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容量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穎器具,即一種用于流體,特別是液體的配量器。
經(jīng)常需要從容量器中以精確的各單位劑量配發(fā)精確的各單位體積的流體(用于此處的這一用語包括液體,范圍可以從非常容易流動的液體到粘稠但可傾倒的液體)。這種流體的具體范例包括諸如用于口服的藥品溶液或懸浮液等藥物制劑。比方小兒口服藥劑往往采用糖漿形式。對于實現(xiàn)這種藥劑的精確體積劑量配定特別重要的是要確保投藥的劑量既不過小而無效,也不大于安全劑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配量器,可以精確地配發(fā)可傾倒流體的劑量,該流體具有特定的預(yù)定體積。本發(fā)明的另外各項目的和優(yōu)點將從以下說明中清楚得知。
按照本發(fā)明,一種用于可傾倒流體的配量器包括一容量器,用于盛放一定體積的流體,其具有一終止于開口處的向上伸展的頸部,在此容量器的頸部有一支座,用于支放一飲用口杯,在頸部至少有一條通道,能使流體從容量器沿著頸部經(jīng)過支座流向開口,在支座中裝有一可取下的飲用口杯,具有一敞開頂部,其開口方向與容量器開口基本上相同。
一用于容量器開口的可取下的流體密封蓋,配量器制作得可使配量器的倒置或攪動造成流體從容量器向上流過(各)通道并進(jìn)入飲用口杯,而相應(yīng)的再次翻轉(zhuǎn)或停止攪動并回復(fù)到直立位置可使一預(yù)定體積的流體留在飲用口杯之內(nèi)。
較為合適的流體是一種藥物制劑,諸如藥劑溶液或懸浮液那樣的口服用藥,或者可以是一種漱口液等。流體可以是一種水溶液或懸浮液,具有類似于水本身的粘度和可流動性,或者可以是一種諸如糖漿那樣的粘稠但可傾倒的流體。
容量器體較為合適的可以是一瓶或罐,具有合適寬度比如直徑的頸部和開口,以便把一適當(dāng)容積的飲用口杯安放在支座之中。該容量器器體適宜由在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之中常用的材料制成,諸如玻璃或塑料。
支座可以包括一塑料框架,可與塑料制容量器體一體形成。支座還可以包括一橫跨頸部的膜板或隔板,也可以與器體一體形成。另外,支座可以是一與容量器體分離的單獨構(gòu)件并可以通過比如一種楔緊配合、摩擦配合、搭扣配合或螺紋配合等,而卡在頸部之中。支座較為合適地可以位于頸部之中,在開口處或稍許上面一些。
支座較為合適地可以包括一插座,飲用口杯可以配裝到里面。這樣一個插座可以借助諸如從插座的外圓周向容量器頸部輻射的一些肋板而固定在頸部中。各肋板之間和/或插座與頸部之間的(各)空隙較為合適地形成一條(些)通道。另外,插座可以與上述膜板或隔板一體制成,而隔板或隔板上的各孔眼構(gòu)成允許流體通過的各個通道。另外,插座可以安裝在頸部的一側(cè)上,以此在插座與另一側(cè)上的頸部內(nèi)壁之間留下一條通道。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插座本身可以是一只口杯(在此稱作“插座杯”以使之與飲用口杯區(qū)別開來),飲用口杯可以配裝其中。比如,此插座杯一般可以在形狀上對應(yīng)于飲用口杯的下部。在此實施例中,飲用口杯的上部外面部分,例如邊緣,最好是配裝到插座杯的上部之中,以致在飲用口杯與插座杯之間形成一種基本上液密的密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優(yōu)點,即當(dāng)容量器在使用(或其他情況)期間被倒置或攪動時,流體不能輕易地透過飲用口杯與插座杯之間而弄臟通常使用者手持的飲用口杯的外部。比如小兒糖漿制劑是很粘稠的,其弄臟飲用口杯的外表面會使使用者很不舒服。
