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
背景技術:
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目前廣泛使用于個人電腦周邊 產品的一種熱插拔傳輸介面,該介面在不需要重新開機的情況下即與硬體連結進行資料傳 輸,具有傳輸性能好的特性,1988年時第一代USB1. 1傳輸介面被推,2000年英特爾則發(fā)表 USB2.0的正式規(guī)格,借此也擴展了可以使用USB傳輸介面的電腦周邊產品種類,如移動硬 盤、打印機、鼠標器等。但隨著所需進行傳輸的檔案容量日漸增大,USB2. 0的傳輸速度因受限于控制晶 片及種種因素而開始不能滿足使用時的需求,也因此促進了新一代USB3.0的推出,USB3.0 除了維持既往的結構與隨插即用的特色,更將應用領域擴及到個人電腦、消費電子商品及 移動裝置的同步即時傳輸中,其傳輸速度更為USB2. 0的10倍,并且具有低功耗的優(yōu)點, USB3. 0雖然具有現有USB2. 0的基礎結構,但是因為利用添加一組端子來提升傳輸速度也 使得其結構更為復雜。目前,由于絕緣座體的容納空間有限,使得端子的寬度變小,在對端子進行高頻測 試時,使用者發(fā)現因端子寬度受限,阻抗值不達標而無法通過高頻測試,從而嚴重影響到訊 號的傳輸。而且該端子的組裝通常使用鑲嵌注塑成型方式,使得制程較為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頻串 行接口連接器,其具有結構簡單、高頻性能好之特點。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其具有組裝簡便之特 點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包括有絕緣座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屬殼體;該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別安裝于絕緣座體上;該金屬殼體包覆于絕緣座體外;該第二端子 包括有依次連接的接觸部、連接部和焊接部,該連接部的側緣折彎形成有一用于加大第二 端子寬度的延伸部,該延伸部插裝于絕緣座體中。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延伸部由連接部側緣呈90°向下折彎而成。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絕緣座體上對應延伸部設置有溝槽,該延伸部插裝于該 溝槽中。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 方案可知一、通過于第二端子的連接部向下折彎形成有延伸部,利用該延伸部使得可于有 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地增大第二端子的寬度,從而可使第二端子的高頻阻抗系數增加,結構
3簡單,更加容易通過高頻,高頻性能好,可大大地提升訊號傳輸的效率和質量。二、通過于絕緣座體上設置有溝槽,該延伸部對應插裝于溝槽中,結構簡單,第二 端子的組裝更加簡便,有利提高產品組裝的效率,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 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圖;圖2是圖1的另一角度示圖;圖3是圖2的分解圖;圖4 是圖3的局部組裝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截面圖。附圖標識說明10、絕緣座體12、舌部102、第二端子槽20、第一端子22、第一連接部30、第二端子32、第二連接部34、延伸部50、定位塊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5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 絕緣座體10、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和金屬殼體40。以下將詳細說明USB3.0連接器各元件的結構特點,再說明各元件的組裝方式。而 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時,是以圖3所示的USB3.0連接器結構為參考 描述,但USB3. 0連接器的實際使用方向并不局限如此。其中,該絕緣座體10包括有固定部11和舌部12。該舌部12于固定部11的一側 面垂直延伸出,于舌部12的上表面內凹分別設置有第一端子槽101和第二端子槽102,該第 一端子槽101和第二端子槽102間隔平行排布。該第二端子槽102的底面進一步內凹形成 有一溝槽103。該第一端子20與現有技術中的USB2. 0之導電端子的結構相同,此結構為現有成 熟技術,在此對該第一端子20的結構不作詳細敘述。該第一端子20包括有依次連接的第 一接觸部21、第一連接部22和第一焊接部23。該第一端子20對應插裝于前述第一端子槽 101中,該第一焊接部23伸出絕緣座體10外。該第二端子30包括有依次連接的第二接觸部31、第二連接部32和第二焊接部 33。該第二連接部32的側緣折彎形成一延伸部34,該延伸部34由該第二連接部32的側 緣呈90°向下折彎而成,該延伸部34使得第二端子30的寬度增大,有利于高頻順利通過。
11、固定部 101、第一端子槽 103、溝槽 21、第一接觸部 23、第一焊接部 31、第二接觸部 33、第二焊接部 40、金屬殼體該第二端子30對應插裝于前述第二端子槽102中,而該第二端子30之延伸部34對應插裝 于前述溝槽103中,該第二焊接部33伸出絕緣座體10外。以及,于絕緣座體10之固定部11的上表面固裝有一定位塊50,前述之第一焊接部 23和第二焊接部33穿出定位塊50的上表面,該定位塊50對第一焊接部23和第二焊接部 33均可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以便于將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焊接到外部電路板上,實 現更好地電連接。該金屬殼體40包覆于前述絕緣座體10外,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干擾。該金屬殼體 40的結構為現有成熟技術,在此對金屬殼體40的結構不作詳細地敘述。詳述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如下如圖3所示,首先,將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分別對應插裝于第一端子槽101 和第二端子槽102中,且該第一端子20之第一焊接部23和第二端子30之第二焊接部33 均伸出絕緣座體10外,同時,在將第二端子30插裝入第二端子槽102中的時候,該第二端 子30之延伸部34需對應插裝于絕緣座體10的溝槽103中,組裝好的第一端子20和第二 端子30如圖4所示。接著,使第一焊接部23和第二焊接部33對應穿過定位塊50,并將定 位塊50固裝于絕緣座體10上。最后,使用金屬殼體40將絕緣座體10包覆住即可。組裝 后的USB3. 0連接器如圖2所示。使用該組裝好的USB3. 0連接器時,只需將第一端子20之第一焊接部23和第二端 子30之第二焊接部33與外部電路板電連接,然后將外部插頭插接到該USB3. 0連接器內即 可實現訊號的傳輸。同時該延伸部34使得第二端子的寬度加大,進而使高頻阻抗系數增 加,有利于高頻順利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首先,通過于第二端子的連接部向下折彎形成有延 伸部,利用該延伸部使得可于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地增大第二端子的寬度,進而可使第二 端子的高頻阻抗系數增加,結構簡單,高頻可順利通過,高頻性能好,可大大地提升訊號傳 輸的效率和質量。其次,通過于絕緣座體上設置有溝槽,該延伸部對應插裝于溝槽中,結構 簡單,第二端子的組裝更加簡便,有利提高產品組裝的效率,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 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包括有絕緣座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屬殼體;該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別安裝于絕緣座體上;該金屬殼體包覆于絕緣座體外;該第二端子包括有依次連接的接觸部、連接部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側緣折彎形成有一用于加大第二端子寬度的延伸部,該延伸部插裝于絕緣座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由連接部側 緣呈90°向下折彎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體上對應延 伸部設置有溝槽,該延伸部插裝于該溝槽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頻串行接口連接器,包括有絕緣座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屬殼體;該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別安裝于絕緣座體上;該金屬殼體包覆于絕緣座體外;該第二端子包括有依次連接的接觸部、連接部和焊接部,該連接部的側緣折彎形成有一用于加大第二端子寬度的延伸部,該延伸部插裝于絕緣座體中;藉此,通過于第二端子的連接部向下折彎形成有延伸部,利用該延伸部可于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地增大第二端子的寬度,可使第二端子的高頻阻抗系數增加,結構簡單,從而可使高頻順利地通過,高頻性能好,可大大地提升訊號傳輸的效率和質量。
文檔編號H01R13/646GK201752045SQ20102023246
公開日2011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1日
發(fā)明者蔡佳諺, 顧正文 申請人:實盈電子(東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