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初始文本從起點編輯信息至終點編輯信息按順序執(zhí)行后的結果。
[0103]由此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現的文檔快速處理方法和裝置,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對文檔的數據管理只是通過該文檔的編輯表進行的,無論對文檔進行如何的編輯和處理,一個編輯表就可以包括全部的內容;而且,本發(fā)明只需保存一次文檔的初始文本,這樣該文檔就對應有一個初始文本和一個編輯表;在現有的技術中每次文檔的處理都要對整個文檔進行保存,而本發(fā)明的文檔無論經過多少次的處理最后只是一個初始文本、一個編輯表;與此同時,所述的文檔編輯的處理方法和裝置剔除了大量的重復數據,極其明顯地提高了對文檔處理的效率;尤其本發(fā)明適合于數據量大,編輯復雜的文檔;再者,目前的文檔處理為了減少數據存儲量太大,往往只保存最后關閉文檔的版本,對以前的編輯根本無法查看或者恢復;而本發(fā)明根本在提出大量重復信息的情況下,將所有對該文檔進行的編輯操作都記錄在編輯表中,并且永遠保存一份該文檔的初始文本,這樣用戶可以隨時查看任意時候的編輯信息,同時還可以進行反悔操作,即將文檔可以返回到任意次操作的編輯狀態(tài);還值得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不僅能夠顯示文檔執(zhí)行編輯表中的任意編輯信息后的文本,也能夠回放文檔執(zhí)行編輯信息的過程;最后,整個所述文檔快速處理方法和裝置簡便、緊湊,易于實現。
[0104]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文檔快速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第一步,獲取文檔的編輯信息和初始文本; 第二步,將文檔的編輯信息添加到該文檔的編輯表中; 第三步,保存該文檔的編輯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文檔的編輯信息添加到該文檔的編輯表中之前,判斷是否存在該文檔的編輯表,若存在則直接進行第二步;若不存在則建立該文檔的編輯表,并且保存所述的初始文本,然后再執(zhí)行第二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匹配是否存在與該文檔名稱相同的編輯表來判斷是否存在該文檔的編輯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保存該文檔的編輯表之前,判斷是否完成對文檔的編輯,若沒有完成則返回到第一步;若已經完成則執(zhí)行第三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此時對文檔的編輯信息是否是關閉文檔來判斷是否完成了對文檔的編輯,若是則說明完成了對文檔的編輯,執(zhí)行第三步;若不是則說明還需要繼續(xù)對文檔進行編輯,返回到第一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編輯信息添加到編輯表中包括步驟: 獲取編輯表最后一條編輯信息的位置; 判斷該編輯表是否為滿,若已滿則先創(chuàng)建該已滿編輯表的續(xù)表,再在編輯表中添加對該文檔新的編輯信息,若不滿則直接在編輯表中添加對該文檔新的編輯信息。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檔快速處理方法對最后保存的該文檔的初始文本和編輯表進行壓縮保存。
8.一種文檔快速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文檔的編輯信息和初始文本; 編輯信息添加單元,用于將文檔的編輯信息添加到該文檔的編輯表中; 保存單元,用于保存該文檔的編輯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檔快速處理裝置還包括: 編輯表判斷單元,與所述獲取單元相連,用于判斷是否存在該文檔的編輯表,若存在則所述編輯表判斷單元與編輯信息添加單元連接;若不存在則所述編輯表判斷單元與編輯表建立單元連接; 編輯表建立單元,一端與所述編輯表判斷單元相連,另一端與編輯信息添加單元相連,所述編輯表建立單元用于建立該文檔的編輯表,并且保存所述的初始文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表判斷單元通過匹配是否存在與該文檔名稱相同的編輯表來判斷是否存在該文檔的編輯表。
11.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檔快速處理裝置還包括與所述編輯信息添加單元相連的判斷編輯完成單元,用于判斷是否完成對文檔的編輯,若沒有完成則所述判斷編輯完成單元與所述獲取單元相連;若已經完成則所述判斷編輯完成單元與所述保存單元。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編輯完成單元通過此時對文檔的編輯信息是否是關閉文檔來判斷是否完成了對文檔的編輯,若是則說明完成了對文檔的編輯,所述判斷編輯完成單元與所述保存單元連接;若不是則說明還需要繼續(xù)對文檔進行編輯,所述判斷編輯完成單元與所述獲取單元連接。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信息添加單元包括: 位置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編輯表最后一條編輯信息的位置; 判斷編輯表滿模塊,用于判斷該編輯表是否為滿;所述判斷編輯表滿模塊一端與位置獲取模塊相連,同時若判斷該編輯表已滿則所述判斷編輯表滿模塊的另一端與創(chuàng)建續(xù)表模塊連接,若判斷該編輯表沒滿則所述判斷編輯表滿模塊的另一端與添加模塊連接; 創(chuàng)建續(xù)表模塊,一端與所述判斷編輯表滿模塊連接,另一端與添加模塊連接,用于創(chuàng)建該已滿編輯表的續(xù)表; 以及添加模塊,用于在編輯表中添加對該文檔新的編輯信息。
