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裝置及觸屏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觸摸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裝置及觸屏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觸摸控制技術已成為當今人機交互中的熱點技術。許多產品的人機交互的方式(如鍵盤、鼠標)都逐漸被觸摸控制技術所代替。在觸摸控制技術的各種應用中,用戶通常希望觸摸設備能夠理解用戶的各種觸摸操作,從而理解用戶意圖并快速地做出相應的響應,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智能的服務。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指、手寫筆等觸摸物在觸摸屏上滑動進行書寫。在這種情況下,觸摸設備需要識別觸摸物在觸摸屏上的移動軌跡。而觸摸設備能否對觸摸物的運動軌跡進行正確的跟蹤關系到其能否正確響應用戶的動作,所以正確地跟蹤觸摸物的移動軌跡尤為重要。目前,常用最短歐式距離法來進行觸摸軌跡跟蹤。
[0003]最短歐式距離法通過計算第1-Ι個掃描周期中的一個觸摸點A與第i個掃描周期中每個觸摸點之間的距離,取第i個掃描周期中與觸摸點A距離最小(此距離還要小于預設的距離閥值)的觸摸點作為A的下一個軌跡點,依次遍歷第1-Ι個掃描周期中的每一個觸摸點,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第i個掃描周期中為第i_l個掃描周期中的每一個觸摸點尋找距離最近的點作為下一個軌跡點。最短歐式距離在簡單運動情況下有效,但在多個手指同時操作及手機移動速度過快等復雜情況下,該方法容易出現(xiàn)軌跡交叉的現(xiàn)象,存在較大誤差。
[0004]下面舉例說明采用最短歐式距離法對多點觸摸軌跡進行跟蹤的方法。假設第i_l個掃描周期中識別出的觸摸點集合為P = {I, 2,3},第i個掃描周期識別出的觸摸點集合為Q = {4,5},根據(jù)每個觸摸點的坐標值,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分別計算點I到點4,點I到點5的距離,如圖1a所示。若點I到點4的距離小于點I到點5的距離,且點I到點4的距離滿足預設的距離閥值,則點4被認為是點I的下一個軌跡點,將點4從第i個掃描周期的觸摸點集合中移除,以避免重合。繼續(xù)計算點2與點5間的距離,若點2與點5的距離滿足預設的距離閥值,則點5被認為是點2的下一個軌跡點,并將點5從第i個掃描周期的觸摸點集合中移除。由于第i個掃描周期中已沒有剩余的觸摸點了,則認為點3未能找到匹配的軌跡點,點3的觸摸點軌跡跟蹤結束。這樣,可以確定出點I所在的軌跡在第i個掃描周期中對應的觸摸點為點4。點2所在的軌跡在第i個掃描周期中對應的觸摸點為點5。點3所在的軌跡在第i個掃描周期中沒有對應的觸摸點,此時點3所在的軌跡以點3為結束點,如圖1b所示。
[0005]上述過程中,如果遍歷觸摸點的順序不同,則得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例如,第i_l個掃描周期中按{3,2,1}的順序遍歷,得到的結果將是點3的下一個軌跡點是點5,點2的下一個軌跡點是點4,點I沒有可以匹配的軌跡點。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最短歐式距離法在觸摸軌跡跟蹤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誤差,跟蹤不準確,降低了用戶體驗。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裝置及觸屏設備,用以提高觸摸軌跡跟蹤的準確性,提高用戶體驗。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包括:根據(jù)第i個掃描周期所獲取的候選點集中的候選觸摸點的位置信息,第1-Ι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利用預設距離閥值,從所述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集中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子集,所述候選點子集中包含有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所述f為大于O的整數(shù);所述i為大于等于3的整數(shù);各掃描周期中的所述軌跡觸摸點的連線構成了觸摸軌跡;分別獲取所述候選點子集中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所述觸摸角度是第一向量與第二向量間的向量夾角;所述第一向量是所述第一候選觸摸點及第1-Ι個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形成的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是第i_l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及其對應的第1-2個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形成的向量;分別確定所述候選點子集中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是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并將所述觸摸角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的第一候選觸摸點,作為第i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輸出。
[0009]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裝置,包括:確定單元,用于根據(jù)第i個掃描周期所獲取的候選點集中候選觸摸點的位置信息,第1-Ι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利用預設距離閥值,從所述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集中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子集,所述候選點子集中包含有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所述f為大于O的整數(shù);所述i為大于等于3的整數(shù);各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的連線構成了觸摸軌跡;獲取單元,用于分別獲取所述候選點子集中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所述觸摸角度是第一向量與第二向量間的向量夾角;所述第一向量是所述第一候選觸摸點及第i_l個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形成的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是第i_l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及其對應的第i_2個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形成的向量;所述確定單元,還用于分別確定所述候選點子集中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是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輸出單元,用于將所述確定單元確定的所述觸摸角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的第一候選觸摸點,作為第i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輸出。
[0010]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觸屏設備,包括;存儲器,用于存儲一組程序代碼;處理器,用于根據(jù)所述存儲器存儲的一組程序代碼,執(zhí)行上述實施例所述的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
[001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裝置及觸屏設備,包括:根據(jù)第i個掃描周期所述獲取的候選點集中的候選觸摸點的位置信息,第1-ι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利用預設距離閥值,在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集中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子集,其中候選點子集中包含有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分別獲取候選點子集中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分別確定f個第一候選觸摸點對應的觸摸角度是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并將觸摸角度滿足預設角度閥值的第一候選觸摸點作為第i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輸出。這樣,在基于觸摸物的運動慣性,依據(jù)第1-Ι個掃面周期中軌跡觸摸點的速度信息,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中候選點子集后,再根據(jù)候選點子集中每個第一候選觸摸點的觸摸角度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摸點,可以改善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子集的第一候選觸摸點與第1-ι個掃描周期的軌跡觸點出現(xiàn)跳線現(xiàn)象的情況,使第i個掃描周期中確定的軌跡觸摸點更準確,平滑。所以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最短歐式距離法,本發(fā)明利用了觸摸物的運動慣性及第一候選觸摸點的觸摸角度來確定軌跡觸摸點,可以更準確的確定出第i個掃描周期中的軌跡觸摸點,從而提高了觸摸軌跡跟蹤的準確性,進而提高了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a為現(xiàn)有技術中最短歐式距離法對多點觸摸軌跡進行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14]圖1b為現(xiàn)有技術中最短歐式距離法對多點觸摸軌跡進行跟蹤的方法的軌跡示例圖;
[0015]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意圖;
[0016]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采用長、短邊正掃光路進行觸摸點定位的實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采用長、短邊正掃光路進行觸摸點定位的實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19]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0]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1]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2]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3]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4]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5]圖1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例圖;
[0026]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的示意圖;
[0027]圖1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屏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1]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32]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觸摸軌跡跟蹤的方法,如圖2所示,包括:
[0033]101、根據(jù)第i個掃描周期所獲取的候選點集中的候選觸摸點的位置信息,第i_l個掃描周期中η個軌跡觸摸點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利用預設距離閥值,從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集點中選取出第i個掃描周期的候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