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技術,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同軸復合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有線電視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尤其在Internet的推動下,用戶對信息交換和網絡傳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融合CATV網絡、計算機網絡和電信網為一體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未來幾年,全球的FTTH(光纖到戶)將進入大規(guī)模建設時期。基于移動通信、數字電視、寬帶接入、FTTx(新一代的光纖接入網)、農村村村通工程等大規(guī)模的建設,必將使通信光纜和設備不斷地向用戶延伸,站點數量也會隨之大量增加。然而在網絡建設中,由于各類傳輸網絡錯綜復雜布線而造成的黑色污染以及重復布線、成本高昂等問題尚未有理想的解決方案。因此當前需要一種能夠實現多網融合的傳輸器件,其要求實現多種功能,而且要求適應不同的地域,尤其是不同的基礎設施建設現狀,而且要求為日后的發(fā)展留有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軸復合電纜,其包括:同軸電纜部分,所述同軸電纜部分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內導體、絕緣層、屏蔽層和外護套層,其中,所述同軸復合電纜還包括用于容納其他線纜的空管部分??展艿氖褂茫梢詽M足日后更高的傳輸速率或者容量的需求。而且通過設置空管,可以使同軸復合電纜適應不同的基礎設施,因此根據需要安裝所需的線纜或者增大已有線纜的容量。此外,通過設置空管,避免了線路的重復施工,節(jié)省了管道資源。
按照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同軸復合電纜,其包括:同軸電纜部分和雙絞線部分,所述同軸電纜部分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內導體、絕緣層、屏蔽層和外護套層,其中所述雙絞線部分包括:內部器件和外部器件,其中,所述內部器件包括:由導體和絕緣層構成的絞線對,以及撕裂繩,所述外部器件是護套層,其中,所述同軸復合電纜還包括用于容納其他線纜的空管部分。這種復合電纜相比以上設計方案額外增加了雙絞線部分,由此可以為一些設備提供低電壓電流,因此功能更加豐富,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基礎設施適應性更強。
在一種設計方案中,所述空管部分能夠容納光纖和/或雙絞線。因此空管部分能夠實現擴容功能。
在一種設計方案中,所述空管部分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套管和護套。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空管部分的套管是緩沖管,其由輕微彈性材料構成和/或具有一定可變的橫截面。在此,套管例如由HDPE(高密度聚乙烯)構成。由此空管能夠容納不同規(guī)格的線纜,而不用預先為將來鋪設的線纜提供專屬或專用的套管。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空管部分的套管是緩沖管,其由硬性材料構成,例如由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構成。由此空管例如可以埋在地下以承受相應的壓力,此外還可以與其他施工設計相適配。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套管是波紋管或塑料管。在這種具體的套管的選擇中,套管可以非常廉價地實現。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同軸電纜部分通過第一連接筋與所述空管部分相連。通過采用連接筋,可以在空間上將同軸電纜部分與空管相間隔,由此避免同軸電纜部分與空管中待布置的線纜的相互干擾。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筋與所述同軸電纜部分的接觸面積與該第一連接筋與所述空管部分的接觸面積的比值在1/6至1/2之間。由此可以省力地撕開連接筋,而且保證同軸電纜部分不被損壞。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同軸電纜部分通過第一連接筋與所述空管部分相連,并且所述同軸電纜部分通過第二連接筋與所述雙絞線部分相連。第二連接筋也可以具有與第一連接筋相似的結構,因此也可以具有其優(yōu)點。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筋與所述同軸電纜部分的接觸面積與該第一連接筋與所述空管部分的接觸面積的比值在1/6至1/2之間,和/或所述第二連接筋與所述同軸電纜部分的接觸面積相比于該第二連接筋與所述雙絞線部分的接觸面積的比值在1/6至1/2之間。由此可以保證在分離之后同軸電纜部分無連接筋殘留,外護套層外側非常干凈,一是方便連接器的安裝,二是保證了氣密性,也即無潮氣滲入同軸電纜。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施形式參照附圖加以說明,附圖的部件彼此不一定按實際比例示出,附圖中相同的元件或功能相同的元件標以相同的附圖標記標注。在附圖中: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同軸復合電纜;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同軸復合電纜。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同軸復合電纜。如圖1所示,同軸復合電纜包括:同軸電纜部分1和空管部分11。所述空管部分11可以被設計為既能夠容納光纖、也能夠容納雙絞線,還可以容納其他需要的線纜,這取決于日后對傳輸內容的需要。