飲用口杯應(yīng)當(dāng)盛放至少是需要配發(fā)的定量體積的流體。飲用口杯通常可以由塑料制成,并具有便于使用者握持的形狀和尺寸。飲用口杯可以簡單地坐放在支座之中,也可以在支座之中是一種可拆裝的緊密配合,比如與上述一種插座杯形成基本上液密的密封。
液密封蓋較為合適地可以是一個配裝得蓋住開口的蓋帽,并借助常見的摩擦、螺紋配合或搭扣配合作用而可以拆裝地卡在它上面。封蓋可以由在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常見的塑料制成。較為合適地在封蓋與飲用口杯之間有一空隙,以使流體可以從容量器經(jīng)過(各)通道流向并進(jìn)入飲用口杯。比如封蓋可以形成一種蓋住開口的穹頂式構(gòu)件。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當(dāng)封蓋在開口上就位時,可向飲用口杯施加壓力以在配量器如上所述被倒置或攪動的同時將它卡在支座之中。因而封蓋可以具有一或多個在封蓋就位時與飲用口杯接觸的零件以達(dá)到這種效果。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一或多個在封蓋就位時與飲用口杯接觸的零件可以包括一柱芯,從封蓋伸進(jìn)飲用口杯以接觸飲用口杯的內(nèi)底面。這種柱芯具有進(jìn)一步的優(yōu)點,即如果飲用口杯由于再次翻轉(zhuǎn)或停止攪動而使流體滿至邊沿,則從裝滿的飲用口杯中取下封蓋可相應(yīng)地導(dǎo)致柱芯從飲用口杯中撤出,這樣可使液面由于容積置換而下降,以致飲用口杯不再是滿到邊沿的而減少了溢流的危險。柱芯可以以諸如圓柱的形式與封蓋形成一體,比如狀為一圓柱體。
較為合適地是,飲用口杯頂住一促使飲用口杯脫出支座的彈力而配裝到支座里面,以致在上述最佳實施例中封蓋對飲用口杯施加壓力而頂住彈力。這樣也具有另一項優(yōu)點,即當(dāng)取下封蓋以打開配量器時,飲用口杯在彈力作用下向上彈起,在容量器開口之中抬起飲用口杯使使用者更易拿取。比如當(dāng)支座是上述的插座杯時,可以在插座杯的底部設(shè)一彈性構(gòu)件,如與插座杯形成一體的一或多個塑料彈簧片。
在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支座制成可以把飲用口杯支承在相對于容量器直立方位的一個傾斜方位上,而當(dāng)取下封蓋時飲用口杯可采取一直立方位,最好是由所述彈力推入此直立方位。如果封蓋向飲用口杯施加壓力而將口杯卡持在支座上,則在配量器被倒置或攪動時,它可以壓靠在飲用口杯上而促使飲用口杯處于這種傾斜方位。
比如,被卡持的飲用口杯的底部與敞開頂部之間的軸線可以與容量器底面與開口之間的縱向軸線形成一1°~45°的角。支座可以包括一些與飲用口杯配合并造成此傾斜方位的表面。在此實施例中,飲用口杯的傾斜方位在封蓋就位時可防止飲用口杯被完全充滿,因此可以確保飲用口杯不會充滿流體,以致其返回到直立方位時流體是滿到其邊沿。這樣就減少了使用期間發(fā)生溢流的可能。
本發(fā)明現(xiàn)在將通過非限制范子例予以說明。說明時參照附
圖1、2、3和4,它們示出本發(fā)明的配量器的一項方案的頸部和開口區(qū)域的截面圖,并參考附圖5和6,它們示出另一方案的截面圖。
參看圖1至4,本發(fā)明的配量器包括一瓶狀容量器1,能夠靠其平坦底面(未示出)直立。容量器1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頸部2,終止在開口3處。在頸部2中,有一支座4,一般為一插座杯5,以支承一飲用口杯6。插座杯5的形狀基本上對應(yīng)飲用口杯6的下部,并牢固但可釋放地支承飲用口杯6,同時飲用口杯6的開口方向大體上與開口3的方向相同。飲用口杯6的上部外緣7坐靠在插座杯5的相應(yīng)的內(nèi)緣部分上,從而在飲用口杯6與插座杯5之間形成一種基本上液密的密封。
肋板8從插座杯5向頸部2的內(nèi)壁輻射,把插座杯5聯(lián)接于一楔緊在頸部2之中的配合件9。各肋板8之間和插座杯5與頸部2之間的各個空隙10形成了一些通道,在使用期間允許流體從盛放器1沿著頸部2通向開口3。
