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絞線及繞線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
技術背景 由于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電連接相關信號密度增大的需求,機構元件越做越小,對材料的選用、接插的結構形式、插針的形狀、對使用的接觸特性,其接觸件涂層的耐磨、防腐、導磁率、嚙合力、分離力的大小、耐電壓值、絕緣電阻率、接觸電阻率等參數(shù)的要求也越來越嚴。對電連接器的內在質量、外觀形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目前,柔性微矩形電連接器麻花插針的生產(chǎn)大部分都仍以手工制作為主,其生產(chǎn)手段落后,技術性能及穩(wěn)定性差,生產(chǎn)效率低下,難以滿足現(xiàn)代化制造業(yè)的要求。要發(fā)展高性能的電連接器就必需裝備有高水平的專用制造設備。因此,為了滿足航空航天、軍事裝備中對電連接器制造業(yè)的需求研制電連接器自動化生產(chǎn)線的制造技術和研制電連接器的自動化專用設備是十分必要的。雖然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一定自動化功能的絞線及繞線裝置,由于線材非常細,容易被扯斷,扯斷的線纏繞在絞線及繞線裝置上,造成很大的麻煩,且由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該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當線材在工作中斷開時,該絞線及繞線裝置能夠自動停止工作,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強、生產(chǎn)成本低,便于推廣使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絞線機構、整形模和繞線機構,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一、機架一、伺服電機一和主軸一,所述機架一安裝在底座一上,所述底座一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一,所述周轉輪系一位于機架一靠近整形模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一安裝在底座一上,所述主軸一水平設置在底座一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一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一與機架一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一的中心輪一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一的行星架一靠近整形模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絞在一起形成線芯的轉動機構一,所述轉動機構一在行星輪一中心軸一的帶動下繞主軸一轉動;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二、機架二、伺服電機二和主軸二,所述機架二安裝在底座二上,所述底座二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二,所述周轉輪系二位于機架二遠離整形模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二安裝在底座二上,所述主軸二水平設置在底座二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二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二與機架二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二的中心輪二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二的行星架二遠離整形模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繞在線芯外表面的轉動機構二,所述轉動機構二能在行星輪二的中心軸二的帶動下繞主軸二轉動,所述伺服電機一和伺服電機二均與一用于控制伺服電機一和伺服電機二運轉或停止的控制器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一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一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一,所述導電板一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一相接;所述底座二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二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二,所述導電板二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二相接。[0006]上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機構一包括多個繞主軸一設置的梭架一和設置在主軸一靠近整形模一端的導向盤一,所述梭架一上設置有放線輪一,所述梭架一和導向盤一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一,所述導向輪支架一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一。上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機構二包括多個繞主軸二設置的梭架二和設置在主軸二靠近整形模一端的導向盤二,所述梭架二上設置有放線輪二,所述梭架二和導向盤二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二,所述導向輪支架二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二。上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一通過皮帶一與主軸一的一端連接;所述伺服電機二通過皮帶二與主軸二的一端連接。上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板一通過連接桿一固定在底座一上;所述導電板二通過連接桿二固定在底座二上。上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板一上接有報警器一,所述導電板二上接有報警器二。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I、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易于安裝。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和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當線材被扯斷時,由于導電板一和導電板二始終與電源連接,但是沒有導通,線材在被扯斷時掉下來與導電板一或/和導電板二接觸,使導電板一和線材導通有電流通過,此時控制器接收到導電板一輸出的電信號,于是控制伺服電機一和伺服電機二停止運轉,避免線材纏繞在裝置上,造成后期清理的麻煩,并且防止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導電板一上接有報警器一,所述導電板二上接有報警器二,使伺服電機一和伺服電機二停止運轉時,提醒相關操作人員前來處理查清線材斷開的原因并進行處理。4、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當線材在工作中斷開時,該絞線及繞線裝置能夠自動停止工作,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強、生產(chǎn)成本低,便于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主軸一;2-機架一;3-行星架一;4-梭架一;5-放線輪一;6-導向輪一;[0022]7-導向輪支架一 ;8-導向盤一 ;9-整形模;10-主軸二;11-機架二; 12-行星架二;13-放線輪二;14-梭架二; 15-導向輪二;16- 導向輪支架二 ; 17-導向盤二 ; 18-導電板二 ;19-連接桿二;20-底座二; 21-皮帶二;22-伺服電機二;23-底座一 ;24-伺服電機一;25-皮帶一 ;26-導電板一 ;27-連接桿一。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的一種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絞線機構、整形模9和繞線機構,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一 23、機架一 2、伺服電機一 24和主軸一 I,所述機架一2安裝在底座一 23上,所述底座一 23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一,所述周轉輪系一位于機架一 2靠近整形模9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一 24安裝在底座一 23上,所述主軸一 I水平設置在底座一 23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一 24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一 I與機架一 2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一的中心輪一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一的行星架一 3靠近整形模9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絞在一起形成線芯的轉動機構一,所述轉動機構一在行星輪一中心軸一的帶動下繞主軸一 I轉動;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二 