空管的使用,可以滿足日后更高的傳輸速率或者容量的需求。而且通過設置空管,可以使同軸復合電纜適應不同的基礎設施,因此根據需要安裝所需的線纜或者增大已有線纜的容量。此外,通過設置空管,避免了線路的重復施工,節(jié)省了管道資源。
具體而言,同軸電纜部分1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內導體2、絕緣層4、屏蔽層5和外護套層6;空管部分11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套管12和護套13。
同軸電纜部分1與空管部分11通過連接筋10相連。其中,空管部分11的護套13可以具有與同軸電纜部分的外護套層相同的材料,而空管部分11的套管12可以設計為緩沖管,并且可以由輕微彈性材料構成和/或具有一定可變的橫截面,在此套管例如由HDPE(高密度聚乙烯)構成,此外,套管可以是波紋管或塑料管,由此空管能夠容納不同規(guī)格的線纜,而不用預先為將來鋪設的線纜提供專屬或專用的套管。因為套管具有柔性和可變的橫截面,使得空管不但能夠容納光纖,尤其是數量可變的光纖,而且也可以用于容納雙絞線以及撕裂繩,甚至可以在容納光纖的數量方面可以進行調整,由此滿足不同地域和不同設施的需求。此外,套管也可以由硬度較大的材料構成,例如由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構成,因此能夠滿足硬度方面的需求,這取決于施工設計。
此外,如圖1所示,連接筋10與同軸電纜部分1的接觸面積小于連接筋10與空管部分11的接觸面積,而且在具體實施例中,連接筋10與同軸電纜部分1的接觸面積相比于連接筋10與空管部分11的接觸面積的比值在1/6至1/2之間,優(yōu)選在1/5至2/5之間。由此可以獲得一種具有近似梯形的橫截面的連接筋,當然也可以在保證上述比值的情況下設計成其他形狀的橫截面,只要有利于制造工藝即可。若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接續(xù)時,可以輕松地(如果是-5電纜的話,撕裂力只需要2磅左右)、均勻地將兩個護套體在連接筋的靠近同軸電纜部分的端部上分開,以實現不同線纜的分別的接續(xù)。在同軸電纜部分和光纖部分分開之后,同軸電纜部分無連接筋殘留,外護套層外側非常干凈,一是方便連接器的安裝,二是保證了氣密性,也即無潮氣滲入同軸電纜。而現有技術中其他形式的連接筋可能會造成同軸電纜部分有殘留,殘留的連接筋會使連接器比較難插入,同時也會影響氣密性。
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復合電纜的第二實施形式,其包括如按照圖1所描述的同軸電纜部分1和空管部分11,此外同軸復合電纜額外包括雙絞線部分21,雙絞線部分21包括內部器件和外部器件,其中內部器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導體22和絕緣層23構成的絞線對,另一部分是撕裂繩24,外部器件是護套層25。在圖2中,同軸電纜部分1與空管部分11通過如圖1所述的連接筋10相連,此外,同軸電纜部分1與雙絞線部分21通過另外的連接筋20相連。在此,另外的連接筋20具有與圖1所述的連接筋10相同或相似的實施形式,亦即另外的連接筋20與同軸電纜部分1的接觸面積小于另外的連接筋20與雙絞線部分21的接觸面積,而且在優(yōu)選實施形式中,連接筋20與同軸電纜部分1的接觸面積相比于連接筋20與雙絞線部分21的接觸面積的比值在1/6至1/2之間,優(yōu)選在1/5至2/5之間。在此,另外的連接筋20的結構設計可以與連接筋10的結構設計不同,也就是可以與雙絞線部分的尺寸相適配,但是上述比例優(yōu)選被滿足。此外,在圖1和圖2中的連接筋具有近似梯形的形狀的橫截面,或者也可以具有類似半圓形的橫截面,其目的在于減小撕裂連接筋的力,因此同軸電纜部分無連接筋殘留,外護套層外側在分離之后非常干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系統(tǒng)多功能的同軸復合電纜,其能夠適應不同的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并且能夠低成本地制造以及簡單地安裝,而且能夠滿足日后更高的傳輸速率或者容量的需求。
雖然在前述概述和具體描述中描述了至少一個示范性實施形式,但是應該意識到仍存在大量的變型。還應該意識到的是示范性的實施形式僅是舉例,而不應認為是對按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用性和設備構造以任何形式的限定。更確切的說,概述與具體描述的是為專業(yè)人員提供用于實施至少一個示范性的實施形式的指導說明,應該被理解的是,能夠在所述組件的功能和布局方面進行各種修改,只要不背離權利要求書和等同的特征組合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