在插座杯5的下部是一些板簧11,向飲用口杯6施加彈性力,迫使它從插座杯5中脫出。
蓋住容量器開口3的是一個可拆裝的封蓋12,由螺紋配合13固緊在頸部2上。從封蓋12向下延伸一柱芯14,當(dāng)封蓋12置于頸部2上面時柱1芯與飲用口杯6的內(nèi)底面接觸。柱芯14使飲用口杯6頂住各彈簧11的彈力而向下壓入插座杯5,并且將飲用口杯6的上部外緣7壓靠在插座5的相應(yīng)部分。
配量器的使用順序可通過圖1至4說明。參看圖2,圖1的配量器被倒置過來。流體15通過各通道10從容量器流向開口3,并進(jìn)入封蓋12。如圖3所示再次翻轉(zhuǎn)配量器,流體16會充滿飲用口杯6,而多余的流體17則通過各通道10流回容量器1。飲用口杯6的上部外緣7與插座杯5的相應(yīng)部分之間的貼合會形成一種基本上液密的密封,防止流體15接觸飲用口杯6的外表面并將其弄濕或弄粘。另外,可在插座杯5的底部設(shè)置一些排放孔(未示出),用于使多余流體通過它們排放回容量器。
當(dāng)取下封蓋12時,如圖4所示,從飲用口杯6撤出柱芯14會使飲用口杯6之中的流體18的液位降至飲用口杯的邊緣7以下,而且還使飲用口杯6在各彈簧11的彈力作用下向上稍微彈出插座杯5之外,使得使用者比較容易握住和拿出以供使用。
使用之后,飲用口杯6放回到插座杯5中,并且封蓋12放回到頸部2上以恢復(fù)如圖1所示的結(jié)構(gòu),而配量器準(zhǔn)備好以便下次按如上所述的順序使用。
參看圖5和6,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包括一瓶形容量器21,能夠靠其平坦底面(未畫出)直立。容量器21具有一向上延伸的頸部22,終止于開口23。在頸部22之中,有一支座24,一般為一插座杯,用于支承一飲用口杯25。插座杯24在形狀上對應(yīng)于飲用口杯25的下部,并牢固地但可釋放地支持飲用口杯25,使口杯處于這樣的位置飲用口杯25的開口與飲用口杯25底部之間的軸線A-B相對于容量器開口23與容量器21平坦底面(未示出)之間的軸線A-C傾斜成一角度α。
支座24楔緊在頸部22之中。支座24與頸部22之間的空隙26形成一條通道,在使用期間允許流體從容量器21沿著頸部22流向開口23。
在支座24的下部是一板簧27,向飲用口杯25施加一彈性力,使其從支座24中脫出。
蓋住開口23的是一個可拆裝的封蓋28,由螺紋配合29固緊在頸部22上,從封蓋28向下延伸一個零件30,當(dāng)封蓋28置放在頸部22上面時與飲用口杯25的上部邊緣31接觸。零件30可使飲用口杯25頂住彈簧27的彈力而向下壓靠支座24,并如圖5所示,以角度α處于傾斜方位。
配量器的使用順序可通過圖5和6予以說明并類似于圖1至4的配量器的使用。圖5的配量器被倒置過來,流體32從容量器21通過通道26流向開口23,并進(jìn)入封蓋28。再次翻轉(zhuǎn)配量器,流體32一部分充滿飲用口杯25,而多余的流體33則通過通道26流回到容量器21。
當(dāng)取下封蓋28時,如圖6所示,撤掉零件30會使飲用口杯25在彈簧27的彈力作用下向上彈起而處于如圖6所示的一直立方位。這一方位變化會導(dǎo)致流體33的液面降至飲用口杯25的邊緣以下,以致飲用口杯25不是滿到邊的,因而減少了溢流的危險。飲用口杯25也因而稍微脫出支座24一點,使得使用者比較容易握住和拿出以供使用。
使用之后,飲用口杯25放回到支座24之中,并且封蓋28放回到頸22上以恢復(fù)如圖5所示的外形,而配量器準(zhǔn)備好以便下次按如上所述的順序使用。