14.根據權利要求8至13任意一項所述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單元將該文檔的初始文本和編輯表進行壓縮保存。
15.一種文檔回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獲取通過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得到的文檔初始文本和編輯表; 選擇該編輯表中的一條編輯信息; 判斷是否進行回放,若是則以選擇的編輯信息為回放的終點,并且在該編輯信息之前的編輯信息中任意選擇一個編輯信息為回放的起點編輯信息,然后回放初始文本從起點編輯信息到終點編輯信息的執(zhí)行過程;若不是則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回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判斷進行回放時,所述的起點編輯信息是該編輯表的第一條編輯信息,或者是該編輯表中回放終點之前的任意一個編輯信肩、O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回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進行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時,能夠選擇初始文本只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進行顯示,或者選擇初始文本依次執(zhí)行完該編輯表的第一條編輯信息至選擇的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進行顯示。
18.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回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進行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時,能夠以該條編輯信息為終點編輯信息,選擇該條編輯信息之前的任意一條編輯?目息作為起點編輯?目息,然后顯不初始文本從起點編輯?目息至終點編輯彳目息按順序執(zhí)行后的結果。
19.一種文檔回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通過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得到的文檔初始文本和編輯表; 選擇單元,一端與所述獲取單元相連,另一端與判斷單元相連,用于選擇該編輯表中的一條編輯息; 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是否進行回放,若是則所述判斷單元與回放單元連接,若不是則所述判斷單元與顯示單元連接; 回放單元,以選擇的編輯信息為回放的終點,并且在該編輯信息之前的編輯信息中任意選擇一個編輯信息為回放的起點編輯信息,然后回放初始文本從起點編輯信息到終點編輯信息的執(zhí)行過程; 顯示單元,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回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放單元中的起點編輯信息是該編輯表的第一條編輯信息,或者是該編輯表中回放終點之前的任意一個編輯信息。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回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單元進行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時,能夠選擇初始文本只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進行顯示,或者選擇初始文本依次執(zhí)行完該編輯表的第一條編輯信息至選擇的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進行顯示。
22.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回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單元進行顯示初始文本執(zhí)行該條編輯信息后的結果時,能夠以該條編輯信息為終點編輯信息,選擇該條編輯信息之前的任意一條編輯信息作為起點編輯信息,然后顯示初始文本從起點編輯信息至終點編輯信息按順序執(zhí)行后的結果。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文檔快速處理方法和裝置,包括第一步,獲取文檔的編輯信息和初始文本;第二步,將文檔的編輯信息添加到該文檔的編輯表中;第三步,保存該文檔的編輯表。因此,本發(fā)明能夠為用戶提供高效率的數據處理體驗。
【IPC分類】G06F17-21
【公開號】CN104714930
【申請?zhí)枴緾N201310681563
【發(fā)明人】李俊峰
【申請人】鴻合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