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
背景技術:
開發(fā)DPF(顆粒捕集器)需要進行碳模型加載試驗,試驗過程中需要每2個小時對DPF的積碳進行一次稱重,這就需要DPF在高溫狀態(tài)下稱量。現(xiàn)有技術中,電子秤與試驗臺具有一定距離,稱重時需要先把高溫的DPF從排氣管上拆卸下來,搬運到電子稱處進行稱重,然后再將其拉回試驗臺架,裝復到排氣管上,如此循環(huán)。但是DPF在拆卸、搬運、稱重、再裝復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磕碰而導致DPF上的積碳脫落,測量精度低;并且整個過程需要至少兩個人的合作,人力勞動強度大,一次稱重大約需要1.5小時,每天只能做兩個工況點,試驗效率低;而且高溫的DPF還容易導致燙傷。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從而克服現(xiàn)有的稱重方法精度和效率低、人力強度大并且容易燙傷的缺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稱重裝置包括:升降臺,升降臺包括支撐面,支撐面上設有U型通孔;試驗狀態(tài)下,DPF放置在支撐面上;稱重計,稱重計固定在U型通孔的下方,并且稱重計位于升降臺的升降行程內;稱重狀態(tài)下,DPF放置在稱重計上,并且支撐面位于DPF的下方。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稱重計的稱重臺上設有托盤。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升降臺還包括用于支撐支撐面的支架,支架通過液壓或絲杠等方式進行升降。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稱重裝置還包括用于控制支架的遙控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稱重裝置在高點時利用升降臺支撐DPF進行發(fā)動機試驗,低點時DPF脫離升降臺,落到稱重計上進行稱重,避免DPF上的積碳被磕碰而掉落,提高了稱重的精度,并且避免了燙傷;整個稱重過程只需要20-30分鐘,一天能完成5-6個工況點,效率提升80%,大大節(jié)省了試驗時間;這樣的稱重裝置只需一個人即可獨立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勞動強度;稱重計與DPF之間設計有托盤,避免稱重計與高溫DPF接觸而損壞,同時也避免了對電子稱突然加載。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的試驗狀態(tài)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的稱重狀態(tài)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升降臺,11-支撐面,12-支架,2-稱重計,3-托盤,4-DPF,5-排氣管路,6-遙控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如圖1至圖2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碳模型加載試驗中DPF的稱重裝置包括升降臺1和稱重計2(如電子秤)。
升降臺1包括支撐面11和支架12,支架12用于支撐支撐面11,支架12通過液壓或絲杠等方式進行升降。
支撐面11上設有U形通孔,稱重計固定在該U型通孔的下方,并且稱重計位于升降臺12的升降行程內。
優(yōu)選地,稱重計2的稱重臺上設有托盤3,用于在稱重時進行隔熱,避免高溫的DPF4燙傷稱重計2。
優(yōu)選地,該稱重裝置還包括遙控器6,用于控制支架12的升降。
使用該稱重裝置時,包括如下步驟:
試驗開始前,將稱重裝置安裝到試驗臺上DPF4的安裝位置的下方。然后將冷的DPF4放置在支撐面11上,對DPF進行稱重,獲得第一讀數(shù)。接著利用遙控器6控制升降臺,使DPF4被上升到DPF4的安裝高度,將DPF4與前后排氣管路5連接(如圖1所示),支撐面11在試驗過程中為DPF提供支撐。
啟動發(fā)動機,進行試驗。
發(fā)動機運行預定時間后停止運轉,然后拆除連接DPF4的前后排氣管路5,利用遙控器使支撐面11降低,直至支撐面11低于托盤3的高度,使DPF4落在托盤2上,與升降臺1徹底脫離,如圖2所示。接著對DPF進行稱重,獲得第二讀數(shù),第二讀數(shù)與第一讀數(shù)的差值就是DPF4的積碳重量。
稱重結束后,再次利用升降臺1將DPF4提升到安裝高度,使DPF4與托盤脫離。
安裝好DPF4,循環(huán)上述步驟。
本實用新型的稱重裝置在高點時利用升降臺支撐DPF進行發(fā)動機試驗,低點時DPF脫離升降臺,落到稱重計上進行稱重,避免DPF上的積碳被磕碰而掉落,提高了稱重的精度,并且避免了燙傷;整個稱重過程只需要20-30分鐘,一天能完成5-6個工況點,效率提升80%,大大節(jié)省了試驗時間;這樣的稱重裝置只需一個人即可獨立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勞動強度;稱重計與DPF之間設計有托盤,避免稱重計與高溫DPF接觸而損壞,同時也避免了對電子稱突然加載。
前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jù)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并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