圖1至6的配量器全部是由塑料制成的,這些塑料在諸如用于漱口液、口服藥物等各種流體配量器的制造中經(jīng)常使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可傾倒的流體的配量器,包括一容量器(1),用于一定體積的流體,具有一終止于一開口(3)處的向上延伸的頸部(2),在容量器(1)的頸部(2)中,有一支座(4),用于支承飲用口杯(6),在頸部(2)中至少有一條通道(10),允許流體從容量器(1)沿著頸部(2)經(jīng)過支座(4)流向開口(3),在支座(4)中可拆裝地裝有一飲用口杯(6),其具有一敞開頂部,且開口方向與容量器開口(3)基本上相同,一可拆裝的流體密封封蓋(12),用于蓋住開口(3),配量器的這種結(jié)構(gòu)可使配量器的倒置或攪動造成流體從容量器(1)通過(各)通道(10)流入飲用口杯(6),而相應(yīng)的再次翻轉(zhuǎn)或停止攪動并回復(fù)到直立方位會導(dǎo)致一預(yù)定體積的流體保持在飲用口杯(6)之內(nèi)。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支座(4)包括一飲用口杯(6)可以配裝其中的插座杯(5),所述插座杯形狀為一飲用口杯(6)可以配裝其中的口杯(在此稱作“插座杯”以使之與飲用口杯區(qū)別開來)。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飲用口杯(6)的上部外緣部分配裝到插座杯(5)的上緣部分,以便在飲用口杯(6)與插座杯(5)之間形成基本上液密的密封。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當(dāng)封蓋(12)在開口(3)上面就位時,向飲用口杯(6)施加壓力,在配量器被倒置或攪動的同時把口杯卡持在支座(4)之內(nèi)。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封蓋(12)具有一或多個零件(14),當(dāng)封蓋(12)就位時,零件與飲用口杯(6)接觸以實現(xiàn)就位。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當(dāng)封蓋(12)就位時與飲用口杯(6)接觸的一或多個所述零件(14)包括一柱芯(14),其從封蓋(12)伸進(jìn)飲用口杯(6)以接觸飲用口杯的內(nèi)部底面。
7.按照前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飲用口杯(6)頂住使飲用口杯(6)脫出支座(4)的彈力而配裝在支座(4)之內(nèi)。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配量器,其特征在于,支座(4)是一插座杯(5)并在插座杯(5)的底部有一彈性構(gòu)件(11)。
9.按照前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配量器,其特征在于,飲用口杯(25)由支座(24)支承在相對于容量器直立方位的傾斜方位上,而取下封蓋(28)時,飲用口杯(25)處于一直立方位。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可傾倒的流體的配量器,包括以一用于盛放流體的容量器,在該容量器的頸部中有一支座,用于支承一飲用口杯;頸部中的至少一條通道,允許流體從容量器沿著頸部經(jīng)過支座流向開口;一具有敞開頂部的飲用口杯,其可拆裝地裝在支座之中;還包括一封蓋,用于蓋住開口,以使配量器的倒置或攪動可導(dǎo)致流體從容量器經(jīng)過(各)通道流入飲用口杯,而再次翻轉(zhuǎn)或停止攪動到一直立方位則導(dǎo)致一定體積的流體留在飲用口杯之中。
文檔編號G01F11/26GK1187879SQ96194677
公開日1998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1996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哈里·弗盧伊特 申請人:史密斯克萊·比奇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