212從可偏移的彈性臂214的自由端向外突出;凸板212在其最里面的范圍處有面向下的鎖緊表面216。在未偏移狀態(tài),鎖緊臂部分地向內(nèi)突出到導向槽218中(見圖16)以便鎖緊表面216與模件的相應鎖緊面如圖所示1和9中的模件16的面向上的鎖緊面78接合。如圖17所示,當上部202轉(zhuǎn)動到伏臥位置時,凸板212隱藏在下部204的側(cè)壁220上端的下面,由此被實際保護。保持件200還有相鄰其上端的孔以鎖緊到如圖所示10和12那樣的模件上。與圖8的上部20相同,上部202類似地略微向內(nèi)傾斜。
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可以有不同的變型和改進。例如,鎖緊部70可包括相鄰鎖緊臂72自由端中心孔以容納處理機模件的中心鎖緊凸起。
權(quán)利要求
1.處理機模件的保持裝置(10,200),它相對于連接器在配合位置保持處理機模件,該保持裝置具有設置在該連接器端部的對置構(gòu)件(12,200),該對置構(gòu)件有延伸到該連接器端部的導向槽(52,218),其特征在于上述對置構(gòu)件(12,200)分別有垂直地沿該構(gòu)件位于中間的第一鎖緊部以便鎖定第一種處理機模件(16)并可脫開地將其保持在與連接器相配合的位置,上述對置構(gòu)件(12,200)分別還有相鄰上端的第二鎖緊部以便鎖定第二種處理機模件(100)并可脫開地將其保持在與連接器相配合的位置,由此該對置構(gòu)件用于任一種處理機模件(16,200)。
2.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在安裝模件的位置,上述上部和下部(20,22;202,204)一起限定延伸到連接器端部的對置模件導向槽(52,218)。
3.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上述對置構(gòu)件(12,200)相互分隔開。
4.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上述上部(20,202)可拆卸地固定到上述下部(22,204)。
5.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上述上部(20,202)相對上述下部(22,204)可相互轉(zhuǎn)動以便沒有處理機模件時,轉(zhuǎn)動到伏臥位置。
6.按權(quán)利要求5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每一上述上部(20,202)當轉(zhuǎn)動到豎直位置時,可鎖定到上述下部(22,204)。
7.按權(quán)利要求6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每一上述上部(20,202)包括一對對置懸垂的翼部(50),它們有向內(nèi)伸出的轉(zhuǎn)動凸起(54,206),轉(zhuǎn)動凸起(54,206)裝在鄰近上述下部(22,204)的上端的轉(zhuǎn)動孔(56,208)中,一對向內(nèi)伸出的止動部(60)自上述轉(zhuǎn)動凸起(54,206)向上間隔并可鎖定在相鄰上述下部(22,204)的上端的相連的鎖定孔(62)中,一對向內(nèi)延伸圓頂狀止動部(64)裝在相鄰上述下部(22,204)的上端并面向外的槽66中以便準確地將上述上部(20,202)定位在上述豎直位置,從而保證維持相對于上述相應模件(16,100)的鎖定狀態(tài),和上述翼部(50)的下端(90)貼靠上述下部(22,204)的面向上的止動表面(92)以便脫開鎖定時,在上述上部(20,202)轉(zhuǎn)動到最外位置的情況下確定可靠的止動部。
8.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其中上述每一對置構(gòu)件(12)的第一鎖緊裝置是在上述下部(22)的可偏移臂(70)上確定的鎖緊面(76),可偏移臂(70)具有可手動接合的凸板(72)以便其能手動轉(zhuǎn)動,與上述處理機模件(16)脫開。
9.按權(quán)利要求8的模件保持裝置(10),其中上述鎖緊面(76)是沿至少上述可偏移臂(70)的一側(cè)面向下的凸緣(76)。
10.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上述每一對置構(gòu)件(12,200)的第二鎖緊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在所述上部(20)的上端處的凸起接納孔(88),和上述上部(20)可克服彈性偏壓逐漸增加地向外移動以便其能上端轉(zhuǎn)動,與上述處理機模件(100)脫開。
11.按權(quán)利要求10的模件保持裝置(10,200),其中每一上述上部(20)包括一對在上述模件接納槽(52)的側(cè)壁(98)上的對置凸出部(96),凸出部(96)位于上述相應模件(100)的對應凸起(106)之后以防止上述上部(20)意外地向外轉(zhuǎn)動。
12.按權(quán)利要求1的模件保持裝置(200),其中上述對置構(gòu)件(200)的第一鎖緊裝置限定在上述上部(202)的下端處并包括可偏移臂(210),可偏移臂(210)有面向下的鎖緊面(216),其與上述處理機模件(16)的面向上的鎖緊面(78)相配合。
13.按權(quán)利要求12的模件保持裝置(200),其中當上述上部(202)處在豎直位置時上述可偏移臂(210)位于上述下部(204)的對置側(cè)壁之間,上述可偏移臂(210)有從其下端凸出的手動接合并向外伸出的凸板(212),當上述上部(202)處在伏臥位置時上述手動接合凸板(212)隱藏在上述下部(204)的側(cè)壁(220)上端的下面。
全文摘要
用于配合時引導并保持處理機模件的保持裝置(10)具有一對保持件(12),保持件(12)有上部(20),當沒有處理機模件時上部(20)相對于下部(22)從豎直位置轉(zhuǎn)動到伏臥位置。保持件(12)完全插入導向槽(52)時它們在其間鎖定模件。模件(16)包括鎖緊面(78),它鎖定在鎖緊部(70)上限定的鎖緊面(76)下面;鎖緊部(70)可向外偏移以便脫開。模件(100)有位于鄰近導向槽進口的孔(88)的鎖緊凸起(102)。
文檔編號H01R12/18GK1234540SQ9910632
公開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5月4日
發(fā)明者D·A·特勞特, E·W·麥克勒雷, K·E·瓦爾克 申請人:惠特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