20、機架二 11、伺服電機二 22和主軸二 10,所述機架二 11安裝在底座二 20上,所述底座二 20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二,所述周轉輪系二位于機架二 11遠離整形模9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二 22安裝在底座二 20上,所述主軸二 10水平設置在底座二 20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二 22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二 10與機架二 11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二的中心輪二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二的行星架二 12遠離整形模9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繞在線芯外表面的轉動機構二,所述轉動機構二能在行星輪二的中心軸二的帶動下繞主軸二 10轉動,所述伺服電機一 24和伺服電機二 22均與一用于控制伺服電機一 24和伺服電機二 22運轉或停止的控制器相接,所述底座一 23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一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一 26,所述導電板一 26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一 24相接;所述底座二 20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二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二 18,所述導電板二 18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二 22相接。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和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當線材被扯斷時,由于導電板一 26和導電板二 18始終與電源連接,但是沒有導通,線材在被扯斷時掉下來與導電板一 26或/和導電板二 18接觸,使導電板一 26和線材導通有電流通過,此時控制器接收到導電板一 26輸出的電信號,于是控制伺服電機一 24和伺服電機二 22停止運轉,避免線材纏繞在裝置上,造成后期清理的麻煩,并且防止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如圖I所示,所述轉動機構一包括多個繞主軸一 I設置的梭架一 4和設置在主軸
一I靠近整形模9 一端的導向盤一 8,所述梭架一 4上設置有放線輪一 5,所述梭架一 4和導向盤一 8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一 7,所述導向輪支架一 7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一 6。如圖I所示,所述轉動機構二包括多個繞主軸二 10設置的梭架二 14和設置在主軸二 10靠近整形模9 一端的導向盤二 17,所述梭架二 14上設置有放線輪二 13,所述梭架二14和導向盤二 17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二 16,所述導向輪支架二 16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二 15。所述伺服電機一 24通過皮帶一 25與主軸一 I的一端連接;所述伺服電機二 22通過皮帶二 21與主軸二 10的一端連接。所述導電板一 26通過連接桿一 27固定在底座一 23上;所述導電板二 18通過連接桿二 19固定在底座二 20上。所述導電板一 26上接有報警 器一,所述導電板二 18上接有報警器二。使伺服電機一 24和伺服電機二 22停止運轉時,提醒相關操作人員前來處理查清線材斷開的原因并進行處理。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絞線機構、整形模(9)和繞線機構,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一(23)、機架一(2)、伺服電機一(24)和主軸一(I),所述機架一(2)安裝在底座一(23)上,所述底座一(23)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一,所述周轉輪系一位于機架一(2)靠近整形模(9)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一(24)安裝在底座一(23)上,所述主軸一 (I)水平設置在底座一(23)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一(24)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一(I)與機架一(2)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一的中心輪一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一的行星架一(3)靠近整形模(9)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絞在一起形成線芯的轉動機構一,所述轉動機構一在行星輪一中心軸一的帶動下繞主軸一(I)轉動;所述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二(20)、機架二(11)、伺服電機二 (22)和主軸二 (10),所述機架二 (11)安裝在底座二 (20)上,所述底座二(20)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二,所述周轉輪系二位于機架二(11)遠離整形模(9)的一側,所述伺服電機二(22)安裝在底座二(20)上,所述主軸二(10)水平設置在底座二(20)的上方且能在伺服電機二(22)的帶動下轉動,所述主軸二(10)與機架二(11)轉動連接且與周轉輪系二的中心輪二固定連接,所述周轉輪系二的行星架二(12)遠離整形模(9)的一側設置有能將多根線材繞在線芯外表面的轉動機構二,所述轉動機構二能在行 星輪二的中心軸二的帶動下繞主軸二(10)轉動,所述伺服電機一(24)和伺服電機二(22)均與一用于控制伺服電機一(24)和伺服電機二(22)運轉或停止的控制器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一(23)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一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一(26),所述導電板一(26)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一(24)相接;所述底座二(20)上且位于轉動機構二的下方設置有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所述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導電板二(18),所述導電板二(18)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伺服電機二(22)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機構一包括多個繞主軸一(I)設置的梭架一(4)和設置在主軸一(I)靠近整形模(9) 一端的導向盤一(8),所述梭架一(4)上設置有放線輪一(5),所述梭架一(4)和導向盤一(8)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一(7),所述導向輪支架一(7)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一(6)。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機構二包括多個繞主軸二(10)設置的梭架二(14)和設置在主軸二(10)靠近整形模(9) 一端的導向盤二(17),所述梭架二(14)上設置有放線輪二(13),所述梭架二(14)和導向盤二(17)之間設置有導向輪支架二(16),所述導向輪支架二(16)上設置有多個導向輪二(15)。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一 (24)通過皮帶一(25)與主軸一(I)的一端連接;所述伺服電機二(22)通過皮帶二(21)與主軸二(10)的一端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板一(26)通過連接桿一(27)固定在底座一(23)上;所述導電板二(18)通過連接桿二(19)固定在底座二(20)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板一(26)上接有報警器一,所述導電板二(18)上接有報警器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絞線機構、整形模和繞線機構,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一、機架一、伺服電機一和主軸一,底座一的上方設置有周轉輪系一,周轉輪系一的行星架一靠近整形模的一側設置轉動機構一,轉動機構一在行星輪一中心軸一的帶動下繞主軸一轉動;絞線機構包括底座二、機架二、伺服電機二和主軸二,所述底座二的上方設置周轉輪系二,周轉輪系二的行星架二遠離整形模的一側設置轉動機構二,伺服電機一和伺服電機二均與一控制器相接,底座一上設置斷線保護系統(tǒng)一;底座二上設置斷線保護系統(tǒng)二。該麻花插針絞線及繞線裝置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當線材在工作中斷開時,該絞線及繞線裝置能夠自動停止工作。
文檔編號H01R43/16GK202405596SQ20112050341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孫錦卓, 柴平亮, 袁玉鎖, 馬永康 申請人:西北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